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论文

2022-04-19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深刻,外延也十分广泛。近几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普遍共识,建设一个安全、人本、关怀的企业,应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论文 篇1: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安全问题与对策

摘 要:船舶生产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生产周期长,工艺要求高,工序较为复杂、作业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因而船舶生产企业被公认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业之一。因此需要对船舶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常抓不懈。

关键词:船舶生产;生产安全;强化;制度

有危险就有安全与之对应。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发展,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消除危险,保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1 当前船舶生产安全现状

船舶修造业作为多工种、多设备交叉作业的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缺乏相对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大部分造船企业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且密集作业,缺乏成熟规范的生产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有的企业安全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配备不足,致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总的安全现状有:

①员工安全教育未到位。大多数员工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上岗作业,三级安全教育缺乏,员工缺乏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②无证上岗现象突出。很多外来焊割工、电工作业人员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企业注册安全资格证书》或《企业安全员资格证书》;有的企业负责人未经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③发包或出租不符合相关规定。一些船舶修造企业将项目、生产经营场所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与承租单位没有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缺乏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④现场管理混乱。员工未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较多,高空作业缺乏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电器设置不规范;电线乱拉、乱接、铜丝代保险丝,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氧气瓶和煤气瓶混放等。

以上状况突显船舶生产企业对生产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生产安全问题在企业生产管理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2 重视船舶生产安全的必要性

具备船舶生产安全条件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法定条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对船舶生产企业安全条件作了明确规定。什么是安全生产条件?在船舶生产过程中,避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也就是说,船舶企业必须要具备生产安全条件才能允许进入生产市场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生产安全。

2.1 要树立人的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共同愿望。因此,企业在生产安全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强化安全工作领导,成立专门安全工作小组。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和实施安全工作各个步骤目标。

②强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制订各生产车间,班组及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减少或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③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班,车间班组长安全技能培训班以及电焊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培训班。多层次多途径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规范安全操作行为。

④加强船台检查与除患排查治理。对“危险源”采取人盯人战术,实行分级管理风险控制计划,落实安全责任人和治理措施。

⑤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企业成立生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订立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效果评价,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2 树立安全是船舶生产质量保证的理念

有人认为船舶质量的高低靠的是生产材料的好坏,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优劣,与安全无关。

其实不然,从大量的安全事故分析,许多安全事故多发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导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不安全的条件下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强度,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使操作者的心情紧张,心理压力加重,进而引起员工心理的疲惫。而疲劳会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在工作中会由于心理紧张度过低,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影响其操作的规范性,危及产品质量。

2.3 树立安全是降低船舶生产成本的理念

从财务上看,船舶生产成本就是材料费、人工费、电费、水费、税金等总和。这些是硬成本,而生产安全是软成本,是一种会变化的成本。

硬成本看得见,摸得着,软成本却是雾里看花。软成本被监管严的时候,它不显山露水,成本为零;一不小心让它冒出地面,成本为中;对它漠不关心,放任自由,它甚至会大闹天宫,使人们感到既尴尬又害怕,难以收拾局面,此时的软成本会无限放大。如:重视生产安全,一切按标准化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船舶就能够按部就班高质量地建成,这时候不给船舶生产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安全成本为零;如果对安全稍一放松,作业不带安全帽或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有可能会遭到抛物伤及头部或从高空中摔下造成骨折,使人体受到伤害。增加了医疗费,从而增加了船舶生产成本,这时的生产安全软成本为中等;如果麻痹大意,密仓内涂装不通风,在装满油料的舱内不测爆动火焊接,就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中毒身亡或酿成船舶火灾,造成灾难性后果,给船舶生产带来无限大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控制软成本,排除船舶生产中存在的每一个生产安全问题。

3 生产安全主要问题

船舶修造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使用电气设备多以及易爆、易燃、有害气体,各种作业相互交叉,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因而决定了生产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仅就我区造船业而言,生产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无序。一些龙头骨干企业生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船舶检验严格,生产安全管理规范化。而一些设备落后,技术差、管理不严的企业却经常出现生产安全事故。为了与骨干企业抢订单、争生意,不惜采用非船用钢板作为造船材料,搅乱了市场,还影响了骨干企业的声誉。

②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及专业安管人员的素质与要求尚有距离。安全管理的理念、规范、技术、方式方法未能及时跟进、转变和提高,高学力的安技人才更为缺少,导致监管力量薄弱,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③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与承包单位、车间、班组没有签订生产安全协议,忽视安全管理,一旦出了安全问题相互推诿。解决的办法还是要大力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管理精神,改变目前大部分企业与船东的生产模式,由船东与船舶生产企业签订生产船舶合同,使真正有条件有资质的生产企业履行其名符其实的职责,彻底排除各种非安全因素,落实主体责任。

④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和投资人重效益轻安全思想根深蒂固,在安全投入上能减则减,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很多企业没有提取安全生产保证金,使得安全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性能和抗灾能力达不到安全要求。劳护用品配备、使用不足不全。如:有些企业缺乏起重设备,笨重的钢板还要靠人力搬运,容易使人受伤;怕花钱舍不得更换上船作业竹梯,使工人时刻有摔死摔伤危险。

⑤企业现场规范管理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业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监管。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戴不齐,特别是高空作业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缺少或过期现象较为严重。电器设备直接裸露在场地上,电线乱拉乱接,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和开关箱,船舱油污不清洗,未测爆就动火的现象还存在,作业人员“三违”现象比较普遍。

⑥培训教育制度不落实。一些企业未全面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外来务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作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低,特别是些外来承包队伍中的电焊工、冷作工、吊车工、铲车工,电工等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比较突出。

4 应对与解决策略

船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修造过程既复杂又多变。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针对企业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①强化政策引导。依照市场经济法则,规范市场准入,实行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撑,避免不良竞争,使造船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逐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②强化资质审查。针对目前我国船舶修造企业准入门槛低,很多船舶修造项目采用挂靠或使用外包的实际状况,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对外包企业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资格和资质审查,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管理和监控。

③强化安全资金投入。要按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提取足额安全费用,保障重大设备、设施、人员培训、隐患整改资金到位。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手段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④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为主体以及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禁“三违”行为(工班长为安全直接负责人,3人生产小组相互监督)。

⑤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特别对新工人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减少违章作业,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⑥强化外包队伍的管理。外包工程作业队伍的管理时船舶修造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筛选和严格考核,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外包队伍坚决不用。

综上所述,把握好船舶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定位与分析,破解生产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保证船舶生产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坚决落实政府生产安全的各项政策与措施,把船舶企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 CB/T3000-2007,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S].

作者:吴金德 卢卓文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论文 篇2: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深刻,外延也十分广泛。近几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普遍共识,建设一个安全、人本、关怀的企业,应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地位和作用

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通过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并且有效宣传教育等手段,约束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使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上来,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安全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宣传教育途径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应该总结、宣扬企业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

一是要以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质的氛围与环境。职工个人安全素质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往往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即:安全奖惩制度),并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不安全行可耻,则职工队伍整体的安全素质必将大大提高。

二是要将安全文化融合于各项工作之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立独行的事务,而是应该在企业的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

三是要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建立本单位安全文化教育与活动场地,定期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活动,结合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从有利于促进单位安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更深层次影响人们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有利于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等诸方面出发,最终使人的自觉行为满足健康安全的要求。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中要完善的几个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具体要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因此,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处于丝毫不放松、丝毫不麻痹的状态。单位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对于干部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同时,这也是左右单位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安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单位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因此,在加强和完善安全制度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是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从根本上坚持不懈地抓制度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三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建立每周安全例会制度;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技术比武、安全座谈会、征集安全漫画、安全警句、格言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单位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作者:邓菲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论文 篇3:

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探讨

【摘 要】本文阐述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应急安全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提出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途径:构建和完善“三全育人”模式、深化课程的改革创新、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关键词】职业院校  安全文化教育  必要性  途径

安全文化是一定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减灾防灾、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理念、行为、制度、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体现为个人、单位、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在职业院校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探索安全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培养更多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1.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是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长期重视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比如形成以人民为中心、安全生产与发展为根本,生命至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社会上重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天灾,也有人祸,如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操作不当、侥幸心理等。因此,要有效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关键是提高广大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社会安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引领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校企政”通力合作,进一步凝练安全文化的内涵,拓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推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文化的传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素质。

2.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方位,民族地区面临着与发达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历史重任。但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对欠发达,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比重大,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仍大量存在。同时,民族地区的劳动者和生产者,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导致该地区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发达地区。而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担负为该地区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及教育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技术技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凭借职业院校安全文化对社会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引领民族地区企业安全文化乃至全社会安全文化的发展,在民族地区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为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是应急安全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新组建应急行政管理机关标志着我国应急行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应急部门比原来的安监部门职能更多,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涉及应急安全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大幅度增加,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应急安全职业院校是培养应急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排头兵。应急安全职业院校深入开展安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应急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和安全技能,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应急安全使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应急安全文化建设,为其他职业院校开展安全文化教育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不仅在职业教育领域而且可以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效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保障全体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应急安全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1.应急安全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职业”的特征。比如,在培养方式方法上,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而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与普通学校校园安全文化教育有明显的不同,普通学校的校园安全文化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职业院校的安全文化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更关注学生今后就业应该要掌握的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等。因此,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安全文化紧密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更具有职业和行业的特征,也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性。

2.应急安全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体现“行业性”。应急安全职业院校肩负为全国培养应急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急安全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它不仅与应急安全行业紧密结合,而且与所有行业企业甚至全社会安全工作密切关联。可见,应急安全职业院校最需要结合和服务的就是应急安全行业及企事业的安全领域,也就是说,应急安全职业院校必须保持鲜明的“应急安全”特色。应急安全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就是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将产业行业所需要的安全文化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有效对接,实现应急安全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应急安全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体现行业特色。

3.安全文化教育是应急安全职业院校提升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应急安全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丰富社会主义特色安全文化内涵,扩展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引领全社会安全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安全文化教育“六进”即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高广大劳动者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常识和安全技能,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农村安全文化和校园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应急安全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1.安全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职业道德。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根本目标和历史责任。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应注重把安全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教育有机融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安全文化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比如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中应特别强调安全伦理教育,把个人价值、安全伦理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把个人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国家安全放到同样重要地位,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安全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他们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他们的任务更艰巨、压力更巨大,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职业院校毕业生大多数是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型生产者和劳动者,或多或少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如何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教育在危险和事故到来的时候,如何保持镇定,避免混乱,勇敢去面对,敢于与困难、天灾人祸作斗争,科学有序应对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个过程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和意志也是一个锻炼过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安全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既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形式之一,内容包括安全理念、安全伦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制度等方面。一方面,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通过课程教学、安全大讲堂、第二课堂等形式,系统进行安全理念、安全伦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融入专业学习、仿真性情景教学、防灾减灾演习、顶岗实习锻炼等之中,增强学生进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的技能和能力,为成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骨干力量奠定基础。

二、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和完善职业院校安全文化的“三全育人”体系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党委议事日程和学校“三全育人”体系抓紧抓实,形成产教融合、中高职融通、课内外融入、线上线下融汇等“四融”育人模式,形成德技并修、工學结合的育人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人才培养水平。二是整合学校安全文化教育资源,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教学、学工、宣传、工会、团委、保卫等各部门协同育人的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实现安全文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二)深化职业院校安全文化课程的改革创新

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安全观和“安全伦理”作为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特别注重学生安全价值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凸显安全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功能,更好地实现德技兼修的育人目标;二是把安全文化教育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将安全文化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课程教育和思政课程的全过程,形成同心同行同向的功效;三是将安全文化课程化,做到有教学计划、有课时、有学分、有教程、有师资,确保安全文化教育保质保量进行。

(三)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具备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也是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效突破口之一。一方面,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与企业安全文化对接,校企双方共制教学计划、教材,共建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共培校企文化骨干,共同开展培训和教学教育工作,可使职业院校学校安全文化更具“职业性”和“行业性”特色;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利用文化优势,将安全文化教育向企业行业延伸,为企业开展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完善安全制度,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机制的形成。

(四)搭建安全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

“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手段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针对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社会性、开放性等特点,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偏好上网、追求个性的实际,职业院校可以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安全文化教改的突破口,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安全文化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融媒体、多媒体、易班、“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形成安全文化教学线上线下“一中心两平台三保障四融合”混合教学模式。“一中心”,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两平台”,即网上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线下课堂教学平台;“三保障”,即机制制度保障、师资保障、条件保障;“四融合”,即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融合、虚拟空间与实战演练相融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融合,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五)打造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和主导力量,职业院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成效关键在教师。一是建立配齐培优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把专业骨干教师、党政宣传干部、学保团工干部等融入师资队伍,彰显多领域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优势,形成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二是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新兴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能力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三是加强领军人才培养,通过聘请、培训、项目研究等形式,重点培养一定数量的专家型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安全文化教育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应急〔2019〕107号)[Z].

[2]韦胜强,廖显图.试论粮食院校“粮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J].速读,2018(2)

[3]李成学.论高校安全文化的顶层设计与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专项课题(2019ZJY093)

【作者简介】李仲良,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芳革,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责编 卢 雯)

作者:李仲良 卢芳革

上一篇:企业投资决策思考论文下一篇:选煤厂数字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