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化高校财务论文

2022-04-20

摘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财政拨付形式上以集中支付为主,这项举措对我国财政支付渠道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而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优化高校财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优化高校财务论文 篇1: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 要】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对于防治高校腐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当前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背景,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问题的治理框架,并从统一平台和通用标准、内容体系、绩效评价、激励约束、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校; 财务信息公开; 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也逐渐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对于防治高校腐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当前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背景下,研究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推进,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3号)等文件,教育部也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系列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新《高校财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也在近两年颁布和实施,至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教办函〔2014〕23号),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建立了一套囊括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时间、公开主体以及公开信息编制办法等在内的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如表1所示),为有效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发布实施至今已4年多,期间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是,实际执行或落实情况如何呢?截至2014年上半年,通过笔者网上调查以及结合有关学者对部分高校或省市地区的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可以说更多是为了应付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去学习制度文件精神并贯彻执行。

笔者通过登录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网站,在财务信息公开的统一平台建设方面,目前仅教育部及少数个别省份教育主管部门完成了官网中有关信息公开的统一链接平台,大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建立统一的链接平台。如教育部官网中“信息公开专栏——部属高校信息公开”这一统一的链接平台,链接了69所部属高校的信息公开专栏,且财务信息公开专栏绝大部分在比较醒目和显眼的位置,相比之下,少数省份尽管建立了专门的链接平台,但实际效果却较差。如湖北省教育厅官网“信息公开专栏”的统一链接平台上,有的链接的是学校“信息公开专栏”,有的则是学校的官网。公开,无论在公开形式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公开内容的完整性和透明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根据学者陈盈等(2014)对京、津、沪、鲁、冀、辽六省市共521所高等本专科院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调查结果发现:仅有188所高校在校园网络平台开辟信息公开专栏,占比为36.08%;按照宽松口径统计(包括在信息公开专栏或财务处网站,内容包括文件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财务信息内容)的公开财务信息的高校,仅有87所,占比为16.7%。根据孙颖颖(2014)对陕西省109所高校的调查结果发现: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公开专栏的比例仅为33%左右,其中在门户网站建立了相关财务信息公开专栏的占比仅为11.93%,完全按照办法和通知规定内容公开的学校仅占1.83%。另外,根据杜俊萍(2014)对山西省21所建立信息公开专栏的本科院校的财务信息公开调查情况发现:按照办法和通知规定的大部分内容进行公开的高校占比仅有42.59%。

二、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及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到目前相对完善的相关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的建立,但从制度落实和执行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问题之一就在于高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够重视。一方面,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度上已经明确了对不依法履行财务信息公开义务问题的问责和追究机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极少有高校及责任人因上述问题而受到问责和追究;另一方面,高校本身对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仅仅满足于完成教育部和省市布置的规定动作,没有将财务信息公开提升到高校治理体系建设、依法治校和提升财务治理能力的高度上来理解和开展工作。

(二)缺乏财务信息公开的统一平台和通用标准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和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是提高财务信息公开质量的重要渠道。例如,尽管目前教育部在其官网的“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专栏”建立了“部属院校信息公开专栏”,可以链接到部属院校官网的信息公开栏目,但是在点击链接后,要找到相关的财务信息公开内容相当费劲甚至找不到,而大多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建立类似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另外,就高校公开财务信息的现状来看,也缺乏规范标准以及通用模板,大多高校都是依据自身情况、按照各自的理解各自为战,五花八门:有的设置在学校官网主页,有的则在财务处部门主页;有的位置显著,有的则要找半天;有的叫信息公开或校务公开,有的叫信息公告。

(三)财务信息公开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披露及时、充分、完整的学校,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做得好与差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客观上使得高校对财务信息公开的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完善财务信息公开工作,也使得财务信息公开在高校依法治校和办学中的政策引导作用不够明显。

另外,在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有关办法和通知中,对于财务信息公开不履行相应职责和义务情况的问责规定比较笼统,使得高校办学和管理过程中的政策约束作用发挥有限。一方面,对于怎样界定和衡量“情节严重”,缺乏明确规定和尺度,使得问责机制可能成为空谈;另一方面,由于责任追究的主体是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导致这种问责机制的弹性和空间很大,由此导致实践中存在大量对不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职责的高校及相关责任人不做任何处理的“护短”现象。

(四)缺乏财务信息公开的监督考评机制

监督考评机制作为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推进的重要措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有关办法和通知规定了高校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财务信息公开作为信息公开工作情况之一纳入高校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公开质量的度量标准没有统一,使得这一考核规定并未落到实处。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也只将其纳入到高校信息公开范畴并作为主管部门业务工作汇总上报的基础,并没有针对财务信息公开建立专门的监督考评体系。同时,在当前社会公众对高校办学监督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也没有打通相应的监督渠道,缺乏社会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的评价报告。

三、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治理框架

在当前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趋势下,高校多方利益相关者复合共治成为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向。完善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可以满足当前高校利益相关者不同层次的治理需求:对于高校内部而言,可以满足管理者依法治校和办学的决策和管理需求,满足师生员工相关的利益和监督需求;对于高校外部而言,可以满足社会公众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需求。总之,高质量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为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因此,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工作要上升到现代大学治理的地位和高度,嵌入到高校治理结构建设和优化中,建立科学的财务信息公开治理框架,如图1所示。

总体思路是: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驱动路径和目标导向角度出发,围绕高校主要财务管理业务,通过基础保障(包括财务信息公开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技术保障(包括统一平台、通用标准和内容体系)和机制保障(包括监督考核、绩效评价、激励约束等),将财务信息公开嵌入到高校治理结构中,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过程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进而实现财务信息公开质量的目标(充分性、明晰性、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最终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治理的实施策略

1.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统一平台和通用标准建设

在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和标准的规范化建设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首先,在统一平台建设上,应当借鉴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专栏下设“省属或市属高校信息公开专栏”,链接到各高校官网的“信息公开专栏”;其次,在通用标准上,各高校应当在“信息公开专栏”再开辟“财务信息公开”专栏,规范学校的栏目建设。这样,既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公开的效率,提高学校教职工及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又有利于以后财务信息公开评价工作的开展。

2.优化和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结构体系

从近年来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规定的公开内容来看,基本涵盖了当前高校财务信息的所有领域。但是,对于这么多内容及规定,信息的明晰性、相关性以及系统性有所欠缺,不同程度上导致披露信息的冗余和无效,也容易造成社会公众或非专业人士的曲解和误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就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及其说明等要素围绕相关性进行系统化、明晰化,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和规范的结构体系,避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带来的“噪声”。例如,可以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结合高校财务软件,开发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形成专项的财务信息公开报告,在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同时,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透明性、明晰性等。

3.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当前政府公共管理绩效评价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围绕质量和绩效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评价机制。首先,根据财务信息公开的整个流程及要素,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以及披露工作的及时性、规范性,甚至包括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其次,定期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进行绩效评价;最后,及时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和应用(为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激励约束机制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实质就是财务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方面,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及其领导和相关部门及领导工作考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责任追究的依据;另一方面,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高等教育财政资金的绩效拨款以及部门预决算考核表彰甚至是高校招生指标相挂钩,作为其中的评价指标或衡量因素。比如,当前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的分配模式就是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高校进行评价并依据结果进行资金分配。其中,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财务相关的一级指标是“综合管理绩效评价”,包括“资源统筹力度及合理配置”、“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及绩效”和“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执行”三个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执行”又包括“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制度健全”和“财务检查及审计评价结果”三个三级指标。因此,可以将“财务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到二级指标“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执行”的三级指标体系中,并赋予相应的权重。

5.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机制

在当前政府、高校和社会复合共治的高校治理结构改革趋势下,构建以政府监督和高校内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激发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切实落实问责问效机制,对于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质量和效果、提升高校财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监督方面:组织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高校同行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力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高校内部监督方面,以审计、纪检、教代会为主要力量,联合师生代表进行监督检查;社会监督方面,主要依托社会公众或媒体以及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质询、查询以及求证等。●

【参考文献】

[1] 韦德贞.基于XBRL技术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J].会计之友,2014(12):108-109.

[2] 陈盈,李磊.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探讨——基于高校预决算报表信息公开数据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4(6):45-49.

[3] 孙颖颖.陕西省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109所高校为样本[J].教育财会研究,2014(4):54-58.

[4] 杜俊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山西省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调研[J].财会月刊,2014(9):14-17.

[5] 商兰芳.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信息公开质量视角[J].会计之友,2013(12):106-108.

[6] 孙颖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4(23):112-115.

作者:谢立本 李华军 冯汉杰

我国优化高校财务论文 篇2:

试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实践研究

摘 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财政拨付形式上以集中支付为主,这项举措对我国财政支付渠道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而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17SB0480”

引言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起步较晚,从2001年开始确立,紧接着在几所本科高校实行改革试点,并在几年内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发展到今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各项工作的开展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对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和学习情况,对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希望促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得到了普及。从定义上来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之上,将国库集中支付作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其理论支撑包括公共财政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博弈论等。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起步较晚,在高校全面推广的时间不过十几年,整体发展情况比较稳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核心是将全部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于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财政支付方面不再是传统的多个账户,而是由国库统一账户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也需要开展一个新模式,从宏观上讲,这是国家对现有财务政策地深化改革;从微观上看,将给学校财务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提升了高校预算管理能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高校通过申请财政资金,经批准后,财政资金就可以下拨到学校。资金的批复一般采用两种模式,即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而高等学校的部门预算作为用款计划的编制依据,这对高校预算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注重科学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财政资金支付在这个预算明细上要有所体现,在资金性质划分上更加明确。新的支付制度下,制定了“有预算才能有支出”的规章制度,并对高校财务预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下高校仍然存在,预算編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漏报和少报现象,这样一来,可能造成高校财务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者财务资金没有支出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高校财务管理应细化预算内容,进一步提高本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进而保障高校各项工作资金开支满足高校各项活动所需的基本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在进行支付更加及时、主动。与此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在简化拨款流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自身预算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改变了高校财务经费调度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高校的财政预算资金都是直接划拨到学校账户上来,作为高校调剂资金,便于高校对财务资金的灵活支配。但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财政资金不能直接划拨到高校,其只是财政下达一个用款额度。高校也就无法自由支配该项资金。如若,要对这笔资金进行支配,需要高校财务部门严格根据年初财政预算来执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每一笔费用开支前,都需要进行有无此项资金的查看。如果财务预算没有列明,则不能随意挪用这笔开支资金,这样是规范高校财务管理资金预算。与此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充分保障当年预算收入能足额且规定期限内完成,这样便可整齐划一的实施高效的财务资金划分及利用。

(三)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起到规范监督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规范高校财政资金有积极作用。在传统的高校资金拨付下,通过层层转账的方式才能到达高校账户,在这种制度下,资金的时效性和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难度,财务监督受到较大的限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问题,审核发生在预算执行之前,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对高校用款计划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达不到预算指标的预算计划则不会审批。可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政资金不正当使用的可能性,财政部门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有助于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可以避免或减少高校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的情况,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可以有效预防和防范高等学校财务风险

在现实中,不少高校面临偿债能力风险和支付能力风险的困境。长期以来,高校具备商业银行存款权及收费权利,在高校扩展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商业银行贷款。金融机构对高校进行资产评估时,缺乏有效的参考标准,往往主观性较强,这就容易造成很多高校存在偿债能力风险。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资金的使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国库单一账户。在此基础上,高校进行账户的开立和变更时都在监管下进行,有助于高校银行账户使用的规范性。在以往的高校资金申请批准后,财政资金划拨到高校账户时较为复杂,给资金的调拨造成一定的难度。新的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申报与资金划拨相对独立,使高等学校形成的财政资金结余体现为预算指标结余,而实际财政资金结余在国库集中支付专户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滥用贷款的情况大大减少,财务风险大大降低。高校账户没有约,在进行资金使用时需要预算申请才能得到拨款,避免了资金在账户中滞留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资金支付能力。

(五)提升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应用上注重以信息化建设为主,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应与之相匹配,才可以实现自身管理系统与财政支付信息的有效对接,实现国库集中支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反馈高校财务预算情况,提升了管理职能的效果,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

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了十几年,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在財务管理体系上面不能与时俱进,在观念上仍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在新的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应长远发展考虑,充分认识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意义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越性,注重财务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新政策的学习,提升专业实践操作,从而对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有很好的掌握。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宣传力度,引导高校在工作上的协调和配合,共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一直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其含义是以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为指导,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遵循高校发展的编报项目支出预算,全面、清晰地反映高校经费需求和支出规划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使高校财务管理中所有的财务资金都能够统一调度、科学规划,避免出现财务资金的滥用、私用等浪费现象。高校内部预算的职能是对高校上报财政部门的部门预算金额细化和具体资金的应用实施。一旦高校内部管理人员同意内部核算,其在高校内部具有约束力。就以高校内部预算服从于各部门预算,同时满足高校教学活动的要求。其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在编制校内预算需要进行支出资金的有效划分,包括高校活动项目资金支出、高校资金日常生活支出等等,确定不同的资金支付方式。但必须要确保高校内部核算的各项资金支出都满足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三)优化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国库集中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财政管理方式,在业务管理流程方面出现相应的改变,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阶段国库集中制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在进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时,高校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业务流程,确保管理机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从而使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开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积极顺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调整原有的组织架构,严格挑选财务管理人员,有效保证预算职能的落实。在高校财务管理职能分工上应明确,比如预算科可以对高校的支出进行一定的规划,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部署;综合科可以对高校学生的缴费情况进行全面管理;核算科主要职能是核算后勤部门、科研部门的数据,通过核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高校的运行情况,为高校的改革和调整提供参考;资金科的主要功能是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拨款,同时寻求社会资金支持;绩效管理科主要根据高校资金使用情况,加大重点项目的资金管理力度。不同的高校在总体规模、生源数量、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在财务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借鉴和模仿。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科学化技术的应用,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资金核算和支出记录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度这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起点之下。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并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财政支出信息系统,一方面顺应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了高校财务资金的管理;另一方面完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对以后的高校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益处。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为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提供可靠、及时的参考依据,确保国库集中制度下过小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五)拓宽办学资金来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办学资金出现紧缺的情况,为了缓解这种压力,高校管理人员应注重扩宽办学资金来源,为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资金筹措上形成全新的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拓宽办学资金来源:首先,加强与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注重专项经费拨款比重的增加。就目前而言,高校拨款主要有基本办学经费和专项拨款两项内容,其中专项经费拨款在比例和变化上较大,高校领导应加以重视,做好课题前期调研工作,同时注重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在资金预算方面应全面考虑,避免因资金不足造成项目的停滞。其次,加强高校与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对银行资金的使用有良好的把握,从而缓解办学资金的不足。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影响下,高校资产负债结构出现了较大改变,虽然在选择银行的权利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改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银行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资金总量不足、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尴尬境地,从而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保证高校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广了十几年,这项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系统方面仍不够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注重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优化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拓宽办学资金来源,以高校国库集中支付给财务管理制度带来的变化为出发点,强化自身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高校的正常运行和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牛明媚.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财务运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周爱芬.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王伟琴,顾萌,朱绮霞.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06).

[4]刘庆.试析高校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11,(11).

[5]陈冉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22-24.

[6]任芬莹.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分析[J].中国市场,2017,(22):208- 209.

[7]徐小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8]杨非.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8.

作者简介:

林叶,四川音乐学院。

作者:林叶

我国优化高校财务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优化探究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很大变革,不仅使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向更高层次进行转变,同时,也令高校财务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特点。而且互联网是一股新动力,通过互联网技术,能使高校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发展渠道,增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从而促进高校的正常发展。文章简单概括“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特征,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优化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7.186

1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一定机遇和挑战。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很难满足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但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高校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现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优化和转变传统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原动力,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特征

2.1 管理信息云端化

近年来,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中,充分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不断提升传统行业的管理与应用效率。高校财务管理也在跟随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具有管理信息云端化的特征,主要是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管理优势和平台,高校通过建立网络财务管理工作平台处理财务管理相关信息,从而使财务管理信息云端化。

2.2 管理结构扁平化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除具有管理信息云端化的特征外,还具有管理结构扁平化的特点。通过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转变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的弊端,能使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系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相对接,不仅令财务管理部门信息交流与沟通更加方便,也使高校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构建新管理结构,逐渐从职能部门成为学校核心部门,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结构呈现扁平化特征。

2.3 管理程序网络化

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高校通过信息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网络管理中,根据财务信息的载体,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信息,从而使财务信息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形成网络化财务管理。

2.4 管理职能扩大化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也给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程序带来一定的改变和冲击。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使高校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很多财务管理职能呈现网络化和分散化的特点,令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也随之扩大。并且,很多高校財务管理职能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变,将管理会计理念运用到高校,不仅使高校从原来粗放式管理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领导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层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管理层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高校的领导和管理层重视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事业的发展,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忽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虽然高校内财务管理的领导人员都在运用互联网技术,但在应用过程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功能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将互联网技术与财务管理充分融合。并且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正确观念,认为对于财务管理这种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人力才能保证学校财务的稳定性,忽略大数据技术和云测算技术优势。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不但能高效处理大数据,而且也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管理层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

3.2 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财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升。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网络信息化系统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难以更好发挥出来,使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与质量不理想。另外,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管理者都属于老员工,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和方式的影响,难以接受新工作模式,仍然采用传统高校财务管理方式与手段。而年龄较小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只掌握简单的互联网操作方法,未有效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进而造成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难以与现代化网络技术发展需求相匹配。

3.3 高校预算管理不完善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预算分配和监管职能,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在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还缺少统一的收支和管理工作,而且还缺乏对预算职能的控制,未严格控制公务费的开支等。不仅为财务预算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高校未对预算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与奖励措施,多数制度流于形式,从而造成预算和决算差异较大,导致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以及时效性差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3.4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教学规模和师资力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使很多高校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增加,而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不仅为高校建设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问题和财务风险,同时,也很难确保高校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此外,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各个层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比如,体制的建立健全、信息化的覆盖等,都需要各个领域的磨合和帮助。在当前高校内部控制中,各经济活动业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未有效进行配合、实现互联互通,进而造成内部控制业务过于分散,很难形成一体化流程,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优化与创新路径

4.1 增强领导层信息化财务管理意识

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也使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很多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转变人的生活方式。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效果与质量,首先,需要增强领导层信息化财务管理意识,加大对新型网络平台的建设,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和购买先进的设施设备,深入了解和研究高校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构建。其次,高校领导层应从全局性和实际情况出发,为学校规划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与方向,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结构体系,并且勾勒出清晰有效的信息化管理途径。最后,要发挥部门协同效应,让财务管理各个部门充分重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各部门数据系统相连接,从而避免设计失实或执行不力而造成的资金浪费。

4.2 提高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改善工作人员的财务观念,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才能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发展。需要高校注重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互联网信息化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可以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系统软件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完善其知识的内涵和掌握基本专业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转变传统管理意识和理念,不断开拓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丰富自身财务管理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趋势,从而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4.3 严格控制和管理预算执行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严格控制和管理预算执行过程,才能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第一,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等规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学校预算的有效分配监督。第二,高校要做好预算编制—初审—审批—执行—调整等相关预算工作,从而确保学校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第三,高校需要将所有資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通过网络技术对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学校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发展。

4.4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

在传统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造成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很难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新的高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需要高校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寻找有效的管理途径,不断解决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离不开各个层面和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高校所有部门和人员要提高对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并结合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注重学习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准确了解学校各部门的运行状况,并根据各部门的发展状态,制定出符合各部门发展需求的相关制度,并对各部门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同时要建立部门的目标激励机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5 结语

总之,高校财务管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积极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并严格控制和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财务管理问题,也能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8(3):43-45.

[2]吴玉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西部财会,2018(6):36-38.

[3]张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25(4):118-122.

[4]刘春丽.“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22):78-79.

[基金项目]“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究(项目编号:2020byzd208sk)。

作者:刘鑫

上一篇:园林专业区域经济论文下一篇:地下滴灌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