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论文

2022-04-24

一、引言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研究,随机抽取了43上市公司的相关的数据作为样本。这43家企业为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其中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有21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有22家,样本中数据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年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论文 篇1:

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规范披露信息一直是上市公司监管的着力点。本文基于广西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广西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 问题

一、引言

据广西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31日广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0家,其实力雄厚,涉及行业宽泛,为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强劲的推动作用。随着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广西上市公司上一年在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443.2亿元,创历史新高,在股市低迷期实现逆市增长。

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管理的不断规范,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提高,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如何有效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使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2010-2012年深交所和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中,广西上市公司累计9次被评为合格及以下,其中累计3次被评为不合格,分别占广西上市公司3年年报披露累计次数的10.98%和3.66%,表明部分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管理还需要完善和加强。我们以2010年至2012年为区间,统计了广西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五类(见表1),分别是披露不完整、披露不真实、披露不准确、披露不及时和披露不充分,五类问题发生次数总计达375次,其中披露不真实和不准确两个问题比重较高,分别为29.33%和33.33%,表明广西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两项基本要求的执行效果较差,后期应对这两方面进行重点监管。各大类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次数高达110次,占问题总次数的29.33%,会计信息失真按成因可细分为:

1.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占整体比重近60%,其中常见于费用跨期结算、收入提前确认、少计成本、少计所得税等不规范的会计核算,引起主要会计数据失真。

2.关联交易披露不全。隐藏关联交易成为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二个主要原因,由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高达16次,占总体比例的14.55%。广西上市公司隐藏关联交易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不将实质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确认为关联方,将一些实质上是关联交易的事项界定为正常交易,如将关联资金往来确认为收入等,使得合并报表收入虚高或者合并营业成本偏少,从而使合并报表利润虚高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严重失真。第二种是不披露与已确认的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事项,让投资者误认为公司的运营情况良好、资金充足,但经后期调整后业绩常常由盈利转为亏损,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适当。广西上市公司因错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错误虚增公司的资产价值,少计费用和损失,引起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案例总计8次。主要表现为错误估计资产价值不计提减值准备和错误应用会计政策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形式,使得企业期间的资产规模和费用不真实。

4.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与真实数据差额巨大。主要形式有:(1)公司对外披露的担保事项的金额与实际金额的差额巨大;(2)公司业绩预报与年报中的财务数据差额巨大;(3)首次披露的财务数据与修正后的数据差额巨大。财务数据的偏差导致投资者分析、决策错误。

5.未披露重要事项。期间内统计的未披露重要事项的案例11次,占总体比例的10%。集中表现为部分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遗漏对公司不利的重要事项,如不披露公司对外的承诺事项、重大诉讼情况或银行存款被冻结等事项。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总计有47次,占全部问题总次数的12.53%,其中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又集中在重要事项和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不完整上,这两项问题占比达87.23%。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按成因可细分为:

1.披露时遗漏重要事项。此类问题占比为25.53%,超过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总体的1/4。集中表现为部分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遗漏对公司不利的重要事项,如不披露公司对外的承诺事项、重大诉讼情况和银行存款被冻结等事项。

2.披露时隐藏关联交易。此类问题占比为36.17%,超过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总体的1/3。其表现为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隐藏部分关联交易,让投资者误认为是公司正常的对外交易,误判公司期间内运营情况良好和资金充足。

3.省略披露重大事项的重要信息。此类问题占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总体的1/4。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重大事项和关联交易的部分内容,没有按照完整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全面地披露信息。如对重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提示不进行披露,对重大诉讼事项的情况不进行跟踪说明。

4.披露时缺失定期报告中准则规定的必有项目。这类问题比重较小,只在个别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存在,表现为在定期报告中删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等。

(三)会计信息不准确(见表4)。2010-2012年统计的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准确案例数为125次,占各类问题总数的33.33%,是比重最大的一类问题。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准确不仅体现在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同时其披露的部分非财务信息也不准确,二者的比重分别为53.60%和46.40%。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按成因可分为如下两类:

1.财务数据的错误。广西上市公司报表财务数据不准确主要成因是会计核算的错误和工作人员的疏漏。其中会计核算的错误引起披露的财务数据与真实数据差额巨大,不能正确反映对象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失去参考作用;工作人员疏漏,错误披露的数据,不符合会计核算力求准确的要求和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同时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2.非财务信息不准确。广西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相对匮乏并且披露过程中打补丁的情况多,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披露的内容常发生错误或遗漏。这些不准确的非财务信息也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比如错误披露股票行权日期和董事会的决议内容等。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发生的次数较低,在各类问题中比重最小,仅为4.53%。其中披露时间严重滞后和披露信息不完整导致的不及时这两类问题比重均衡,占比分别为52.94%和47.06%。

1.披露时间严重滞后。概念上经理层在相关事项发生后或者在知晓相关事项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即为不及时。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案例中,大部分事项是对上市公司有重大不利的事项,如延迟业绩修正报告的披露,不及时披露诉讼败诉或不及时披露银行存款被冻结等事项。

2.披露信息不完整导致的披露不及时。部分上市公司不履行相关披露义务,减少会计信息的披露量,使得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的时效作用丧失。如不发布临时公告而只将事项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未严格执行同时间和同内容以业绩快报的方式披露信息的规定。

(五)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发生频率达76次,在五类问题中占比达20.27%,上市公司披露不充分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1.重要事项披露不完整。这类问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比重中一枝独大,比重过半达到61.84%。重要事项对于投资者有极大的影响,它们影响投资者增资或减资,影响潜在投资者投资或是继续观望。上市公司便充分利用这一效应,为自身融资和市值的增长提供助力,一方面积极披露有利事项或夸大有利事项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当期遗漏或者延迟披露对公司重大不利的事项,以使公司股价免受负面影响。

2.披露的信息粗略含糊。披露的信息粗略含糊是指事项披露的信息不完全和说明粗略含糊,未全面反映事项的真实情况。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轻自愿性和非财务信息,很多重要事项的披露比较粗略,少有对重大变动的原因、事项的进程做详细的说明,非财务信息披露较少。

3.非财务信息缺失。非财务信息缺失占比为17.11%,在3类问题中比重最低,原因是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充分性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权。一方面投资者越来越重视非财务信息作用,要求掌握更多非财务信息;一方面上市公司不愿主动披露非财务信息,信息的需求和供应有较大矛盾。广西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案例,集中在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信息、股东及股权关系披露的不充分。

三、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公司的治理结构混乱,日常运行不规范。

1.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自2011年6月起,广西证监局一共给予12家上市公司责令整改的行政处罚,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司独立性受控股股东侵蚀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共用办公系统和办公场所;二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或项目需向控股股东申请批示;三是被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占用资金,资产的完整性受到侵蚀。上市公司运作的不完全独立,让上市公司受到控股股东的左右,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降低,从而影响中小股东的权益。

2.上市公司“三会”运作不规范。证监局的通报中,有8家上市公司被指出存在部分重大事项未履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集体决策程序,部分会议审议程序未得到有效执行,出现越权审批的现象。“三会”职能的不完全发挥让管理层拥有更大的权限,从而也更易于实现其对会计信息的操纵。

3.独立董事年报制度未有效执行。被通报的12家上市公司中,2家公司的独立董事见面会和实地考察事项未得到有效执行,未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年报编制期间监督职能。独立董事的作用是为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程度,没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增加了会计信息客观性不足的风险。

4.管理层人员未严格按公司制度行使职权。通报中有4家公司共计6次存在公司高管职权和审批程序在实际运作中与《公司章程》及配套细则的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同时部分公司高管未严格依照公司制度的规定正常开展例行的办公事务。上市公司高管的权责混乱容易导致责任不明确,降低高管违规的成本,从而使高管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更强烈。

(二)与信息披露相关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1.未严格落实《内幕知情人登记制度》。通报中有4家上市公司存在11次内幕知情人未及时登记的情况,其中7次是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公开披露前未对所有内幕知情人进行登记。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内部的监督力度薄弱、管理不规范,扩大了信息披露源头上的风险。

2.未对子公司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控。通报中3 家上市公司分别存在:财务信息系统没有与子公司对接,无法实时获取子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子公司间的会计信息传递过程长;长期未对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的情况。上市公司薄弱的会计信息获取能力,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会计信息质量把关不严。通报中有 6家上市公司被广西证监局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加强对外报送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上市公司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严重制约着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也使得信息披露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

1.跨期结算,收入提前入账费用延迟确认。上市公司不及时确认和计量等不规范核算占比最高,通报中7家上市公司共18次违规处理会计业务。不及时的确认和计量使得会计信息丧失及时性和准确性,严重时还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违规核算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2.减值测试滞后,减值准备计提不足。通报中有6家上市公司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食品行业是此问题的高发区。计提减值准备是为降低公司相应资产的风险,减值准备计提不足无疑增加相关资产的风险和公司经营的风险,也使会计信息丧失准确性,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减少确认成本及费用。通报中4家上市公司通过延迟结转成本、违规摊销成本、费用确认不足等方式减少公司报告期内的成本及费用。企业少计成本及费用使得会计信息丧失准确性,同时使企业的盈利水平虚高,可能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预期及评估错误而增加风险。

4.错误处理会计业务及使用会计科目。通报中4家上市公司存在错误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3家上市公司存在错误处理会计业务的情形。上述错误核算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下降,同时也使得上市公司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会对上市公司诚信及投资者的预期产生负面影响。

5.违规使用资金账户。通报中共有6家上市公司违规使用资金账户,其中2家上市公司利用他人银行账户进行倒账,形成账外核算;2家上市公司利用个人账户进行部分资金收支。上述错误使用账户的行为改变了相关经济业务的内容,使得上市公司的资金核算不准确,也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同时上述违规核算资金的情况可能损害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利益。

(四)隐藏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通报中上市公司隐藏关联交易的情况十分突出,共8家上市公司存在此现象。关联交易往来的不透明和不完整,为公司经理层操纵财务数据提供了空间和途径。公司经理层出于各种利益动机,选择不披露或不如实披露与关联企业的交易往来操纵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充分性,信息披露工作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功能严重受损。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上市公司独立性,规范公司运作。

1.加强对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检查。监管部门应注重对广西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检查,加强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产的清理,通过对监管的重视来推动上市公司独立运作的规范化。同时在法规上强化控股股东对保障上市公司独立运行的责任,对于其占用上市公司资产或干扰上市公司独立决策经营的行为,通过及时出具责令书等行政处罚,责令其遵守相关法规,落实上市公司“五分开”的治理原则。

2.上市公司要在硬件设施和管理上独立。广西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混用办公场所、办公系统以及人员的交叉任职,严重制约着上市公司的独立经营。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需要其在硬件设施上与控股股东隔离,上市公司应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置专用的办公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保障其独立运作。同时严格规范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任职,做到专岗专职,不能在关联方尤其是在控股方兼任执行职务。

3.改善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广西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家族式控股较为普遍,股权集中使得董事会集体决策的独立性不足,同时制约着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上市公司应优化股权结构,均衡股权,建立制衡机制,均衡“三会”与董事长的权力;改善董事会的构成,提高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由股东大会确定监事的任命和薪酬,提高其监管权力和独立性,同时让监事会有权检查各专门委员会的运行情况。

4.强化对独立董事履职的考核。股东大会在审议中提高对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的考核评价的重视程度;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独立董事应承担的责任;在公司定期报告中披露独立董事履职情况;同时制定相关机制为独立董事履职创造条件,如:规定独立董事见面交流和实地考察的次数。

5.加强对高管履职的监管。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应定期检查公司章程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认真核查评价高管对公司制度细则的遵守情况和公开承诺的实施情况,并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说明。

(二)强化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

1.促进内幕知情人制度的落实。监管部门一方面要重视对广西上市公司内幕知情人登记制度的检查;另一方面在法规上细化执行内幕知情人登记的责任,给予制度不全和落实不到位的公司相应的警告和处罚,推动登记制度的有效执行。

2.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控。广西上市公司应开发或购买专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使母子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规范、统一和有效对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和传递速度,实现实时监控子公司财务状况;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缩短审计的间隔期,增加到子公司实地审计的频率;将子公司财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薪资考核统归母公司负责,子公司主管只向财务总监负责和报告,减弱子公司管理层控制财务的可能性。

3.健全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制度。广西上市公司要规范和细化会计信息的内部审批流程,制定细则明确权限分配和对应责任,实行多个责任人分权审批,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复核,杜绝一人或两人负责全部流程。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规范会计工作。

1.优化购销流程,加快票据传送。内部核算方面:加强对购销业务流程的管理,提高各流程的效率,加快票据的传送,促使资金流与业务流的同步匹配;同时财务人员应及时清查业务进度,及时进行业务处理。外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检查时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加大对业务凭据的抽检,将跨期结算作为重点关注领域。

2.重视资产的清查和估值。增加广西上市公司定期清查资产的次数,及时调整资产规模和估值,保证减值准备的及时计提;提高上市公司重大项目信息披露持续性的要求,在项目中期或发生重大变化时要求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估并及时公布评估报告。

3.提升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广西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工作及人员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提升专业胜任能力。采取诸如:奖励财务人员技术资格的晋升;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开展业务技能比赛;组织准则法规学习班等措施,提升财务人员业务处理水平及核算水平。同时财政部门应当改革对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考核制度,丰富会计人员资格年度审核体系,提高年审的标准和实质效果,同时将各职称资格有效期变为保留一定年限,有效期满需重新考取。

4.强化资金的内部控制。广西上市公司要将资金的审批使用列为高风险领域,分级细化资金的审批权限,规范资金审批流程的执行,明确规定越权审批的处罚条例,杜绝流程混乱和权责不明;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强化对资金账户的检查,定期检查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和审批的记录。

(四)加强企业对关联方信息披露的力度。广西上市公司对于关联方信息以及关联关系的披露较匮乏,存在不将实质控制的关联方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等情况。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关联方,并利用政府信息核查和梳理上市公司存在的关联方,深化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检查;同时提高上市公司对关联信息披露的要求,深化其对于关联信息披露的程度,拓宽其对关联方信息的披露范围。

(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责任人对信息披露规范和条例的学习。证监部门一方面应及时责令上市公司改正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促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应督促并要求上市公司组织人员学习和开展内部检查,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责任人对规范条例的准确理解和有效落实。J

参考文献:

1.蒋晓凤.浅析会计监督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8,(08).

2.蒋晓凤.论会计信息的政府监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3.梁振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2009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汇编,2009,(09).

4.孙蔚.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卷):06.

5.江江.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

6.宋洪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与测度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

7.高春兴.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8.梁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9.张利群,陈煜斌,罗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2,(14).

10.谭相兴,田海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J].现代商业,2013,(06).

11.唐文丽.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3.

作者:李廷建 蒋晓凤 庞庆浩 梁秋婷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论文 篇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引言

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研究,随机抽取了43上市公司的相关的数据作为样本。这43家企业为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其中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有21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有22家,样本中数据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年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样本企业的数据资料主要源自于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企业的年度报告等内部资料。笔者的研究将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作为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之所以选取年度报告而非其他相关资料,原因是年度报告是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最为重要的披露方式之一,它能够较为全面和客观地对公司整个会计年度之内的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并且,许多外部投资人同样将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作为最为重要的公开信息来看待,据此来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被抽样选取的43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情况详见表1。

本文从如下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相应的上市企业是否已经开展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工作;第二,上市企业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来源问题;第三,上市企业是否已经制定了进行内动控制信息披露的较为健全和完善的体制、机制;第四,上市企业所开展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精准度;第五,上市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是否有企业内部审计专业人员出具了意见和建议。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一)关于是否进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统的计分析 对此问题,笔者的观点是上市企业的监事会或者董事会如果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提到了内部控制信息的问题,那么就可以看成是已经披露了内部信息;而如果没有在年度报告中提到内部控制信息的问题,就可以看成是没有披露内部信息。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文所选取的沪深股市的43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于2012年度中进行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还存在某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虽然已经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相应地披露,然而,这些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许多企业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并非出于自愿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信息来源的统计分析 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强制性规定,上市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其自我内部评估结果可以在年度报告的同一时间以单独的报告进行披露,或者也可以在年度报告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中一并进行披露。如果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仅仅只是鼓励符合相关条件的上市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这就是说,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强制性的,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则仅仅是鼓励,而非强制性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企业强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做法降低了企业随意披露信息的可能性,具体情况见表3和表4。

为了提升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强制性的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行为进行规范。

(三)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统计分析 上市企业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书面的专门报告,整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和书面报告的制作过程要在有效的内部监督情形下进行,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当中需要对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进行介绍,并且对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文选取的43家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企业均已经全部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按照这43家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自我评价,现将其情况作如下统计:有9家企业通过自我评价认为已经建立健全了较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且运行良好;有30家企业认为其内部控制制度已经较为健全和完善;有4家企业没有进行自我评价;在43家企业当中,没有一家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详细情况见表5。

笔者认为,健全完善的、能够有效运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符合如下标准:第一,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均需正确无误;第二,在年度报告中监事会需要就此问题发表独立意见,同时还需要独立董事或者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工作人员发表独立意见;第三,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实事求是地说明;第四,对于内部控制报告所依据的标准进行说明;第五,需要注册会计师审核验证内部控制报告。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分析 结合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的具体实施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目前沪深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第一,在笔者调查的诸多上市企业当中,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大多数企业仅仅是走走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基本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第二,对于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由谁来进行披露,目前还没有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导致出现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第三,目前还没有通过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了上市企业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证;第四,目前对于不同的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目标的界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第五,现在还没有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进行统一规范,许多企业在披露的过程中很少说明内部控制当中存在的缺陷问题;第六,虽然对于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有了相关的规定,然而,这些规定的强制性的程度是具有较大差异的,并且严格遵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比较少见,许多上市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时候是“有选择性”地披露,也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就披露,对自己不利的数据、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等信息就不披露,导致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不全面、不可靠;第七,对于内部控制报告,需要经过内部的注册会计师审核才是较为可靠的,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未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同时,即便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但是其审计的标准不统一;第八,许多上市企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态度过于乐观,认为其内部控制无问题,即便发现了内部控制中的一些缺陷,也会认为不影响整体运行,所以对于缺陷改进缺乏主观要求,其效果也不明显。

(二)信息披露不规范导致的后果 如果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容易导致许多严重的后果。比如,如果不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形式进行统一,就会引起信息的供给不对称、产生相应的混乱,从而大大增加了信息供给和使用的成本,十分不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更会给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副作用。

目前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范围也不统一,并且许多企业披露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了许多企业虽然披露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信息,但是并无实质内容,变成了形式主义。有的企业选择性地披露内部信息,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导致了信息披露的片面性、不完整性,必定会对投资者产生极大地干扰。

此外,目前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主体并不明确,只有监事会才有权对相关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在企业中高管和董事会在内部信息披露中没有进行合理地分工,导致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有效地进行投资决策。

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审核意见的缺乏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经常出现的模棱两可的语言会导致有效信息含量降低,信息需求者不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而导致错误决策。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改善措施

(一)统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及格式 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达到内部信息披露的三个标准化,即详细化、统一化与明确化,需要建立对应的统一化的格式与标准,从而约束公司内部信息的处理,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审核报告、自我评价报告等报告的内容与格式都要有统一的规定。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够得到准确而又可靠的信息,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信息的模糊性导致内控报告不能被高效利用的情况。对于公司的审核报告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说,从它们的内容与格式角度应该包括以下一些方面:报告的标题、收件人、报告完成的日期、内部控制的具体细节、报告中的审核意见、盖章以及对应的律师事务所的名称与地址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报告中注册会计师给出的审核意见必须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管理层在对报告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公允。(2)对企业和财务递交的相关内部控制而言,其在报告中的重大方面是否保证了对应的内部控制意见的有效性。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如果公司想要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顺利进行,而且有对应的制度与环境作保证,则该公司必须要有相当完善的治理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它可以让其最大限度地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出来,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率,最终使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得到最大程度地保证。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前身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公司的运营效率不能得到提高。我国的相关法律已经明确指出,上市公司需要明确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就是使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除此之外,监事会需要按照规定发挥自己的监管作用,通过建立对应的经理激励机制,实现保证上市公司顺利健康运行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要使上市公司外部信息的需求量增加,必须保证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主角地位,这一经验源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案例。那么如何才能使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主力军呢?可以采取下面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1)为了能够提升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地优化组成结构,可以让国外的一些投资机构加入到队伍中来,以提升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2)对机构投资者自身的内部机构不断进行完善。提高机构投资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机构内部的治理体制,在市场中还要有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监督的机构与制度,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转。(3)需要保证大部分机构投资者能够成功上市。这一点仍然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在资本市场中的成功经验,比如对融资规模与对象实行宽松的政策,拓展券商的融资渠道,当然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式还要依据国情来定。

(四)改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态度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导致它们没有较强的积极性来认真对待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此外,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尚未形成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也没有充分的了解,错误的认识使他们不能够正确地对待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这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相关部门进行引导,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让企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上市公司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失败进行不断总结,从而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行。

(五)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监督上市公司运作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我国出台了许多与上市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如果不能够严格执行的话,再多的法律也会失去自身的意义。因此监管措施必须要严格执行,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严厉制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披露不真实的内部信息、不按规定的时间与格式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故意隐藏内部控制的缺陷等。同时,监管部门还要对上市公司的审核报告与注册会计师的鉴定意见等进行监督,保证注册会计师承担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相关的责任。

(六)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责任主体 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对外发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意见的同时,要对企业的年度报告进行披露,而且要出具注册会计师提供的相应的审查与评价。当前的情况是企业在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的时候,是由董事会还是管理层来进行负责,尚无明确的规定,这显然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对应的责任主体,其次就是要建立对应的披露与监督机制,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顺利进行。在处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管理层进行共同地探讨,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并签订相应的协议,这样在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层就组成了一个责任主体,共同来承担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晓东、胡延军:《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现代农业》2008年第9期。

[2]葛永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财会通讯》2007年第6期。(编辑 向玉章)

作者:李瑞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论文 篇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最后提出完善和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

一、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在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不断有新的法律规范出台:2008年财政部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五部委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 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18项应用指引,要求受规范指引的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内部控制年度自评报告,并且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

虽然在监管部门的相关法规要求下,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述如下:

1.沪市和深市对内控信息自评报告的要求差异降低了报告的可比性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沪市和深市的内控信息强制披露的指引存在不同之处,如深市要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发表意见,而沪市则要求上市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有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报告。这样的规定导致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都有差异,缺乏可比性。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不明确,内部控制审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两市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责任主体的认定上有不同之处,责任主体不一致,使内部控制责任制度没有得到切实贯彻,内控信息披露过于形式化。另外,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的审核标准也不统一,出具的审核意见同样形式化严重,内容单薄,审核结论不详实,难以让使用人信服,给上市公司内控报告横向间的对比造成困难。

3.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真实性不强,严重形式化,质量较低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着严重形式化、模式化的问题,诸如:“按照…要求,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此类的套话连篇,只提利好,不提缺陷,例如:“按照…要求,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的模式化语言千篇一律,内控信息披露流于形式,无实质意义。而且独董和监事会对内控自评报告中的意见无实质内容,而且绝大多是肯定意见,使意见形如虚设。

4.我国上市公司对披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已经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和自评报告,但是对内控信息披露持有能少就少,能不就不的原则,只提利好,不提缺陷,套话连篇,不肯对公司重要内容加以披露,对披露内控信息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基于内因的分析

根据相关的研究,具体结论有:

1.财务状况较差、上市时间比较长、有较大程度组织变革且存在内控违规的公司,积极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和自评报告的意愿较差。

2.有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再次直接融资计划的公司,更愿意主积极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和自评报告。

三、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基于外因的规范分析

1.证交所指引内容中的要求非标准化造成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证交所对内控自评报告的包括内容的要求中,比如,“说明异常事项的改进措施和内部控制缺陷(如适用)”,如适用这样的非标准化要求,会使上市公司有机可乘,利用“如适用”来降低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水平,进行“能不披露,坚决不披露”的敷衍,最终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

2.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约束不力使内控信息还没有做到规范完善的披露

我国政府在对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方面的立法不够规范,执法不够严格,况且在现阶段,地方政府是站在保护扶持上市公司的立场,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和内控信息自评报告的不规范不尽责往往持纵容态度。我国中小投资者追求短期效益,不关心企业内控方面的情况,使得企业管理层没有被有力的约束,为了粉饰业绩而对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进行简单披露。

四、完善和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建议

1.统一、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要求

应该对沪市和深市各自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标准要求进行统一,包括统一采用规范、评级标准和披露标准,明确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行为,使无论在哪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其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同时,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形式设计的灵活性,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得到持续、及时和科学地进行。

2.鼓励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进行自愿主动的积极披露

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监管部门应在优化市场秩序基础上,建立科学赔偿制度和自愿性信息保险制度,以此保障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鼓励内控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上市公司积极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鉴定报告。继续完善对自愿披露的内控信息的监督,包括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的审核签证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的监督,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可信度。

3.完善治理结构,明确披露责任,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上市公司应当降低大股东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干预,完善独立董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制度,并保证其独立性,形成对大股东权力的牵制,独立董事要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判断,监事会对公司运营和决策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自评报告出具审核鉴定意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对不按规定时间、形式披露和拒不披露,或者披露的严重失实,证券监管部门应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其的惩戒力度,要引入民事赔偿诉讼法律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并加强执行,追究拒不披露和虚假披露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的责任,对审计部门失职也要加以惩戒,罚赔并举,加强执行来遏制上市公司造假与中介机构共谋造假,损害中小股东的现象。

4.引入机构投资者提高内控信息质量要求

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比较理性,投资需求着眼于长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关注和需求十分强烈,并有能力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内控信息披露的公允与真实,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当市场主力是机构投资者时,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信息有较高的质量要求。所以,我国资本市场应当培育并壮大机构投资者,来提高内控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作者单位: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李少轩、张瑞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3期

[2] 孙烨,林斌.2008.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现状分析.中山大学工作论文.

作者:金晨希

上一篇:创业投资会计处理研究论文下一篇:经济增长风险投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