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3

摘要: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改革与实践,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关键词:高职院校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课程改革动物疫病的防疫与检疫是当今世界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讨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及岗位要求,探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畜牧兽医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例如,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动物药理、家畜卫生、理化检验、动物检疫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都要用到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因而,高职化学教学在畜牧兽医领域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问题。

为了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各高职院校逐渐缩减课堂教学学时比例,化学课程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将原本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甚至更少。

(二)学生实验技能水平降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力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大量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化学课程整体课时缩减导致实验教学课时缩减,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目标。

(三)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畜牧兽医教材选用上与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内容过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导致高职化学教学与畜牧兽医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出现脱节,呈现出衔接的断层。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岗位与化学课程的衔接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核心特点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训练职业技能,本身就是一种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应通过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找出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确定本门课程定位及课程内容。

(一)兽医疾病防治技术类岗位分析。

此类岗位包括化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畜禽产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通过分析这些岗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需要的技能都包括化学分析操作技术。如滴定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用于氨基酸添加剂等的测定;在药物分析中用于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的测定。

(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类岗位分析。

为适合此类岗位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有猪、禽、牛羊及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其中疾病防治技术仍以化学分析操作技术为基础,而生产相关理论涉及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核酸)、蛋白质生物合成,这些内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畜牧方面,科学饲养动物、培育优良品种和改变遗传特性;兽医方面,探讨疾病病因,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具备一定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所以畜牧兽医化学课程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核心课知识,都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三)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分析。

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主要有两大类:饲料生产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此类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更为宽泛,除了以上涉及的产品性质、标定之外,还要了解产品储存、运输及销售方面的知识、技能,相当于前两种岗位的综合应用,必然要求以化学课程为岗位理论和技能支撑。

三、探索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尽管学生在中学已对化学有了一定了解,但与高职专业其他课程相比,化学课程仍然显得较为枯燥、抽象。为此,一些学生已对该课程产生厌烦、抵触甚至畏惧心理。为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绪论课上要将化学发展及与专业课的联系讲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化学课程对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此外,还应借助现有条件,与时俱进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革新教学和实验内容,将化学和专业知识联系相融,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化学课堂授课应当削弱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好地加强高职化学与相关专业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认识到化学基础课重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化学课教师应当积极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补充和革新化学教学,以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岗位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控制深度和广度,使高职化学真正为各专业课所用,为专业课服务。

(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试验现象,全面细致地考虑试验条件,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做试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加深学生感受,这样使学生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多思考,全面细致地规划试验,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高职教育职业要求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衔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扎实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海峰,王秋颖.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集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3):89-91.

[2]何春玫,李红梅.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88-190.

[3]章红兵,麻延峰,何海健,王宏艳,徐玉花,金根炉.高职院校《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衣晓岩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篇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改革与实践,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 课程改革

动物疫病的防疫与检疫是当今世界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支柱产业,要做好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需要大量的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大胆进行了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从实际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要求设置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相关的理论支撑和工作技术, 并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对课程设计起着决定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重新调整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根本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和紧密合作中得出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相关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实现教学和职业岗位的准确对接。

通过调研得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防疫检疫相关工作有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基层兽医站、大型动物养殖场、肉业有限公司等;主要岗位有动物疫病防疫岗、实验室检验岗、产地检疫岗、运输检疫岗、屠宰检疫岗、市场检疫岗、动物产品检验岗等;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有免疫接种、免疫效价检测、消毒、重大疫情处理、临诊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进出境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布鲁氏菌病检疫、结核病检疫、炭疽检疫、口蹄疫检疫、动物主要疫病检疫、动物产品检验等等。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课内根据行业企业工作过程实施教学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并培养学生工作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认证教育“嵌入”到课程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相吻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全面接轨。《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内容与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考核内容全面融合,达到“课证”相结合。

二、整合和提炼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断地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充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经过提炼、整合并进行了必要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关键技能标准化。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11个项目,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团队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第一步:咨询,给学生讲授学习任务必需的理论知识,并提供必备的学习资料,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展开讨论,获取必要的知识信息;第二步:决策,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自主设计任务完成方案(操作流程、实验器材和试剂);第三步:计划,在教师的协作下,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小组分工;第四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按计划实施任务,要求全员参与;第五步:检查,学生对任务结果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关工作记录单;第六步:评估,由学生以汇报的形式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并提供佐证材料,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给出成绩。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新颖的授课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边讲、边做、边学三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做到教、学、做一体。

1.在课堂上的教学

(1)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自行设计的知识点,但学生需要的知识点和教师设计的知识点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采取“讨论式”教学,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够更加突出教学重点,从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2)引导文教学法:放弃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引导发现和总结归纳教学法。将师生的角色进行互换,以学生为主体,用引导文件帮助学生确定任务和制定计划,而教师只从旁帮助,及时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师”和“生”的零距离。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典型案例分析,通过传授有关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失误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案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4)现场教学法:实地参观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拉近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5)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的操作要点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来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6)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扮演防疫或检疫人员、动物产品检验人员进行演示,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

2.在课堂之外的教学

(1)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课下预习、学习、复习。并通过网络学生和教师沟通和交流,实现课外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也帮助教师调整和提高教学。

(2)协助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组教师承担着当地动物疫病的诊断、治疗和防疫工作指导等社会服务工作,这时带着学生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

(3)假期安排学生参与本地区的打疫苗等动物防疫工作,既是勤工俭学,又是学习锻炼的好机会。

(二)教学手段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学院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应用多媒体、教学光盘、录像、动画等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考核办法的改革

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规范工作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考核中改变以前的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现象,考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项目完成以及在学习中间的能力培养情况,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在考核上,不但要在课堂上和教室内进行考核,还要在实训场所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核,实现全方位的考核;通过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个层次帮助教师和学生查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提高,并通过多层次的考核,对学生培养的素质进行考核。

五、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改变了以前的一位教师完成课程教学的情况,组建了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吸收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部门主管和高级技师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保证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六、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毕业生专业技术过硬,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强

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紧密对接,毕业生能直接从事相关工作,实际动手能力强,行业企业对毕业生满意,行业企业专家对本课程给了较高的评价。

(二)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非常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三)促进了高职高专“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课程改革中重视课程教学团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定期组织专任教师深入到动物防疫与检疫相关的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能与实践进行对接;同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理论培训,通过专兼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式教学,很好地完成了承担的教学任务。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通过这几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受到多方的好评,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

作者:娜日苏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篇3: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课程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课程改革是提高广大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要求、成果等几个方面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对以往的课程体系模式进一步的改善与优化,是对课程体系内涵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对于课程体系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需求,进而对课程体系做出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型和专业型人才,为人才储备做出贡献,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

1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

1.1 让课程结构实现合理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沿袭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逻辑设计思路。需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资源及力量,合理地对畜牧兽医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或是实验基地进行实地操作练习[1]。

1.2 让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实用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主要以实际能力立足于市场,因此课程改革应该以专业实用性作为系统的教育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定位目标。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相关职业行业进行合作,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有更多接触到实际生产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畜牧兽医行业。

2 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2.1 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校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实践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2]。实践出真理,对于实践操作比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不应该让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畜牧兽医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畜牧兽医技术人才。

2.2 以就业化为教学内容

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的职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从本专业每年的招生就业中可以知道,动物药理、家畜生理及繁殖等等都是社会招生的热门,从而让高职院校增加了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数量。所以,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时候,应该让课程更加的专业化、细分化,这样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知识,提高就业能力。

2.3 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对畜牧兽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为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授教模式与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的相关知识,掌握畜牧兽医的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专业素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方案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强化专业建设指导人员的作用,从专业人员或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建立庞大的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

课程改革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能力。

3 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将会了解到社会真正的需求以及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教学过程中无可或缺的实践操练场所,也是实行以实践操作为重要内容的基本保证。而为了更深一步地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会与社会的相关企业制定合作计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创造更多良好的硬性环境。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有着必要的时代意义。课程体系改革是追随着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必经之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以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具体标准,确定和优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具备更多的相关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夏明素.浅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才智, 2013(8):137.

[2] 范先超,秦春娥,王小芬,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7):35-36.

作者:关佳佳

上一篇:网络虚拟实验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