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与相应的基础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举动不断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着巨大冲击。提高高中学生在信息现代化方面的素养、培养高中学生具备新的技能,是目前我国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1:

基于创客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倾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客这一新兴理念的诞生,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主要围绕创客理念的定义展开分析,并提供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创客理念 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

引言:近年来,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同时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引起家长和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高中时期是学生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创客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创客理念的定义

对于创客理念的概念,相关研究人员也是各执一词。有些人觉得创客的观念是分享和创造,注重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人认为的创客理念则是:把抽象的创新转变成真实物质,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分享,合作學习,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涉及不同学科6项内容。而本文中的创客理念所包括的是分享、创新以及实践。

第一,分享。分享不但是说实物上的瓜分共享,还包括感受、经验的交流和沟通,为他人供应依据和支持。分享还包括心理活动的分享,和他人分享喜悦,倾诉烦恼。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说,其参加的各种讲座、培训、经验沟通均为分享奠定了有利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堂中的探讨、沟通、评判均是分享的渠道,不但能在学习中表达出自己的体会,还能呈现本身的创新想法。

第二,创新。创新精神直接关系着我国命运,是当代竞争中的必备要素。创新在各行各业中均体现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教学中,创新不但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是内容的完善和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

第三,实践。实践是创新意识的升华,利用某一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展现的过程便是实践的环节。展现的方式可以是一些实际存在的东西,也可以是虚拟的信息化作品。针对教学来讲,就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单独一人或多人一组合作进行,经过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边思考边动手,在行动中不断形成质疑并将其解决,最终形成各式各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创客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科学布置教学内容

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来看,教学内容涵盖以下几方面,分别为:软件使用技术、网络技术、图像和文字处理技术等等。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些技术在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将创客理念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内容中的缺漏。比如:针对硬件来说,教师可以从数据的搜集、传递和处置等方面展开合理呈现。在这一进程中,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全面认知,让其掌握有关硬件参数,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再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软件系统知识,同时可以娴熟应用绘画技术后,教师在讲解绘画工具的使用时,便可利用创客理念下的3D技术进行教学,以此推动学生想法的充分表达,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爱上学习,乐于学习[1]。

(二)完善教学形式

1.演示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具体是指由教师完成操纵过程,学生经过洞察教师的行为,学习其操控形式和操控细节。例如:在讲解因特网信息下载有关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教学法,积极展示页面下载的具体环节:第一步:点击右键选择“文件”,然后点击“另存为”;第二步:在全新的窗口中挑选保存地点,同时编辑文件名;第三步:接着再选择文件的保存种类,随即点“确定”便可。演示教学法通常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观察操作流程,明确操控方式。

2.比喻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比喻的方法,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讲解有关互联网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比喻的教学形式传授域名和IP地址中所涉及的知识。教师可以发起提问“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大家怎样来分辨彼此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身份证、姓名”。教师由此便可交代课堂重点“对,平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利用姓名来记住一个人,在互联网中,电脑也是与之相同的,为有效辨别各种计算机,其也有专属的姓名,我们称之为域名,而身份证则变身为IP地址”。

3.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一种非常关键、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还能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为其情感沟通奠定有利基础。教师在利用此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积极调查学情,清晰其内心思想活动变化,兼顾每一名学生。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自我和学生间展开交际和互动,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利用率,发挥其主体作用。只有在双方的共同配合下,才能真正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和效率[2]。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积极应用创客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王晓瑜.创客教育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7,(05):90.

[2]郑军.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1):51-52.

作者:洪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2: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与相应的基础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举动不断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着巨大冲击。提高高中学生在信息现代化方面的素养、培养高中学生具备新的技能,是目前我国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上,如何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具体要求,如何寻找一条新的课程教学方法,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充斥着人们的各项生活和工作。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生活技能。随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社会不同领域的推广及应用,各个国家把普及信息技术、开展相应的信息技术教育摆在了首要位置。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的应用将更加的广泛。随着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更加紧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带来的一个巨大影响就是相应基础课程的网络化。向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其最为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对信息化的要求,更好的为迎接当前信息社会的诸多挑战做好准备。通过开展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从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鉴于此,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成为了各个国家对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

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够。现行高考选拔制度下,大部分地区并不涉及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校、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并不是特别关注信息技术课,把它当作一门不重要的学科。

2.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过于肤浅。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简单地定位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计算机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领域核心内容的学习以及个人信息素养培育却被严重忽视了。

3.忽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差异。信息技术教学是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需要较完善的配套教学软、硬件设施及环境。不同学校由于地理位置、教育经费、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其教学设备条件一般很难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上机实践机会很少,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巩固。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1.基于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学生的发展是课程设计的主旋律。而在信息教育课程实施中,重视学生发展往往只是停留在指导纲要的文本中,远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具体表现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典型教学场面为:教师针对某一款应用软件,将其功能从头到尾详细介绍一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示,然后再要求学生仔仔细细从头到尾操练一遍,加之某些教材本身就像是一本使用说明书,学生其实是在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完全的进行临摹,并没有增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实际上,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促进在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遇到问题的决策能力三个方面的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指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具体表现在,通过信息之间的交流,进而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行之有效的信息表达和传递途径,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人们每天都需要面对社会的变化,需要经常对一些事情做出判断、决定,而这些决策又要以事物表象的信息为依据,可以说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信息素养。

2.基于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现阶段对学生基本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着重体现在掌握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理解信息系统的方法,这是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有关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延伸,并且可以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信息技术的文化价值、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信息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等内容,并且要通过恰当的学习方法的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内化。

3.基于学科体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学科体系可以分为学科背景体系和学科课程体系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总是以相应的有一定学术性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作为背景,这就是所谓的学科背景体系。学科课程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所谓课程化,即按照什么样的理念选择课程内容,又如何把选择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甚至可以发展到怎样设计本学科的课程学习环境。课程化实质上是课程设计者,上至国家课程标准研制人员,下至一线学科课程教师在一定的课程观的指导下,将学科背景体系向学生发展、社会需求的映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加之研究不足,我国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体系研究或借鉴于其他学科,或引自国外,真正植根于本学科的、本土的研究几乎尚未实质性地开展。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1.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的载体核心是问题,高中信息技术的整个课程学习活动必须要围绕问题展开。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精心设计,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

2.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主,鼓励学生实践。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可以帮助学生先拟定较为合理的研究计划纲要,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供其选择,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自己动手实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或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探究的答案。

3.倡导合作探究,注重过程评价。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发现新事物,教师要给学生在课堂交流自学成果的机会。

4.注重学生实情,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电脑操作技术如何、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工具、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如何等,同时,作业量不能太大,要足够又新颖,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能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究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具体做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块主要包含三个模块,既有学生必须学习与接纳的必修模块,也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可供选择的选修模块,三个模块在内容上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相辅相成,具体内容如下。

1.必修模块1:信息技术基础。包括2个主题: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

2.选修模块2:多媒体技术应用。由3个主题组成: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多媒体信息表达。

3.选修模块3:网络技术应用。由3个主题组成:因特网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站设计与评价。

六、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一定要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祖忻.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蔡铁权.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宝尚(1980-),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李宝尚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篇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Photoshop制作邮票的生成性教学设计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高中信息技术课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改造和再设计,提倡以学生自主建构的生成性教学受到关注。以生成性教学思想为导向,设计并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使用PS制作邮票的内容,详细说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高中信息技术;Photoshop

Genera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 about Using Photoshop to Make Stamp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of High School//Liu Jie, Chen Mei, Tian Zhenqing

Key words generativ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 school; Photoshop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要架构在技术之上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的课堂中,常常是教师忙于知识讲授与操作,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针对传统的由教师计划、控制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了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学生自主构建为导向的生成性教学,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生成教学》一书中定义了生成性教学:“生成教学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1 生成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本文所做教学设计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本节课内容是指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新知相结合,利用Photoshop(文中简称为PS)完成邮票的制作。这部分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是邮票齿孔的制作,邮票齿孔的绘制要通过生成路径利用橡皮擦工具完成,是本节课的新授内容。

2 弹性教学目标的分析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图层面板、选区、路径面板和橡皮擦工具中画笔面板的功能及各自适用的情境;

2)掌握图层面板、选区、路径面板和橡皮擦工具中画笔面板的使用方法。

2.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授及操作演示,将图层和画笔面板的使用方法和邮票齿孔的制作过程直观地呈现,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布置练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教师辅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制作父亲节主题的邮票,帮助学生表达对父亲的爱,学生从中体验制作电子礼物的快乐和成就感;

2)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设计融入自身创意的作品,鼓励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创新精神。

3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十六七岁的高一学生,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此年龄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演阶段,认知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建立一些知识的相互关联。高中学生普遍对操作类的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更愿意自己动手实践,并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或创新点融入其中。通过教师正确适时地引导,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会使用网络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在前面的课程中学习了在Word软件中制作明信片,并提交了制作的明信片作品,多数学生的明信片背景图片是自己上网搜索选取的;每位学生通过网络注册了自己的邮箱。关于PS软件中文本工具、油漆桶工具、图层面板、导入画笔等功能及应用已经掌握,这些知识对邮票齿孔的绘制以及融入个人创意的作品创作都有所帮助。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内容中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是邮票齿孔的制作。邮票齿孔在制作中所用到的路径面板和画笔面板均是新知识。针对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讲—演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邮票齿孔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全部制作过程后,自己动手练习,从实际操作或结合自身创意设计实现中发现问题,通过同学及教师的帮助、指导,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5 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环境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生成的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教学组织策略主要根据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本节邮票齿孔的制作属于程序性内容。从我国班级集体授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相长的模式,配合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演示制作过程,提供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从学生的生长环境考虑,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自己买邮票寄信的经历,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将邮票的组成作为拓展内容讲解;如果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知道这部分知识,则根据预设内生成资源制定新的教学策略,由教师讲授改为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环境是学校的网络教室,软硬件教学资源配置完善,每位上课的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可以实际操作,并连接到互联网。

6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表1)

7 教学反馈

7.1 导入新知

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学生“要邮寄明信片需要什么”时,很多学生最先想到的是邮编,这是预设外生成的资源。捕捉到这一资源,教师调整教学方案,不直接进入邮票制作的讲授,而是将“邮编的添加”作为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互动,采纳学生提供的意见进行操作。这样,一方面回顾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因势利导,引入新知。

7.2 知识讲授

在制作邮票齿孔的讲授过程中,只演示了一个案例,不利于学生掌握。在完成邮票打孔,提问邮票的组成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将邮票组成的知识从讲授内容中删除,改为学生自主探究,相邻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探究完成,同时相互交流,合作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动手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3 练习实践

在练习制作邮票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搜集素材,这是教师预设内的生成性教学环节,所以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时间。在为邮票边框填充颜色及打孔时,教师演示中均以标准样式为例,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问到边框颜色及齿孔形状可否改变,这是教师预设外生成的资源。教师组织一个简单的讨论,听听大家的想法。很多学生认为只要美观就可以改变边框颜色,打孔是为了使用方便,并没有其他特殊意义,只要整体效果协调,符合最初的打孔目的就可以改变。综合学生的想法,结合现实中的确存在异型齿孔邮票,教师激励学生拓展思维,不要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努力发挥创新精神,制作自己满意的邮票。学生融入自己的创意后,受自身动手能力的影响,制作进度有快有慢,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做完邮票想到了加盖邮戳的问题。在以前的课程中,学生动手能力、作品完成的质量就有差异,这是教师预设之中的,所以当有学生提出盖邮戳的问题时,教师考虑到多数学生还未完成邮票及齿孔制作,调整教学方法,将预先准备讲授制作邮戳的内容下发给学生,作为部分学生的自学内容,其他没有做好邮票的学生继续制作邮票。这样因材施教,给少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避免以单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7.4 学习方式

本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对邮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了解邮票的组成。在学生想打破传统模式,更换邮票边框颜色及齿孔形状时,教师组织一个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提供参考意见。这样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思考,自主建构知识的状态中。

8 评价量规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总结性评价方式,以学生完成的作品作为评价对象,制定评价量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制作邮票的基础内容完成情况,创新内容的完成情况和提高部分的完成情况,基础内容占70%,创新内容占20%,提高内容占10%。基础内容指邮票的基本组成内容及呈现出的整体效果;创新内容指结合邮票主体、图样等所做出的个性化内容及美观效果;提高内容指导入新画笔及邮戳的制作。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2):3-10.

[6]周红娟.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8.

[7]程良宏.生成性教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哲学—生成性教学观的探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

[9]朱建华.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0]王晓燕.国内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11]马秀春.生成性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方东菊.初中信息技术课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

[13]郑艺红.论生成性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刘洁 陈梅 田振清

上一篇:现代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