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项目投资论文

2022-07-03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物医药项目投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医药项目投资论文 篇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设计、路径构架及对策:湖南例论

摘 要 由于传统支柱产业发展速度趋缓,湖南要加快发展新兴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提出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使思路得以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支撑路径,包括: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依托产业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当中,要分析产业园的产业环境,改进和完善产业园的运营管理机制,解析产业园的商业开发模式,解读产业园区的投融资与招商政策,酝酿出台新政策,提出产业园的发展战略.并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培育和发展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 生物醫药产业;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思路;新兴支柱产业

Key words biomedicine industry;industry cultivation;industry development concepts;emerging pillar industries

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湖南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工业领域当中的有色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建材产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例如,有色金属产业曾经长期支撑了湖南经济的发展,湖南享有“有色金属产业之乡”的美誉.不过,现在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大不如前,产业发展速度变得缓慢[1].2017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4个有色金属产业,其投资分别下降27.2%,17.2%,14.1%和13.5%.2017年,湖南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左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由以往的主引擎逐步变为次动力.石油、化工、水泥、钢铁、有色、电力等产业仅增长1.8%.

2016年,湖南省根据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的主要产业指标情况,在工业领域评选出13个工业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的增加值一般要占全省规模工业的60%左右.湖南13个支柱产业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7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5%以上,这些产业可以列为湖南支柱产业的第一层次;二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规模工业的比重不到5%,但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在5%以上,这些产业可以列为湖南支柱产业的第二层次;三是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近年呈现持续较快发展,为湖南省的新兴产业.2016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1%,增加值占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2016年,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对湖南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5.7%.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列为湖南支柱产业的第三层次.

因此,湖南省的13个支柱产业按照产业规模大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7+4+2”型支柱产业.不同支柱产业对湖南经济的影响不一样.最近5年来,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对湖南省规模工业增长虽然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但没能实现加速器作用,而且个别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后退.例如:多年来一直占据湖南支柱产业地位的钢铁产业(该产业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自2015年以来退出了湖南支柱产业阵营.2016年,由于控烟力度加大、卷烟提税顺价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湖南烟草制品业全年增加值下降5.7%.未来时期,湖南烟草制品业从平稳增长转为下滑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湖南建材产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传统的支柱产业,产业层次较低,初级品和中间品多,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又因为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耗能高、污染重,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由于湖南省的建材产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空间变得逼仄,发展速度难以提高,为了使产业转型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为了建设湖南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也为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湖南要加快发展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一些新兴产业在湖南发展壮大了,例如:2016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个产业,首次跃升到湖南支柱产业阵营.而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这两个新兴产业,近年持续高速发展,虽然尚未在湖南省和全国同行业范围内达到领先水平,但已经成长为湖南经济领域当中的新兴支柱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门类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该产业虽还只是暂列湖南产业经济界支柱产业的第三层次,但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且该产业还能够使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得到融合,把一、二、三产业集中融合成一个综合产业,因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延展性强、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带动作用大.湖南省已经形成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该产业早在2015年就已经发展壮大为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总产值在湖南省支柱产业当中排名第10位.以九芝堂、千金药业、紫光古汉、汉森制药、尔康制药、千山药机、三诺生物等企业为代表,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界享有盛誉;妇科千金片(胶囊)、古汉养生精口服液(片)、四磨汤口服液、驴胶补血颗粒等医药产品,在全国医药界具有广泛知名度.尔康制药是全国药用辅料龙头企业.湖南科伦是省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的医药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粉液双室产品袋填补了国内空白.圣湘生物是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领先企业之一.楚天科技是我国最大的医药装备研发制造厂家之一和替代进口制药装备产品的代表企业.关于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制药机械产业、中药产业,以及生物药品、化学药品及药用辅料等产业领域,湖南已经迎来重大发展时期,有希望在“十三五”时期突破这些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工艺,并在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整体实力跻身全国十强.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持续下滑,2017年的GDP增长速度是6.9%,湖南经济发展速度也不例外.湖南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发掘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把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湖南省三个层次的支柱产业当中,第一、二层次的多数支柱产业发展速度难以提高,一些支柱产业发展速度趋缓.经过多年发展,湖南形成了一批对本省经济发展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新兴支柱产业.对湖南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以便较好地进一步促进湖南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本文以生物医药产业这个湖南新兴支柱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探索湖南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探讨加快发展该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2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2.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近年来,全球关于生物医药技术、新药物开发、产业与市场,呈现几个明显的发展特征及发展趋势.

1)生物医药技术方面.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不断得到研发,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大量涌现,很多技术尤其是不少重要技术正在从研发的后期阶段进入临床阶段和产业化的前期,目前,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表明全球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将要进入产业化阶段.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由高技术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2020年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全球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3].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实现突破,关于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等重要的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且重大技术和重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医疗技术日益精准,在大数据支撑下顾客接受精准医疗.精准医疗产业发展快,基因测序成为该产业的主导产业.干细胞医疗成为新医学革命的核心,干细胞蕴含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新的潜在经济增长点.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大力支持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以及临床应用,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据统计,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较大,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9%~18%,甚至20%以上.为了获取新药或者为了直接掌握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以及生物技术公司相互之间,经常进行企业的兼并重组.

2)新药物开发方面.技术联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新药的发现,需要研发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进行技术联盟.全球50%的生物技术药物,是通过技术联盟联合研制而来.一是技术联盟可推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度.生物技术企业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制药企业在研发新药时,为了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一般要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二是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模式.为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小型公司完成.这种模式专业化程度高,并且成本低、效率高,促进了制药企业产业链发展;三是药品市场中的生物类药物销售量快速增长,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市场前景看好.由于消费者认识到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化学药品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

3)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生物医药产业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都在加大,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成为全球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逐步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分布集群化,企业集中度较高.发达国家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上几乎都是以生物产业园区的形式达到集群效应[4-5].例如,美国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已形成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此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都发展成为全球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区.

4)生物医药市场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是全球生物医药市场集中化发展,产品市场被垄断.少数发达国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支配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的药品市场占全球份额的80%以上.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这些公司产品也几乎垄断全球销售市场;二是现代医药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很高,大型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专利药市场;三是移动医疗市场发展快速.移动医疗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成为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需求很大,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融合医疗信息和医疗服务的背景下,移动医疗这一医疗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20年,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490亿美元,年均增长50%左右[6-7].

2.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机会与困难及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发展机会主要有:一是我国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二是人们对药品需求日益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迅速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药品的需求量;三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与落实[8],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发展困难主要有:一是生物医药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经济规模效应不明显.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当,并且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分散、凌乱等问题;二是研发投入较少,原创技术少、新创药品不多.由于投入到新药研发经费较少,开发新药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新药难以生产,药品生产不得不以仿制药为主[9-12].

中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特点是,主要依靠园区经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我国很早就对生物医药产业园进行布局.1997年至今,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在全国共确立了56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园区).

在这些产业基地(园区)当中,大型医药企业主要有4个,分别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当中的重点医药企业主要有5个,分别是: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有限公司、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赫格雷(大连)制药有限公司.我国主要生物医药产业园有21个,分别是:泰州中国医药城、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大连生物医药产业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北京亦庄科技园,变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郑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无锡(马山)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园、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上海聚科生物园区、南京生物医药谷.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在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出现了产业集群.此外,重庆、四川、东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开始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环渤海湾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当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在产业链条当中分工较为明显.北京是研发中心,以芯片中心和蛋白质组中心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了研发创新体系;天津、山东、河北则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化基地,也是产业制造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拥有较多的跨国生物醫药企业,在研发技术国际化以及产业化、承接跨国企业公司的外包业务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明显,全球生物医药排名前十位的大企业大多数集中在该区域.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该园区集聚了多家跨国医药企业研发机构,科技研发平台体系完善,新药研发成果多.珠江三角洲地区围绕深圳、广州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深圳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在全国领先,生物医疗设备产业也较为发达.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150多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

3 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的

总体思路及路径构架

根据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设计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的总体思路: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做全面、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剖析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相关行业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运营管理机制,解析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商业开发模式,解读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投融资与招商政策以及要酝酿出台的新政策,提出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战略,最终提出发展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

总之,根据上述分析,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的总体思路设计,具体可以从8个方面(路径)进行构架,以支撑该思路的现实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1)剖析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发现存在的问题.内容包括: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状况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园总体概况、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形成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主要构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特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外包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经营情况、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特色;二是对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市场环境及影响进行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政治法律环境、生物医药产业国家政策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行业相关发展规划、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三是对行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这个内容包括:我国GDP增长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分析、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分析、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分析;四是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与土地利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与环境保护.

2)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相关行业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一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制药行业产业链分析、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生物制药行业市场结构分析、生物制药产品和疫苗市场分析、生物制药产品和血液制品分析、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二是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这个内容包括:中药行业产业链分析、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药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心脑血管中药市场分析、抗肿瘤中药市场分析、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三是化学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这个内容包括:化学制药行业产业链分析、化学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化学制药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全身抗感染用药市场分析、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市场分析、化学制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四是生物医药外包发展现状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外包业务种类、生物医药外包服务模式、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市场、生物医药生产服务市场、生物医药外包发展趋势、生物医药外包发展前景.

3)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从产业培育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一是从成本、技术创新等角度论述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从新兴支柱产业增长潜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以及新兴支柱产业增长稳定性理论,论述生物医药产业这个新兴支柱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二是从技术专利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引进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研究生物医药产业;三是从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特征、结构特征、区域分布特征等方面对构成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评价,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湖南与其他省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措施以及发展该产业的建议.

4)改进和完善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运营管理机制.内容包括:一是对生物医药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管理模式、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营主体、生物医药产业园运营模式;二是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生产项目管理,这个内容包括:产品生产设计管理、生产工艺设计管理、生产建筑设计管理;三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约化发展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要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生物医药产业园成功关键因素;四是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管理要点,这个内容包括:地方政府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当地特点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坚持科技创新、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5)解析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内容包括: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市场定位,这个内容包括:评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投资效益、当地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定位、园区企业关于研发、产品和销售的定位;二是开发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资本运作模式,这个内容包括:园区土地融资、企业投资需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三是CMO(合同制造外包)代工模式和租赁模式,这个内容包括:由于药品生产需要生产线和较多的土地资源,因中小医药生产企业在企业开办阶段难以自建生产线,通过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集中化的CMO,然后采取CMO模式和租赁模式,解决中小医药企业的生产条件.

6)解读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投融资与招商政策以及要酝酿出台的新政策.内容包括: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估算、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风险、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激励、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研发投资分析;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融资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融资特性、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融资模式、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融资策略;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政策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招商条件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招商方式选择、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招商对象选择;四是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策略与建议,这个内容包括:园区招商引资资金来源渠道分析,包括对招商引资的产业资本渠道、商业资本渠道、金融资本渠道、知识资本渠道、风险资本渠道进行分析;五是园区招商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这个内容包括:招商引资风险来源分析、国外招商引资风险规避措施、招商引资风险规避经验对比、国外招商引资风险规避经验借鉴;六是园区招商引资路径与典型模式,这个内容包括:国内招商引资方式及路径、国内招商引资的典型模式、主要招商引资模式对比分析、中国招商引资成功案例分析;七是园区项目包装推广方案,这个内容包括:园区品牌价值及品牌定位、园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报媒呈现及活动策划、园区包装推广费用测算.

7)查找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内容包括: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这个内容包括: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小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出路分析;二是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个内容包括: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存在的问题、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的建议对策、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三是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这个内容包括: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面临的挑战、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对策分析.

8)提出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战略.内容包括: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战略研究,这个内容包括:战略综合规划、技术开发战略、业务组合战略、区域战略规划、产业战略规划、营销品牌战略、竞争战略规划;二是对湖南生物医药产業园品牌的战略思考,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品牌的重要性、生物医药产业园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生物医药产业园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企业的品牌战略、生物医药产业园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营策略分析,这个内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细分策略、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创新策略、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园新产品差异化战略;四是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战略研究,这个内容包括:目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战略、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长期的投资战略.

4 湖南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及措施

基于以上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以下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措施.

1)要更加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由于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发展速度较慢、发展空间较小,湖南急需通过加快新兴支柱产业,以便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壮大湖南产业经济.生物医药产业结合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并能够把一、二、三产业集中为一个综合产业[13-15],并且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湖南新兴支柱产业,故湖南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目前,湖南要发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一是加大对企业、产品的财政支持力度;比如:对企业获得国家大品种一类新药(按国家最新药品注册分类标准)生产批件且在湖南省内落地生产结算的,根据生产、销售情况给予企业财政补贴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以上);鼓励企业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给予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二是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区内医药企业提供分析测试、产品注册、CRO、GCP认证咨询等专业服务;三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在企业融资体系创建医药产业创投公司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四是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给出吸引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

2)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链较长、产业综合性强、产业带动作用大,故要为该产业建立全产业链[16-19].全产业链要成为湖南经信委《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重点主攻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的重中之重,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要一链一策,分产业链制定实施方案,围绕这些产业链积极搭建合作对接平台,推动各产业链与全球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建成全国性的产业集群.

从全产业链培育和构建的角度,来培育和提升湖南生物医药产业.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已经进入支柱产业行列,具备了构建全产业链的实力和能力,所以要依托骨干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全面协同发展.全产业链分布在研发环节、制造环节、销售环节,与此相对应,生物医药产业要形成从新药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服务等为一体完整的全产业链条.

3)生物医药企业树立新的竞争观念.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要从制造竞争、生产竞争转向研发竞争和营销竞争[20].生物医药企业的传统竞争,其竞争领域主要是围绕制造竞争和生产竞争而展开.在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视角下,制药企业的竞争重点,要转向研发竞争和营销竞争.因为价值链的重心集中到了研发和营销,研发和营销是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所以竞争的焦点也要相应地转到研发环节和营销环节.基于价值增值重心的变化,以及竞争焦点的改变,制药企业要加大研发和销售的投入,从研发和销售环节获取竞争优势.

4)促进创新药物从临床走向产业化.目前的医药市场增长快速,仿制药品、新药品的市场需求都很大.新药审批周期长,影响新药推向市场的速度,具有研发和新药品种优势的制药企业才具有较快地满足市场需求的竞争优势[21-22].对于那些处于临床Ⅱ期、Ⅲ期可以马上推向市场的创新药物品种,要促进这些创新药物从临床走向产业化.

5)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创新平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基于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联合骨干企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临床研究医院于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建设,整合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优势科技资源,为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提供专业、便捷、集中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依托平台形成“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的创新创业氛围[23-24],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梁志峰,唐宇文.2016年湖南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16[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3]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2015中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4] 张伯旭.北京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5] 乔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以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 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科学学研究,2011,29(5):678-683,721.

[7] 张训,周震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2):62-67.

[8] 蔡光先,秦裕辉.发展中医中药 促进富民强省——关于加快湖南中医药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湖南中医杂志,2007(4):1-4.

[9] 陈弘.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商学院,2009.

[10]周毅,谭媛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思想与我国新医改实践[J].求索,2011(7):8-10.

[11]消费品工业处.2015-2016年湖南医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长沙: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

[12]吴敬静.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要领——湖南省例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85-94.

[13]张良桥.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以生物医药为例[J].经济数学,2010,27(3):79-84.

[14]陈一鸣,邓小云.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路线图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7):49-60.

[15]陈文俊,彭有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3):147-154.

[16]潘红玉,吕文栋.专利视角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J].科学决策,2017(4):1-17.

[17]廖芝.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2):94-99.

[18]阳立高.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2):130-139.

[19]张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2):40-45.

[20]张蜜.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求索,2014(1):92-96.

[21]龙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目标、主线与路径的理解和把握——基于社会经济活动有机整体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5):68-78.

[22]潘红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3):103-110.

[23]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国家的产业发展对比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3):21-29.

[24]周红英,张训.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经济地理,2011,31(12):2060-2064.

作者:谭媛平 贺正楚 陈文俊 刘亚茹

生物医药项目投资论文 篇2:

自主创新的有效杠杆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

生物医药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如何在推进国内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挖掘自身的潜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在三次跨越式的发展中注重自主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各地医药“药谷”、“医药园区”的建设热浪不断。目前全国约有各类医药园区多达100多家。人们都认识到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生物医药不仅可以造福人类,也将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张江药谷”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阶段:张江药谷成因于浦东大开发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兴建。

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张江园区以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其经济腹地,拥有良好的公路网、航空港、海港、信息港等服务资源。具有依托上海、背靠沿海、辐射华东的优越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同时,上海浦东良好的气候和宜人的居住环境也无疑使张江园区成为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的最优区域。

1996年8月2日,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共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合作协议,并将该基地设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自此,生物医药产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奠定它的地位,并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前景。

第二阶段:“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推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001年9月,在“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下,为了打造“张江药谷”,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的平台开发管理公司应运而生。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所七中心”的创新构架,张江在全国的地位直逼中关村,并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张江园”的格局。国内很多知名制药企业如汇仁、天士力、三九等纷纷选择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作为公司研发中心及市场拓展的中心。此阶段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迅速提升在全国的地位。

一大批入驻园区从事研发创新工作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实力逐步显现,形成了在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政策和资源的“聚焦”,资本和人才的聚集,使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张江药谷”初具雏形。“聚焦张江”战略决策的聚焦效应在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三阶段:深化聚焦张江,进一步推动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发展和能级的提高。将张江提出“总部经济”和“研发经济”的概念.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将从传统的产业向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研发及区域经济象征的总部方向转移。GE全球研发中心的进驻再次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作为全球500强的GE公司,在张江设立的是全球第三大的研发中心,随之而来的是杜邦全球研发中心,霍尼韦尔亚太总部(由新加坡迁往张江)及研发中心、礼来中国研发中心、和记黄埔研发中心、安利研发中心以及在10年后建立全球第五大研发中心的罗氏公司。继续“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对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来说又是一次提高能级和发展的机遇。我们把它称之为“集群”效应。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浦东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30余家,其中张江药谷就占有了330多家,共有科研人员8580名,并拥有大量国际国内一流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一个现代生物医药集群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正在朝着一流的生命科学集群的方向发展。

要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该如何走,怎样突破自主研发创新的瓶颈,使之既能适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又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都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在三次跨越式的发展中始终注重自主创新,但是,就在张江药谷品牌优势凸显,生物医药产业出现了万马奔腾的景象,形成了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上的全国领先优势的同时,我们依然觉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始终没有达到现在中央所提的高度。

二、自主创新是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根基

跨越式发展,就是要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速度和质量。

就目前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尽管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阻碍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瓶颈还没有真正得到突破,企业融资、创新环境、创新机制、政府政策、新药临床试验、中试孵化、新药审批、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等,都成为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瓶颈,阻碍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在最近几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这些瓶颈问题所产生的不良事件频频发生。其中不乏有“海归们”带了科研项目,但因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撑而半途夭折;有因为审批程序繁琐而半途终止的;有千辛万苦出了科研成果却被侵犯知识产权的;有因为没有中试厂房设备而被迫廉价转让的;也有成果出来难以得到适当转化的。

因此要使自主创新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根基,就必须全方位地突破这些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瓶颈。

我们不妨看看先进国家是怎么做的。以美国为例:

美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鼓励技术发明与科技创新和促进技术转移的法律体系。除技术创新法以外,美国已出台的相关法规还包括联邦技术转移法、技术扩散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信息法、集成电路保护法、数据库保护法、计算机软件法和商标法等,形成了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技术扩散等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体系。

美国科技投资渠道是多元的,形式有联邦拨款或资助、州政府拨款或资助、大公司出资、

基金会赞助、贷款、风险投资等。因此,政府的作用除了直接增加投资外,也包括建立其它投资渠道和对其它渠道投资的刺激。政府直接投资主要体现在调整R&D投入结构,例如,提高民用R&D投入,特别是民用高技术开发投入,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其投入的重点是风险大、民间投资有困难的重大长期研究课题。政府还利用减免高技术产品投资税、高技术公司的公司税、财产税、工商税等税额优惠手段和制度来间接刺激投资。此外,各州政府也为高技术产品开发提供经费补贴,许多州还设立了专门机构,如成立科学技术基金会、研究基金会等。政府优惠政策的作用是明显的。在美国以大公司为代表的民间高技术研究投资总额超过政府资助,并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美国政府的高技术产品采购对企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有较好的引导、鼓励作用。在硅谷成立初期,其订单有1/4来自政府。政府采购减少了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至今,联邦政府的采购政策仍在培育“创新产品”市场和推动技术商业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风险投资对快速发展的高技术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百家以上的银行都成立有风险投资公司,州政府也成立有半官方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是欧洲的3倍以上。政府的战略性举措包括 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以吸引风险投资;设立科技咨询及服务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及所需服务;制定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改革税制制定优惠税法,对风险投资额免征或减征税;建立金融机构网,专门为技术风险大的高技术公司提供风险创业投资。

美国十分重视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1953年通过小企业法,并在联邦政府一级建立小企业管理局,承担对高科技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1958年颁布中小企业投资法,并出台小企业投资计划,一些小型投资公司可以向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借到3倍于自身资产的贷款,并享受低息及税收优惠。1980年代,政府还签署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和加强小企业研究发展法。根据小企业创新发展法,联邦政府有关部门相应设立了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年度R&D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所有联邦政府部门(政府机构和联邦实验室)将R&D经费的一定比例竞争性地授予小企业。此外,政府还特别鼓励科技专家利用风险资金创办高技术小企业,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美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已形成了由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构成的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政府倡导联邦实验室与民间高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规定联邦实验室要将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与工业合作,与企业签订协议或承担工业界委托的合同。一些美国大公司也向大学和国家实验室提供研究经费,并专门派人到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和开发。90年代克林顿政府也极力主张政府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成功地实施了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先进技术计划和制造推广合作伙伴计划。在各种合作中,通过共同确定研究和开发重点,减少了盲目性,避免了重复浪费;同时,产学研的结合,也有利于联邦实验室和大学向企业转让技术,从而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不难看出,自主创新是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根基,而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去支撑。在我国,缺少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人才,更主要的是缺少一个完善的创新机制。

三、完善的创新机制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保证

对于我国的现状研究,不妨剖析一下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从行业管理方面看,我国涉及医药行业发展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卫生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承担。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管理体制是:科委管研发、经委管生产、商委管流通、卫生局管使用、物价局管药价、药品监督局管监督——产业链的各环节被条块分割。虽然各分管部门都为促进上海生物医药快速发展尽了自己的努力,但这样的多头管理体制难免会造成每个部门都从某个局部来看待整个产业的发展,因管理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配套性不强,从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因此,机制创新是推动我国新药自主创新的有效杠杆,张江药谷药实现第四次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在一个完善的创新机制保证下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

为此,在这几年中坚持深化聚焦张江,以制度创新推进自主创新,并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初步的成效。

(一)搭建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科委、市药监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于2004年启动建设,平台突出为企业提供共享仪器设备、公共专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进入的门槛,缩短了新药开发的周期,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为中小型企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快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主要开展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1.提供实验保障支持。孵化基地装备有通风、实验台、洁净操作台等生物和化学专用实验室共计45个,部分入孵企业已经或即将进入成果产出阶段。装备的30多台(套)实验和检测用仪器已于2005年6月启用,与三分之一以上园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为节约仪器采购经费,平台还与通用电气、布鲁克(Bruker)等公司开展共建联合实验室工作,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应,为园区企业带来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先进的技术。这些都为生物医药创业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

2.加强药品注册和临床研究(CRO)。这属于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向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新药报批、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项目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服务。目前已为数十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其中原研品种3个,仿制药物6个,治疗领域涉及艾滋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

3.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日前,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以整合企业与大学的资源优势,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共同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知识创新平台。

4.加强国际合作。目前已与国际上最早建立且规模最大的,具有现代化生物孵化器实验室的芝加哥生命科技园正在着手开展人员交流与培训合作,组织张江相关孵化器管理人员赴芝加哥生命科技园进行短期培训。

作为国内领先的一家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向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申报认可,已经完成了内审员的培训,并逐步完善了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计划于2007年3月正式提出申请。

(二)积极探索生物医药产业资金运作机制和模式

浦东新区以企业融资作为工作的一大突破口,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体制建

设,在解决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几年来,新区设立了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张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留学生创业资金、浦东科技人才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浦东科技专项等各项基金,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起到了可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新区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不断探索生物医药产业资金运作机制和模式。

1.酝酿出台《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实施办法》。浦东新区自主创新大会的决定,浦东将在“十一五”期间设立2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力争在浦东形成总规模达20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进一步落实该项政策,新区正在酝酿出台《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实施办法》。浦东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功能上定位为创业风险投资的母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进入,建立起自我良性循环运作机制,确保引导基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将实现与科技发展基金的对接,对获得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科技项目,科技发展基金将给予无偿配套支持。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为了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极落实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工作,2004年设立了总额为500万美元的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目前该基金与百奥维达境外投资总部合作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凯赛项目已经开始启动,发展基金出资200万美元,百奥维达管理的基金和其他境外投资方出资2400万美元,凯赛公司将有可能于2007年底在NASDAQ上市,目前另有15个投资项目也在接洽中。

近期,又与瑞士HBM共同签署了《浦东新区政府与瑞士苏黎世HBM公司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新区提供500~1000万美元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HBM将筹集1亿美元的国外风险基金,该基金重点投向浦东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将为更多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整合资源,搭建生物医药行业科研设备共享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

为了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支持和便捷的申请平台,由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局、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协会发起建立的浦东新区生物医药行业科研设备共享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现已完成,并于2005年7月22日通过新区科技局基金办验收。通过该平台的建立,现已初步形成网上受理。自设备共享网络对外提供技术服务以来,受到了新区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从2003年7月到2006年6月共有27家生物医药企业入网,提供350余台共享仪器。使用共享网络仪器企业有39家,共计使用仪器次数达11万余次,使用费总额达575万元,浦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给予补贴为172万元。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科研设备共享网络通过对现有资源和设备的整合,推进了浦东新区和各生物医药科研单位的资源共享,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强了浦东作为生物医药基地的服务和孵化功能。

(四)大力开展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2005年2月,“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和“浦东新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已由最初加盟的29家发展到42家。中心的成立,旨在突破传统型的医药发展模式,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吸引国际性的医药企业的研发外包业务,迅速形成规模化,以期在中国大力发展研发外包产业的过程中发挥先导优势,并逐步培育自主研发的能力。

1.积极组织活动,扩大服务范围。为向世界集中展示张江药谷的研发外包能力,中心于2005年6月和今年4月,先后组织了40多家研发外包企业赴美国参加B10200 5和B102006全球生物技术年会并参展,全面展示了上海张江的研发外包实力:2005年3月新区生物医药协会推出了研发外包专刊——《药谷通讯》,每期出版近3000余份,主要报导最新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信息、加盟企业研发动态和产品信息。这些工作不仅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对进一步扩大新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务量,加快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内新的产业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企业承接外包业务搭起了一座桥梁,园区内不少外包企业先后与跨国公司进行了会面交流和项目洽谈。强生公司也在2005年10月走访了睿星基因公司,并进行了项目洽谈,有希望签订正式的外包协议。睿星基因公司还同时与荷兰欧加农及罗氏签定了合作协议。

2.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产值量已将近5.3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140%。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才刚刚起步,随着药谷品牌影响度的不断扩大,中心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各类产业信息,搭建好外包服务平台,为企业能在今后的外包产业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快更好而努力。

(五)协会成了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协会延伸了政府的功能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协会成立于2002年9月。搭建有信息交流平台、设备共享资助平台、新药开发资助平台、研发外包平台、决策咨询平台、培训平台、人才交流平台等七大平台。

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联络并团结浦东地区从事生物医药工作的企业家、专家和科技人员以及企业、大学、研究院所,根据国际生物医药学科发展趋势,围绕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目标,积极开展学术、项目、产品、技术、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做好生物医药行业内政策宣传及研讨工作。为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服务,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间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促进了生物医药的繁荣与发展。

以上这些举措,切实加强了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初步建立了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创新机制。

2006年初,全球著名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在对“张江药谷”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后断言:这里已经具备了建立世界一流生命科学行业集群的条件,有望成为下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以上的举措,称之为“张江模式”,其有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降低门槛,降低风险。孵化平台以廉价的租金为企业提供了许多工作单元,科研平台投入巨额资金购置了大量昂贵的设备,低价向企业开放,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设备购置开销。同时,科研平台还为仪器设备的使用配备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创业者提高分析水平。为企业提供了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

2.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结为一体,解决目前国内孵化器由于没有创投资金不能从软环境着手参与企业管理和孵化的瓶颈。

3.政府创业基金扶持孵化器的非盈利运作模式,使政府扶持自主创新的力度更强,目标更明确,成效更大。

4.政府种子基金与境外风险投资通过项目

捆绑,解决了科技项目公司找种子期、早期投资难与境外投资机构找不到好的中晚期项目投资的对接困难。

5.中介服务平台通过专业的服务,为企业解决新药报审、临床实验研发经费筹措、招纳人才等众多难题,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6 优化环境,切实加强了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加快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加强了政府支持创新的引导,推动了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张江药谷发展的设想

展望明天,张江药谷将在继续“聚焦张江”的战略下,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技术服务、创业投资、专业服务三大平台的建设。具体设想如下:

1.对研发外包服务产业进行研究,建议政府制定扶持高科技服务业的财税政策和奖励政策。鼓励重点研发外包企业在张江设立投资控股性总部机构,鼓励重点研发外包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设立经营性机构。

2.培养和依托骨干企业,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动力,以技术链、服务链为纽带,组织起研发外包产业的企业联盟和网络,充分利用区域内研发外包资源,逐步形成优势领域,抢占国际市场。

3.大力改善法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等软环境。增强政府服务意识,使之与成本优势更紧密地结合。增强张江药谷的“软实力”。有利于欧美生物医药企业放心地将研发项目的某个中间环节交给中国企业来做,或共同开发生物医药项目。

4.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继续推动专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硬件设施,如临床前研究的动物实验中心、药物代谢中心;Ⅰ—Ⅲ期临床试验中心等,提升现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水平和能力,为外包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降低成本。

5.加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建立若干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发挥生物医药协会的作用,为中小科技型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新药申报、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市场推广和专业培训等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6.为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职工储备和提高在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完善生物医药创业新体系,促进国内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聚集张江,确立上海张江在全国的“药谷”地位,进一步加强张江生物医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澳大利亚TAFE机构”进行国际合作,引进国际标准的实训课程和证书培训,为生物医药类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等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提升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培训教育。

7.加强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将以集聚高校资源为核心,以联合培养为依托,搭建产学研的大平台;通过构筑资源高地,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体系,有效带动园区人才培养、研发创新和主导产业能级提升。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0年,将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打造成高效运作的产学研平台和国内知名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8.建设Ⅱ期孵化基地。Ⅰ期孵化基地已引入从事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相关产品的开发的生物制品研发和承担化学药物研发的孵化企业,对于扶持园区中小创新企业,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Ⅰ期的基础上加强Ⅱ期建设,以此提高张江药谷持续创新的能力。

9.加强风险投资集聚地建设,构筑创业投资平台,发挥政府财政资助、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中外投资公司、上市公司、非公经济参与风险投资,特别要大力引进跨国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

(作者系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者:于宁妮

生物医药项目投资论文 篇3:

生物医药澎湃产业新动能

在城阳区,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原料药、生物药、化学药等领域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前不久,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青岛市城阳区海尔国际细胞库举行。通过这一平台,在胚胎和干细胞培养、克隆动物与疾病模型动物、“类器官”等科研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并享有国际声誉的韩国科学技术院金南衡院士团队与海尔生物科技成功牵手,将成为企业的“专属智库”,提供科学指导,加速实现从科研项目到产业转化的精准匹配和无缝衔接。

在城阳区,像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瞄准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企业正在加速聚集、组团突围。据了解,城阳区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6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拟上市企业13家,2020年城阳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9.3%。

政策扶持产业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各地竞相发展的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生物医药产业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城阳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聚焦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城阳区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态势,推动医药生物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年初,城阳区出台了《关于促进城阳区生物医药健康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构建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覆盖了新药研发、产业化、项目投资、平台建设、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提出了13项硬核举措鼓励产业创新。

“2021年3月份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深圳、成都、苏州、宁波等先进地区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征求8个街道及国海、易邦、益青等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意见建议,结合城阳区实际情况,对标深圳、看齐青岛,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出台了这项政策。”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说,新政对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发展中药及特医食品、引进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资质认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等6方面均在青岛市《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奖励标准上,再给予1:1配套奖励,实现翻倍奖励。城阳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发展仿制药,发展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企业开拓市场,发展非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及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强化金融资本支持等5方面为城阳区特有奖励条款,对企业进行精准扶持。

龙头引领产业加速聚集

2021年12月31日,动物疫苗国家产业创新基地暨青岛易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实验种类最全的P3实验室,建成后将提升我国重大疫病和新发病的防控技术研发和转化效率,提高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水平,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城阳,易邦生物、海利尔药业、双鲸药业、国海生物、益青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的名字在行业内越来越亮眼。一个个领军企业的崛起,扎实推进了城阳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易邦生物在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等领域深耕20余年,打破了进口品牌在高端领域的垄断地位,不断引领和推动着行业健康发展。其中,动物疫苗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实施,不仅激活了易邦生产“智造”基因,还快速提升了中国生物制品的国际竞争力。2020年,易邦生物强势挺进全球动保18强。

历经70多年风雨历程的双鲸药业,是国内首家鱼肝油生产企业,先后跻身“中国化药企业百强企业”“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公司生产的乳白鱼肝油荣获国家银质奖,维生素D滴剂荣获健康中国2030品牌计划“年度品牌表现奖”。

此外,国海生物的主导产品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是国内首家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大剂量孕激素类抗癌药,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6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位。

在城阳区,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原料药、生物药、化学药等领域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城阳区产值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有8家,2020年产值增速超过20%的企业有10家。这些领军企业,各自形成生态圈,为城阳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集聚和引领作用。

完善体系推进产城融合

2021年以来,城阳区抢抓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崛起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品牌高端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海尔生物细胞谷、青特北大医疗产业园、国科健康科技小镇、中白国际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威高国际医疗产业园项目等一批优质产业园区项目布局落户。目前,城阳区有科智星医疗手术机器人项目、威高国际医疗产业园项目、瑞奈生物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8个;益青生物的年产30亿粒新型明胶空心胶囊生产线项目、双鲸药业的年产8600万瓶(盒)药品生产线扩建项目等技改项目4个;在谈的海利康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1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

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城阳区康复大学计划明年正式招生;青岛中科未来健康研究院、中科传感技术(青岛)研究院、青岛特种食品创新研究院、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相继落户。城阳区现有省级以上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各类科创平台19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

优质医疗和康养资源加速落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正式启用;康复大学附属中国康复中心即将启用;树兰医院、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泰康之家琴園等项目相继开工,一座活力之城、健康之城正在强势崛起。

此外,为加速国际高端和急需人才集聚,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城阳区出台了《关于促进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建设的十二条人才支持措施》《关于吸引人才享受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作者:封满楼

上一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小额贷款企业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