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2022-04-21

科学素养是衡量社会民众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秉持科学精神的普遍状态,对于社会文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程度的高低主要来源于国民义务教育中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人员掌握科学教学方法,辅以循循善诱和行为示范,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牢固建立起科学素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篇1:

浅议西藏民族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由于西藏是民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及习俗,加之现代学校教育起步较晚,因此西藏民族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贴合实际并且以尊重西藏地区的民族风俗习惯为前提,笔者对以往西藏地区进行的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分析结果从培养教师科学教育能力和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西藏;民族教育;学生;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一)科学素养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区略低

根据以往对藏族自治区多地抽样调查显示,西藏地区全民的科学素养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要稍低,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与我国其他的地区相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科学素养存在着影响。就调查结果看,调查对象中多数只是单纯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科学验证过程以及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了解掌握不够,而且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多是传统的、日常的科学概念,是相对较浅显的知识,对一些新的、深层次的科学知识掌握并不理想,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甚少。

(二)高中生科学素养较高

西藏地区高中生整体情况看,对传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好,而且已经对科学产生了兴趣,能够主动的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对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树立了科学技术辩证观,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辩证的方法进行思考,但是对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现代知识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这些方面的内容了解仍然稍欠缺。

(三)中小学科学素养水平相对较低

这部分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不仅表现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更表现在对科学的真正理解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的教师与高中、大学的教师相比综合素质相对低,教师对科学教育方法的掌握比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为缺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意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思考,只是单纯地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方式的原因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对科学性质理解不全面;对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不牢固。

(四)不同地区科学素养水平差距较大

在西藏,不同地区的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差距较大,较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相对较好,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教育师资落后,教师资源紧缺,一名教师可能要教授多个班级、年级的甚至多个专业的课程,而且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偏低,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良好的培养,导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整体低下的现状。

二、提高西藏民族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建议

国际上一般将科学素养的含义概括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程度;基本的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每一部分都与其他两个部分相互之间有联系,是相互融合的关系。要做到提高西藏民族教育中学生科学素质不能只是理论上的研究,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地区一切都应以尊重民族文化和习俗为前提,打破传统科学教育模式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在民族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学校都有专门的科学教师,且这些教师大都毕业于理工类院校,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在上岗前还要经过为期一年的教育专业培训。在我国,学校里配备了专业的科学教师的并不多,科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引起师范类高校的足够重视。可以在部分师资条件成熟的师范类高校开设"教育(科学方向)专业"或者是"科学教育专业",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科学教育意识能力和科技活动指导能力,以试点的形式先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再进行推广带动其他师范院校,大规模、系统的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对于一些規模较小的师范类院校,开设新的专业所需费用太大往往无法承受,可以通过增加科学专业知识和科学教学法的课时量的方法来弥补。西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要保证学生能的民族宗教习俗被尊重和认同,因此对从其他地区引进的教育人员,首先要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藏族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习俗,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要重视藏族传统文化,在开展教育时做到学生在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又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一直存在"分数至上"的思想,导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课程不受重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科学验证的重要性,重视实验结果忽略学生对实验方法及过程的掌握,严重影响了对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在以往教育改革中针对这些问题的整改中,也只是理论上的解决,落实情况并不好,一定要让教师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所教授的内容特点以适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在上课时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师改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将实验原理及方法讲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这种实验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达到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目的,至于从理论知识发展出的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以及对个人的影响则需要教师给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此才能够有效的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例如化学课在讲解《溶解》一课时,教师先准备一些实验用品,糖、饼干、高锰酸钾、石子等,先让学生猜测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有什么样不同的现象,并说出原因。然后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一起动手参与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有利于掌握"溶解"的含义。

【总结】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对于这一问题要不断进行研究。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能力极大的影响了教学工计划的实施结果,从培养人才开始就要加强科学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对于已经参与到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学生,而且教师还要明确一点: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才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潇怡.从过程到探究:对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再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9,(2)

[2]林海燕.高校培养中学科学教育师资策略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3]陶明远.藏区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教学.民族教育研究,2004,(3)

作者:柳秀芳

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篇2:

试论西藏民族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素养是衡量社会民众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秉持科学精神的普遍状态,对于社会文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程度的高低主要来源于国民义务教育中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人员掌握科学教学方法,辅以循循善诱和行为示范,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牢固建立起科学素养。笔者试图通过在西藏昌都地区的教学经历为例,初步探讨民族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

一、学生科学素养现状

西藏自治区国民义务教育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一直突飞猛进,但统计数字似乎只显示出了教育惠及群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对于教育的内涵要求,如学生科学素养等却难以得到体现,笔者认为,教育要同时涵盖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边疆地区,教育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要缩小边疆与内地的差距,消除本地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对于西藏民族教育的细节、过程和效果的相关研究必须得到强化。

1、科学素养与宗教

藏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宗教在藏民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中外学术界的讨论已汗牛充栋,科学与宗教虽有深厚渊源,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世界观体系,前者提倡唯物、实证和逻辑,后者则讲求唯心、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前者认为人类应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后者则通过种种迷信手段求得暂时对世界的虚幻认识,所以,宗教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文明向前发展具有极强的消极影响。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但这是为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体现以人为本,而并不是提倡公民主动追求宗教信仰。西藏本地的宗教虽然在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于发展现代化事业似乎动力不足,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作为边疆建设的中流砥柱,增强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并没有阻碍宗教信仰自由的实现,而是保证边疆发展的必要条件。况且,科学素养越高,对宗教越会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也不容易堕入迷信的陷阱,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其宗教信仰并没有产生相互抵触,而是学生行为变得更为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更加客观。

2、科学素养现状特征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感觉,虽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科学常识、实验方法等不断强化,但这样的目的却是为了学生考试升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往往不会深究,这种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功利主义教育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一知半解,激发不了深入进行探索的兴趣,而结果往往是考试过后“一切还给老师”,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有悖于国家教育规定和精神的,这也是当前科学素养培养最大的障碍。

其次,由于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辅内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科学教育内容往往比较零散和单调,很难形成一种知识体系。以笔者所教学的化学为例,学生经过一段时期学习后,往往只知道一些元素、化学反应及化学式,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所要研究的内容、对于这些零散知识的意义和关联性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只知“书本中的化学”而不知道“真实的生活中的化学”,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毫无助益。

再次,由于地处边疆地区,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在教学基础设施及教学方式方法上必然与内地发达地区差距甚大,教师知识储备等也亟需强化和更新,这些“弱势”条件都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顺利有序培养。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上承“五四”运动以来国家关于“民主科学”的追求,下接当前党对全国上下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学生个人、边疆地区社会和国家整体发展都“善莫大焉”。

1、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趋势,我国也在不断大力提倡,其本质是希望学生能学到系统正确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正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正确步骤和题中之义。通过认真实施,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从而带动社会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实现素质教育所设想带来的社会巨大变革与发展。

2、有利于养成唯物主义观念,实现科学发展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精髓所在,其基于科学和客观的物质世界,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是在社会发展潮流中每个人都应秉持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助于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摆脱愚昧的迷信对于思想和行为的钳制,这样才能真正在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实现我国科学发展。

3、强化学生爱党爱国意识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最大的效果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思维能力,不为迷信所扰,不被谣言和煽动所惑,从而对党和国家的英明政策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自觉地加入建设祖国的大潮之中,齐心协力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4、推动边疆地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为本区域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能够发挥出自身聪明才智推动本区“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早日让本区域人民过上幸福现代的生活。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相关建议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于政府、社会与教学单位相互配合,严格把关、认真落实。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在下列方面应不断得到改进。

1、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鉴于西藏地处边疆,教育教学条件较为落后,所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首要条件在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相关部门应筹措专款,淘汰和添置教学相关实验设备、书籍文章,保障教育硬件完善;同时,应强化教学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工作,使其认真学习新知识,交流有用经验,以实现“教学相长”和科学知识及时的更新换代。

2、注意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教学人员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应及时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不能给学生硬性灌输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建立类似于兴趣小组、讨论研究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老师再加以适当辅导,及时配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有效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对待少数民族学生不应采取歧视态度,不分民族每个学生的天资都几乎一样,教学人员须平等对待学生,对不感冒科学知识的学生谆谆教导,慢慢增强其科学知识和视野。

3、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多数学生必然会走向社会,故其科学素养的养成不仅仅在课堂实现,而是要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里经受考验和得到提升,这需要营造出一种人人热爱科学、敬仰科学的社会氛围。所以,教育部门应积极“走出去”,强化科学知识的社会宣传,用全民普及科学知识的方式组织群众学习社团组织开展科学教育普及工作,切忌“闭门造车”。只有“内外兼修”,学生科学素养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在大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学校也必须认识到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某些学生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忽视社会人文方面的细节。只有同时兼顾科学与人文教育,才能有效保障学生不脱离社会实际、不做空头谈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保证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作者:刘国权

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篇3:

舒兰第二中学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摘 要: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吉林省舒兰市第二高级中学120名学生进行测量,探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中学生科学素养状况。结果表明,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学生科学素养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9年。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2007年吉林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以吉林省舒兰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为切入点,发现科学教育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研究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以期有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吉林省舒兰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高一、高二、高三各抽取40人,其中男生女生人数各占一半。被调查总人数为120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问卷题目的设计以《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等文献中关于科学素养的定义为基础。问卷共有五个维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性质、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形式主要是判断题、选择题,共38题。科学知识部分选取了国际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通用的7道题目,以便进行对比。每个维度的题目都给与相应分值,科学素养总得分由各维度得分总和构成。

2.3 结果处理

问卷发放量为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有效问卷率为95%。本研究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舒兰二中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舒兰二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程度是63.3%(总量化分为58分,科学素养的平均得分是36.72)。整体上看,科学教育改革己初见成效,但与时代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科学教育任重道远。

3.2 舒兰二中学生科学素养具体情况分析

3.2.1 科学知识部分得分平均值为11.89(总分为15分),以百分制计约为79.3分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远远高于中国公众的水平,说明中学科学教育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有些知识的掌握水平高出小学教师的平均水平(如题1~4),说明学生基本具备了较好的科学知识素养,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落实“双基”的努力分不开。但个别题目回答正确率偏低(如题5~7),说明学生对各类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不太平衡,所学科学知识内容仍需进一步拓宽。

3.2.2 科学方法部分得分平均值为9.02(总分为18分),以百分制计约为50.1分

此部分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很低。对科学方法中变量的控制法正确率为51.7%,可见有近半数同学没有掌握。关于对比方法的题目正确率仅有13.3%。有81.7%学生认为“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观点是正确的,这种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不利于自身科学学习。总体来看,学生们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是其科学素养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3.2.3 科学性质部分得分平均值为4.75(总分为8分),以百分制计约为59.4分

此部分81.7%的学生认为科学方法在不同国家之间基本相同,反映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是客观真理而非科学家大脑主观建构的产物。有这样一题:“科学不仅能戳穿法轮功的谎言,还能解决宗教信仰问题”,有63.3%的学生同意这种说法,反映了学生对科学区别于其他学问的思维方式和推理逻辑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甚至盲目夸大科学的社会功能。“总体而言,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46.7%的学生选择利大于弊且将来会更好,说明学生对于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呈现出乐观态度。

3.2.4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得分平均值为7.68(总分为11分),以百分制计为69.9分

科学素养各维度中,此部分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科学态度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其中有这样一题:您对算命之类——A.相信 B.有点相信 C.不太相信 D.不相信。仅有35%的学生选择了D项。学生们对科学的相信程度令人堪忧,这不利于其科学世界观的培养。

3.2.5 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得分平均值为3.38(总分为6分),以百分制计为56.3分

此部分有这样一题: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属于古代科学史的内容吗,回答正确率为35.0%,说明学生的科学史知识非常不足。首次在报纸上看到“克隆技术”、“厄尔尼诺现象”等新名词,您总是——A.先睹为快 B.按先后顺序读下去 C.先看别的,没东西看了再翻回来看这些。结果显示,74.2%的学生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5.8%的学生不关注。

4 建议

加强以科学性质为中心的教师培训。从科学哲学上讲,科学方法的实质是对科学性质的具体反映。对于教师来讲,如果不懂得科学性质,就难以真正做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寓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而且可能将伪科学引入课堂。

转变教师科学教育观念,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综合、优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科学教育教学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适当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拓宽获取科学资源的渠道。拓宽获取科学资源的渠道,是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证。为此,可从拓宽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人手,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 胡卫平,杨环霞.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

作者:栾晓蕊

上一篇:企业参与式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旅游经济学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