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流行业为其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物流管理虽然不断实现进步,但其流程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行業的健康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篇1:

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的实施要点分析

[摘 要]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中最新的管理理念,其实质是在更大的系统(整个供应链)中考虑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调和配合,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范围内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内容最多、重要程度最高和难度最大的部分,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本文在剖析供应链物流运作分散化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实施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来实现供应链物流的有机整合和高效运作,并分析了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战略合作;信息共享

[作者简介] 陈 艳,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国际贸易、海洋经济等;

王连月,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山东 青岛 266520)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由过去的单个企业的竞争变为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优势。为了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能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摒弃了传统的局部管理的思想,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全面规划。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成熟,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完全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但是供应链中的物流却因各企业之间缺乏产权纽带很难实现统筹规划和有效运作,也造成了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的核心思想在于将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有机整合,实现无缝连接,从而使供应链上没有产权关系的企业之间在物流运作上犹如一个企业般协调、低成本和高效率。

一、供应链物流运作分散化的弊端

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产权的独立性,也导致其物流管理的自成体系和相互隔离,供应链中各企业物流运作的分散化带来了如下的问题:

(一)物流仓储设施的重复设置——供应链上的“仓储黑洞”

供应链上每一个节点企业大都有自己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各自管理着自己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如果我们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考察供应链网络中的仓储设施,就会发现上游企业的销售物流与下游企业的采购物流实际上是重合的。下游企业生产线上所需的原材料在到达生产线之前,往往既经过了上游企业的成品仓库,又经过了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仓库,却没有产生任何制造意义上的转化,亦即没有产生任何价值增值。如果供应链上存在N段企业的供需连线,就会产生N个重复设置的仓储设施,从而供应链的仓储成本大量增加,形成供应链上的“仓储黑洞”,而且这些成本最终还将转嫁到供应链最终产品的价格中,必然会削弱整个供应链的价格竞争力。

(二)物流运输的迂回往复——供应链上的“运输黑洞”

供应链物流运作未实现集成化之前,各节点企业的物流和商流是重合的,不分离的,而且往往使用同样的营销(商流)渠道或部分渠道完成物流,造成了物流操作上的不经济运输,如装卸次数的增加,运输路线的迂回往复,忽略通过外包方式获得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运输服务等,形成了供应链上的“运输黑洞”。

(三)需求信息的逐级放大——供应链上的“库存黑洞”

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分散化,使得各节点企业只根据其相邻的下游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导致需求信息的失真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位于最源头的供应商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的顾客需求信息有很大的差异(也称为“牛鞭效应”)。受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着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形成供应链上的“库存黑洞”,不但增加了存储成本,加大了库存过时风险,而且抬高了最终消费品价格,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二、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的实施要点

供应链物流涉及的是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在制品直至最终消费品的所有物品流动,由于物品在多个企业之间流动远比在一个企业内部流动要复杂得多,所以供应链物流在执行和控制上要比单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更难协调,尤其是在供应链企业间没有产权纽带关系的情况下,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物流管理的相互隔离使得供应链物流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通过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实现供应链物流的有效运作和集成化,以便营造良好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的具体实施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战略合作

在供应链中,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历来都是短期竞争性的对立关系。对制造商而言,为了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而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他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极力压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货成本;同样,对于供应商而言,利润空间的急剧缩小迫使他们使用性能较差的低价原材料,最终影响到产品质量。另外,制造商为了防止有缺陷的原料进入制造环节,只好加大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甚至重新加工,增加了额外支出;而供应商由于没有将制造商作为长期客户的意识,每次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所以伴随其产品的服务不会那么周到细致,甚至可能影响到制造企业制造过程的连续。在这样一种对立模式的格局下,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一方所得必为另一方所失,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根据博弈论的理论,博弈双方在一次博弈中往往倾向采用零和博弈方式以求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重复博弈中,为了获得长期利益和惧怕不合作引起对方在后面阶段的对抗和报复,人们往往会进行合作博弈,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共赢、互利。因此,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的首要内容,是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建立一种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传统的零和博弈向合作博弈思维转变,着眼于长期的共同发展,以长期利益为目标,力求供应链物流的顺畅、低成本和高效率。

(二)信息共享

供应链中的物品在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同层企业之间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节奏,都需要相关物流信息的驱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将物流信息通过电脑予以记录、保存和查询,信息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共享,但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相关的物流信息能否传递、能够查询、能否共享,不仅取决于技术上是否可行,而且还取决于信息共享的意愿。而后者又决定了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程度,对供应链物流运作的通畅和效率至关重要。因此,供应链物流集成战略实施的又一要点在于构建一个面向供应链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主要模式:

1.基于EDI的信息管理平台

EDI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约定的报文标准,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进行结构化数据传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EDI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加工等事务作业的自动化、及时化和准确化,同时通过有关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化。EDI技术过去而且直到现在依然用于供应链的管理,它成为集成供应链上企业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EDI,供应链企业之间可以大规模的共享信息,信息的传递和查询在企业之间也可以在瞬间完成,并大量减少纸面作业。参与供应链EDI信息管理平台的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把原来已经存在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抛弃,而只需将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对接即可。先将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组成局域网LAN,在LAN的基础上组建企业级广域网WAN以连接各子公司,与供应链企业和政府部门(如海关、商检等)的通信连接方式则通过增值网(EDI中心)或Internet网络。由于EDI昂贵的通信投资限制了许多中小企业对EDI的使用,还由于EDI缺乏开放性等原因,EDI不容易迅速地使新的供应链伙伴进入系统,影响了其发展和普及,所以不适用于动态性供应链。

2.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平台

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平台,除了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外,还能实现供应链与外部客户(Internet上的一般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故多用于动态性供应链。通常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采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的数据库模式。企业内部以Intranet方式形成局域网LAN,在局域网的基础上组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Intranet网,然后再通过Internet与外部客户相连。核心企业需要构建一个供应链信息管理中心,一方面通过Intranet管理本企业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或企业资源计划(ERP),另一方面负责组织实施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日常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同时对整个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进行监控。同时,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供应链的Intranet网络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适时交互沟通,通过Internet实现顾客与供应链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顾客与各个成员企业的信息交流。

(三)激励机制

供应链企业之间要保持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还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供应链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管理上的整合,促进共同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的另一原因是,基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处于信息非对称状态,就难免出现一些道德风险问题,如隐瞒、不合作等。为了克服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发展了以合作和分担风险概念为中心的激励机制理论。对于委托人来讲,只有使代理人行动效用最大化,才能保证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要使代理人采取效用最大化行动,必须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委托人与代理人,即制造商与供应商或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协调,就转化为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由此可见,设计出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有效激励机制,对保证供应链的顺畅高效运行(包括供应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供应链激励机制的内容包括激励主体与客体,激励目标和激励手段。供应链激励机制的激励主体主要是指核心企业或制造商,激励客体是其成员企业,如上游的供应商或下游的分销商等。供应链激励机制旨在激励供应链成员企业为了整个供应链目标的实现和本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向合作博弈、互利共赢的方向努力。

目前来讲,供应链激励机制的主要激励手段有:

1.价格激励

在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战略上是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各个企业的利益不能被忽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高价格能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不合理的低价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供应链利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稳定。因此,价格激励必须确保利润在供应链所有企业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因供应链优化而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所有企业间的均衡。

2.股权激励

供应链企业间可相互参股,通过股权的形式达到对合作伙伴的激励。这种激励方式能使企业间形成一定的产权纽带关系,从而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更有助于相互间物流的集成。

3.订单激励

供应链的最终产品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对整个供应链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因此,获得更多的订单对于供应链内的所有企业都是极大的激励。一般来说,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同时竞争来自于核心企业的订单,更多的订单是对供应商的一种有效激励。

4.信息激励

在信息时代,信息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生存和发展。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信息激励属于一种间接的激励模式,但是其激励作用不可低估。如果能在供应链企业群体中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就会增加供应链各方在需求信息方面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从而避免牛鞭效应的产生。

5.共同研发激励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共同开发和共同投资是一种有效的参与激励,它可以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如供应链管理成功的企业大都将供应商、经销商甚至用户结合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来,按照团队的工作方式开展全面合作。

6.淘汰激励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则,供应链自身也会面临淘汰。为了保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必须建立对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从而在供应链内形成一种危机淘汰机制,使所有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企业为了能在供应链体系获得群体优势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发展,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防止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各种短期行为。

综合上述,要实现供应链物流运作的有效集成,必须实现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信息共享和有效激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流、资金流电子化的今天,拥有高度集成和敏捷的物流网络的供应链,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意秋.物流管理学——元活动及其集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张文杰.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2,(6).

[3]杨浩雄.基于物流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物流中节点企业协同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4]杨永杰.物流客户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喻 俊]

作者:陈 艳 王连月

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篇2: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的优化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流行业为其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物流管理虽然不断实现进步,但其流程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行業的健康持续发展。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对物流管理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8.018

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料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存在许多相关性。材料管理和物流管理只包括工程组织的内部管理,供应商管理实际上从工程组织的管理扩大到工程的上游(投资者)和下游(直接用户)的管理,并直接扩大到主要供应商、间接用户和用户,多个组织和用户可以形成以一个组织为中心构成的网络(或价值链),成为利益相关者,网络(或价值链)被称为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是强调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把实物的流动路线作为管理流程主线进行管理,以实体对象为主要控制要素,强调以正确的时间和方式将材料送到正确的位置。在市场经济中,工程的供应链管理优势通常等于其有价值的研发或生产实力。

1、供应链管理发展简介

1990年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用户的需求发展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单一企业难以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也难以促进市场分工。企业朝着专业化发展,它涵盖了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研发、物资采购、施工生产、验收交付、运营维护以及售后服务。因此,许多利益相关者塑造了工程供应链。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个别工程相关企业或具体项目,其竞争力取决于最终企业或最终项目和工程项目的供应链。过去,施工企业竭尽所能地将物资成本转移到供应链中的上游和下游企业,以降低施工成本和建设成本,但是施工成本的转移并没有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工程建设成本,最终又将其反映在全寿命周期的工程费用中。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2.1供应链管理具有明显的战略性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升级,由此而产生了新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更加重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服务的全面优化,进而可以将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上升到发展战略的角度,全面完善物流管理模式。所以,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从战略角度出发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供应链管理更加关注核心业务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主要竞争力是关键业务的发展。通过了解核心业务,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利益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其作用也更加明显。对于非关键业务,供应链管理会对其进行分流管理。

举例来说,海运市场的发展初期工作量很大,需要大量的物流和运输工作。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分配并提供给合作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业务负担,同时为其他企业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稳定。

2.3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性和规范性更强

从特点方面来说,供应链管理属于横向管理模式,因此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集成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在供应链中,企业均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每个企业的存在都是必然的。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活动相互交织,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力量。为全面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企业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并加强联系,实现相互配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3、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在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别。在供应链下企业的物流管理具有更完备的功能,在产品生产中原材料的供应、生产环节及销售环节的物流需求实现了同步和一体化,将供应链各个节点相互联系,形成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竞争合作中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共享信息链、发挥物流管理系统的快捷性,创新物流管理服务形式和方式,充分发挥其具备的功能,创造更高的价值,提升从生产到客户整个环节的效益。

当前,企业物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准确迅速交付货物方面。传统的企业物流在交付货物的过程中各个机构部门直接协调度和合作配合意识低,造成货物信息传送慢,信息共享度低,直接延缓整个货物的交付时间。而在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中,货物物流实现一体化和各个环节信息的同步共享,确保准时交货,体现其优越性。第二,原材料采购成本方面。企业生产特别注重成本问题,原材料的采购不仅需要保障企业生产的最低库存所需,还需要为企业在生产环节上下游之间的密切联系提供保障。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一改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一体化的模式不仅实现成本的最优化,还实现了原材料的准确准时采购,为顺利生产提供保障。第三,信息传输、共享及反馈方面。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度低、传输慢,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信息传输、共享和反馈效率低。而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物流管理信息同步实现了整个物流全部信息的及时共享、快速传输及迅速反馈,在保障准确性的同时也保障了速度。第四,物流管理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新时代,物流管理不仅需要面对市场的高度灵活性及日渐剧烈的竞争性,还需要满足客户多样化、更新换代快及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具备有力的物流供需系统,保障企业及时对市场及客户的变化做出反馈。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提升了物流管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及整个供应链的目标。

4、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的对策

4.1加快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绿色物流融合发展

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目标。智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连接区域生产与销售的重要环节,扩大并完善国家大型物流枢纽,不断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对中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型物流企业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效益影响,打破物流企业原有规范化的商业模式,以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物流资源配置方式,物流企业商业模式趋向于多样化深入化发展。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快构建中西部地区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体系,推进城乡物流网络建设,通过利用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构建公路、港口等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降低公路通行成本,不断推进收费公路制度性改革,对高速公路进行差异化收费,减少公路高峰阶段的拥堵,不断提高物流企业仓储运输运行效率。

4.2建立智慧化的仓储中心

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机器人手进行拣货和堆码作业,AGV、自动拣选机等设备,配合传感器、光感器等电子技术,对货物的入库、在库、堆码、拣选作业进行自动化的高效无人作业。通过空气传感器和光感器对空气中气体进行检测,当空气指标超标时发出警报,对不正常货物出入进行提示,提高了仓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产品的入库、出库数量进行记录,汇入企业大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汇总,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对接匹配,这样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库存情况,了解存放时间、存放数量、批次等,合理地调节仓库的库存量,达到经济库存量水平。仓储过程实现智慧化仓储,能够对物流作业信息和库存货品信息全面掌握,协调管理。

4.3提升资金周转流程的科学性

资金周转流程及效率成为影响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也对物流管理流程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如果单纯将物流管理操作流程进行简单化处理,则会产生很多的安全问题,进而导致资金流动缺陷,这是物流企业出现资金利用效率降低的典型问题。所以,在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在优化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资金周转流程的科学性。加强与上游企业在商品业务审核方面的合作,避免因为货物装卸环节或者运输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货物损耗。同时要减少代收款或者垫付项目,降低这些项目对资金的占用比例,更多的委托给交易平台来实现。另外,要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网络金融平台的合作能力,提升物流企业所在产业链中资金的流转速度,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及效能,提升物流管理流程的时效性,在提升客户满意度基础上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4.4增强企业服务能力

伴随着思想观念的不断发展,服务意识和消费者权益日益增强。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的服务业,同样要关注形势,不断改进服务。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满意的服务,以增强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国家要完善和更新物流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物流与消费者行为合理化;第二,要从物流的各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第三,要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普及相关物流服务标准和内容,强化物流服务理念。

4.5优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

融入現代信息技术展开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优化,是企业发展的原生动力。企业可以通过EDI、RFID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供应链内物流体系的覆盖面,建立一张集运输、中转、仓储等环节于一张网络的科学合理优化的物流配送网络,从而实现信息与物流的高效传递与转换。同时供应链管理下可以采用JIT、VMI、JMT等库存采购管理模式来保证各节点企业能够在准确掌握相关物流信息及库存信息,降低物流信息失效几率及有效控制库存成本。基于此,企业需要对其产品订单信息,计算机网络配置,资源网络和供应链资源网络三方面加强重视,确保各个企业能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整体协调性能的有效提升,保障客户中心地位,实现顾客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4.6弱势物流企业应从低端市场切入

规模大小不一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以低端市场为切入口绕开具有强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壁垒,与第三方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我国多数企业在起初自行完成物流配送过程,但随着物流行业逐步专业化集中化发展,企业外包物流逐渐普遍化,规模较小的弱势企业可以与这些企业协议外包,在物流发展战略选择上,正向创新毫无优势的物流企业,可选择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逐步过渡,选择逆向创新,对于弱小的物流企业有利于绕开壁垒,推动企业实现阶段性创新发展。弱势物流企业可借助第三方平台形成合作联盟,建立产品物流信息区域性整合,实现资源信息的双向流通和物流信息的交互沟通,减少物流运输仓储设备的空置率,降低逆向物流正向物流双向运输成本,提高物流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我国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4.7物流供应链流程可视化

将摄像头、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技术与企业物流技术相融合,比如,物流的GPS卫星定位系统、RF技术等,能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从采购原材料、仓储储备、配送车辆运输调度、物流在线调配等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比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监控显示在企业控制调度中心,可以实现产品运行轨迹的及时调配和监控,当某地区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产品的目的地进行及时调换和更改。如果在仓储中心或者物流中转站建立这样的可视化系统,能够配合视频检测系统,更好地对产品的质量、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控。比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运输车辆上、集箱上安装监控设备、光感器、红外线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器等,它们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图形、字符信号传回企业,这样企业就能监控产品。

结语:

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开始较晚,目前还没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标准,模范企业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工程质量管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明显落后。笔者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得知,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成熟,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这将是满足最终用户需求,战胜市场竞争的利器。

参考文献:

[1]许静.物联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工具[J].商情,2019,19(27).

[2]盘红华.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管理及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3(12).

[3]陈晓燕.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物流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2020(10).

[4]周晓勤.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1).

[5]任龙.“大数据”在现代物流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索[J].数字通信世界,2019(8).

作者:房文静

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基于供应链角度的烟草物流建设的合理规划探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最后指出了基于供应链原则的烟草物流建设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相信对相应领域的研究者会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 烟草 物流建设

一、何谓供应链

关于供应链,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由相关人员经过对物流、信息和资金等流动的控制,由采购原材料等开始,生产最终产品或中间中介品,最后采用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供应商或分销商手中,这样就是用户最终组成一个带有功能性的网链结构。供应链,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后延和前伸,这就要求生产概念发展和扩大来的。供应链通过计划(Plan)、分销(Distribute)、存储(Store)、获得(Obtain)、服务(Serve)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形成一种衔接(Interface),以此来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供应链从发展看,经历了一共三个阶段:第一、物流的管理阶段。单单供应链被视为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以往的观点以为供应链是通过销售和生产等活动送到用户的过程,是采购的零部件和收到的原材料。第二、价值的增值阶段。1990年代,人们首先,鉴于需求环境的变化,最初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受到了空前未有的重视,对供应链的理解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以致于民间生产有意识地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围。不过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物料采购、制造、分销和库存诸部门的职能协调问题,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降低物流的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以此来提高经营效率。最后,网链发展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大众对供应链的认识也正在从传统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供应链的概念转变,包括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现时代中企业间关系呈现出来了明显的日益网络化的趋势。所谓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就是核心企业和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所有的向前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和一切向后的关系,就是商家和客户彼此更加相互信任的生产方式。供应链的概念与以往的销售链不同,它要求跨越了彼此之间的企业界限,要求扩展企业的新思维出发,要求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来考虑企业和所生产的产品之间的竞争力,使供应链这样一种新型的运营管理思维方式慢慢成为广为人们接受的生产经营工具。

二、所谓供应链物流

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为了协调供应活动、运作生产、物流活动以及销售类活动,供应链物流应运而生。供应链物流协调供应领域的进口和出口诸环节,它要综合了解销售领域和消费领域的最新动态,它要最及时的掌握消费者的新的需求,它还要有力地把握财务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把握和保证物流的畅通。基于此,它才能真正协调消费者、中间商以及生产商家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和共赢的实现。

供应链物流管理,或者是供应链理论下的管理方式,是指通过供应链核心的产品以及提供核心业务的物流管理体系。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掌握库存(VMI)、供应链运输管理、连续补充货物(CRP)、分销资源计划(DRP)、准时化技术(JIT)、快速响应系统(QR,Quick Response)、有效率的客户响应系统(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三、烟草物流或烟草行业物流管理和建设

烟草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它还是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经济作物。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种植烟草面积年均就达到约二十到三十万亩,总产大约四千万担。吸烟已经成为了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地方财税和国家的经济资源,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90年代年均达到2500万亩,总产约6000万担。其中良种化面积达92%,烟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上中等烟由62%提高到87%,而中上等烟达23%。烟草是高效益作物,种1亩烟一年可收现金1500~2500元,是粮食作物的4~6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国烟区多在经济较落后的贫困地区,有200万农户约1亿人口靠种烟维系生活。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烟草又是高税利商品,农业税利30%左右,工业税利60%以上。中国一共有3亿多烟民,每个每年大约消耗3000支烟,始终不停地给国家创造财富。可以说由于烟草行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如此巨大的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其物流管理建设,具体要求做到:(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全新技术和工艺的采用,这就使得物流行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成果,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要摆脱古老的观念和传统,并且注意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改善交通状况,特别是改善个别交通连接点的畅通程度,从根本上提高物流流通效率。(二)我们要坚守物流合理化的物流管理总原则。我们这里讲物流要合理化,就是说要改变过去的各种问题,就是说要对物流的设备和机械进行重新的配置,并且还要对物流生产和管理的组织进行优化和整合。具体地讲来,还要提高我们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变以往服务态度差,服务不积极、不及时,不易消费者为主体的弊病。积极接受社会和政府的监督,提高我们自己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勇,吴志勇,廖明,张战峰,赵鹏. 物流配送车辆调度决策支持系统[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 .

[2] 游知,范萍,柯凯. BPR在大中型烟草企业中的应用[J]. 工业工程, 2003,(03) .

[3] 瞿德智. 条码技术在成品烟箱长距离传输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 2007,(08) .

[4] 扈景科. 烟草行业物流现状与改革措施[J]. 衡水学院学报, 2008,(05) .

[5] 四川烟草商业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研究[J]. 决策咨询通讯, 2004,(06) .

作者:肖晓云

上一篇: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论文下一篇:风险管理的银行信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