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它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对20世纪末期的世界教育改革和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改革都起了很强的指导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篇1:

教育新政下的生物教学改革

2009年6月12号,江苏省教育厅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强势推出教育新政,提出“五严”规定,即严禁下达升学指标、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学校违法办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江苏教育新政吹响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表达了江苏教育行政部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它像一股和煦的春风给广大师生冰封麻木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它像一缕阳光给广大师生幽暗封闭的心灵带来了光明。以前,学生、教师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苦不堪言。现在规定:高中一天上课时间为8小时。其余时间学生均可以自由安排,学校一律不许补课。没有了晚自修,又恢复了双休日、寒暑假,周围是一片叫好声。但问题随之又出现了,学习时间比以往要少很多,但教学任务是一样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1.对教材的思路要把握准确。以往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如,在《生物》教材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能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仍按老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教材中不少已被删去的内容仍被搬到新教材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还把活生生的新教材教得支离破碎,或成为旧教材的翻版,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以前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可能这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在当前形势下,还是一如既往的话,就会在有限的时间下,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教学进程。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新教材的学习,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

2.对学生思路要把握准确。以前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处理教材,而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钻研教材,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追求难题、新题。学生上课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做。教师就重复讲述,学生重复练习,就像以前经常讲的错题再连,旧题重做。浪费了很多时间,效果也不好,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完全靠题海战术。可现在不行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在备课之余,还得备学生,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因材施教、精讲精练、难易得当。

3.教学方法要准确,课堂效率要提高。有些教师搞“教师中心论”,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也有些教师搞“学生中心论”,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由,一味地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以引导点拨,放任自流。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只有课后“加班加点”。那么现在教师讲课,主要是讲重点、难点和疑点;讲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讲知识归类和知识规律;讲解题思路和作题技巧等。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生疑,促进知识迁移。练习题要精,解题方法要活,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提高应变能力。

4.要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以往在教学工作中,很多总结工作都是教师做的,比如解题方法的总结,知识点的总结等。学生都是拿来主义,坐享其成。离开教师后学生不懂自己该怎么学习,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所以学生自习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按照生物学的特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有效且可行的方法就是:预习。教师可以先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构建好,已填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预习把内容填完整,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并写在讲义上,第二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能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还可以节省时间。课后完成作业之余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理论上的总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使学生具备灵活、敏捷、创新的思维品质。例如,通过归纳总结“染色体和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因的概念系统”等,帮助学生分析错例,查找“症结”,知识归类,反思教训。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科学更有效的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

当然,教育新政下生物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观念的转变,制度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是痛苦的,漫长的,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从控制时间入手。如果不能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使死靠时间的教师仍有生存的余地,改革的进度将会非常缓慢。只有控制住在校时间,才能“逼”着学校、教师去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方法、使用新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最高的效率。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利用课程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必修、选修、综合实践、研究性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强化科学法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渗透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德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朱凯燕

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它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对20世纪末期的世界教育改革和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改革都起了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阐述了建构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生物学教学现状,着重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注重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思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论述了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目前西方极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流派,它认为人的心灵是真实存在的;而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在内部生成,是创造生的;人与人在其中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建构主义提出了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观,它认为主体以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知识。因此,教育所关心的是尊重、激发和协助学生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对教师的一味灌输,主张学生主动地自我构建,使知识与学生的主体世界统一起来[1]。

建构主义非常提倡合作学习。每个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应该研究知识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传统的生物学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只重结论而不是重过程,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过程,现成的讲解,它从根本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2]。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三、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生物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3]。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发挥的作用更强,达到的效果更好。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从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出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已存在有许多先前的概念,学习者学习新的材料的时候并非是一张“白纸”,存在于学习者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也有少,存在个别的差异,而新知识的学习则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之上的。教师在教导科学知识之前应该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优化和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导入,启发学生回忆原有认知结构,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奠定基础,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

2、角色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适时创设机会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进而再建构自己新的认知。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首先,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教师提供有关有丝分裂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做有关有丝分裂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设置新问题,使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旦产生这种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5]。

4、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非常强调合作学习,把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合作学习”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认知冲突,交换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经验,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启发,不但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建立积极互赖的人际关系[6]。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使任务分散,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不但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简单高效,又深受学生的喜爱。

建构主义这一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解释,对传统的生物学教学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和颠覆。但是,根据国情,根据生物教学现状,我们不应该完全照搬该理论,正确的作法是取其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之处,探讨自己的方法,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梅.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当代中国幼儿教育主流知识观的嬗变[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5(6):75-80.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1-43.

[3] 刘孝华.建构主义与生物学教学[J].教育探索,2004,(12):77.

[4] 袁维新.基于建构主义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02,27(8):17.

[5] 袁维新.基于建构主义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02,27(8):17.

[6] 周江菊,刘 志.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生物学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6):118.

作者:侍海建

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篇3:

新形势下《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实践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内容复杂、教学形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文章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概述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形势下具有科研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统计软件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相关研究中所得数据资料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一直是农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1]。该课程既涉及统计理论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又紧密结合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这些理论和方法,既是专业基础课必备的基础,又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农学和生物学试验数据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科研素质,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进,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本文结合扬州大学农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复杂。《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概念多、公式复杂、计算烦琐,学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数理统计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失去积极性。此外,学习内容是承上启下的,一旦学生跟不上某一章节的授课内容或因事假而落下课程,就很难掌握后面章节的课程,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与畏惧心理[2]。

2.教学形式单一。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以板书为主,或结合PPT,主要采用讲授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机械的记忆概念和公式,容易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3.实践环节薄弱。以往教学注重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学生通常采用上课记笔记、下课做练习题的学习模式,这会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满足培养社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的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分析与试验设计两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将重点放在统计分析这部分,而忽视了试验设计部分。而事实上,科学的试验设计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试验设计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确试验的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不能忽视试验设计部分,在考虑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应用性与实践性。其次,生物统计学不同于数理统计学,在教学中适当减少定理的证明、数理推导等内容的讲解,将重心放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公式的统计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农学专业背景,以开展的试验研究为实例,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问题变为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专业实例[3]。

2.创新教学方式。生物统计学内容复杂,公式繁多,计算量大,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应有针對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运用案例教学: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联系专业实践,讲解怎样设计试验方案,如何获取试验数据,如何保证取得样本的代表性,如何减小试验误差并无偏地估计试验误差,如何利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分析试验数据,并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2)运用研究性教学:在传统启发性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入研究性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由任课教师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际问题若干,各小组选择相应题目,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查找解决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由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互动的“多言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3)运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上课前,授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学生以自学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布置课堂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在课后,利用网络平台批阅作业,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以及时复习上课所讲的知识点,对难点内容及时提问等,形成课上与课下全方位、立体式的交流互动模式。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1.结合统计软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多数农业类高校的教学中,通常注重课本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结合[4]。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统计软件给学生进行演示,同时讲解分析原理,对分析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增加一些上机操作课程,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

目前,生物统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Excel、SAS、SPSS和R等。其中,Excel软件虽然统计分析功能相对薄弱,但原始数据大多以Excel形式储存,使用极为简便,因此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用Excel即可[6]。SAS是专门用于统计分析的商业软件,覆盖面较广,几乎包含了生物统计学的所有方法,但SAS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SPSS软件功能齐全,与SAS、R等软件相比,SPSS软件的所有任务通过下拉式菜单驱动完成,无须使用编程语言,操作简单,应用较为广泛。R是用于统计分析和制图的优秀软件,与SAS和SPSS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免费下载和使用,并且具有强大的图形展示功能,尽管R需要编程,但是相比于SAS,R的编程语法通俗易懂,较容易掌握[7]。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SPSS或R。

2.改进考核方式。目前的生物统计课程考核往往采用闭卷考查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模式使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应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了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学生成绩可由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40%)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平台的在线测试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以上机操作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笔试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既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又注重实际问题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保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今后培养具有专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鹏程,杨泽峰,徐辰武,顾世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SPOC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1):52-53.

[2]张恩盈,赵永厚,程丽巧,宋希云.高校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145-146.

[3]张建平,张强.园艺专业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06):2795-2797.

[4]王丽,吉士东.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130-131.

[5]郑兵云.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01):84-86.

[6]黄先忠,吕新华,张霞,马磊.提高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S1):94-95.

[7]张哲,张豪.浅谈R语言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54-55.

作者:徐扬 李鹏程 杨泽峰 徐辰武

上一篇: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