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国际趋同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也有了三十余年的历程。本文在对会计准则趋同化研究领域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过去三十余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所经历的阶段,并针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以期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论文 篇1: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摘要:会计国际趋同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会计趋同是一个国际协调过程,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各国都要参与其中。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中应以积极的态度求同存异,积极促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对策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

在讨论会计准则趋同时,我们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是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改组后的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趋同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实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制定高质量、可理解和可实施的全球性会计准则,并促使这些准则得到“严格运用”,促使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得到高质量的解决。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现状

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相互可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已成不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全球会计趋同情况看,各国和地区大都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模式。许多国家已经同意在2007年1月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标准。全球超过104个国家目前要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有与国际财务标准趋同的规划。2005年11月中国政府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会计具体准则,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完善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趋同,又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向国际趋同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坚持的趋同原则,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方向,是进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非是一字一句地完全等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彼此间互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和不懈的追求。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始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过去长期效仿前苏联的会计体系,这个体系是为国企向中央规划部门报告而设计的。直到1992年,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中国开始转向西方会计体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从2005年开始,中国在总结会计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建成了现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确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市场经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计准则发展必须顺时应势、创新趋同。

(一)会计准则在实质上实现了国际趋同化,缩小了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距

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政府主导下得到了有效实施,一方面促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为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相互可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会计准则的平稳有效实施,不仅服务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是为会计服务于世界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做贡献。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提升了会计信息可信度,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条件

会计标准差异的存在对中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纵观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促使中国经济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强烈希望能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希望能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需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减少跨国发行证券的上市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贸交流活动的发展

随着各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迫切需要有一套公认、一致、科学的会计标准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确保生成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已成为国际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会计准则的趋同可消除不同会计实务生成信息的商业语言障碍,不同地域的企业可顺利地交流信息,评估客户的实力,促进资金有效流动,避免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中国国际贸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的发展。

(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中国企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

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中国对原有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从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维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从而推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健全。

三、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

积极推动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趋同,既是提高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透明度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要求。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的依赖,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必须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作为准则制定的重要参数,减少“语言”的障碍,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面对国际趋同的新形势,中国应如何推动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趋同。

第一,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沟通协调。趋同并非是简单地、单向地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而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各国、各地区或者区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借鉴和相互认可。中国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基金会受托人和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为中国逐步介入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事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应当积极利用这些国际论坛,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获得更多国家的信任与支持,从而逐步确立中国会计的应有地位;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沟通、拓展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从而有助于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建设及其趋同工作。

第二,尽可能消除与国际准则差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应当是发达国家或者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会计准则,而应当考虑新兴市场经济或者转型经济国家的特殊情况。要尽快完善中国的准则体系,而不是刻意强调自己的“特色”。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属性,超越了会计国家特色,我们要按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顺应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要求,加快会计准则趋同步伐,对现行的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和补充,与国际准则步调一致。

第三,克服趋同进程中的各项障碍和困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对中国而言,环境因素是趋同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中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其特定的法律基础、经济环境和文化特色,如果不考虑其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对国际会计准则不加区别的完全认可,则趋同也可能给国家带来诸多弊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各种要素市场有待发展、会计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速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进程,需要中国会计行业创新思维、开拓进取,顺应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要求,进行探索和创新。

第四,会计准则趋同是第一步,等效才是真正目标。等效就是具有同等效力。会计准则等效是指中国企业在那些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不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只对个别项目做出说明或者编制极少项目的调节表毋须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全面转换。等效还涉及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按照等效的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应当是认可的。中国会计准则实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有利于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有利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尽管中国的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但要完成与世界主要经济基础体会计准则的等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第五,中国的会计职业界应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存在差异,比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等。因此,中国会计准则距离最终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尚有一段距离,与一些国家相比我们还没有表明一个明确的全面接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时间表。这其实也反映出另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会计标准的制订者还在如何平衡“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之间徘徊。会计理论工作者应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找到解决差异的途径,为中国消除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卢侠巍.中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热点[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军.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的若干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7.

5、刘玉廷.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个具体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翟彪,空军航空大学;李丽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翟 彪 李丽新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论文 篇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总结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国际趋同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也有了三十余年的历程。本文在对会计准则趋同化研究领域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过去三十余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所经历的阶段,并针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以期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自产生开始就未曾停止过其国际化的进程。一方面,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额的急剧增加,使得市场国际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他国家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作为一种语言,被要求国际化。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不断兴起,许多公司在其他国家不断建立子公司,而子公司和母公司分别使用的却是不同的会计准则,这极不利于母公司对公司整体财务的把握,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决策效率,因此,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也要求了会计的国际化。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也是逐渐向着国际趋同。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

应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应该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的,从开始了的,从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出版《会计研究》,开始认识国际上的各国会计准则起,中国开始逐步走向了会计趋同的道路,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比例已经高达71%,这也表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有了高度趋同。

1.2006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初步协调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渐转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在经济体制上的转变也就意味着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必然要在会计制度上做一定的调整。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初步建立,而会计准则的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已经十分明显。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很难理解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这大大阻碍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于是从199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的正式诞生。为了更好的规范会计实务,财政部又制定了具体会计准则。1997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这一时期先后出台的九个具体准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进行的靠拢。自1998年开始,针对的是当时国内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国际准则为主要参考物,我国颁布了13项行业会计制度,而后又颁布了10项行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财务制度的颁布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趋势。此外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这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市场经济会计理念。2000年12月29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大部分条款都是一致的,在这种“求同”的背景下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因而也不乏针对我国国情的条款,应该说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2001年财政部又发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三项具体会计准则,而为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和相关信息披露,提高会计质量,财政部在2003年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3项新的会计准则和1项修订准则都表明了我国已经意识到了之前制定的会计准则产生的“粉饰报表行为”,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表达”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与国际的要求是一致的。

2.2006年后的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006年应该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令33号,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日财政部财会[2006]3号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财会[2006]4号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22项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26项准则。这些具体的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的会计体系的形成,并且新的会计体系已经与当时的国际财务报告有着很高的一致性,仅在关联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等极少数问题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这也使得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而在2006年新的会计体系建立以后,我国则一直在致力于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的相关工作中。2007年12月6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2008年4月1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2008年10月11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标志着关会计国际组织以及各国对我国会计改革的认可和支持。欧盟委员会在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调整,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后,于2008年12月12日确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等效,并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进入欧洲市场不用调整财务报表。

与各国在会计报告准则上达成的各项协议,使我国在与香港、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财务报告准则上基本实现等效,也表明了世界各国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认可。而在2010年4月2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概述了我国在近年来的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上开展的各项工作,并总结了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对未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了规划,并强调了我国在2006年以来所做的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的相关工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历了一个直接引入准则、逐步修改准则、引入与修改相结合的漫长过程,并最终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验教训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也收到很多阻碍,也走了许多弯路,所以我们也应该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而为了以后的发展和前进奠定基础。

1.引入与修改应该适当结合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历史文化背景、法律制度、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所以生搬硬套,不加思考的“拿来主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无法真正实现会计准则趋同的目标。所以在借鉴和学习别人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别人的东西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我们曾在《债务重组》准则与《非货币发生交易》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虽然这种计量模式的确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体现,但是这种会计模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时的会计环境,从而导致了许多上市公司“逆向选择”,会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而很快被取缔。而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等问题,更不能盲目地选择对国际会计准则全盘吸收,而是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将引入与修改适当结合,在引入别人会计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自身实际,适当调整,才能为我所用。

2.在坚持国际趋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国际趋同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也导致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所以会计趋同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潮流所向。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会计的国际趋同,为我国企业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国际趋同。国际趋同并不代表等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并不成熟,所以在国际趋同的同时,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认识我们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与其他国家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立足国情,进行协调,寻求趋同的方法,在“求同”的基础上也允许“存异”构建出有我国特色的会计体系。

3.加强国际间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

会计的发展会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国际趋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要想实现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必须要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在当下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中,仍然是发达国家起主导地位,因此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相对而言更加适用于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但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较发展中国家完善,所以国家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很多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加的地方。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联合周边发展中国家,探讨出一套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制度,增强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发言权。

而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在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准则的制定中去,在国际会计领域阐述我们的想法和建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经过不断的修订和调整,现在的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加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的沟通,通过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等机构来反映我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视,并切实的投入到其制定过程中去。(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參考文献:

[1]徐经长,国际会计学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2]郭文奎,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财务与审计

[3]潘上永金健文,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路径分析

[4]周立保,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历程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2期

[5]崔海霞张小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历程及其现实意义,集体经济,2009.03(下)

[6]孔东飞,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经济视角,2011年第12期

[7]李荣锦董菊芳,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几点思考,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2.6

[8]陆建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最新进展与启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1期

[9]杨敏,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的经验,财务与会计

[10]王建华,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财会经纬

[11]林敏,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财会

作者:徐志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论文 篇3:

透视国际趋同背景下的欧盟等效会计标准认可

摘要:欧盟坚持等效的理念并积极推行“等效会计标准”认可,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理性选择。欧盟已经把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三国列作等效会计标准候选国。我国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实现等效有利于今后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会计准则等效工作。我国应坚持“趋同是第一步,等效才是目标”的理念,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并力争早日成为欧盟的第四个等效标准候选国家。

关键词:欧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等效会计标准;认可机制;等效候选国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计规范全球协调与趋同中的根本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70672115;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方拥军(1972-),男,河南罗山人,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教师,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会计准则研究。

自IASC改组为IASB以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明显加快。欧盟已经完成了从内部会计协调到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积极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转变,“等效会计标准”认可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2006年,我国建立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欧盟推行“等效会计标准”认可的程序、步骤和最新进展,对于我国推进会计准则国际等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一、欧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推进国际趋同的战略转变

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欧盟,客观上要求会计准则的协调。所以,欧盟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内部会计协调,并在不同时期对协调战略作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调整,如早期的欧盟会计指令、会计咨询论坛(AAF)等。但这些内部协调措施均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更不适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要求。“因此,欧盟必须尽快建立统一的并被大多数证券交易机构认可的会计准则,而此时再在欧盟内部进行会计协调,不仅面临较大的阻力,且成本巨大,在国际上被认可也不得而知”(赵向东,2004)。

正当欧盟进退两难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影响却不断扩大。2000年5月,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对IASC已完成的40项核心准则中的30项通过了评审,并将其推荐给各国的证券监管机构,IASC所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及其解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将有可能接受IAS。这就意味着IAS将成为国际公认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标准,而IASC也可能被认可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欧盟认识到,要建立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成本很高,而基于原则导向的IAS与欧盟会计指令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且,由于欧盟一直积极参与IAS的制定活动,IAS实际上已充分考虑了欧盟的利益。所以,欧盟决定:与IASC合作,积极推进会计国际趋同。

2001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规章草案,要求所有已在欧盟国家上市的约7000家公司(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2005年之前按照IAS编制合并报表,并建议在2007年前将此要求扩展到所有拟在欧洲上市的公司;此外,允许成员国自主决定是否要求本国的非上市公司采用IA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或单独财务报表。2002年3月12日,欧洲议会以492票赞成、5票反对、29票弃权的绝对优势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同年6月7日,规章草案在欧盟理事会上获得通过。紧接着在7月19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2002号决议”,为IAS/IFRS在欧盟的实施彻底扫除了法律障碍。至此,欧盟正式决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二、欧盟推行等效会计标准认可的举措和最新发展

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决议出台以后,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解决欧盟法令和IAS的差异,并实现向国际准则的平稳过渡,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推行等效会计标准认可。按照欧盟的决议,其境内的上市公司从2005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使用美国GAAP的公司将从2007年1月1日起使用IFRS。这样,一些采用美国等国家会计准则的公司就面临着是否必须转用IFRS的问题。欧盟认可趋同中有“等效”的理念:国际趋同是一个过程,百分之百的相同不一定可行,而如果目标一致,地区问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准则是可以相互认可的。这种“等效”和“认可”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各方支持。

(一)提早征求意见,发布等效备选方案

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CESR)按照欧盟理事会的要求,很早就开始就“等效”问题征求意见,选定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作为IFRS的等效标准。其主要依据是,投资者在利用这些等价会计标准编制的报表进行决策时,能够做出同利用IFRS报表相同的决策。其着眼点不在等效会计标准同IFRS的具体差异,而着重考察一些基础性原则是否一致。经过专业评估,CESR于2005年4月决定把加拿大、日本和美国会计准则列作IFRS等效会计标准的备选方案,适用于在欧洲上市的非欧洲公司。在欧洲上市的欧洲公司被要求2005年起采用IF-RS,而非欧洲公司被允许2007年以前采用本国会计准则。

(二)提出初步报告,确定三国等效准则

CESR在2005年5月发布初步报告决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三国的会计准则和IFRS是基本一致的,重要的是应确保CESR关于准则对等性的评估是基于投资者行为的实际结果,而非不同准则下相同的盈利报告。那些在实务中采用这三国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如果希望自己的股票继续在欧洲上市,则应向投资者补充提供一些财务信息。以日本会计准则为例,最需要进行补充披露的是兼并交易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很多情况下,日本公司应该披露采用IFRS和本国准则编制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有何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一些公司所设立的没有列入其合并报表编制范围的“特殊目的实体”(sPE)在CESR的要求下可能需要补充计算其收入了。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BFSA)首席执行官John Tiner称希望这三个国家的官员们把工作组提出的“最突出的分歧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来加以解决。

(三)发布技术咨询意见的最终版本

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举行公开听证会后,2005年7月,CESR发布了等价会计准则技术咨询意见的最终版本。欧盟准备承认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会计准则与IFRS的等效地位,以便取消将按照美国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调整为IFRS报表的强制性要求。因此,在欧盟境内证券市场上交易的非欧盟

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是根据这三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可不必进行调整,但应提供相关信息,说明所涉及的IFRS与该国准则之间的具体差异。欧盟市场专员查理·麦克利维发表评论认为:欧盟此举会大大减轻企业的财务报告负担,降低报告成本。据CESR估计,把根据美国GAAP编制的报表调整为目前欧盟所接受的报表,大约涉及250多处问题,每年的调整成本约为50亿至100亿美元。欧盟与美国将积极直接接触,力争取消“欧洲报表”与“美国报表”之间的调整要求。

(四)延迟过渡期,认可其他国家的趋同努力

欧盟委员会下设的会计监管委员会(ARC)2006年4月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建议,要求推迟为使非欧盟公司在欧洲证券市场上市而认定加拿大、日本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是否与IFRS等效。这一建议意味着:(1)目前使用这三国会计准则的非欧盟上市公司,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可免于按照欧盟上市公司执行的IFRS重述其财务报表。(2)自2007年1月1日起,采用上述三国之外的国家会计准则的非欧盟上市公司(如中国公司),将必须按照IFRS重述其报表,除非该国家会计准则与IFRS等效。而且只有财务报表附注中包含了遵循IFRS的明确且无保留声明时,上述三国以外的国家会计准则才能被认为是与IFRS等效,并必须由欧盟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3)这三国会计准则是否与IFRS等效的决定,将被延期在2009年1月1日之后确定。2006年7月ARC又向欧盟委员会就等效准则问题提出建议:对F采用美、日、加三国会计准则之外的国家会计准则的非欧盟上市公司(如中国公司),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将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免于按照欧盟上市公司执行的IFRS重述其报表:(1)第三国负责国家会计准则的权威机构已经公开承诺,其国家会计准则将与IFRS趋同;(2)该权威机构已经就趋同制定了工作计划,表明了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趋同的意向;(3)第三国上市公司向有关机构提供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证据。

2006年9月26日举行的ARC会议又讨论了第三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问题。按照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方案,欧盟决定允许:(1)按照美国、日本、加拿大三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在欧盟上市的外国公司,在两年内继续使用上述国家准则,而免于按照国际准则调整报表;(2)按照上述三国之外、但与国际准则正在趋同的国家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在欧盟上市的外国公司,在两年内继续使用该国家准则,而免于按照国际准则调整报表。同时,该国家已经明确承诺与国际准则趋同并建立了工作程序。显然,欧盟允许在欧盟上市的公司在未来两年内可以继续使用美国、日本、加拿大国家会计准则或者与IFRS趋同的第三国会计准则,从而将欧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工作推迟到2009年,在时间上也与欧盟和美国SEC的“路线图”时间一致,此举表明,欧盟认同其他国家向IFRS趋同的努力,从而有助于推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2006年12月初,欧洲议会要求欧盟委员会把在欧盟上市的外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渡期延长两年。只要符合如下要求,外国发行人就可在2008年12月31日前继续使用其本国会计准则而不必按照国际准则对其财务报表做出调整:公司财务信息中包含明确、无保留的遵循IFRS的声明;公司财务信息是按照美国、日本或加拿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的;或者使用符合下列规定的第三国会计准则:(1)在财务报表相关的会计年度开始之前,第三国有关部门已经做出公开承诺,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2)该有关部门已制定工作计划,表明其在2008年12月之前促进趋同的意愿;并且(3)发行人提供证据向有关当局证明满足了上述两项要求。

(五)寻求建立对等性决定机制

2007年4月17日,CESR发布了一份题为《关于第三国公认会计原则对等性决定机制的建议》的咨询文件。其中的计划书制度,就是要求已经被允许在欧盟监管市场中交易的和希望在欧洲公开发行股票的第三国发行人,从2007年1月1日起必须公布发行计划书,其中要包括以欧盟批准的IFRS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如果第三国会计准则与欧盟所批准的IFRS对等的话,也可以第三国会计准则为编制基础。而从2007年1月l口到2008年12月31日这段期间,将根据《委员会规则》第35条对计划书进行适当的过渡期安排。与此类似,从2007年1月起,已经被允许在欧盟监管市场中交易的第三国发行人根据《透明度导引》也必须提供年报和半年报,报告的编制要依照IFRS或者与欧盟所批准的IFRS对等的第三国公认会计原则,并且根据《透明度导引》第26(3)条进行适当的过渡期安排。在2009年1月1日前至少六个月,欧盟委员会应当确保根据对等性的定义和将在2008年1月1日前建立起来的对等性机制,决定第三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对等性。为了启动决定对等性的程序,欧盟委员会已经就某些方面向CESR寻求了建议。2007年3月,CESR就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包括对等性定义在内的第一份文件,重点关注上述程序的第二项要素,即关于建立决定对等性机制的建议。因此。到2007年12月31日,欧盟委员会必须通过委员会程序,对对等性定义以及对等性的决定采取法律措施。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统一会计准则的应用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为顺应这一潮流,欧盟积极主动采用国际准则,但是也充分考虑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欧盟推行等效会计标准认可,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际进程做出的现实的理性选择,充分体现了欧盟维护本地区利益、以有利争夺全球经济市场和领导地位的出发点和目标。这等于事实上承认了IFRS与等效会计准则共存的局面,从而既有利于加强欧盟与等效国家金融市场的联系,又解决了2007年一些正在执行等效国家会计准则的公司被迫转向IFRS的问题。显然,欧盟进行的“等效会计标准认可”具体措施和步骤,对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会计准则国际等效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欧盟等效会计标准认可对我国的启示

2006年我国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建立起了与IFRS相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但国际趋同是一个动态、艰苦的过程,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只是为我国实现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会计准则等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趋同是第一步.等效才是目标”。我国应进一步借鉴欧盟推进会计准则等效认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研究并开展与那些实施IFRS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问题的相关工作。具体来讲就是,我国企业在那些实施IFRS的国家或地区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再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只对个别项目作出说明或者编制极少项目的调节表,毋需再

按IFRS进行全面转换。因此,我国应在完成与香港等效认可、探索建立中欧等效认可程序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

(一)既要顺应潮流推进会计国际趋同,又要坚持趋同是互动的思想,进一步加强与IASB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找到了一条兼顾各方利益的趋同之路,“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的四项主张,“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其国际趋同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是我们坚持原则、积极趋同、参与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与平台”(王军,2006)。早在2005年1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IASB就签署了中国内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等于承认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实现了实质性趋向。2006年间我国建立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在上市公司实施的初步效果良好。这些趋同的进展得到了IASB、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的认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与支持。因此,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如何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具体内容,处理好与IFRS的差异,特别是完成好新旧准则平稳转换,保证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进一步夯实基础。

另外,与欧盟相比,我国在IASB中的影响力是很小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过程,包括积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利用IASB会议的开放机制参加会议和提供观点,争取在各个层面上提高我国在IFRS制定中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为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

(二)在实现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的基础上,落实等效的具体要求,做好后续工作,巩固等效成果

中国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双方就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问题举行了多次技术会谈。一致表达了等效的共同愿望和加快等效进程的态度,并最终于2007年12月6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内地企业会计、审计准则分别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审计准则实现等效。两地准则最终实现等效,顺应了世界潮流和国际趋势,即有利于两地和会计业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更多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并降低上市成本,但落实联合声明的精神、巩固等效成果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仍存在差异,双方应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关于资产减值方面,香港会计准则规定,对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转回,并计入当期损益。但内地准则(与美国GAAP的处理相似)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价值较大的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后,价值恢复的可能极小或不存在,所以规定此类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另外,在有关国企关联方关系和交易的披露上,香港准则认为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在报表中应充分披露。而内地准则认为这一规定不符合中国实际,内地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但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就不应构成关联企业。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曾向IASB反映这一问题,若IASB采纳中方意见并尽快公布相关准则,有关差异才能消除。

虽然两地会计准则已经实现等效,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两地会计师公会的层面,香港证监会尚未接纳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仅以内地会计准则编制报表并仅由内地事务所审核报表的方法。因此,双方的有关机构应积极与证券监管部门进行协调,力争早日得到香港监管机构的批准。这样,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才能只制订一份内地标准的报表和帐目递交监管机构并得到认可。只有完成这些后续工作,才能使等效更有利于双方企业界和会计界的发展,全面提升两地会计专业水平,并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趋同活动中增强影响,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由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与国际准则一脉相承,内地与香港签订会计等效协议,有利于今后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会计等效工作。

(三)加快与欧盟的等效进程,力争使我国成为欧盟确定的除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之外第四个“等效准则”候选国家

中国与欧盟的会计交流与合作,是中欧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已有共同的制度基础。2005年11月,《中国财政部与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总司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签署,大力推动了欧盟将中国会计准则作为欧盟上市公司与IFRS等效准则的进展。2006年1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欧盟代表就建立中欧会计合作工作机制、欧盟将中国会计准则列为第三国等效准则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2009年之前,欧盟将考虑把中国作为与IFRS趋同的国家对待。2007年6月11日,查理·麦克利维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认为会计准则的等效将确保包括中国和欧盟资本市场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并恰当地发挥其职能。因此,我们应该在中欧准则趋同声明的基础上,加快就我国会计准则在欧盟境内市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等效问题进行对话,力争欧盟优先考虑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并确保在2008年底前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使中国成为欧盟确定的除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三国之外第四个“等效准则”候选国家。如果实现等效,中国企业在欧盟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得到认可;欧盟的投资者也将更容易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有利于欧盟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四)加快与日、韩准则等效的进程,推进东亚会计合作

日本正在寻求使欧盟认可日本准则的等效地位,而欧盟已打算将其等效决定推迟到2009年1月1日之后,同时强调持续推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以及保证其准则一致应用的重要性。韩国也已经正式宣布了全面实施IFRS的路线图。这些都为中国实现与日韩会计准则的等效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应在2005年9月《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西安会议备忘录》框架指导下,进一步发挥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的作用,与日本、韩国协调趋同立场,就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态度、具体措施以及面临的问题等进行研究,争取我国与日、韩两国会计准则早日实现等效,从而更好地利用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发挥东亚区域合作的优势。

总之,尽管真正完成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的等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等效目标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我国推动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的进程,不仅会有利于在国际资本市场和会计领域等诸多方面增强我国的话语权,更有利于提升我国的会计国际地位,从而使我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发挥作用,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以及转型经济国家一道共同寻求建设性、互动性、多赢性的方案,为制定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贡献力量。

作者:方拥军

上一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网上气象商城营销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