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也在逐步的建设和发展中,新增加了许多大型的农田水利设施,给我国的水利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其他国家相比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有效的建设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篇1:

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改革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抗击旱涝灾害能力日趋下降。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问题依然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形成。本文通过分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原因并总结农田水利治理的国际经验,给出了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业 农田水利建设 投资模式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以前,中国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形成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模式。但改革以后,这种投入模式已经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农户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入大幅减少,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投向也出现偏差。一是农户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入大幅减少。二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原因。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投入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模式的国际经验

从理论上讲,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有四种投资模式:政府集权投资模式、纯市场化投资模式、农民自愿合作投资模式、(政府、市场)混合投资模式。从世界各国的实际状况看,纯市场化投资模式和混合投资模式最为流行。纯市场化投资模式以“世界银行共识”模式为代表,混合投资模式以“东亚模式”为代表。

1.“世界银行共识”模式的实践效果

“世界银行共识”模式认为,按“谁投资、谁受益”这种利益诱导原则安排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可以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投资。主张政府退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和管理,将农田水利设施私有化,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农田水利投入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践效果不太理想。

2.“东亚模式”的实践效果

“东亚模式”主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由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日本和韩国是推行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日本为例,其具体做法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依照项目投资规模、受益范围大小,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分摊投入成本,但坚持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分摊比率很低。通过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和农户的积极参与,“东亚模式”在日、韩两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几点措施

从农田水利建设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确立以国家财政为主导,社会资金参与为辅助的投资模式。为了更好的发挥这种投资模式的作用,根据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公共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投入理应由政府主导。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政府主导建设投入模式效果明显。二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整合各项财政投入资金。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协调各部门水利建设转移支付项目的计划和预算下达,掌握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加强对项目的监督。

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实力差异、注重财政投入公平

(1)财政投入应坚持扶优扶强与财政扶贫相结合。财政投入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又要兼顾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状况,完善和创新财政扶贫机制、奖惩激励机制。

(2)改善农田水利建设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供需不匹配现状。从近几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看东部九省占据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中西部二十二省仅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趋势在未来数年还会延续)。而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需求方面,中西部地区占了近70%。可以考虑将土地出让金管理进行政府间纵向统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通过扩大一般转移支付规模来弥补中、西部财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应均等化。

3.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金

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划,计划在未来十年水利建设年均投入4000亿。比起2010年2000亿左右的总投入,这一计划有巨大资金缺口,光靠财政资金很难填补。财政资金只有与金融资金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发挥其杠杆作用,通过资金的跨期配置实现高效率。

(1)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优势和政策优势,使其加大对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力度。以独家或银团贷款发起人的身份发放中长期贷款,从而解放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好政策性银行在融资推动制度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政府组织增信,把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创新融资机制,设计出更多符合农田水利建设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逐笔贷款促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最终在取得项目建设成功的同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2)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微观经济领域的信息优势、网点优势和业务优势。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其增加信贷投入,引导其将信贷投放重点放在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域。这样可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形成互补。二是央行应加强“窗口指导”力度。在商业银行信贷立法不完善的阶段,央行应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引导,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使其适当放宽放款条件、合理增加贷款额度,在保本微利基础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3)加快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保障投资者权益。

通过产权改革、市场主体培育、借款方内部増信以及财政资金的引导等措施的有效结合,可以增加投入主体贷款的可获得性,提高社会资金投资投入积极性,最终实现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农户自有资金以及社会其它资金的有机结合。

4.探索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商品化

(1)在水价制定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的同时也要合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商品特征,将水费收入作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的重要资金来源。

(2)水资源处于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理清水价形成机制有利于理顺整个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价格关系,为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克强.中国粮食生产与农业基建投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11).

[2]陈元.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4,(7)

作者:古世奎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篇2:

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也在逐步的建设和发展中,新增加了许多大型的农田水利设施,给我国的水利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其他国家相比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有效的建设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立法制度;分析和探讨

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来探究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的原因和立法的原因,只有全面分析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作为我国的发展基础,水利是影响其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我们发展好水利,我们才发展农业,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

一、探究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在立法方面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状况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来维护我们的各项合法权益。探究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之后的原因,有利于我们在日后的发展中减少问题的产生,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的农业发展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这也是我们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所要求和应对的。

在分析原因之后加快立法,有助于我們在各种问题中找到立法的依据,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解决我们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引导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进行体制的改革,制度的改革,管理的改革,建设出完整的农田水利建设系统和体系,针对各方面和各领域的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明确责任。

农田水利的快速发展为加快立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却阻碍了我们立法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探究清楚阻碍立法的问题出在哪里,并有效的解决。我国对于农田水利等建设的立法主要侧重于防洪,航运,水土资源的保护以及水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在其他方面的涉及较少,我们需要补充和完整我们的立法体系,完善我们的制度,发展我们的农业。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虽然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农田水利的发展就显得尤为滞后,尤其是我们在偏远的西北地区本身土壤贫瘠缺乏水资源,对于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全国其他地域相比,更加问题突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自然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等问题,我国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发展的较为缓慢,本身的降水量就少,无法满足日常的农业灌溉,再加上环境本身的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植被的缺乏,我们西北宁夏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极度的缺乏,对于农业的灌溉就产生了问题。宁夏地区本身经济发展就比较缓慢,对于资金的大量不足的投入,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就尤为滞后了。

(二)农业基础设施原因

农田水利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基础设施,但是在我国西北宁夏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现在属于自身的发展而不是群体的共同劳作,在农田水利灌溉这方面就产生了参差不齐的投入,统一解决不了灌溉模式的问题。同事,农田水利的设施产权不明晰,对于共用的这种方法,大家的积极性降低,当地的组织和政府对于水利的投入和分配失衡,也或造成我们农业技术设施落后的原因。

(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除了政府出资建设的以外,大部分是由当地的组织集资建设而成,而对于管理,就会出现很多漏洞。基层的政府和组织对于农田水利的建设缺乏管理经验,同时又缺少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的指导,制度和体制的不健全,就会造成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市场化经济的参与下,对于用水方面的失衡也会让我们的水结构不平衡。

(四)农业技术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广大农村,农业科技不是很发达,对于农业的灌溉技术仍旧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和方法,不仅会造成水的浪费,也会造成灌溉效果的不明显,农业技术的薄弱,应用范围的狭窄,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缺乏,都是我们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在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农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业技术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三、改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上面提出了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一系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的农田水利的建设滞后的现状,首先就要有立法的保障,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对于自然原因中的所产生的问题,我们只能积极的适应着解决,改善生态环境和破坏的问题,而相对于人为方面的问题,我们主要有以下的解决办法。

(一)管理体制与组织建设

深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的改革,这包括政府和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明确其主导的责任,担负起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进行合理的资金分配,制定和完善我们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适当的划分范围,建设农田水利服务站,寻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规划和管理,帮助各级组织完成农民所需求的,创建产权明晰的农村水利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对各级组织实现民主的制度和鼓励措施,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立法工作,管理工作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二)机制运行和改革

建立规范健全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团结各个组织进行集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各阶段之间的配合,加强基层运行的水利服务机构和用水单位的关系,互相协作和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包括用人的机制和制度,增加我们农民的收入,赋予一定的权利,给予农民一定的自主权,发展自身的农田,更加有利于建设农田的水利设施。对于机制的运行和改革,需要我们政府,各级组织和农民自身三者共同的努力,只有改革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当的地方,我们才能发展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三)加大支持农民的力度

我国应该在科学的规划过程中,加大支持农民的力度,除了帮助农民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还要帮助农民引进农业的技术,包括灌溉技术和其他农业方面的技术,节约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上要均匀调配,推广滴灌和渗灌的技术,招聘专业的人才,定期给农民进行培训,教会农民一定的使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改变以往的态度,完成支持农民的力度这一问题。

小结:本文就主要在新时期的立法严谨的环境下,探讨了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以及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融入了智能的管控系统,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在现代来说,迫在眉睫,只有大力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才能带动农业的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科技能为我们的水利设施带来先进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天社;襄阳区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了[J];中国老区建设;2010年03期

[2]杨健荭;赵乔贵;杨子生;杨咙霏;张博胜;基于土地变更调查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农田有效灌溉程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于水;蒋辉;尹倩;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作者:马保贵 王居芳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篇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地提出,就是要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使得农民增加收入,农业经济得以繁荣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便可以看出,国家已明确提出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责任主体;政府投入;发展对策

1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虽然有所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求,与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阻碍着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1 责任主体不明晰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得集体一直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农村经济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加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先的集体制。这一变化也造成了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模糊,主体缺位现象越发明显。作为政府层面来说,过分地注重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对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执行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有政策却难实施的尴尬局面。作为农民自身,单纯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本该是政府的职能行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于是便缺乏了积极主动的意识。如此一来,农田水利的建设不论从政策层面抑或是实际操作上都处于一个举步维艰的局面。责任主体不明晰也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1.2 投入不足,缺乏保障机制

农业税费的取消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该从何而来?目前而言,并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来保障资金的来源。政府的财政支出成为了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保证,然而政府对于其发展的投资力度仍然远远不够,社会资本也未能有效地加入到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队伍中来,缺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难的一大硬伤。

1.3 农业技术相对薄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技术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依旧相对落后。例如传统的灌溉方式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仅为49%,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也并没有帮助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由于缺乏体制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等诸多因素,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与运用,造成了发展滞后的困境。技术的落后必然造成效率的低下,这样的前提下即使资金的大量投入也未必能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1.4 工程质量衰减,存在隐患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大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以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由于历史年代久,工程配套的缺失以及缺乏管理与维护等原因,造成了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等现象,这也就造成了现有的工程设施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与效益,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水平下降。据相关资料分析显示,我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占26%,如不对农田水利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必将引起农田水利工程的进一步恶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社会的建设。1

1.5 管理滞后,基层农田水利组织制度建设停滞不前

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工作主要靠乡镇人民政府,而水利管理基层组织作为政府重要的参谋和助手,其在组织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参与水利行政执法等农田水利的组织建设、维护与管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但是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再加上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基层水利站日渐衰退。在自身都难以维持的状态下,更没有精力去组织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使得农田水利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2 消除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科学分析农田水利建设自身的特点,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同时要建立相应机制促使广大农民加入到管理的队伍中,共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2.1 明确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

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因素诸多,而将责任主体明确化则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明确政府作为发展农田水利的主要责任人的地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方面以及对资金的投入与保障方面,都必须有效地去加以落实。其次,要将广大农户也纳入责任主体的范围内。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将各类行为主体予以规范,避免相互推诿。同时,适当制定鼓励性政策,调动广大农户的主观积极性,使其与政府能够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

2.2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

农田水利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首先要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所要承担的财政投入责任,切实地增加财政投入的力度,扩大财政投入覆盖面,保证资金能够有效实施到位。同时,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社会资本的良性参与。社会资本可以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补充剂”,通过机制的建立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确保资金供给不出现问题。与此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保证各类资金都可以落实到位,杜绝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当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的影响,我国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管理较为分散,使有限的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做到统筹安排、规范操作、合理使用。3政府各部门要对资金做到统筹规划,保证各项资金都可以及时提供到位,用到实处。

2.3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用先进技术提高效率

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田水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加以高度重视。要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进到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去,用先进理论技术去指导实践。用滴灌、渗灌等技术取代传统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发展基层水利站,使其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线上发挥指导与管理的作用,做到将先进技术用好、用到位。最后,可以建立促进农田水利技术发展的专项基金,鼓励与支持研发新技术,并保障技术成果可以得到推广与运用。

2.4 强化基层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农田水利假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与管理。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建议使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同时培养广大农民的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跟政府一起参与到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中来。县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制定的相关政策,编制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指导并监督各项设施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决抵制政府不作为。

2.5 提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出资、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让农民自愿参与投资,并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投资经营,使之既可以保障农业的灌溉用水,还可以作为一种长远而有效的投资。4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路线,以及资金方面的扶持,来鼓励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中来。

3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也必须跟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要明确自身责任主体的身份,认真把握与执行国家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发挥好管理与协调作用,大力鼓励与支持推广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同时,要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使他们也一起加入到农田水利的建设队伍中来,共同推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快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乔娜.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

[2]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1):3-5.

[3]PENG D,KAWAGUCHI T. The demand for chemical fertilizers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Kyushu University,Japan,2001,45(2):651-666.

[4]王春生.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研究,2012(07下):32.

作者简介:

杨文祺 扎兰屯市财政局农业开发办公室,吉林大学本科毕业,九五年参加工作,水利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

田月丽 扎兰屯市水务局工程管理站,毕业长春工程学院,水利工程师、水利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

作者:杨文祺 田月丽

上一篇:水利施工应用管理论文下一篇:水利泵站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