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铁路电气化在近几年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铁路电气化工程造价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促进铁路电气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铁路工程造价的特点和控制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究,希望能为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务工程造价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务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篇1:

大陆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主体比较分析

摘要:香港回归以后,大陆与香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造价管理主体不同,就会出现基本建设投资的效果区别。本文从工程承包和中介咨询业的管理两方面分析,找出大陆与香港地区造价管理主体的不同,从而指出大陆造价管理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主体 造价管理 比较分析

0 引言

2009年是内地全面推进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一年,造价管理体制也不例外,中国的建筑业正面临着一个继续发展的良好机遇.发展需要环境,体制决定环境,主体填充体制,归根到底,大陆的造价管理主体对内地的造价管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 香港与内地工程造价管理主体的比较的意义

1.1 有助于内地建设业解放思想,确立全新的工程造價管理理念 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和改革无不一解放思想为先导,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也不例外。在内地,建设体制包括旧的工程造价体制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体制尚未建立,建立什么样的工程造价体系的问题也并未完全解决。旧的工程造价理念还深深的影响着人们,许多人喊着改革的口号,却仍按计划经济的规则办事;许多部门说着要转变职能,却又不愿真为市场服务。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内地建筑企业应树立全球经营理念。要走出去,要象许多知名的大企业一样,勇于在全球建筑市场上闯荡,经受磨练,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获得更多份额。虽然,国际上225家最大承包商中已有中国建筑企业的名字,但大都排位靠后,中建总公司也不过排在第20位左右,全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也不足5%。同香港相比,内地的建筑技术、建筑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差距。[1]通过香港和内地的造价管理主体比较,可以帮助内地建筑企业彻底打破旧思想的束缚,确立必须与国际接轨的理念,了解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游戏规则。

1.2 学习香港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主体模式,促进内地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市场化 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多年把香港评定为世界上最为自由的经济体系,一些世界权威的机构和传煤也把香港评为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制。香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经济结构、社会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可以这么说,在香港汇集了现在管理理论和实务的精华。香港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香港特区政府把对经济的管理同行政干预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资本筹集、建设力量组织、法律保障的提供、市场的经营运作、工程计价办法和管理方面有着国际先进水平。97香港回归以后,跟内地方方面面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就更利于内地学习香港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改造我们的造价主体管理,使之早日与国际接轨。

2 大陆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主体的比较

2.1 香港与内地造价管理主体不同的根本原因 两地造价主体区别在于所处的经济环境、背境不同。内地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完善的市场结构还未最终建立,许多的管理办法还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作法。就管理主体这个问题来看,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整个工程造价活动中身份不明确,一方面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作为市场管理主体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程)中又是具体的投资者,作为建设市场的一方直接参与具体建设项目的管理。这种双重角色无疑导致了各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职责含混不清和重复交叉。而香港地区由于市场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市场自身就能够完成自身的管理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作为政府不直接管理市场,市场中的诸多因素(如价格、质量、工期)等都由业主和承包商双方自主决定,政府部门不作干预。政府主要从安全、环保等方面间接管理。此外,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对测量师行业的管理来规范工程造价管理的中介市场。可见,这种对市场的管理是间接的。不象内地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政府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程),政府作为投资者进行严格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并不是以市场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的,而是以一个投资主体身份,以追求投资效益为目的所进行的管理。因此,内地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许多问题因为不能由市场本身来解决,才造成政府部门不得不对市场进行直接的干预。造成了内地与香港之间工程造价管理主体的不同。[2]

2.2 香港与内地工程造价管理主体不同的具体表现

2.2.1 香港工程造价管理主体主要是工务局 工务局的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项目,即公共工程上。工务局下属的各个署(如建筑署、土木工程署等)负责各个领域的建设项目管理,相当于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法人”或“业主”。也就是说,在香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而内地由于长期以来的影响,即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项目都是有国家统一安排和规划的,只存在国家这一投资主体,因此管理方式单一(实际也不需要多种管理方式)。[3]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来源的多渠道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到目前为止,内地对工程项目仍然不分类别,实行一样的造价管理模式,虽然现在酝酿进行项目分类管理的模式,但尚未形成事实。

2.2.2 对承包商的管理上也有不同 香港特区自1997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本港及外国企业一视同仁(这从公共工程注册承包商管理规定的修订中可以看出,1997年以前注册承包商名册分为第I名册和第II名册,修订的管理规定将两份名册合二为一),此外对承包商实行分级管理(如注册承包商分为A、B、C三级),并且各级之间如无特殊情况不能越级承包(高级承包商也不能承接低级工程)。所以造价的管理主体层次清晰。而内地虽然也有分级的管理体系,但高资质的承包商仍可以承接低资质的工程,使造价的管理主体在管理中更加模糊。

2.2.3 对中介咨询业的管理上有所区别 香港特区政府对对工料测量行的管理主要通过对许可专业人士的专业资格管理和专业人士的责任与自律机制进行。而内地的咨询企业刚刚完成脱钩改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誉体系和工作规范,也未实行造价工程师签字制度。[4]总之,内地的中介咨询业的管理制度目前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但应看到,其发展趋势是良好的。

3 香港地区的管理模式对内地的启示

3.1 香港特区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造价管理方式,内地也可采用相似的作法 根据目前的改革思路,将投资项目划分为竞争性投资项目、基础性投资项目和公益性投资项目三大类,对各类项目采取不同的造价管理方式。竞争性项目鼓励私人投资,用项目登记备案制代替现行的行政审批制,这类项目政府弱化了造价管理,由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通过市场进行筹资、投资、建设和经营。基础性投资项目采取国家(或各级政府)和私人投资者联合投资(比如联合入股)的形式,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造价管理方式。公益性投资项目主要由政府用财政资金安排,并根据政府财政状况量力而行,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投资管理制度。

3.2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业主问题,香港的作法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前已述及,在香港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作为业主角色的工务局下属的各个署,当项目建完后再移交给具体的使用部门,使工程造价控制更加明确。而在内地,一般是财政性投资的获利部门作为“业主”(例如学校、体委、医院等),这种体制有可能会导致财政资金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造成造价的难以控制,因此应该逐渐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分离的制度,从而更加明确了造价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何红锋主编.新编经济法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2]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何伯森主编.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何伯森主编.国际工程招标与投标.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作者:吴苏立 黄中磊

工务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篇2:

铁路电气化工程造价的特点与控制

摘 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铁路电气化在近几年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铁路电气化工程造价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促进铁路电气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铁路工程造价的特点和控制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究,希望能为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铁路;电气化;工程造价;特点;控制

前 言:

铁路电气化能够综合利用能源,减轻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输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如何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由此,有必要对铁路电气化工程造价的特点和控制的要点进行分析。

1.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控制

1.1造价控制的要点

在铁路电气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受设计深度的限制,编制投资估算的重点在于,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功能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对提出的几种设计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提出推荐方案,根据推荐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正确的投资测算方法进行投资估算,其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现场调查和运量分析,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论证。

(2)对提出的几种牵引供电系统方案( 包括枢纽地区)进行技术经济条件比较,通过优化确定推荐方案。对牵引变电所的分布和安装容量,接触网导线类型的选择,在充分考虑运量增长和行车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条件比较与分析,并确定工程数量和技术经济指标。

(3)对特殊地段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应采取特殊设计,并控制地基处理费用。

(4)对线路技改工程和桥梁工程,应做好现场勘查和调查,根据确定的技改方案和桥梁加固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

(5)对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如箱式分区所!变压器在线色谱检测!动态电容补偿技术等,在论证其技术先进!可靠!适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性比选。

(6)当采用已建类似工程估算指标时,如主要技术标准或地质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应结合本工程实际对估算指标进行换算或调整。

1.2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和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做好投资估算的前提。所以,应根据推荐的牵引供电系统方案和工程特点,首先建立确定技术经济指标的方法,并分析和研究其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设备价格的统计与分析。设备价格是编制牵引变电系统投资估算的基础,应统计不同时期。不同建设项目的设备( 特别是非标设备!新型设备)价格,并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价格变化趋势,为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依据。与已建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是分析所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理的有效途径。在统计已建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时,应注明建设项目类型,采用的牵引供电方式!技术标准,编制投资估算的办法和年度,采用的估算指标及市场价格水平等,以便于分析估算指标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2.铁路电气化工程造价的特点

铁路电气化项目的修建,无论是新线一次同期电化配套,还是在既有运营线上进行电气化改建,扣除新线一次电化的站前与站后工程相互交叉施工干扰及既有线电化施工与行车相互千扰、既有线站前技改规模繁简程度之外,它都是从无到有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进行单一的建筑安装施工、调试直至验交开通,移交固定资产为止的铁路基建项目。铁路电气化工程设计的内容按国家计委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批复的可研报告所确定的设计范围以及现行概算编制办法、设计文件组成内容规定,其相应的费用有:

2.1电气化主体工程的费用

除了牵引变电工程(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亭、自祸所、调度所等)、接触网工程、供电段,以及为适应电力机车检修和整备作业的机务段改建或新建主体工程外,还应该包括将来为运营单位维修所配备的各种工区、领工区、轨道车库及岔线、生产生活设施以及移交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专用交通工具和检修、测试、抢修车组等相关费用。在概算章节中,它包括了二至九章(除隧道、通号外)的铁路各种正式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和一章及十章以后相关计算的全部费用。

2.2通信、信号、电力

在电化区段因牵引电流或感应电压的影响而需要改造或配套的主体设施,以及与通号主体工程相配备的工区、领工区、信号楼、行车室、通信站(段)的生产、生活房屋、移交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交通工具等相关的费用。它包括了六至八章铁路正式工程费用及一章和十章以后相关计算的费用。

2.3供电设施

电气化牵引供电设施进行运营,需要外部电源引入,没有电源,电力机车运行则无从谈起,按设计质例和国家统筹安排,外部电源、用电指标及投资由国家计委分列下达,即牵引变电所院墙外面110kV(或其他电压等级)第一根杆塔(含杆塔及接线绝缘子)以外应由能源或电力部门依据牵引供电交桩资料,供用电指标协议书、变压器容量、年用电量、负序和谐波参数以及国家另行下達的基建配套投资提前建成。

2.4把好外业现场调查、搜集资料关

外业现场调查是设计概算编制重要环节,一定要注重索取资料的准确无误,有根据,来源清~楚,绝不能别人提什么就编什么。比如征地补偿费用,也不是越高越好,应该依据国发C1982]80号文公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所规定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安置补助费标准以及青苗和所征土地附着物补偿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进行调查核实,并征求所在铁路局地亩管理部门意见综合确定,比如有的路局地亩科希望征地单价计列适度为好,因为他们还有今后其他基建项目相互平衡问题。地价列高了,建设单位其他项目不好办;列的太低(假如概算不调整),势必多支用预备费。再如,在既有运营铁路上进行土石方填筑,要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尽量采“以挖做填、取土有源”。铁路两侧的留用,据原政务院1950年发布的《铁路留用土取地气地办法》的规定:“铁路路基高度在3公尺以内者,双轨线自线路中心起,两旁各留地30公尺;单轨线自轨道中心,两旁各留地20公尺;铁路大桥头两旁各留地60公尺。特殊地形之桥头及路基、与路基高度超过3公尺者,按实际需要增加用地。”这些留用地,是工务段修建排水系统,日常取土修路,造林绿化,稳定、巩固路基之用。因此,要详细向工务部门了解铁路留用地范围,但是在场坪土方设计中,既使工点用地划在铁路界内,虽然可节省购地费用,也要考虑土源、运距和运输方法,必要时,对大量填方场坪酌情考虑买地取土。

另外,对概算编制办法及概预算定额等规定之外的所需调查的资料,如拆迁、赔偿标准,地下管线埋设物,行车对数,租用路用车辆、开“天窗”或要封闭点、当地料单价及综合运杂费指标等,都要做到宁细勿粗、宁全勿缺,适用。

总 结:

在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造价贯穿于各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效果,但关键的阶段是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标准化程度越高,产品制造越简单、生产批量越大;设计工作量亦越少;产品的通用程度越广,便于运营单位维护和更换;维修工作简化,电气化和运行可靠性也相应增强,这是提高可靠性、上新台阶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德乐;对当前铁路建设工程造价的浅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年03期

[2]通讯员;赵守民;何明海;电气化局集团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作者:李大建

工务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篇3:

论基于新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改革

摘 要 2012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对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初步实现了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衔接,但由于未将基建会计完全纳入事业会计,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本文对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账合并及基建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基建会计 事业会计 合并

基建会计通常指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业会计。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称“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对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初步实现了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衔接。但新《会计制度》并未将基建账并入事业单位的事业账中,仍要求对基本建设投资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随着事业单位相关各项制度的推进、完善,将基建会计完全纳入事业会计中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一、新《会计制度》在基建会计核算方面的变化

2012年12月19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发布,并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与原制度相比较,新《会计制度》在基本建设核算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账。原制度下,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中反映,使得这些基建财务数据无法及时在事业账中核算,造成事业账严重账实不符。新制度引入了“在建工程”科目,要求对基建投资在按基建会计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衔接起来,在尽量维持原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和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缓解了“两套账”带来的事业账期末账实严重不符等问题,对未来基建会计纳入事业会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但是,新制度仅仅是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核算,会计报表中也仅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了“在建工程”的年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仍缺乏对基建项目过程中的项目规模、项目性质、投产竣工时间、项目概算、累计到位资金、累计支出、结余等情况的明细核算和报表反映,显然未能彻底解决基建项目“两套账”的问题。

二、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新《会计制度》“衔接两套账”的做法与如今的会计环境还是有些不适应、不匹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将基建会计完全并入事业会计中,不再单列。

(一)两账合并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仅从会计理论分析来看,无论是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还是事业会计,都是整个单位会计核算的一种,将其人为区分割裂不利于财会人员整体把握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不利于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但现今的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立核算恰恰违背了会计理论,带来“一个单位、两个核算主体、执行两套制度、编制两套报表”等问题。即便是实行新会计制度后,每月手工将基建账并入事业账,但仍存在一套账内实行两种会计核算方法、账外设账、会计信息不及时、费时费力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会计核算漏洞的发生。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能避免上述问题,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两账合并适应部门预算编制的需要

所谓部门预算,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是当前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基本要求是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这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因此,反映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事业会计,也应以所有资金为对象,其中当然也应包括基建资金。而目前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因为需要实行基建会计制度,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单独编制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显然与部门预算改革不匹配。若两账实现完全合并,就能将单位所属的不同性质的所有收支编制成统一的部门预算,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结构和财务状况,适应部门预算编制的需要。

(三)两账合并是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根据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相关协定的要求,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他们一般将资本性支出有机地融入到相应的会计核算中,很少有像我们国家这样将基建会计制度单列出来,形成一个单位双重会计主体的特殊现象。目前我国企业的基建会计已经并入了财务会计中,从长远看,将基建会计制度逐步融入行政、事业等行业各自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再单列,是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四)事业单位体制弱化基建会计成本核算优势

实行基建会计制度的一大目的和优势是“准确”核算、反映基建项目整体和每个阶段的成本。但问题是,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我国将按照社会功能把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只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强化其公益属性。这样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基础建设资金甚至事业经费资金基本上都来自于财政直接拨款,不存在经济效益考核、缴纳所得税等问题,即便是再准确的成本信息也是毫无意义,这就使得基建会计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优势被大大弱化。

(五)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创新有利于两账合并

随着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进行,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200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随后几年多地政府相继成立了“建筑工务署、建筑工务局”等部门,专门负责大部分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这应该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只负责少量、低价的基础建设项目,如修理修缮等。在这种情况下,仍不做区分地要求每一个事业单位均执行基建会计制度,对基建工程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六)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两账合并

反对两账合并者的理由之一是:基建会计比事业单位会计更能准确反映基建项目的资金的来源、用途、成本等信息,体现了“专款专用”的理念。但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本来就要求实施项目核算、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这当然包括了基建项目这种“大型项目”。而且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的完善和创新,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都增加了核算项目辅助功能。通过使用该功能,能在简化会计科目的同时,更直观、更简洁、更准确地核算每一项目的各项成本。由于核算项目是在传统明细科目基础上平行设置的,其数据还是原有会计账中的数据,不是另外一套账,显然比单独设立一套基建会计更简便、高效、更合理。

三、基建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对两账合并,除了要考虑会计科目设置、新会计业务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技术上的问题外,还需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区分情况分别实行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不搞“一刀切”。

新《会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就导致一套事业账中存在两种会计核算基础,这是不合理的,也不是必须的。在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仍在进行的情况下,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事业单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同时存在,而这三大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经济效益考核、税费缴纳情况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在这一前提下,完全可以以三大类事业单位的特点,对其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分别规定,不搞“一刀切”。对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两类事业单位,由于其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财政拨款,不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考核,因此可以采用完全的收付实现制,而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则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二)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全面使用核算项目辅助功能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核算项目辅助功能对于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准确核算项目成本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能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各事业单位要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更新使用具有完善核算项目辅助功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同时,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开发联合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三方面的统一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功能。

(三)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并轨核算后,为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真实、全面、完整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事业单位要对单位资产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防止资产流失。一是要加强财务部门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权限和权威;二是要开发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同步联接的资产管理系统,改变以往账务和实物管理分离、脱节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处置审批制度、净值评估制度、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四是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废和毁损的情况,除进行必要账务调整外,还应厘清原因和责任人,追究有过错人员的行政或经济责任。

(四)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实现合并将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若财务人员受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限制,不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知识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量计价规则等,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工程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都无法判断,就很难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性,难以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和参与工程项目管理,难以履行核算、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基本职能。因此,面对新变革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主动学习理念的教育,使其努力掌握基建项目概、预算编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建设程序、相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之,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会计制度》的出台,第一次实现了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顺利衔接,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以及整个会计体系改革均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我们应在新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两账合并的思路和做法,最终合理有效地将基建会计完全并入事业会计,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体系,为我国的会计事业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晨明.浅析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可行性.中国农业会计.2008(10).

[2]陆正洪,贲能富,刘运国,王斐.对基建会计与医院会计衔接的分析与思考.会计之友.2011(26).

[3]张孟军.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刍议.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第18卷第3期).

[4]李一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年起执行.中国会计报.2012.12.28.

作者:彭凌

上一篇:文化旅游产业研究论文下一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