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传统的文秘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且在工作态度上嚴谨细心。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简单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企业对于文秘的需求,文秘的工作已不局限于事务性工作,因此,文秘工作人员需要完善自己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篇1:

中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比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分析,分别得出日本企业管理理念的三大核心和五大特色;中国式管理理念的三大主轴。并指出中日两国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是都受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互相学习借鉴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能够快速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与管理技术,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不管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在大量地学习以美国企业管理为核心的西方管理科学,这种学习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截止到2014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当中,中国大陆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00家,因此便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学习西方企业管理科学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光明大道。其实,真相并非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不是把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纳入西方的轨道,不是把西方企业的管理理念强加给中国企业,而是要使中国的企业管理走上自己的路子。

笔者认为,虽然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思想起源于西方,但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其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对比、学习、借鉴、吸收和我们处于同一东方管理文化范畴之内的、在东西方文化融合中具有独到经验的日本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我们先来看下,日本企业从战后的发展。1945年,日本战败;1968年,日本GDP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1973年,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陷入混乱;1985年,美国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从此日本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低迷;2013年,日本人口1.26億,全球70.57亿,占比1.78%;2014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100,日本57,美国128,加拿大10家,俄罗斯8,印度8;2014年,日本GDP5.02万亿美元,全球77.3万亿美元,占比6.46%。201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当中,日本企业上榜57家,占比11.4%。

众所周知,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确拥有着非常强大的竞争力,有人可能会说,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差的远,美国企业在世界五百强当中的占比远远大于日本。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我们更要清楚,美国和日本相比,在全球政治、军事和能源掌控能力的对比上,差距何止十倍八倍?我们还要清楚,尤其是对于海外市场来说,国家综合实力才是企业最强大的后盾。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把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放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恐怕美企并非日企的对手。

为什么日本企业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这显然与日本企业管理理念有着必然的联系。和美国企业管理恰恰相反,日本企业管理理念追求“同生共荣”的历程。“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同生要有同死的觉悟,培养出一生一死的交情,准备共同奋斗,绝不临阵逃脱。共荣也要有共辱的打算,因此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不计较个人的荣辱。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大和魂”的团队精神,他们以“一家人”为号召,“互助”为手段,拿“不事二主”做标准来一致对外,奋战到底。

“日本式管理”的三大核心: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日本式管理是以“理念”为主的管理,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而企业对社会负责。

日本式管理的五大特色:集团主义、人本主义、平等主义、竞争原则及和谐原则。所谓集团主义,是一种意志、行为,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目标取向,从事共同活动,而有别于其他的人际关系。所谓人本主义,就是强调人是经济活动的源头而且是稀少资源,主张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本式管理对人性相当尊重,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员工,而是当作有意志、思想、感情的完整人格来把握。所谓平等主义是日本企业顺利推行各种政策的重要因素。日本式管理主张尽可能以缩短阶级、阶层间之地位差距为运作方式,尽量把权限分配到下部组织,而且在报酬上也尽量不造成阶级间的差距。相较于欧美,可谓相当平均。一般而言,日本式管理采取上下关系和谐、缩小彼此待遇差距,下位者较不会有不满,对企业之永续经营有正面助益,因此,平等主义之政策,是日本式管理的一项重点。

在日本式管理当中,所谓的竞争原则是指组织内部的竞争,是一种期望共同成长的竞争。以一企业内部而言,成员彼此竞相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可使整体企业逐步进步:而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则能促使国家产业不断改革、进步,臻至繁荣。就此而言,竞争原则可谓日本企业产生活力的泉源之一。

虽然日本式管理理念倡导竞争,但是这是一种以和谐为前提的竞争,就是所谓的“和”的思想。和可以充分表现出日本的民族性,不喜欢冲突而强调和谐的气氛。日本的管理阶层在公司内部最关心的事项就是和谐,和如何提高员工士气,使他们热中工作,并顾及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和谐的制度包含安全感、秩序感和参与感。日本式管理强调在和谐的气氛下方能达至工作上之最大成效,因为若企业内部出现成员间的钩心斗角,可能会致使员工放在工作上的心力减少,使得团队工作瓦解。因此虽然管理上强调竞争,但是此种竞争是在和谐前提下以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绩效,并且促进整体企业成长为目标。所以松下企业才会强调和谐与合作。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倡导的这种理念和日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日本的民族文化又植根于他们本身的生存环境。

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在现代企业领域中,中国企业起步较晚,但自古以来,中国式管理哲学主张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而管人的核心在于管心。和日本式管理理念相似的是,在中国管理理念体系当中,始终把人作为所有管理工作的重点。尽管如此,中国管理理念并非是不注重对物的管理,也不是不重视流程数字标准等元素。中国式管理理念主张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对流程数字标准等经营元素的管理执行。

中国式管理理念,来自于中国古人对大自然和观察和体悟,来自于对日常行为的观察和总结。例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每个人都要先把自己做好,成为组织中有用的一分子,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修身以后便是齐家,齐家之后是治国,而治国的目的则是平定天下。同时,中国式管理主张充分考虑人情因素,人与人之间要圆通的沟通,以最大程度的营造和谐的内部氛围。

中国式管理理念,笔者总结为管理的“三大主轴”,分别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

何为“以人为主”?就企业经营来讲,我们要做一个项目,首先会想到的是人,哪些人能够在这个项目中为我们提供帮助,哪些人来管理这个项目,有了人,才会启动项目。这一点是东西方的显著差异。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带来的结果就是管理思维的差异。这种“因人设事”的作风,是中国式管理的一大特色。同时,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过程当中也应该以人为主。

“因道结合”是以人为主的必要配套。中国人做事讲究“志同道合”,一群有着共同志向,共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做事,会降低很多沟通成本,在很多具体的事情上,大家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偶尔出现阶段性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家也会因为拥有共同的志向,而忽略细小错位的存在,顾全大局,共同奋斗。反之,如果是几个合伙人在价值观与志向上存在巨大差异,那么事情即便是强行推进,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一拍两散”。

何为“以理而变”?企业经营当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人的变化,事情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都决定着,企业管理当中必须要保持变化的姿态,人和事都是如此。但是,为了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各种变化的执行过程当中,始终要牢记一个准则,那就是“依理而变”。变化的原因是充分的,是有道理的,而变化的结果也必须是让企业经营变得更加“合理”。中国人的观念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首先就是想此事是否“合情合理”,然后才会去兼顾“合法”。可见,符合情理在中国人这个群体当中是采取一切行动的首要追求。

中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比分析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各有各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根植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中国管理理念的三大特色说到底都是以“人”为中心,人是管理的主体,用共同的理念来组合人,按照人能够接受的道理来应变。而日本企业的“人本”精神所表述出的关键词比我国企业更具体、更切实可行,涉及到有关人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此外,日本企业比中国企业管理理念上对“规则”更为关注。在这一方面日本对法规制度的遵循要远比中国企业更重视,这也是日本企业学习西方管理、取得長足发展的关键之一。对法律、对规章制度、技术质量标准的遵守的理念的构建,使他们在生产中能保证高质量、精密、精确产品的产出则是日本产品畅销世界市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中国企业在今后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所必须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发展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应该根植于自身的民族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是永远不会错误的真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作为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我们需要学习世界的规则,学习别人优秀的管理科学与方法,同时也要保留适合自己的管理理念,因为任伺一种管理科学或者理念都有着自己的特殊的生存土壤,而任何一种完全照抄照搬的行为,都会让自己的企业水土不服。

作者:李攀科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篇2:

文秘专业教学中学生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培养

摘 要:传统的文秘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且在工作态度上嚴谨细心。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简单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企业对于文秘的需求,文秘的工作已不局限于事务性工作,因此,文秘工作人员需要完善自己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

关键词:文秘专业;管理理念;管理能力

如今,经济社会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企业必须的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中,文秘直接对企业领导者负责,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为领导节省时间、拾遗补缺。但在我国,传统的文秘工作偏重知识讲授,缺乏管理理念。

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文秘教学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的企业市场逐步成熟,在这种新的环境之下,企业对于文秘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秘书虽然在企业中只做辅助工作,但它却是保证企业管理高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文秘专业教学中,应重视文秘工作与企业管理理念的融合。

1.传统文秘工作性质与新时期文秘工作需求的比较

我国的文秘专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文秘培养工作主要是为政府机关输送人才。由于工作的单纯性,传统的文秘工作只是单纯地执行领导下达的任务,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传递信息、操持事务等。除此之外,我国的文秘工作一直都具有一定的管制成分,传统的文秘工作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现代企业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抄抄写写的打杂角色,企业要求文秘工作人员能够更多地担负管理责任。目前,企业要求文秘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操守。优秀的秘书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要能够熟练掌握科技设备,具有先进的理念,并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此外,管理能力更是秘书发展的动力。

2.现代企业对秘书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管理就得到了普遍的研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核心更是管理。与经营相比,掌控企业的其实是管理本身。管理由决策者实行,并影响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运作,以接近企业的发展目标。文秘工作人员是决策者身边的参谋者,在企业中的地位相对比较特殊。但与此同时,企业决策者也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秘书应在工作中发挥与自身地位相符的管理理念,做好助手工作。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文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其传统单一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秘书作为企业高层和员工之间的枢纽带,一方面应清楚地认识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企业领导者提出的方案做到良好的管理。由此可见,文秘工作人员具有管理能力是必须的,是否拥有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文秘工作人员能否良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标杆。因此,文秘专业教学中,应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文秘专业教学中学生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培养

在管理过程中,有大量事务需要人来完成,这就形成了文秘工作。文秘工作从属于领导者,可以说是因为领导者而产生的,并且文秘工作的内容变化要根据领导的要求而变化。就职能而言,文秘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帮助领导办文、办事,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助手的作用。要协调内外的工作,同时也要为领导提供建议。从需求来看,管理能力是文秘的培养要求,文秘专业教学更应该适应这种新时期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活动理念。

1.重视管理理念教学

理念对实际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任何工作的改革,都需要对理念进行改变。在文秘教学中要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培养,首先是对秘书有正确认识。学校应认识到管理理念培养的重要性,学校的重视程度会影响文秘教学的整体工作,其环境也影响着文秘的发展前景。学校的重视,能够为教学带来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此外,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教学并不是对文秘专业的破坏,而是为了更加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够提升其价值。另外,文秘专业的学生也应该重视管理理念,不论是教学安排还是课堂学习,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秘专业中引入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文秘专业的市场需求,使学生更加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

2.课程体系中加入管理教学

根据社会的需要,拓展文秘教学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出于这种考虑,要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课程体系中。在课程设置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质量,毕竟,文秘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两个不同科目的学生对学科深度的掌握也是不同的。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文秘是第一专业,要重视的是管理理念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一方面不能过度地增加管理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单纯只教文秘课程,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当前社会正在飞快地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学科交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融合会愈加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趋势还会出现更多的情况,都需要我们严谨地思考和面对。

参考文献:

[1]薛胜男.基于工作过程的解构与重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

[2]焦名海.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李颁梅.论秘书人员的基本素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4]徐晓扣,李正春.浅论文秘专业生的就业困惑及出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8).

[5]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

(作者单位 重庆市农业学校)

编辑 赵飞飞

作者:舒适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篇3:

企业管理中内控的落实及应用

【摘 要】内部控制是一种具有较强科学性与实践性的企业管理理念,内部控制强调企业通过对内部资源与组织等进行调控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更加优势的环境。论文在研究中对企业管理内控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下企业管理内控落实与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条强化企业管理中内控落实及应用的途径,旨在强化内部控制理念与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落实与应用程度,提升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關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应用策略

1 引言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专业性需求较强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对企业人力、物力资源以及资金、信息等多样性资源进行调配和调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有限的资源与环境下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用,进而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管理中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交流以及监督管控等要素进行强化,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资源优质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基础。

2 企业管理内控相关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管控,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在内控理念的指导下,财务部门不再是简单地对企业的财务收入与支出进行审核管理,而是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测、分析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全程化的监管、调控,提升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强化企业对经济活动的掌控与调节能力[1]。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还能够使各个部门与工作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得以优化,形成相互交流协作的企业氛围,为企业管理的整体性提供保障。内部控制理论以及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落实及应用会受到管理者以及执行者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第一,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方法的重视与理解程度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管理者在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流程,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第二,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是内部控制落实与应用的执行者,员工工作完成的效率与质量关乎内部控制落实的成效。

3 当前企业管理内控落实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内部控制落实与应用的组织环境

内部控制的落实与应用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基础,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内控组织机构等,还要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等。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工作中,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机构建设与组织划分不明确,对于内控审计、分析以及决策等环节的人员分工不明确[2]。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未将内部控制理念与制度融入其中,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定义与建设不足,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与重视不足,内部控制落实与应用的环境氛围不足。内部控制的落实与应用需要完整的治理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环境的保障,当下我国企业管理中对于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企业内部未设置相应的内控治理机构,对于内部控制落实与应用的质量难以进行实时监督、调控,内部控制方法的应用不具备组织保障。

3.2 企业权力管控与资产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权力下放与审批是保证内部控制落实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力进行约束,能够使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性与科学性得到保证。当下,很多企业在管理中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授权审批管理力度不足,在经济活动审批中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要在初期规划分析后,向上层进行申报,并经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审批,保证企业资产应用的效率。很多企业在经济活动审批流程中存在不严谨的现象,资金的使用和经济活动开展审批管控力度不足。审批、审计是保证企业权力与资产应用方向与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仍然存在经济活动随意性与模糊性较强的状况,企业经济活动并未在财务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调研分析下展开,企业经济活动的预先规划性不足,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极易遭受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与经济损失。

3.3 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重视与应用不足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数据信息以及工作量不断提升,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落实需要信息化技术与系统的保证,才能够在众多信息资源中高效地选取自身需要的信息,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分析基础[3]。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着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将信息化建设单纯地理解为配置计算机和无纸化办公。在内部控制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保障,对于专业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相关技术工具的使用和利用不足。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一味地借鉴他人的技术与经验,未根据本企业的发展实际创建适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系统以及管理方式,使得信息化建设存在表面化现象,无法真正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提供服务。

3.4 员工专业能力以及风险防控意识欠缺

内部控制的落实及应用需要在专业管理团队的保证下实现,相关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管理理念与技术能力。目前,我国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有待提升,不能够对内部控制理念进行应用与落实。另外,风险评估与防控意识不足,也是影响内部控制应用的重要因素。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活动时,不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对经济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应对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

4 强化企业管理中内控落实及应用的途径

4.1 优化企业管理内控的制度与组织基础

强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落实,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要针对性地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中,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强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应用[4]。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创建力度,在制度建设中对内部控制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明确,同时对人员职责与分工进行确定。根据制度规范要求进行人员分工职责划分,保证内控落实的制度与人员基础。另外,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监控管理组织机构,通过财务人员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定期监督与管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方向与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实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应用。

4.2 强化权责管理与资产管理

企业各个部门要在整体战略的指导下规划企业经济活动,同时在经济活动的规划与设计时,要精准地对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在经济活动计划完成后,相关部门要将计划上报到管理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审计部门通过专业技术与市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对经济活动计划的可行性与效益性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金划拨与资源使用进行管控。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效益,但同时也要注重企业形象建设以及社会效益的创建,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奠定基础。在企业资金应用于控制中,强化对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建设,通过开展适度的公益性、社会性活动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获取与提升创造条件。

4.3 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大力提升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企业要在现有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对先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与完善;另一方面,企业信息系统的创建需要对企业发展实际进行考量,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建设更加适合自身管理运行特点的系统[5]。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在保证整体信息沟通效率的同时,也要加大对部门独立性与保密性的关注,各个部门信息由专人进行管理和操作。

4.4 加强对员工的宣传与培训力度

首先,企业要对整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理念的宣传教育,强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与重视。

其次,企業要不断加大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讲座、学习班以及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理念,为内部控制的落实提供人员基础。

最后,企业要加大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与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力度。企业要通过宣传教育以及企业文化影响强化各部门人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同时加大对风险预测评估体系的建设力度,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估和防范,保证企业资产利用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企业管理内控的制度与组织基础、强化权责管理与资产管理、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对员工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几条途径,能够大力强化企业管理中内控的落实及应用,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促进内部控制优势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黎剑刚.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的落实及应用[J].中国商论,2017,16(24):78-79.

【2】赵丽红.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外资,2014,18(10):22-24.

【3】曲晓滨.企业管理中内控的落实及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5(18):40-40.

【4】曹群.关于落实企业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7,16(51):14-16.

【5】王洪明.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管理之全面预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4,20(9):202-202.

作者:张珍惠

上一篇:中职政治教学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