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拾遗初中物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动态,整合各种教育元素,巧妙运用教学资源,既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艺术。将“拾遗”艺术导入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围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拾遗”进行了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拾遗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拾遗初中物理论文 篇1:

认真抓好五步环节,促进教学提速增效

摘 要: 滚滚洪流,不进则退。改革和创新是当前教育发展大潮中的最强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是后退,不注重教学理念、不创改教学方法实质上同样是后退之举。这既不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从根本上也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因此,作为坚守在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奋力拓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创新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科教学的提速增效。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改创新 实践与探讨

教无定法,存乎一心。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是概括起来不外于这样五个方面: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学发展,加强课前预习指导以提高教学成效,运用电教设备以增强教学生动性,开展双边互动以培养探究能力,强化实验教学以锻炼实践能力。教师如果能够认真抓好以上五个环节,那么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应在意料之中。

一、抓好“情感”环节,发挥亲师信道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情感基础。一是尊重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就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互动合作。只有教学双方平等合作、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状态和最大的教学合力。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这就是从根本上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二是关爱学生成长进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又要注重非智力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发展关系,主动向学生释放亲和力,努力建设民主平等、互信互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三是有效开展激励评价。本着“众生平等”的教育观,注重因材施教,实行激励性评价机制。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能力不强的学生和“问题生”,要多挖掘他们的优势和“闪光点”,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赞赏,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激励性评价中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二、抓好“预习”环节,前移课堂教学关口

初中物理课程不能把全部教学活动仅仅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之内,要努力前移教学关口,强化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以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减轻课堂教学压力,从而提升教学成效。一是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指导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读通、读懂、读深、读透,就是让学生采取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教材的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阅读中的记录和梳理工作。二是促进学生勤于思考。指导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开展问题的独立思考,并结合已学物理知识,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搜索网络等方式,自行解决基础性问题,努力把一些能够自行解决的知识点和问题消化在课堂教学之前,同时对一些重难点知识打上标记,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质疑和探究。三鼓励学生是多做多练。教师指导学生在初步完成预习活动之后,可以尝试着做一做相关的预习题和课后习题,自行检查或同学之间互查以下课前预习的成效。通过多做多练,促进学生对自学内容实现“拾遗补缺”,对自学成效具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和又一次的深化过程。

三、抓好“电教”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进了教学课堂,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辅助作用。一是补充教学信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物理教学补充更多的知识信息,以丰富相关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如在教学“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内容时,可以把卫星第三代通讯技术资料的短片用来作为教学素材,拓宽学生的物理知识视野。二是促进难点突破。现代电教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有效促进物理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如在讲解电路连接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的方式,将电流在电路中如何运行的路线和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有效开展辅助讲解,推动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原本抽象的电路知识。三是直观形象展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性、规律性较强,借助电教媒体手段,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如在对分子世界微观内容的教学中,光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和简单挂图,学生是根本无法完全直观感知的。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直观感知,以提高教学成效。

四、抓好“互动”环节,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探究式教学就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探究题目要逐层深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把教学目标有机渗透在探究题目之中,还要注意题目之间的环环紧扣和逐层深入,使得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思维过程同步发展,从而逐步实现探究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过程要收放有度。在探究教学中,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但是,教师要全程跟紧过程探究,并实行适时适当地启发引导,确保能够全面掌控整个探究活动。三是归纳能力要注重培养。探究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地甄别、筛选、归纳和总结,自主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答案。

五、抓好“操作”环节,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的操作性很强。要充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一是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对其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努力创造操作条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操作实验,努力创设机会、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着力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三是联系生活多做实验。物理知识和现象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应当对一些教材实验努力实行本土化教学,鼓励和指导学生就地取材多做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诸如“鸡蛋浮力实验”,以及“瓶口吞蛋压强实验”等不受条件的限制随手可做,以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效。

作者:袁伟

课堂拾遗初中物理论文 篇2:

近水楼台巧拾遗

摘 要: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动态,整合各种教育元素,巧妙运用教学资源,既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艺术。将“拾遗”艺术导入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围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拾遗”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拾遗”艺术 教学资源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教育元素承担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任,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资源。在课堂上,教育元素无处不在。学生的言行、课堂环境、实验材料、学习氛围乃至风吹草动,任何与物理课程和课题知识有关的事物都可称为教育元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捕捉并利用这些元素,搭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课堂“拾遗”是一种艺术,它考验着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反应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利用“拾遗”构建高效课堂,既是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是满足新课改要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围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巧妙“拾遗”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师构建有效课堂提供建议。

1.拾遗错误表现,巧用错误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和客观地掌握知识,积累学生的记忆表象,使学生由此而学会反思,甚至是一种动力,推动学生不断成长。那么,什么是错误资源?在课堂上它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严格来说,错误资源是学生对事物产生的一种主观认识,或因缺乏了解而片面地解读知识。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表现之所以会成为教学资源,是因为每一个错误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些客观因素,哪怕是学生的粗心大意,也能说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然而,按图索骥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深挖其背后隐藏的含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错误表现成为教育资源。然而,在实践中某些教师忽略学生的错误表现。用“拾遗”采撷错误资源,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能考验教师的素质和反应能力。拾遗错误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关注学生的表现,方法是将学生的错误提取出来,与学生共同分析错误的成因,反思学生存在的问题[1]。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但过于渲染错误表现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因此,教师可将反思培育成为一种“课堂文化”,巧拾遗、勤反思,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美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拾遗材料资源,简化课堂实验

实验是物理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物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利用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实验设计都费时费力,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同时要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试验,就地取材、拾遗材料资源、简化课堂实验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如“光的直线传播”一课,教师可利用学生手边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神奇。实验材料:厚纸片、圆珠笔芯;实验过程:让学生每人取一张厚纸片,用较细的圆珠笔芯在纸片上扎两个小孔,孔间距离不超过3毫米,随即将圆珠笔芯放在纸片背后约3毫米的地方,用一只眼睛透过纸片的双孔观察圆珠笔芯。这时会看到两支圆珠笔芯,同时孔扎得越多,看到的圆珠笔芯就越多。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圆珠笔芯的光穿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不同的物像,从而出现神奇的分身现象。如此,通过就地取材,采撷一些简单的材料,有效展现了课题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发现了光的神奇,从而乐于探究物理奥秘。

此外,教师还可拾遗教室的物理现象,如阳光的折射、空气的流动、门的转动和教室温度等,利用这些自然现象或材料引导学生实验,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3.拾遗生活资源,鼓励学有所用

“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走向生活”,尤其是物理知识,许多定律都是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为课题,便于学生学习,把握知识的核心内涵。生活中有无限的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拾遗生活资源,将这些已抽象成为课题的知识还原为生活实例,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客观认识。如物理课堂上的一些实验,教师可将其引申到生活中去,一次性塑料杯、小玻璃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都是实验的绝佳材料,且这些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易于采集;而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闪电、家用电器、水和生活用品等都可信手拈来,成为启发学生物理思维的有效工具。尤其是一些物理故事,如阿基米德和罗马战争、牛顿和苹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生活常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课题,应采撷教育元素,整合教育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并探寻解决方案,实现基础知识学习与普适性能力培养的同步进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结语

课堂拾遗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利用课堂拾遗,能够有效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减少教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巧妙拾遗,让课堂拾遗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学资源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娟.从错误走向正确,让教学轻松高效——浅析初中物理教学错误资源的运用[J].陕西教育,2013(3):78.

作者:何海霞

课堂拾遗初中物理论文 篇3:

浅谈转变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策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应该实现一些可贵的变化,比如,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

关键词:创境激趣;主动探讨;合作交流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应该实现一些可贵的变化,比如,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这样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长期的耐心、高度的警觉和细腻的敏感。

一、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确,学习的“欲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新颖活泼的情境中才悄然酝酿出来的。实践证明,一味地单项灌注,一味地机械传授,一味地被动讲解,课堂必将是不得人心的,只有转变知识的传送方式,才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所得所学才能长久地贮存在学生的记忆库中。

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透镜》的教学中,新课伊始,可以通过故事激趣:很早以前,几个人被困到荒岛上,没有办法生火取暖,正当大家绝望之际,一个新闻记者取下自己怀表上的玻璃表壳……此时,教师趁机讲解玻璃表壳能够聚焦阳光取火的原理。這样的“创境激趣”,改变了以往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

教学方式之“变”,应体现在学生的自主自悟上,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教师应该多一些放权,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反馈,自我调整,自我期待,自我负责。[1]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比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地放权,包括实验权、操作权、反馈权,先让学生自己想想如何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做实验。事实证明,孩子们在什么材料也没有、什么思路都没有告知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方案可谓是多种多样:烧开水时壶盖跳动;冬天搓手时,克服摩擦对手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可以感觉到暖和;手摇钻来代替原始人的“钻木取火”……这样的教学方式,切实引发学生更多元、更开放、更富有创造性的物理思维方法,真可谓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

时下,很多物理课堂在讲授完本课知识重点之后,都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强化。然而恰恰是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厌烦——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只能令他们昏昏欲睡。我认为,教师应该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所谓“张扬自我”,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动”起来,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演讲朗诵、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起来。

比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动”起来:(1)小虎新买了一瓶饮料,可是瓶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你有几种方法把它打开?(2)小虎在攀岩活动中没有滑下来,顺利到达顶峰,他是怎么做到的?(3)爸爸买了几条小鱼,小明抓的时候发现很滑,想想办法,帮小明把小鱼抓起来……面对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说出答案,而应该采取“抢答”或竞赛的方式,大面积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四、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课堂之变,还应体现在一个“拓”字上。初中物理学习,并非一定要拘泥于“现有文本”,并非一定要固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中。好的教学不能“止于文本,否则学生的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2]显然,让孩子们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和延伸,才是师生乐于见到的,当然,也是新课改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比如,在《电磁铁的应用》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水位报警装置和电铃;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自己探究“破镜重圆”为什么不可能实现的,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印证;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中,让孩子们探讨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五、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

课堂之变,还应体现在知识的检查上。教师与其绷着脸检查,还不如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都可以在彼此的容纳、认可和欣赏中发现自己、发现别人、发现真理,发现厚重、神秘而又多姿多彩的物理新时空。

但愿新世纪的物理老师能够创造出这样的理想课堂:充满浓浓的活力、弹力和磁力。“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役”。但愿这样的“乐役”能够延续到孩子们人生的分分秒秒中。

参考文献:

[1]林茶居.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14.

[2]祁洪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J].教师月刊,2015(2):42.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BY[2016]G041。

?誗编辑 李烨艳

作者:方永刚

上一篇:英语教学有效手段论文下一篇: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