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陶瓷绘画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彩装饰是传统陶瓷装饰材料与相应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它集传统陶瓷工艺、中国画,以及油画等艺术文化于一身,既含有陶瓷工艺技术,又具有中国画内涵与精神,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精粹。新彩在材料工艺和绘画技法上是传统陶瓷装饰的延伸与发展,又是陶瓷艺术审美的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清陶瓷绘画民间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明清陶瓷绘画民间艺术论文 篇1:

浅谈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瓷器历史中,民窑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明清两代尤为繁盛,民窑瓷器绘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介于民间美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之间的一种独特画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写意性实现了器物与艺术的完美交融,瓷绘的写意特质进一步升华了瓷器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价值。对于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研究,有助于为当前民窑瓷器文化的研究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为此,本文以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窑瓷器绘画内涵的阐释,深入探究了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的表现,这对于丰富人们对我国瓷器绘画美学的认识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

民窑瓷器是相较于官窑而言的,自唐代起,我国瓷器的装饰艺术形式开始逐渐向绘画延伸,并且我国民窑瓷器的造型纹饰更多地以绘画形式呈现,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自由而张扬,将绘画图案的写意性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瓷器绘画图案的写意性使瓷器装饰更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古代人超群的智慧和绘画技艺,也象征了古人思想的突破性。通过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将我国传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伦理、书法艺术等主题融于日常器物之中,赋予了瓷器装饰审美更加高深的意境和内涵,也为中国瓷器艺术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1 民窑瓷器绘画内涵阐释

瓷器绘画是从“瓷器装饰”概念中剥离出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明确“瓷器绘画”概念对于研究某一时期特定地点的民窑或官窑瓷器的图案绘画艺术形象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促使人们基于绘画艺术从全新的视角对瓷器绘画做出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探究。瓷器绘画艺术是指运用绘画工具将图案描绘在瓷器器表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在绘画风格上又划分为绘画装饰性画面及图案装饰性画面。民窑瓷绘则是具有独特性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从绘画图案写意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究,对于消除人们以往对民窑瓷器的某些偏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促使人们从新视角去观察其中所蕴含的真实与灵动。对瓷器绘画的写意性特质进行研究,是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推进我国传统写意绘画理论的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2 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的表现

2.1 写意重“神”轻“形”,内含强烈的艺术张力

抽象和具体作为艺术形象表现的两种基本手法,其中,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在民窑瓷器艺术绘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崇尚绘画图案的精炼与简约,往往对一些简化的符号进行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画面图案,并赋予瓷器作品生动活泼的艺术张力。我国传统审美习惯讲究形妙神肖,民窑绘瓷工匠们深谙此道,在进行瓷器图案绘画时,将以神造型的减笔抽象艺术符号充分体现在瓷绘画面中,实现了与其绘瓷技艺的完美结合,使瓷器画面展现出生动传神的写意特质。

2.2 以“线”写意,传递瓷绘的思想情感

线条这一绘画符号在我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特殊的绘画语言符号,具有表情传意、展现客观物象的作用,同时也是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中表现画面形象的关键元素。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律动感使其成为构成富有生动意趣画面的基本要素,在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中,绘瓷工匠常常把大自然中的物象抽象成意象化的线条,来表达思想情感。比如,线条的形态粗细、长短曲直、轻重缓急等都是对情感的流露和宣泄,表现愉悦欢快的线条总是流利顺畅且无停顿的,而当所表达的情感忧郁低沉时,线条常常是停顿艰涩的。此外,线条笔触的轻重浓淡变化,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写意之美,瓷器绘画中,通过线条色料的深浅便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官体验。比如,淡而润的线条柔媚明丽,意在展现含蓄美,色浓遒劲的线条画面则表达出刚强有力、气势逼人的力量美。民窑瓷器绘画中各种形态线条的巧妙运用,不仅勾勒出了图案物象的形态美,更显现了线条的魅力和绘瓷匠人的思想与情感。

2.3 瓷绘图案写意重在“趣”

民窑瓷器绘画中对“趣”的艺术表现,是对瓷器艺术写意绘画内涵的极大丰富和创新。艺术趣味是我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中永恒的主题和追求,民窑瓷器绘画艺术作品中展现自然幽默之趣的图案颇多,也有一部分民窑瓷器绘画展现的是诙谐幽默之趣。比如,民窑瓷器作品中绘画的动植物与自然风光画面,展现的便是生机盎然的自然天趣,或者通过拟人化的处理手法,赋予绘画图案中的元素以自由天命之趣。在瓷器绘画中追求“趣”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也给予瓷器作品生命力和隽永的艺术魅力。民窑瓷绘工匠通过写意手法,表达自身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认知,是植根民间的艺术宝藏。

3 结语

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发根于民间,瓷器绘画图案的写意特征是民窑瓷器最具表现力的装饰特点之一,集当时的社会习俗、人文观念等意义于一身,并兼具民间美术朴素率直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风貌的体现,民窑瓷器艺术创作的自由性为瓷器绘画图案写意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成长沃土,也推动了我国民间美术思想理念的深入发展。了解我国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所蕴含的写意特质,对于进一步明确民窑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让更多人主动深入地了解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形象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上引起人们对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广泛热议,促使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地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在群策群力的作用下共同实现本课题研究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青阳.质佳而色耀之美——从制胎工艺的角度解析康熙瓷器绘画[J].中国陶瓷,2016,52(05):111-114.

[2] 龙德明,邹乐.明代民窑景德镇青花瓷器“国画”艺术研究[J].兰台世界,2015(06):150-151.

[3] 叶长喜.浅谈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2,23(03):132-133.

作者:胡源鹏

明清陶瓷绘画民间艺术论文 篇2:

论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中的陶瓷新彩

摘 要:新彩装饰是传统陶瓷装饰材料与相应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它集传统陶瓷工艺、中国画,以及油画等艺术文化于一身,既含有陶瓷工艺技术,又具有中国画内涵与精神,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精粹。新彩在材料工艺和绘画技法上是传统陶瓷装饰的延伸与发展,又是陶瓷艺术审美的创新。

关键词: 陶瓷装饰;新彩;创新

1 引 言

陶瓷装饰是为了点缀与美化陶瓷而采用的一种陶瓷生产与制作方法。可以说,从陶瓷产生之日起,陶瓷装饰就开始孕育并逐渐形成,成为陶瓷生产的重要工艺之一。

所谓新彩,就是陶瓷综合装饰及应用的产物,即集古彩、粉彩,以及珐琅彩瓷器的装饰于一身,并吸收了中国画、中国民间装饰,以及西方油画、水彩画等诸多画种的技法,进而与陶瓷工艺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陶瓷装饰方法。它是中国陶瓷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产物。

2 新彩是集中外陶瓷材料与相应技法于一身的陶瓷装饰的新思路

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早在“丝绸之路”开拓时代就开始了,从最初的物物交流到后来的产品贸易,再到技术交流与思想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双方文化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新彩就是在这种文化交流下的产物。19世纪末期,中国陶瓷装饰利用了西方在陶瓷生产与制作上先进技术和工艺,将传统陶瓷彩绘技术发展到新阶段。新彩是传统陶瓷工艺、中国画,以及西方油画等艺术文化相融合的既含有陶瓷工艺技术,又具有中国画内涵与精神,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精粹的现代陶瓷装饰类型。

中国陶瓷装饰发展到明清之际,不论釉下彩,还是釉上彩都达到相当成熟的高度。作为釉下彩的青花,在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到釉下和釉上紧密结合的高度。所谓斗彩,就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的结合。事实上,青花加彩,在明代成化时期就已经取得突出成就。青花加彩的装饰表现方法,实际上可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再花纹轮廓内填以彩色釉料。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部位的加以彩绘,使青花和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有关斗彩的记述,最早见于康、雍年间的《南窑笔记》,“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由此可见,釉上彩在明清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了。

这种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陶瓷装饰方法是明清陶瓷装饰工艺的突破与取得的成就。此外,中外文化交流,也给陶瓷生产和装饰工艺带来新思维、新方法,促进了中国陶瓷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陶瓷装饰是在继承明代五彩技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陶瓷彩绘,俗称古彩,与雍正时期达到完善的粉彩,合成陶瓷装饰釉上彩绘之精华。它们在材料工艺和绘画工艺上都达到至臻至善的高度。古彩在清代又称为康青五彩,它是黑、蓝、黄、紫和绿及红彩的统称,并采用黑色的珠明料单线平涂,笔力健劲,色彩浓艳,又富有层次感,所以,又称硬彩。与硬彩相对应的,就是软彩。所谓软彩就是粉彩,它用玻璃白涂底,用渲染的方法表现,使画面颜色由深到浅,产生明暗浓淡变化,富有温润匀静之美,因此,称为软彩。不论硬彩,还是软彩,是为釉上彩,均属于二次烧成。与此同时,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影响到中国陶瓷生产的发展。18世纪的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促进了陶瓷工业的迅速发展,其中,“釉上陶瓷颜料的制备也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即以氧化铁、铜、锰、锑、铬等矿物为原料,高温煅烧成各种色彩的熔块,再配以低温釉面附着剂(熔剂)研磨制备而成。”对于西方这种陶瓷釉上彩绘材料及其工艺的吸收,促进了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发展与进步,它不仅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吸收陶瓷装饰并使之发展到新高度,而且,将西方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诸如油画和水彩吸收至陶瓷装饰之中,进而改变了陶瓷生产工艺上的不可预见性。以“此种低温釉上颜料发色稳定,绝大部分颜色都可互相调配,烧成前后颜料色相基本保持一致,因此,绘制时对画面的最终效果有预见性。”尽管如此,这种材料还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新彩,它属于外来的“洋彩”。这种“洋彩”被引入中国以后,在陶瓷装饰上从根本上改变面貌的是经过相对较长的实践摸索而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新彩是中西陶瓷文化交流及合璧的结果。

新彩装饰是传统陶瓷装饰材料工艺与相应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如此,它主要吸收了西方近代陶瓷科学的积极成果并进行本土化的结果。

3 新彩是传统陶瓷装饰在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下发展的结果

在继承中国陶瓷装饰传统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中外广泛的艺术文化也随之进入新彩装饰领域,并使之出现了姹紫嫣红的局面。

首先,新彩是相对对于洋彩而言的,是洋彩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这正如现代陶瓷艺术家李磊颖所言,“景德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瓷用化工厂,专门生产洋彩颜料、金水及陶瓷贴花纸,从此结束了洋彩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并鉴于洋彩艺术表现形式的本土化,这个时期的洋彩也正式更名新彩”。当然,洋彩更名为新彩的中国本土化也不仅仅是就创办了自己的瓷用化工厂而如此简单。洋彩在中国本土化,实则是中国诸多文化因素,尤其是艺术要素注入的结果;它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若干因素,诸如图案结构的方式,内容以及文化内涵等表达因素;它还广泛吸纳了中国画的题材、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诸如线描、晕染、皴法,以及虚实关系,乃至中国画的审美等等艺术因素;它是中国陶瓷传统技法的延续,吸收了陶瓷装饰中的古彩、粉彩等釉上彩绘的技法和相应的工艺技巧等等。总之,它伴随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中国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并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逐渐披上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陶瓷文化的外衣。

其次,新彩重在“彩”字上发展技术、技巧,并具有一套综合装饰方法。新彩因为其用料适宜,既能勾线,又能填加,还能彩绘,甚至是渲染,所以,新彩不仅在表现技法广泛吸收,而且在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借鉴上也同样具有游刃有余的独特创新性。从表面上看,新彩是简单的彩字的深化和演义,其实不然。新彩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在陶瓷工艺制作上,综合利用了陶瓷装饰的传统工艺的技法,诸如古彩、粉彩的勾线法,与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画晕染的效果。彩既可以彩出不同的色彩结合效果,又可以彩出不同层次的色阶变化效果;还在于新彩吸收中国画和中国传统图案并西方油画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的综合,形成了自身独居特征“新”。正因为如此,新彩才真正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装饰方法,并与传统陶瓷装饰相媲美。

再次,“新彩”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继承和发展,新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将中国传统装饰因素更多地吸收到它的装饰领域,——从而表现了民间艺术文化内容,并具有喜闻乐见艺术形式,而且,将中国画的艺术成分吸收到它的装饰领域,在陶瓷装饰上更加广泛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精神。“新彩”从中国画中吸收的精到多样化的线描,以及靠彩所达到的晕染效果,既能表达中国工笔画严谨工致的技术干练,又能伸张中国写意画挥洒自如的人文胸意。从某种程度上讲,正因为新彩的出现与在釉上的广泛运用,促进中国陶瓷艺术审美与中国画艺术审美的紧密靠拢与相互渗透。

陶瓷文化的发展不仅是传统陶瓷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更是对传统陶瓷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继承,突破与创新。“新彩”装饰具有这种思维精神。“新彩”在形成过程中,广泛继承传统与吸收现代创造成果既表现在时间上跨越,又突出体现在地域上的纵横,它集东西方艺术表达之精华而富有创新特征及风格。由于新彩从时空上对优秀陶瓷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吸收,继承与发展。因此,新彩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特征,并体现了多元性的人文精神。

因此,陶瓷文化的创新,不仅是陶瓷材料的创新,也是表现技法的创新,更是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新彩就是在陶瓷文化不断创新思维引领下的创造性成果。

最后,新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尤其重要的是它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内容、形式,以及表现技法,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推进到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高度。新彩的所谓洋彩说,就是中国陶瓷文化从利用舶来材料到利用舶来技术的转化,不仅如此,新彩在吸收舶来陶瓷材料工艺技术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油画、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艺术特色和艺术审美。在具体表达及其艺术效果上,新彩可以达到写实甚至超写实的程度,可以与当代摄影艺术效果相媲美。此外,新彩富有创新性的特征主要在艺术效果上,它同样可以表现出西方古典艺术的古典美,近代艺术的理性美,以及现代诸多艺术流派的风格和特征。这样,集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与外来文化因素于一身的新彩,成为陶瓷装饰之族的新成员。

总而言之,新彩是在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产生的,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继承了陶瓷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又进行着突破与创新。正因为新彩的广收并蓄,所以,使得新彩具有多元性文化的艺术特征。

4 结 论

显而易见,从新彩装饰在中国的成功诞生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流,对于双方而言,皆是共赢的。中外文化交流不仅使中国的陶瓷文明传播到西方,而且,西方文明也影响到中国陶瓷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陶瓷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颖.传统陶瓷——新彩装饰[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0.

作者:张铁骊

明清陶瓷绘画民间艺术论文 篇3:

民间青花陶瓷的装饰美

摘要:民间青花陶瓷古朴雅致,自由豪放、泼辣清新,内容丰富多彩,笔势流利瀚畅,较多地表现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和风格,是民间艺术装饰中的一例典范,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民间;青花陶瓷;装饰美

民间青花陶瓷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使用广泛的产品。千几百年来,它以其鲜明独特的民族装饰风格,而倍受人们的青睐。清代龚轼先生在《陶歌》中赞誉“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在官窑青花瓷生产的极盛时期,民间青花制瓷业确立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以其强大生命力迅猛发展起来。无论造型、装饰的演进,还是釉色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人们审美的变化和装饰艺术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显现出时代的特征及它所包含的时代的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水平和当时人的思想意识等丰富的历史内涵。

民间青花工艺制作精巧绝伦,料色莹澈雅致、造型古朴端庄、笔势线条流利、装饰丰富多彩,在中国艺术百花园地里绽放出自己独特的风采,呈现它特有的美丽:

一、色彩的淳朴美

民问青花瓷,一直保持着它特有的光彩。色调单纯明快,淳朴、素雅,自然天成,特别契合中华民族审美思想和情绪,对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风格与青花彩绘的匠师们的素质和生活实践分不开,他们都是土生土长,世代相传,受民间艺术的潜移默化,反映在他们笔下,自然地流露出劳动人民的本色。如南京博物馆藏“正统牡丹瓜棱形青花盖罐”,清新朴素,空灵蕴藉。又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藏“明青花十八学士高足碗”,人物众多而处理得毫不迫塞,笔意沉着朴拙,色调浑厚雅静,不求工巧而意趣自足。或吟诗、或评画,姿态各有风度,表现了民间匠师的创作才能和审美情趣。

二、内容的生活美

在装饰内容方面,青花陶瓷的人物画、山水畫、花鸟画的呈现“世俗性”的特征,是非常适应世俗人们审美口味的艺术表现。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表现人们对生活、自然美的追求。如耕田图、牧牛图、捕鱼图等,就是人们劳动生活的赞歌。如莲系纹样、石榴花、各种鱼系、婴戏图、携琴访友图、松下读书图、静穆幽远的田园山水等等,则反映了人们对民族兴盛的朴实感情,弥散着丰富的生活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松梅竹菊纹样,高土图,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等,表达了人们对高风亮节的美好品德的颂扬和崇尚。这些纹饰都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民劳动的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画面充满着丰富的生活情趣,即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百姓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

三、点染的空间美

青花绘画上普遍使用“分水”点染,水路讲究均匀,就是在限定的空间内配置形与色,做到既统一又变化。构成了民间青花的空间美。如明万历时镂空、开光装饰技法。主体纹样的空间安排是体现空间美的重要方面,民间青花纹样和纹样以外的空间所反映的性格和特色有其独到之处。如明初时期碗壁上的旋涡纹,圆形的纹样呈散点式的排列,青色圆圈内的空间不与外界连通且独立存在,形成封闭空间。同时加上圆圈的外形特别粗、青色特别浓.圈内尽管有线条,均是极细极的。因此这种粗浓、细淡的色料又产生空间的虚实对比,圆圈外的空间相互流通形成开放空间。由于部分旅涡纹呈半封闭状态,穿插其中有活泼之感,这种封闭空间尽管它不与周围连通,由于纹样多为线所构成,在视觉上内外空间成为一体,有一种透空感觉。这种效果从明末碗内心纹饰“钓罢载月归”和“明月箫声”中的月亮上体现出来。在大块的空间的烘托下有天马行空,青龙腾飞的气势,这种大面积空间不但没有空洞单调之感,而且能使马和龙的气势有伸展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意到笔不到,“无画处皆成妙境”。

四、运笔的流线美

民窑青花笔调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又融进中国绘画艺术的技法,讲究笔法、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势飞动,线条流畅,水分莹澈,酣畅淋漓的效果,形成青花幽倩典雅的艺术特色。如一只碗上的婴戏图,儿童们挥刀舞戟,一条流动的曲线横穿于孩子之间.由于这线和孩子的戏耍动态相结合,一方面在形式上起到联成整体的作用。一方面又起到衬托动态气势的作用。

通过这些自由奔放、活泼瀚畅的线条以及粗细浓淡的变化汇合成一首悠扬动听、感人心京的交响乐曲,在视觉上给人们产生音乐般的旋律美。这种写意是情绪的强化,形式的浓缩。尤其是抽象作品,很象中国的书法。是以笔墨线条直接表现心灵的艺术,如青花大写意缠枝花碗盘。

民间青花瓷的艺人们对自然界一切美的形象和事物,是有着敏锐的审美感和表现才能的,他们善于深入观察事物,并揭露事物的特征,民间青花多数是绘制在市井平民日常生活所用的小碗、小盘、小碟上,画面都较小,犹如图画之册页,扇面一般,就在这狭小的天地里,表现出一种稚拙单纯的美,垦辟了一个恬适自足的世界。他们还善于把握一瞬间的动态。如奔马腾空的四蹄等。“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着意于点画眼睛。在民间青花瓷的装饰中,艺人们并不完全去追求透视、解剖和比例,而是严格地去表现形象的特征和动势,这就是民间青花艺术中形象生动和真实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民间青花陶瓷,在装饰艺术上有着很高成就,它是民间艺术中一枝美丽的奇葩,在今天这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前程。

参考文献:

[1]孔六庆 主编.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2]冯小琦主编.明清青花瓷器[M].文物出版社,2000年6月.

[3]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作者:彭怀松

上一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论文下一篇:学校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