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共同的源头和共通的理论基础,两者都是通过教学内容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并最终引导受教育者行为的学科。但两者的理论体系不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两者相互独立、不可替代。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论文 篇1:

论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

[

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通常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等同的概念,或者说是相互包容、相互交叉的概念。这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现实状况的需要性有着特殊的、密切的联系。然而,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教育形式。现在,不少人都在谈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很大的成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谈思想道德教育,其中大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二者混为一谈,结果使人不知其所谈的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种教育的内容、目标和目的各不相同。从它们的逻辑关系上看,并非有着绝对的、必然的联系。从教育对象上看,都是社会中作为个体的人,这个“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主。思想道德教育的更高层次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更高层次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两种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教育的性质。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属于国民的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政治信念教育,属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但却不是两种同一的教育。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不会是趋同,而是各有侧重。

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关键是在道德和政治两个词的含义上,两者不能互通和替代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在有些报刊上仍把这两种概念混在一起使用呢?例如,把一本书的正标题写为“大学德育”,而副标题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不难看出,这本书谈得是两个问题,把这两个问题强行并列在一起,来说明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结果往往是不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这种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同一种教育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地理解这两种教育的内涵。说到底,还是个没有把德育或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理清的问题。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等于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二者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有联系的。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89年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两段话很好地论述了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明了以道德教育作为基础,经过这种基础性的教育,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思想道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不等于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如果把这两种教育等同在一起,就等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淡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当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一致时,良好的思想道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正确的政治观念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奠定基础。当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不到一致时,如果只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却没有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追求,只求做个好人,实际上就是不关心政治,逐渐使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退化。如果不讲政治,不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政治信念,而缺乏起码的做人的准则,这就同过去那种政治挂帅、政治高于一切等把政治绝对化、极端化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做是把一个自然人改造成政治人的片面式、教条式的教育。因此,在这种要求下,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才是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

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怎样理解和认识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关系的问题,必须以党的指导方针为基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把握问题的本质。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抓起,“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这就指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和任务,要解决的是如何做一个有良好品质,道德高尚的人和如何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态度的问题。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号召:“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这段话充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规定。在我国现阶段,削弱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危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需加强,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理论。

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向美好理想境界的光明大道,而美好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

我们所说的“有理想”指的就是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意识形态,解决的是方向和动力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意识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改造、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信念。而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化,把它当作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等的解释和说明,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协调人际关系,搞统一战线的温和的说教。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革命觉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1989年,邓小平说十年来我们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他所说的教育,既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不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前几年出现的信仰危机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危机,价值失落就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失落,自由主义泛滥就是对西方思潮的抵制的弱化。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能有丝毫的削弱,更不能以其他内容为主的教育代替、冲击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所讲的“有道德”指的是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全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其中包括了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等多个方面的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过去是重政治、轻道德,导致了人们对政治的厌烦,一谈及政治问题,似乎就是做样子,走形式,把它看成是一种说教或模式化传统教育,形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道德、轻政治。似乎讲道德比讲政治更切合实际,认为传统道德学说是医治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灵丹妙药,甚至把儒家伦理道德的全部学说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活水源头。这种以小生产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适应封建专制政治而产生和发展而来的、其中渗透着大量的等级尊卑、三纲伦常、愚民礼教等腐朽思想的儒家伦理道德,怎么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文化精神呢?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同样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体现共产主义的方向性和先进性,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我国的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加工和转换,将其精华吸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体系中,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21世纪中国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它们各自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必须同时加强,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使其各自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既不能以一方面代替另一方面,也不能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才能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完整地完成教育的任务,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的根本保证。(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作者:马振清

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共同的源头和共通的理论基础,两者都是通过教学内容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并最终引导受教育者行为的学科。但两者的理论体系不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两者相互独立、不可替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互为补充,相关部门要推进两者的有机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结合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网络时代的到来、独生子女的普遍存在和留守儿童的出现,这一系列社会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多,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二者存在相关性,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导致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源自于思想问题,因此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共同制定教育目标,相辅相成,推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学校中进行广泛推广,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源头相近,理论相通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受教育者传递正确的思想,让受教育者认识并接收这些思想,并通过这些思想帮助受教育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以人的情感为纽带的,是要去发现人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向受教育者讲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帮助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情感上面的东西,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排解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的不愉快,使得受教育者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更坦然地面对生活。然而,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通过教学内容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并最终引导受教育者的行为的学科。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但都是通过学科理论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学科,都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走出精神上的迷茫和误区,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学习。由此可见,从本质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共同的源头和共通的理论基础[1]。

2.各自独立,相互补充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各自完善的理论体系,相关工作人员也是依据这些理论体系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让受教育者认识并遵守社会规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了解人作为社会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帮助社会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互动循环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如认知理论、行为理论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替代的。

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在理论上自成体系,但同时两者无论在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上又都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人内在的根源着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外部理论思想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过程,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总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治病”,让受教育者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让受教育者建立指导自我行为的正确思想,端正品行,主动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冲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开放、便捷的网络平台获取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思想与文化。网络既包含正面的思想与信息,也存在许多负面的、不健康的思想与信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容易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心理健康的保证,而健康积极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则能帮助人保持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会轻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毒害或诱惑。因此,对于个体来说,思想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教育工作者要推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个体的思想与心理的高度相关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不同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既有理论支持又有现实需求,是一种适用于当下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急须进一步加强和推广。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1.统一教育目标,渗透教育内容

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第一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两者的教育目标虽然不同,但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将两者的教育目标相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供方向[2]。

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第二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沟通,增加学科互动,在理论知识上进行相互渗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知识上的有机结合。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样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远离诱惑,从而树立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也应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只有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交流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判定,如果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优先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之后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修正,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总体来说,增加学科间的互动,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面进行拓宽,进而更好地对受教育者的情况进行判断,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和解决方案,从根本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2.在教学实践中吸取彼此经验,丰富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尊重,形成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不例外,要遵循生本理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把握,按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对学生心理进行把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心理判定上的技巧和方法。

从实际工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较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技巧性,并且,教育教学的方法也比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仅以课堂授课为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情感交流、心理访谈、心理疏导等等。心理健康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经常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找准有效的切入点,使得学生放松戒备,愿意向心理健康教师吐露心声,并且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师给予的指导和意见。相比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则逊色很多,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理论嗤之以鼻,缺乏学习兴趣,对于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导还会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习一些教育教学上的方法和技巧,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改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经验上的交流,总结彼此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自身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教学方法方面的漏洞和弊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语言技巧。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交流的语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一种平等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自己设定为一个倾听的角色。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将自己放到了一个教育管理的角度,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心理反应的不同。因此,在今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要以说教为目的,而是通过沟通向学生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逐渐对教师传递的思想政治理念进行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可以控制与学生的谈话节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到舒适而没有厌恶感,除了平等交流外,还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善于把握学生心理。例如,抓住学生想要自我表现的心理,教师就可以在课上积极组织学生发言;发现学生情绪不高教师就会主动予以关心,采用比较温和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而这一点往往没有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并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常用的办法是一刀切,不论是哪种学生都用同一种教育方式,而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多问题无法真正得到解决。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学习如何对学生心理加以利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

3.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复合团队

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关键。目前,我国拥有两门学科的知识背景或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非常少,因此,教育部门应制定出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加强复合人才的培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复合人才的培养,相关部门应在制定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立项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培训与交流的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专家讲座、外出进修、参加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升自我,获取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习、交流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共同摸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导致人们面临更多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也随之增加。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探索全新、有效的教育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相互借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叶丽霞.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1(6)

[2] 张晓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1)

[3] 郑云恒.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J].教育职业,2012(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杨静

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论文 篇3:

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研究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是高校重点管理的工作方向,其中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党建工作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的主要源泉。只有发挥思政教育的基础作用,探寻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抓手,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大学生的育人工作,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协同发展问题,提出增强党建促进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以高质量思政做党建工作的熔炉,开辟党建思政合力新局面。

[关    键   词]  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高校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立德树人”,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占据重要作用与地位,是保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的主要途径。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做好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方向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大学生育人的良性循环。

一、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融合不足

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使命与动力,做好这一核心工作需要多方部门协同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强调,要形成“十大育人”体系,推动优势作用,聚焦短板,形成育人合力。目前高校中,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与党性修养都有很强的共识,但思政部门与党建部门过于独立,各自分工,高校党建主要力量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方面,而思政没有集中做好建设学习型党建和提高群众的政治素养。

(二)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课程思政正处于思政大格局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形势。但很多教师不愿参与到基层党建工作中,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与党务之间的联系,做好教师思想的转变,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与党务工作的协同配合,仍需要很大的空间。

(三)开展教育方式单调

对于开展思政工作,大部分是关于完成固定的工作要求,并且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以刻板和老套的方式进行教育推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投入。在党建教育时,高校党务工作者更多地注重党的理论宣讲,并未系统地将时事政治与党的历史进行传播与融合。在思政教育时,教师更多地注重基本思想素质提升,并未将党的优秀精神与优秀历史进行讲授,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得到共同提升。

二、做好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需要

教育是国之根基,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需要加强和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政治引领是魂,高校党建重在铸魂。要着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做好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壁垒。

(二)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正处于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三圈三全十育人”,建好思政工作体系、教师队伍、主要渠道和第二课堂,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各方面协同调配,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主阵地。

(三)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处时代改革浪潮中,需要高校培养的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勇担重任,不负历史使命。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把坚定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与丰富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三、探寻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协同发展新模式

(一)强化理论学习,完善教育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党性修养,需要强化理论武装,在学深悟透上做深做实。一是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还是党组织教育,都要将党的理论宣讲做到学生中间;二是要着眼于学生产生问题与感兴趣的方向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建的授课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高、传播性不强,在遇到国际国内重要大事节点上,应及时结合做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正确的思想引导。三是要加强实践的教育意义,时刻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开展多种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服务与实践中学思知行感悟,联系实际,做到实践出真知,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通过构建党员职责划分,旨在最大程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透过优秀党员的思想修养和行为给周边学生带来正向影响,从而提高党员以及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

(二)加强职责部门联系,建立良性循环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互相借力,需要加强各部门互动。以往的基层党建更关注党校与党支部内部的交流,未能完成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高校思政工作缺少对基层党建的配合,缺乏执行性与完善性。高校需要做好布局,借助各部门工作平台,明确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分工,发挥好学工部门与组织部的合力,为做好党组织与思政工作的互动提供原动力。通过对党建工作过程化分析,明确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任务与职责,进而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党的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合发展。学生党员应贯彻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活动,夯实群众工作,充分把握党员群体思想动态,优化党员群体发展工作,主动积极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以团结之力带动班级发展,掌握学生群体建议与困难,并及时向组织提出反馈。构建党员职责划分,不仅可提高党员群体处事能力、党性修养以及政治觉悟,而且还可提醒党员群体永葆个体思想理念的前沿性,争做学生群体思想理念的先行者、生活服务者以及学习带头者,始终树立前沿形象标杆,真正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最重要的是,高校党员职责划分应该基于党委与党组织的领导展开工作,此项工作不仅对党组织的组织能力进行检验,而且也是对党员合格性的严格考核。思政教育团队和党建工作团队是发展学生思想教育引领的重要工作者,决定着能否有序推动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建设与高校是否具备高素养。所以,高校应重视高素养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团队建设,并定期对其展开业务培训,加强其知识技能深入与工作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工作人员应精细化剖析工作对象,深度探索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效提高工作质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面向学生展开相应服务。

(三)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教育过程

在追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实效性时,最重要的就是寻求适合两者的合作形式,一是通过组织部党建工作的要求,对思政教育提出指导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水平,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二是通过党建工作的中的党员教育过程,加强对全体的思想建设,在开展初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等组织过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向群众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引领作用。三是做好信息协同发展,将网络信息资源与校园网作为平台,在活动通知时,向学生讲解党建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党性认知与理解,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与党建活动。四是创新形式,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将思政教育与基层党建模式进行创新合作,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全方位、全方面、全覆盖地向学生传播思想文化与政治理论,推动更高水平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是高校重点管理的工作方向,其中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党建工作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的主要源泉。只有发挥思政教育的基础作用,探寻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抓手,才能更大程度地做好大学生的育人工作,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协同发展问题,提出增强党建促进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以高质量思政做党建工作的熔炉,开辟党建思政合力新局面。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各司其职,虽完成分块工作,但在协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与困难。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高校立德树人两大抓手的责任分工,完善部门协作,立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思政工作的指导方向,以思政教育创新作为党建工作先进性的源泉,不断加深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合力育人体系,进而促使高校思政工作与党建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共同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对学生、高校全面且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党政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应持续强化对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共同育人模式建设的关注程度,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导向与制度需要持续创新和完善协同育人模式,立足于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可靠人才,培育建设协同育人体系,以党的政策方针强化创新工作思维,以思政教育创新强化党建的生命力,建设党建和思政教育深度结合体系,进而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不断互补与结合。

参考文献:

[1]雷虹艳.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53-55.

[2]侯荣增.提升高校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73-76.

[3]左盼盼.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三全育人”机制为构建模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8(21):152-153,155.

[4]文常君,张少华.高校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4):23-25.

编辑 司 楠

作者:王思绮

上一篇:农合发展改善卫生不公平论文下一篇:房地产行业贪污贿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