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逐渐呈现出能本管理的特点,以员工能力作为管理对象,建立相应的能力模型,实施能级管理,以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面对新形势,大学生应树立能本意识,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强化综合素质拓展,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能力管理论文 篇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管理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培养。目标管理理论认为如果要安排工作的具体内容,首先需要有工作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按照计划再具体的实施,因此,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目标管理;就业能力;就业指导

1目标管理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就业能力是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效益以及学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快速的由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社会人至关重要。大学生是我国经理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不仅能够使其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也对国家的发现进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管理研究也能丰富目标管理理论,为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在高校中普及目标管理理论,也可以提升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促进其高效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可以促进目标管理理论在生活中的普及运用,扩大其影响力。

2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现有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明确。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大全,偏离实际的发展需求。其发展理念模糊不清,定位不准,并且很多学校都会把就业指导当做提升就业能力的培训,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指导。因此目标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2.2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普遍不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师资力量就相对的薄弱了跟多。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对老师的配置却一直不到位,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严重不足,以至于专业力量得不到保障。

2.3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现有的情况就是在教育上不愿意投资过多的资金,所以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必然的使得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的投资更少。这样的情况就致使在就业能力的软硬件条件跟不上需求。另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就不会有太多的经费去做推广,那么像家长面谈会、专家交流会、企业需求交流会这样的活动就会很少,这样就又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不到较快的提升。

3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管理培养模式发展的具体方法

3.1明确培养目标

想要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就需要确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低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如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提升,那么其自身价值的提升就会更加容易,所以学校应该对这方面重视起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第一要义就是要审视自身的发展目标,给自身的目标一个准确的定位,对最基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得自身的目标能够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当然,对目标的调整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能过于死板、不知变通。

3.2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扎实的就业知识可以给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带来理论上的支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学校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带课程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另外,课程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和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当然在理论知识扎实之后,就要把侧重点转移到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了。那个多和学生交流,给学生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3.3增加资金投入

增加在就业指导、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这方面软硬件实力,以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高效可以加强hE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让财政部门给高效更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就业指导方面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增加教师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积极性。

3.4加强校企方面的合作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企业的认同、赏识。为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可以和一些愿意培养没有经验的大学生的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企业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合作为本公司储备一批人才。实践证明,经过实习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应对工作、适应新环境。所以校企合作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结论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成了社会各界和各大高校所关注的问题,而目标管理理念的提出,让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提升有了理论的支持,也能让高校意识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缓解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參考文献

[1]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2):48-53.

[2]闫向连,白凤峥.目标管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太原市三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09):12-13.

[3]李东鹏.目标管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7):9-11.

作者:冯永胜

大学生就业能力管理论文 篇2:

能本管理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摘要]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逐渐呈现出能本管理的特点,以员工能力作为管理对象,建立相应的能力模型,实施能级管理,以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面对新形势,大学生应树立能本意识,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强化综合素质拓展,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能本管理 大学生 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王培君(1969- ),男,山东寿光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0098)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就是能本管理。能本管理继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涵,将满足员工自身需要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通过实施能级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面向市场自主择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能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以明确方向,不断开发自己的就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能本管理的内涵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来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①

1.能本管理的对象是“能力”。能本管理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对能力的需求,认为能力是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把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不再笼统地把抽象的“人”作为管理对象,使管理对象更加具体。能本管理把人看做组织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资源,物化量化人的能力,力图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实现人的能力价值最大化,把人的能力提高和发挥程度作为评价组织绩效的首要标准。能本管理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人的能力作为现代价值体系中最基础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并突显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本质,其实质是把以人为本提升到了以能为本的层次,是对人本管理的升华和具体化。

2.能本管理的要素是能力水平和投入程度。能本管理中的“能力”不是一种简单技能,而是对人综合能力的一种表述。②能本理论认为,人的能力通常包括五个方面:(1)德能,即主体对社会行为准则或规范的认识、理解和领悟并据以外化的能力;(2)体能,即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全能力;(3)技能,即人的基本技术与掌握各项规则的熟练程度;(4)智能,即人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中创造性的开发及其创新性含量的程度;(5)潜能,即主体通过自然遗传、文化传承、社会实践获得的处于可能状态的技能和本领。③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戴夫·乌里尔克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能本管理的两大要素,即能力水平和投入程度。④在实施能本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成员必须各尽其能,通过自觉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能力,通过工作实绩确认能力,并通过提高能力和更好地发挥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3.能本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能级制。所谓能级,就是能力等级。具体到组织中,就是通过科学的测评和考核手段,对员工能力进行评等分级,并最终形成一套由低到高的能力等级序列。如果说能力是能本管理的核心概念,那么能级就是这个概念所蕴涵的理念及内涵的充分表现和具体运用。⑤“能级制”,就是根据能本管理思想和当前我国组织管理现状而探索和确定出来的一套组织操作体系。实行能级制有三项基本工作:(1)能力测评,包括建立能力评价组织,制定测评的指标和标准体系,确定测评的制度、原则和方法,确定岗位划分与岗位能级要求,判定员工能级等环节;(2)能力配置,也就是对员工能力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3)能力开发,是指充分有效地培养能力且运用能力,将其转化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活动。在能力测评、能力配置与使用、能级提升和能力发挥过程中,都涉及能力开发问题。⑥

二、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

作为用工主体,社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以能力为本,这为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为顺利就业,必须以能力提升为中心,按照人力资源能本管理的用人标准精心开发自己的就业能力。

1.重视就业能力,树立能力本位理念。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获取的核心素质群,它代表的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素质群。⑦

能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能力本位”。能力本位带来新的资源分配方式,要求人的能力要与岗位能级匹配,能力贡献与分配相匹配,能力业绩与社会地位相匹配。能力本位带来新的文化价值观,由重视先天素质到注重后天作为,由强调客观条件到强调主观努力,由注重“人情关系”到注重“公平竞争”,由被动等靠要到主动开拓创新。能力本位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它推崇机会平等,强调靠能力说话,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⑧大学生应与时俱进,坚定就业信心,树立能力本位价值观,大力拓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就业能力,为求职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明确就业能力,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在能本管理理念下,用人单位基于“能力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然而,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并没有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美国霍兰德教授曾就职业选择提出了著名的“六边形模型”理论,其要旨是要求“人职匹配”。⑨按照这一理论,大学生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首先需要弄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特点和经历,在此基础之上,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为此,大学生需要对自身进行人才素质评估,通过测评自身素质,结合其他因素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而结合目标职业或单位的“能力模型”,构建自己的就业能力模型,进而制订能力提升计划。

3.开发就业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拓展。在能本管理新模式下,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大学生能否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大学生通过开发就业能力,可以督促、引导自己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提升专业社会实践水平,成长为符合组织要求的专门人才。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应以素质拓展为总纲,统筹三个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第一课堂是专业学习。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下苦功。第二课堂是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开发的自己的情商。第三课堂是文化熏陶。在校园文化、文明网络和人文环境的陶冶下,培养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在开发就业能力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创新创造能力。它是一种理性积淀和实践形成的能力,应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方法的培养,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4.展示就业能力,寻找能力匹配岗位。抛开劳动力市场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既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本,也取决于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本的方式,以及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本的方式。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寻找与自己职业能力匹配的用人单位以及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匹配的岗位。如前所述,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处于就业买方市场环境下,大学生除了应具有职业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开发自我推销能力,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进行有效展示。也要排除“艾尔维斯”现象的干扰,合理期望,坚定信心。

[注释]

①⑥韩庆祥,戚鲁.能本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J].长江论坛,1999(6):4,9.

②⑧高云涌.哲学—人学—能力本位——访韩庆祥教授[J].学习与探索,2005(6):259,259.

③张艳芳.能本管理:企业人才工作新理念[J].民营科技,2008(4):129.

④孙永章.能本管理的内涵与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100.

⑤苏建新,李海.以能级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77.

⑦赵颂平,赵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4(21):65.

⑨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04.

作者:王培君

大学生就业能力管理论文 篇3: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對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方面主要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化不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等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措施

作为管理学重要分支的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怎样利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原理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工商管理专业包含的专业领域比较广,各个高校各有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市场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企业需要胜任行业岗位的优秀管理人才难以获得,另一方面是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1影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1.1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化特征不明显

从各高校总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于略同,基本上没有考虑区域特征、学校特色以及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目标过高,不符合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方面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全面合理性,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市场脱节比较大,使用的教材内容与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环境有较大差距。造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强。另外,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职业定位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够,无法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

1.2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

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上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老师满堂讲,学生记笔记,课后进行背诵。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更新慢,一些新知识和专业特色课程开的比较少,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沿的知识了解不多。在实践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工作经历,虽然在实习环节有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校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但由于许多实习单位由于担心学生安全和影响生产,对学生的实习进行限制,实习过程也是走马观花,学生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没有接触企业实际的机会。

1.3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获得就业岗位,并保持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竞争能力,主要包含职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等。大学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第一,职业素质不够高。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太强,不愿意吃苦,不热爱本职工作,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第二,学习能力差。大学毕业后,面对许多新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学习能力。由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创新意识低。在一些工商管理专业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造成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不够,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2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2.1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对岗位的需求为依据,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构建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专业素质培养;第二,构建学生应用技能提高培养模式,包括礼仪形象教育、文档的编写、ERP沙盘课程与实践,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深入实习、实践等;第三,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必须的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普通话水平能力提高模式;第四,构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五,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践,构建提高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实践体验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成学生自己的特色。

2.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德为先。从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看,一些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吃苦,受不得一点委屈和挫折,缺乏诚信和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要通过课堂教学、企业专家讲座、企业实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怎样做好一个企业职工,爱岗敬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首先,要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高校的二级学院(系)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施者,要有明确的组织保障,从主管院领导到教研科、教研室、实验中心,都有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各负其责,互相协助配合。另外,要聘请企业的专家作为兼任教师,参与学院的培养计划修订、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其次,制定容易操作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便于操作和执行。特别是对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安排、课时计算都要有明确规定。对于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检查措施,从实验指导书、实验课时是否符合要求、分组情况、实验报告批改等环节都要逐一检查,确保实践教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另外,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对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实验室,要面向专业学生开放,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以此来参加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培训和学科竞赛。

2.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灌输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特别是典型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中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情景教学,如:教学游戏、情节模拟和扮演角色等,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管理理念,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像营销体验、会计工作人员体验、模拟法庭和商务谈判,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实验仿真中,学生利用网络相关资源,获得筹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资料,再采用实验教学软件模拟操作,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营销创意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高地,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下大力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8).

[2]梅莉,王冉.基于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商,2015,(38).

[3]于飞,张峰,袁仲慧.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组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1).

[4]荀关玉.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

[5]马玉萍.工科院校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3).

作者:王利 陆毅华 李养良

上一篇:数学的文化价值分析论文下一篇: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