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重症病人护理策略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且构建人工气道的病人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意外脱管率、吸痰次数、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脑出血重症病人护理策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脑出血重症病人护理策略论文 篇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案

【摘要】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皮膚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源性因素、综合因素及病人的自身因素等,其中以医源性因素为主,包括护理人员缺乏预见性、细节护理不到位、护理操作不当、护士的专业素质偏低等。针对住院患者中存在的皮肤问题,实施预见性护理、注重护理技巧及细节护理、分析皮肤损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建立皮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皮肤安全防范意识,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结论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皮肤损伤原因、实施皮肤损伤护理及预防风险管理方案,有效控制和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皮肤损伤; 管理方案; 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皮肤损伤风险高发人群,因危重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瘫痪、需长期卧床,再加上有些患者烦躁、高热、大小便失禁、水肿、局部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等因素,从而增加了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皮肤损伤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科近年来, 由于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细节护理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预见风险意识较差等原因导致患者皮肤损伤问题较多,并且有部分而引发护理纠纷。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的皮肤损伤,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我科对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在皮肤护理管理中,积极地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现总结各种预防护理方案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发生皮肤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6例,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年龄18~85岁,外伤88例,脑出血66例,脑肿瘤52例;医源性皮肤损伤106例,病人自身因素73例,综合因素27例。

2 原因分析

2.1 医源性皮肤损伤

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1]。包括:①输液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皮肤软组织坏死;②红外线或热敷引起的烫伤,由于昏迷、瘫痪病人感觉的缺失,热水温度过高,红外线照射距离过小或时间过长而引起烫伤;③冻伤,高热病人使用冰袋时皮肤保护不当,皮肤直接接触冰块而引起皮肤冻伤;④使用胶布和监护电极片引起的皮肤损伤,常见的有胶布粘贴皮肤撕脱伤、过敏性皮炎;⑤压伤、摩擦伤,常见于烦躁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当,造成皮肤压伤或摩擦伤。以上几点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缺乏风险预见意识而导致患者的皮肤损伤。

2.2 病人自身因素

是指病人自身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①皮肤瘙痒或躁动病人自我抓伤。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出现躁动、对病人使用约束带后,躯干和双手仍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了解除不限制和不适感,病人的双手经常会使劲抓可碰到的物体及皮肤,当碰到自己的身体时,病人的指甲和抓挠的力度足以损伤自身的皮肤。②重症昏迷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易发生局部皮肤压伤。③肛周皮肤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可达63%[2]。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肛周、会阴及臀部皮肤常因分泌物刺激及擦拭的机械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

2.3 综合因素

由于护理行为缺失或操作不当加上病人自身因素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压疮为最常见,压疮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临床问题,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加上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坏死和压力性溃疡[3]。 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感觉丧失、瘫痪、大小便失禁、全身营养不良、水肿、年龄偏大等;外在因素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力、潮湿等。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数是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比如严重的恶液质癌症晚期患者因软组织及脂肪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严重水肿患者皮肤变薄,神经外科瘫痪及昏迷病人,均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3 预防及护理策略

3.1 做好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做好预见性护理

易发生皮肤损伤的高危人群包括病情危重、昏迷、长期卧床、瘫痪、高热、烦躁、全身严重水肿、大小便失禁以及全身营养不良的病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对高危人群进行皮肤评分,评分≦22分时,应建立翻身卡并做好预防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巡视,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皮肤损伤的发生。

3.2 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及细节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以往在患者比较躁动或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约束带使用不当而发生皮肤擦伤;给术后患者行伤口红外理疗时,由于照射距离过近或照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的皮肤烫伤; 头部使用冰枕时发生耳廓冻伤;长期卧床患者而发生压疮;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时,患者 皮肤及眼部的护理不当而发生紫外线灼伤;患者输液时,护士未及时主动巡视病房而导致输液渗漏或静脉炎的发生等。通过分析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的原因, 多为个别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及护理技巧、责任心不强而发生。针对以上,我们在为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时,对烦躁患者进行约束时,在约束的部位加软枕或软毛巾,松紧要适宜,从而可防止皮肤擦伤;给患者进行伤口红外理疗时,应注意照射的距离和时间,并经常巡视病房;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前,应遮盖患者暴露的部位,防止患者皮肤损伤及紫外线导致的眼部灼伤。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尽量使用套管针并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注射部位要固定牢靠,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补救;对使用胶布者,撕脱时动作要轻柔;对感觉缺失的病人正确使用冰敷及热敷;对合并骨折的患者,使用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时,接触皮肤面应垫软棉垫加以保护;对大小便失禁患者用温水及时洗净大小便污渍,待干后用润肤霜或油膏涂肛周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对躁动和皮肤瘙痒的病人采取保护性约束,如戴棉手套,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手,防止抓伤;对于昏迷、瘫痪的患者定时翻身,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力,使用气圈保护骨隆突出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保护患者皮肤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皮肤损伤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对病人实施全方面的安全责任制护理,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护理行为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首次接诊时护士应认真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并做好护理记录。要求责任护士在工作期间对存在皮肤护理风险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正确皮肤评估,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注重落实;加强护患沟通及患者、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特别是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要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保证护理安全,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皮肤损伤,及时做好护患沟通,实行风险告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潜在的风险,理解并接受和承担风险。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树仁,吕涛,王胜利,等.医原性皮肤损伤49例分析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256-4257.。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

[2]张智慧,骆雪英.洁悠神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J].护理学杂志,2008,23(8):47-48.。

[3] 周玉春.翻身间隔时间对压疮影响的探讨[J].工企医刊,2004,2:16-17

作者:陈丹

脑出血重症病人护理策略论文 篇2: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且构建人工气道的病人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意外脱管率、吸痰次数、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意外脱管率及吸痰次数分别为15.00%及(7.37±1.22)次,观察组分别为5.00%及(5.44±1.02)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67.50%(27/40),显著小于观察组满意度92.50%(3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呛咳、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及痰痂形成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护理;品管圈;应用效果

ICU病人一般病情危重,往往需要构建人工气道,以使得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进行有效地连通,从而为气道地有效引流、机械通气以及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等提供优越的前提,同时它也是临床急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策略[1]。由于构建人工气道仍然属于入侵性操作,对于病人机体存在一定的创伤或者刺激,因此应该对病人机体进行严密地监测与精心的护理,能够很好地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且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至最小水平。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QCC)属于一种主动品质管理活动模式[2],主要由一组人员自动自发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采用各种品管统计方法作为工具,以全员参与的形式对工作场所质量管理品项进行综合性地分析与评估,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对维持及改善工作现场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讲QCC应用于ICU人工气道护理之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于我院的80例接受治疗且构建人工气道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2~74岁,平均(49.02±7.22)岁;构建人工气道时间为49~202h,平均(99.28±7.29)h;疾病种类:重症肺炎28例,脑外伤13例,脑出血22例,呼吸衰竭10例,其他7例。将本组病人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病人数均为40例,经分析,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病人主要接受护理干预,除了进行疾病方面的对症护理以外,对于人工气道的护理方面则主要包括口腔、气道、吸痰及其他方面的护理,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仔细、密切地观察,并注意实际通气情况,以确保气道的湿化程度。

1.2.2 观察组 本组病人主要采用QCC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护理工作人员组成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情况的评价,包括护理目标的制定、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极其解决措施的制定。此外由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细节提出建议,共同进行可行性的评估及进一步优化措施,最终使对病人的护理效果达到最优化,对人工气道护理之中的几个重点护理项目分别单独进行护理程序的实施,然后针对每位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其更具针对性,使得每位病人均接受最佳的护理。

1.3 護理满意度评价 病人出院之前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项目,满意率(%)=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意外脱管率、吸痰次数、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文章中的数据均由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率以“n(%)”的形式进行表示,指标均以“x±s”的形式进行表示;分别采用 及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意外脱管率、每日吸痰次数对比 观察组意外脱管率及每日吸痰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建立人工气道是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治疗,其对病人健康的多层次影响也非常突出,如提高了接触致病菌的概率,从而加大了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对于人工气道除应尽量缩短开放时间外,在保持人工气道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则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手段。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然后全员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治疗程序对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由所有护理人员针对每位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解决问题,并对每位病人的护理细节提出建议,这样可以保证对每位病人护理程序均由参与护理的所有人员进行共同制定,将每位护理人员的建议融合其中,使护理效果更为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外脱管率及每日吸痰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呛咳、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及痰痂形成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 夏连芳,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

[2] 王琼,张智慧,王洁雪.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85-87.

作者:陈琼

脑出血重症病人护理策略论文 篇3: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某三甲医院ICU收治的92例伴有睡眠障碍的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长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结果 观察组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睡眠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睡眠障碍;脑出血;集束化护理

1 对象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某三甲医院ICU收治的92例伴有睡眠障碍的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 54.39±3.25)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 55.18±2.85)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意识清楚,理解、表达能力正常;③入院前无明显睡眠障碍者。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治疗护理者;②入院前有睡眠障碍者。

2 方法

2.1 护理措施

2.1.1 对照组 按照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方法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开展一定程度的知识宣教。

2.1.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观察、了解、体贴患者与患者交谈,因气管插管不能用语言表达者,提供笔谈、手语等辅助方法,使患者表达内心的愿望和要求。

②制定个性化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根据神经外科实际工作所需,由管床高级责任护士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对各班护士进行培训,要求每班护理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制定的技术化护理措施,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每周护士长与质量管理小组

成员对集束化护理实施情况进行检査,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

③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减少,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增加,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使患者产生舒适感,可促进患者入睡。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感情,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④鼓励家属给予情感支持。根据治疗情况,改善探视条件。鼓励家属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安慰,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⑤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调整适宜的温度、光线,减少外界对视、嗅、听、触觉等感觉器官的不良刺激。尽量使报警声、谈话和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到最低限度。

⑥ 合理使用镇静镇痛类药物[3]。对于一些睡眠障碍给予上述护理方法仍无效者,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

2.2 观察指标

2 组的睡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得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就越差。0~5分表示患者睡眠情况很好; 6~10分表示患者睡眠情况良好;11~15分表示患者睡眠情况一般;16~20分表示患者睡眠情况很差。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结果通过床边多项监测手段的使用,观察组的患者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4.1 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

ICU是挽救危重患者集中的病房,各项紧急的治疗和检查会在一天24h随时发生,患者觉醒的阈值在去同步化的睡眠中有明显降低,极易被惊醒。

睡眠中断。ICU病房内随时可能抢救及治疗,检查项目繁多,监测仪器的声音,医护人员开门、活动声,使患者的睡眠很容易被中断,从而不能保证睡眠的连续性,无法完成90min的睡眠周期。

4.2 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

患者心理因素。ICU患者不允许陪护,社会孤立接触感觉可引起睡眠障碍。对手术仍有疑虑者,术后病情反复者,由于缺乏信息传递而深感不安、抑郁。各种治疗和护理的干扰,以及经济的困扰和家庭的矛盾,使患者产生睡眠障碍。

患者身体的保护性约束。ICU术后患者因手术切口疼痛和保护性约束等不适,从而影响睡眠。术后留置3~5种管道和监护仪及治疗设备,躯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卧位,从而使患者产生睡眠障碍。

环境因素。①噪音。ICU内噪音来源于监测仪的报警声、呼吸机声音、脚步声、操作声,这些过多的听觉刺激可引起睡眠障碍。②光线。由于ICU是监护病情、抢救患者的特殊环境,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光线,使患者感觉上不分昼夜。过多的视觉刺激也可使患者产生睡眠障碍。③医护人员因素。频繁护理和治疗的干扰可影响患者的睡眠,以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

5小结

ICU中术后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躯体创伤及ICU的环境、医护人员等有关。因此,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集束化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健慧,张小燕,谢萍,邓灵娜.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04):643-644.

[2]郑静,陈林,李宝宝,吕珊珊,杨丽娟. 成人ICU病人睡眠促进策略的证据总结[J]. 循证护理,2021,7(02):157-162.

[3]潘燕婷,姚淑兰.集束化护理在中心ICU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2):373-374-375-376.

作者:郭俊宏 彭海菁 董波 伍剑英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歌唱艺术审美论文下一篇: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