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交叉思维渗透模式,通过案例探索与实践,探讨其实施意义、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估,取得了初步成果。结果表明,交叉思维渗透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与习惯,学会合作和创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农业院校创新性人才中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篇1:

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探索

摘 要: 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适合农林院校学生的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为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科学研究;教学

Key words: Plant physiology;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生长环境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利用植物生产的所有事业中。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即上承基础知识下启专业课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构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既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又要使学生构建专业课学习中关于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框架。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林类高等院校往往忽视对本科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科学研究是对知识的探索,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播,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在剖析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分析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几点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1 植物生理学的传统教学

目前,农林类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学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植物生理学教材添加了新内容、新发现,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安排的教学课时却越来越少。例如理论课教学增加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关C4途径的新发现以及次生代谢和植物防御反应等内容。然而,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时由原来的60学时减少到现在的50学时,实验课也由原来的13个实验精简为现在的8个实验。课时的减少就会造成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教学难点讲得不够详细,还会造成一些最新发现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更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传授前沿知识,就会造成知识陈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其次,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一般都会与课程实验相辅,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但是课程实验一般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常规性验证实验,具有比较清晰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的讲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另外,教师队伍建设处于新老交替过程。福建农林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多以新教师为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需要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綜合应用。这些均需要学校和学院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避免教师队伍断层的出现。

2 结合科研的植物生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最新科研动态,及时补充最新内容到教学实践中,因此,科研进展融入教学中尤为重要。其次,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植物生理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成为一种重要的、主流的教学观念[1]。最后,在农林类高等院校中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科研能动性,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促进学生科研的顺利进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3 开展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措施

3.1 科研新动态融入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内容更新很快,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可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精简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删除与《生物化学》《植物学》等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补充最新的科研动态,如增补“植物光合固碳与农田碳循环”“植物蓝光受体与光形态建成”等前沿研究发现[2]。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向学生介绍科研进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形成良好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氛围。此外,植物生理学近年来融入了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农林类院校应该在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之前或同一时间进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为了保持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同步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补充植物生理学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课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可指导学生查阅并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加深和巩固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进入后续的研究生学习或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2 科研转变教学方法 《植物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材内的知识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更要把植物生理学的科研新动态介绍给学生,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介绍给学生。在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方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章节时,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粮食储存条件与蔬菜水果保鲜等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呼吸作用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应用,启发学生利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读书指导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等材料以获取和掌握知识。在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应用章节,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获取并消化理解相关知识[3]。第三,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加深理解与消化。关于植物激素作用、开花调控、逆境生理等章节内容,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小组并列出讨论大纲,布置查阅文献以及收集资料的任务,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各小组的成果并加以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与观察的实验获得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等知识。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比如在学到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抗性生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走进田间,走进滩涂,去看一下当地植物的生长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加入了一定的科研元素,使学生对科研产生好奇,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3.3 实验教学转为科研课题研究 在农林类高校教育中,生物学类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课程的开设。学生通过实验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养。但是现行的教学体系中,《植物生理学》的课程实验大多为比较成熟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无需自己设计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来[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验室条件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分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上网查阅资料,交流实验设计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5]。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的科研课题,突破传统的实验材料的限制,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选择实验材料,这样既可以探讨当地植物的生理变化规律,又可以发现不同时间植物生理特性。与此同时,学生在开展科研课题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实验室的相关仪器的操作,学习并掌握实验技能,还可以,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科研思维的培养。在学期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与研究发现,然后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并提交一份课程论文。这种将课程实验转变为科研课题研究方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多种植物生理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数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3.4 科研纳入总评考核 既然我们探讨科研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就应该在课程综合评价考核中增加学生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的评价。课程总评考核成绩=课程作业(10%)+课堂表现(10%)+课程理论考试(60%)+课程论文(20%)。课堂表现的分值,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课堂状态就是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不僅仅有利于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气下训练学生思考、质疑能力,表达看法与见解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评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研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6]。其次是增加课程论文的评价值。学生的课程论文可以从论文格式、论文写作水平、论文的新颖点以及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研潜力。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可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入总评考核中。总评考核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结语

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植物生理学教学探索的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前沿新动态,根据每章节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同时结合探究式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条件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术杰.高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6):108-110.

[2]郑炳松,金松恒,吴家森,等.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00-102.

[3]张立军,樊金娟,汪澈,等.农科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6(6):57-58.

[4]王兴安,邱念伟,马宗琪.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121-124.

[5]吕金印,唐燕,张立新,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植物生理学教学并轨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4):65-68.

[6]阮燕晔,张立军,樊金娟,等.提高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400-402.

(责编:施婷婷)

作者:陈伟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篇2:

交叉思维渗透模式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 要: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交叉思维渗透模式,通过案例探索与实践,探讨其实施意义、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估,取得了初步成果。结果表明,交叉思维渗透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与习惯,学会合作和创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农业院校创新性人才中的作用。

关键词: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人们必将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中寻求更多机会,并将获得科学的重大突破和产生高新技术。渗透交叉思维不仅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模式。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科思维的信息供给模式,往往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辩证发展,学科之间相互隔离与封闭,缺乏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培养,缺乏合作和创造,较难发挥教学效果,对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极为不利。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已渗透到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医药、国防、空间生命科学等众多应用科学领域,在解决粮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口这5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它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我国综合性院校,农、林院校和师范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的特点和内容,逐步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思维渗透到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植物生理学教学现状与交叉思维渗透模式实施的意义

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是大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与理论框架的形成过程,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目前,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现状远达不到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笔者在教授不同专业植物生理学的时候,由于植物生理学内容复杂,理论知识多,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因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认识不到植物生理学课程学习对农业院校的重要性,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交叉思维渗透模式的实施,首先要考虑教材建设。作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提出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为蓝本,该教材吸收了当今植物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无一不是在交叉思维下产生的。学生可在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各部分最新进展,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植物生理学渗透了植物学、农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知识不但自成体系,而且是诸多领域研究的基础,植物生理学自身就体现着完美的学科交叉。同时植物生理学也要紧紧扣住时代脉搏,将其它领域的前沿成果都能作为窗口化教学引入植物生理学教学,将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交叉思维渗透模式实施步骤

为了改善传统的单科思维的教学方法,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在2009-2010级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的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开展了交叉思维渗透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1 筹备阶段 在备课阶段,引入交叉思维模式产生的最新和经典的研究成果,同时让学生查阅有关学科交叉和交叉思维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明确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教学的目的和形式以及实施的必要性,为实施该模式作充分准备。

2.2 模式实施阶段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由教师讲解,学生质疑;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由学生兴趣小组派代表讲解,教师解疑。根据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交叉思维模式,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笔者对植物生理学教学部分案例的传统模式与交叉思维渗透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见表1)。

3 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效果评估

3.1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交叉思维渗透模式确立了教师、学生和各学科科学家们的互动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学生枯燥乏味的单科式思维,给学生提供了科学研究的预备培训,既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3.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与习惯 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和执行,学生没有进行主动思考和解疑的机会。采用交叉思维渗透模式,引入各学科科学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国情教育和自然辩证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立足于教学,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过程“以人为本”,通过人文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培养了科学思维、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确历史使命,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系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注重教师的主动教授,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机械地接受讲解,没有亲身体验这些研究成果取得的历程。采用交叉思维渗透模式,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进行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在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观念,建立教师、学生和各学科科学家们互动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进师生和生生以及各学科科学家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今后应将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教学推广到其他学科和专业,最大限度地扩大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教学的范围,最大程度地丰富交叉思维渗透模式教学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郑小瑛.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北京大(下转154页)(上接133页)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

[3]王瑞敏,方玉宏.交叉学科知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11(18).

[4]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4).

[5]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张海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2,19(3).

[7]李荣同.植物生理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5).

[8]张立军,樊金娟,朱延姝.农业院校植物生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1(6).

作者:张立新 胡景江 麻鹏达 赵军 史永敏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篇3:

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摘要】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而对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认为将文献解析、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等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良好训练,可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实践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级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211工程”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1.课程改革满足农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支柱产业,农科研究生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的植物生产类研究生教育已由过去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研究生在于培养从事以认识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农业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前沿,强调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均较强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强调的是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改变了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过去的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重点放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上,邀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比较强的教授开展讲座式和讨论式上课,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力图引导研究生将自己科研或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上升到植物生理学理论高度,从而提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2.教学内容的配置,既涵盖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又不断更新和提高

虽然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体系极为完整的历史悠久的课程,但我们的高级植物生理学却没有采用任何单一教材。一方面,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基础植物生理学或植物生物学的学习,已基本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在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没有必要再次以完整的授课内容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主。另一方面,植物生理学科发展很快,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没有教材的限制,教师可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生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双重需求。没有教材的限制也更能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章节范围内尽量介绍发展迅速的热点及与生产实践中专业相关性更强的内容。教师在课后会将ppt课件复制给学生,使他们在复习甚至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中使用,研究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团队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内容架构及教学改革进行经常性研讨,而改革和变化又始终在课程体系的范围之中。

3.教学方式改革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3.1 集中授课与分组讨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师生互动

近年来,我校修读该课程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专业方向及本科知识背景差异很大。过去的大班授课、以构建内容体系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研究生不能根据感兴趣的专题进一步拓展,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教与学之间也缺乏互动。教学团队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采取集中授课与分班讨论相结合教学方案。分组讨论围绕各位教师的授课专题进行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也可结合导师的课题自由报名,并在各位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这一方案实施几年的经验表明,专题讨论课是受到研究生普遍欢迎并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通常专题讨论的都是本领域的热点问题或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在讨论中研究生思维非常活跃,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讨论的内容记忆深刻。如果能将课程内容结合专业方向特点,再加之导师及师兄师姐的参与,利用各实验室seminar的时间,针对具体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教学效果更佳。

3.2讲座式教学介绍学科前沿,与名教授零距离接触

讲座式教学近于学术报告,教师常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系统而有选择性地介绍某一专题的内容,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超教学大纲,能迅速把研究生引领到学科前沿。由于讲座式教学是围绕某个专题展开,该专题又属于教师的优势研究领域,因此讲授起来就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很强的故事性,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开展讲座式教学的老师一般为校内知名教授,能与学校一流学者直接交流,对研究生也是一种激励。

3.3文献解析

根据不同研究生班的特点,由授课老师选择一篇本领域的经典文献,布置给研究生精读,然后由研究生制作PPT,给全班同学介绍该文献的立题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取得的研究结果及其意义,最后由教授进行点评。这对于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创新设计均具有极好的训练效果。我们有时候针对某些特定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分组进行讨论,由不同的教师,甚至邀请相关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

3.4双语授课,帮助学生专业英语的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求研究生教学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高。进行双语教学,使研究生在掌握和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英文专业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使研究生能迅速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承担该课程的各位教授,均在国外相关实验室从事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专业英语较好,能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3.5考核制度的改革,督促与检查研究生的学习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按规定需要对研究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传统的做法是进行期末综合考试。但这种考试方法仅反映了研究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记忆和理解能力,难以反映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为此我们进行该课程考核时,一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仍然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但均为综合问答题,由授课老师根据各自的专题领域提出一道重要的理论性问题或生产实践型问题,占总评成绩的60%。此外,在专题讨论课和文献解析课环节,由授课老师根据研究生汇报时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考察研究生对专题或文献的研究背景、思路、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及研究生综合演讲能力。

4.小结与展望

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周蕴薇(2006)认为,科技文献查阅及综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是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方面。本课程将文献解析、学术讲座、课堂讨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无疑在上述4个方面都对研究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良好训练,培养了他们研究、实践及创新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激情。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今后仍然需要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变化而加以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致谢:本文完成过程中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晓峰教授、卢少云教授、陶利珍教授、彭新湘教授和陈建勋副教授,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廖红教授和田江教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周蕴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6 (6):42-43

作者:庞学群 刘伟

上一篇:一体化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中职校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