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者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列举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并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经营者论文 篇1: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

国企改革20年以来,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并没有实质性、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为企业经营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已势在必行。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产生的影响

1.工作积极性不足。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如果激励对象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调动,其个人能力可以发挥80%~90%,反之,只能发挥个人能力的20%~30%。由此可见,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会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腐败现象严重。由于对经营者激励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将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己任,而更多考虑一己私欲,致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铺张浪费,廉价收购国有企业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3.导致人才流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化为人才的竞争。如果国有企业对经营者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这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

1.激励主体缺位。我国现有的产权制度规定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但全体人民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不能充當国有企业真正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级委托代理方式来管理国有企业,即全体人民委托中央和各级政府代理经营国有资产,而各级政府委托主管部门或国资局代理经营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对国企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只能是逐级进行的,因此,很难对经营者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各级政府需要管理的国有企业数目庞大,很难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因此,国有企业的激励主体是缺位的。

2.薪酬制度不合理。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薪酬水平偏低。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水平仍然受政府的约束,即经营者的薪酬需要由政府进行审批,其薪酬水平与其他非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水平相比普遍偏低。同时,由于受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的影响,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和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较小,这样也势必会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2)薪酬形式单一。由于受传统报酬形式的影响,经营者的薪酬形式主要还停留在“工资+奖金”的模式上,单一的薪酬形式也会影响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造成经营者积极性不高。(3)个人收入与企业绩效相脱节。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基本上处于脱离状态,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他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及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极不相称,必然会导致经营者工作动力不足。

3.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1)缺少相应的惩罚制度。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时,对经营者没有任何的惩罚措施,很多经营者并不关心企业发展的好坏,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缺少相应的惩罚制度也是导致他们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2)企业内部“人控”问题严重。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导致经营者的权利过大,一些经营者钻企业发展的空子,来牟取个人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加强经营者约束机制的建设已十分必要。(3)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合理。国有企业经营者是由政府官员认定的,企业发展的好坏和经营者个人利益没有必然联系,他们只要与上级领导处好关系就能保住现有的地位,不用担心被解雇的问题,因此,经营者也就缺乏发展企业的动力。

三、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的对策

1.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虚设,使国有企业激励主体缺位,导致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因此,为了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必须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国有企业数量众多,不同的国有企业激励方式和激励手段不能完全一致。根据国有企业所承担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承担国家政策目标为主的国有企业(如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保证充分就业等),这类企业完全由国家控股,企业的经营者为政府官员,他们更多地考虑的是自身职位的晋升,因此,在激励经营者时,可将企业经营的业绩与经营者的职位紧密相连,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较好,可考虑对他们进行晋升,反之降职。另一类是不承担国家政策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对于这类国有企业可以适当地减持国有股,使非国有的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但国家仍是国有企业最大的股东。这样,就可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股东大会来制定企业的发展的重大决策,对经营者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

2.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在设计经营者薪酬制度时,既要考虑到经营者薪酬的公平性,又要使其具有多样性,同时又要与企业的绩效有关联性。因此,可将经营者的薪酬设计为以下几个种类。(1)年薪制。就是以一个年度为周期,来发放经营者的报酬,该报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关联,是经营者的基本报酬。(2)奖金。奖金是经营者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营者的个人绩效相挂钩,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十分明显。(3)在职消费。即经营者可以享受一些在职特权,例如高级的办公场所,专车待遇,报销业务费用等,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将取消相应特权,这对经营者也可以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4)福利和津贴。经营者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和企业为其办理各种保险和公积金的待遇。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这些待遇也必然削减或取消,因此,对经营者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5)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就是让经营者成为企业的股东,将企业家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股权激励对经营者更是是一种深层次的激励方式。

3.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完善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实行合同约束制。如果政府官员担任企业的经营者,需要与其签订合同,将经营者个人职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挂钩,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可以考虑对经营者的晋升,反之,对经营者会进行降职处罚。(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国有资产数目庞大,如果不合理的规划和发展,将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十分必要。如果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经营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行政甚至是刑事处罚。(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通过股东大会决定企业的重大事情及未来发展战略,有效地限制经营者的权利。(4)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对于市场化经营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来选择优秀的经营者,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任务重大,因此,经营者的选取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

参考文献:

[1] 王敏.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6,(2).

[2] 菅志刚.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 北方经济,2007,(3).

[3] 沈宏超,洪功翔.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苏商论,2009,(6).

作者简介:

刘艳莉(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刘艳莉

国有企业经营者论文 篇2:

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探讨

【摘要】文章列举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并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国企改革;代理问题;激励约束机制

【收稿日期】2006-03-14

【作者简介】吴光行(1976—),男,福建南平人,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晁辉(1978—),男,安徽淮北人,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成光(1963—),男,四川达县人,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双方存在着因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時,代理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代理问题的典型表现。

代理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同样存在,而且问题更加突出。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负责监督管理非银行企业国有资产。假设国资委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私心,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选拔出来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以一个“经济人”的身份出现,作为稀缺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其在经济活动中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与国有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非总是一致的,这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者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这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健康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避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建立适当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及其分析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经营者是生产要素组合者、决策者和创新者,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固然与经营者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能否采取合理的制度安排,从而使经营者的创新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服务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面上看是由于建立激励机制,使企业职工有了生产积极性,而实质上是由于产权结构的调整,使经营者的目标与国有资本增长的目标有了一定程度的趋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上作了不少的文章,但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是低效的、是不尽如人意的。

激励与约束之间是相容而非对立的关系。激励机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约束,而监督控制机制只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在国企改革的探索中,我们也建立了一套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如年薪制、经营者持股制度等,但这些机制在实践运行中收效不大,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年薪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基本薪金比例较大,而风险收入比例较小,达不到对经营者激励的效果;风险收入是以年度为单位的,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再如经营者持股制度,理论上讲,它可以在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也使其受到相应的约束,但国有企业经营者持股比例偏低,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根本无法把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些股份仅是凭着职位就可以得到,而不是凭借其经营业绩获得的奖励,这样的激励约束机制无法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种低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国有企业效益的滑坡上,此外,还伴随着屡禁不止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贪污腐败问题,“穷庙富方丈”、“59岁现象”和过度的“在职消费”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已经进行了22年的国企改革成果大打折扣。

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低效和失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观念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被看成是国家干部而不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营者,许多人不接受经营者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其次,从经营者产生机制来看,缺乏经营者市场和经营者的筛选及退出机制,统一、开放的经理市场还未正式形成,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基本上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再次,从内部约束机制看,国有企业内部未能建立有效的经营者约束机制,在实行股份制的许多国有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最后,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力度不足。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证券市场、经营者市场、企业兼并机制等外部约束机制虽在逐步建立,但力量仍然微弱。

三、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对策思考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必须从国有企业的特点出

发。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与出资人剩余的多少挂钩,将经营者与出资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其目标函数尽量趋于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督成本,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能,推动企业发展,以实现经营者和出资人“共赢”。以笔者愚见,建立合理、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根据企业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手段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的实现主要依靠健全的薪酬制度,现阶段,实践中的各种薪酬制度如年薪、奖金、退休金等制度各有其优缺点,有的国有企业在经营者薪酬制度方面采取 “年薪+期权”,还有的采取“年薪+奖金+退休金”。笔者认为,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种新型经营者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度逐渐产生并成为经济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股票期权制度,是公司制企业中强化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协调股东与管理者利益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股票期权在解决企业代理问题、激励经营者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在我国,它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现有的市场和法律环境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还存在一定困难,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职工(包括经营者)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权利、声誉和地位等方面,其关键在于承认企业经营者的价值,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权利,给予企业经营者足够的剩余控制权,使企业经营者既能在企业经营中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经营能力,又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经营者个人价值,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地位和声誉。

(二)规范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内部约束机制

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发挥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其次,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经营者的责权利做出规范性的规定。此外,还应在经营者进入企业的任职合同书上,对经营者的责权利做出严格的规定,从而对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约束。

(三)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外部约束机制

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外部约束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健全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对经营者的法律约束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我们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公司法》,还应出台一些相关的具体法规,以达到在对经营者的合法权利给予保障的同时,有效地约束其经营行为。其次,建立统一、开放的经理市场机制。一方面它可为国有企业选择称职的经营者提供渠道,另一方面它也使在职的经营者有了潜在的竞争压力,使其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从而起到约束其经营行为和激发起工作潜能的作用。再次,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一旦出现危机,投资者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退出企业,这样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就可以形成对企业经营者经营行为的间接约束。最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使其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国企改革中,我们应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努力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企情”和“人情”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进行最优分配,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督成本,尽量避免国有企业经营者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充分激发经营者的创新潜能和工作热情,从而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春霖.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中的问题[J].经济研究,1995,(8).

[2]刘军亮,李建军.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资产效率化运营制度构建探究[J].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1).

[3]魏杰.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J].国有资产管理,2001,(8).

[4]倪志远,王致善.企业异质型人力资本开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3).

作者:吴光行 晁 辉 王成光

国有企业经营者论文 篇3:

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博弈分析

摘要: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文章应用经济博弈论的观点,提出了国有资产代理者和国有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论述了加大对国有资产代理者的惩罚力度和有效抑制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异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代理者;企业经营者;博弈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取得了一些进展。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法成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实际工作中,现有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与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所有者“缺位”问题。所有者缺位是我国国有企业中的特有问题。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对企业行使所有权,目前只是派出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或者各级政府成立国资办进行管理。但是所有者代表并非真正的所有者,仍然是代理人而已。现实中一些国有企业投资者代表兼任董事长、总经理,究竟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谁都无法分清楚,更谈不上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约束。

第二,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由于两权分离,经营者不是企业所有者,他们和所有者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其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收入的高低却不一定与企业利润多少相联系,企业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经营者个人效用最大化。因此,经营者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于是就潜伏着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

第三,经营者行为异化。所谓的异化是指“合法收入”甚低促使经营者通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来获取“非法收入”,以实现个人的收益最大化。异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1)经营者不顾客观发展规律,盲目决策,独断专行,追求个人权力欲的满足,缺乏有效的约束;(2)经营者通过封锁外部因素的变化信息,制造两本账,为功利目的夸大业绩,或将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企业亏损置于次要地位,以规避责任;(3)国有资产被作为无主资产,由企业经营者任意支配,甚至肆意侵吞。如:肆意扩大公款消费,追求物质享受;造假账、通过隐瞒或虚报,侵吞国有资产;虚报股份,瓜分红利;违反“同股同利”原则,国家股不纳入年终分红,谋取小团体利益;以亲友名义创办围绕国有企业经营范围的企业,转移国有资产;利用企业破产之机私分滥发,或者搞假破产,逃避银行债务,损害国家利益;利用异地兼并、大肆挥霍被兼并企业的资产,或者转移被兼并企业资产等。这些异化行为给企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并成为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目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监督约束能够使经营者忠诚于企业,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对于转型阶段的国有企业,由于其产权制度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经营者谋私利的风险加大,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有资产代理者和经营者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分析

在当前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及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家是通过指派国有资产代理者的方式来对企业行使所有权,而经营权则由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享有。国有资产代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互动是国有企业的基本运行方式。要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矫正其异化行为,就必须分析这两大主体之间的行为模式。为此,笔者建立了国有资产代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从而分析国有资产代理者有效监督与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异化之间的关系。

1.建立得益矩阵。国有资产代理者实施监督和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异化之间存在四种关系:

(1)经营者行为不异化,且国有资产代理者不监督。此时国有资产代理者的得益正效用为S(因为国有资产代理者可以利用不监督的时间、精力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而获利为S,并且S>O);而经营者人员得益为O,(因为他们除了获得合法收入以外,没有获得其他非法收入,因此其额外得益为O)。

(2)经营者行为不异化,而国有资产代理者监督。此时国有资产代理者得益为O(因为国有资产代理者执行自己的职责,而没有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工作,所以没有获得额外收获,因此其得益为O);而经营者得益也为O(因为国有经营者行为没有异化,没有获得非法收入,因此其得益为O)。

(3)经营者行为异化,而国有资产代理者不监督。此时国有资产代理者得益为-D(因为国有资产代理者不监督经营者行为异化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因此国有资产代理者要受到惩罚,所以其得益为-D);而经营者得益为B(因为此时经营者行为异化而获得非法收入,因此其得益为B)。

(4)经营者行为异化,而国有资产代理者监督。此时国有资产代理者得益为O(因为国有资产代理者执行自己的职责没有失职也没有获得额外收益,因此其得益为O);而经营者的得益为-P(因为经营者行为异化,而此时国有资产代理者实施监督,经营者受到惩罚,其得益为-P)。

这四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博弈矩阵来表述,如图1所示。

矩阵中前一个数字为博弈方2(经营者)的得益,后一个数字为博弈方1(国有资产代理者)的得益。

2.模型求解。此博弈是一个混合策略,没有唯一纳什均衡。这里应用箭头法寻求最优策略,箭头法的思路是对博弈中的每个策略组合,判断各博弈方能否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而改善自己的利益。这样对每个可能的策略组合考察过以后,根据箭头反映的情况来判断博弈的结果。如果某个策略组合没有箭头指出,则该策略组合有一个纳什均衡,一个纳什均衡就是博弈的一个稳定解。

由图2箭头法可知该模型不存在纳什均衡,即不存在稳定解,因此我们只能用混合策略下的纳什均衡求解,该混合策略的无论那个策略组合的结果双方得益都是对立的,即总是一方赢一方输,而输的一方可以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反输为赢。因此本博弈中两博弈方决策的第一原则是不能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第二个原则是他们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由针对性地倾向某一个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

由图3可知,加大对经营者异化行为的惩罚,却使得国有资产代理者不监督的概率由Pg*增至Pg′,即使得国有资产代理者变得懒散,而当经营者发现国有资产代理者不监督的概率增大时,经营者的异化行为却会更加严重。由此可见,增大对经营者异化行为惩罚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经营者的行为异化。

由图4可知,加大对国有资产代理者的惩罚力度,即当经营者行为异化而此时国有资产代理者没有监督时,对国有资产代理者的罚金由D增加至D′,此时经营者行为异化的概率由Pt*减少到Pt′。因此,增大对国有资产代理者的处罚,能使国有资产代理者更加重视自身的监督作用,从而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经营者异化行为。

三、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对策

第一,加大国有资产代理者的监管力度。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是一个集合概念,具有公共性,在产权的最终所有人-社会全体公民与财产的实际经营代理人-企业厂长经理之间存在有很长的、曲折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产生主体缺位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防止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各级政府必须成立国资委、国资办,建立企业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经营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向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和财务负责人制度,制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并以所有者身分选派产权代表到国有企业,对其资产运作进行监控,确保所有者监督到位。如果国有代理者监督失职,要依法给予严厉惩处,以此强化其责任心。

第二,加强规章性监督约束和道德自我约束。通过建立与完善公司章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等,明确界定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明确界定经营者生产经营行为规范、有关资金运用与财务管理的责任,形成对经营者经营责任、经营行为、财务预算行为的监督。同时必须加强经营者的道德自我约束,通过加强对经营者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宣传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化经营者诚信、团结、奉献等品德的形成,防止经营者以任何方式损害企业的利益。

第三,定量地确定经营者行为异化的程度。从上文博弈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有效监督不只是从定性的角度和从理论的层次上分析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我们还应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效率。通过分析国有资产代理者监督的概率,可确定经营者行为异化的程度,从而确定相应的对策,达到控制经营者行为异化的目的。

作者:周 燕 崔新媛

上一篇:糖尿病中医护理论文下一篇:科技进步和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