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0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方明老师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很难达其所愿。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篇1:

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

策划人语: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诞辰于1892年3月5日。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是我国幼儿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开创者,曾被称为“儿童教育的圣人”。在陈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缅怀先贤、了解先贤、弘扬陈鹤琴教育思想,本刊特约安徽省和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以及陈先生亲手缔造的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撰文,以志纪念。

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篇2:

浅谈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方明老师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很难达其所愿。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至关重要。

一、注重沟通,建立和谐平等、信任支持的良好关系

如何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和前提条件。有了良好的情感交流,沟通渠道畅通,才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一)平等尊重是先决条件

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建立良好和谐的教育合作关系。从事幼教行业,对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或许比家长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但也不能以专家的态度和家长交谈,更不能任意批评家长的观点,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反感。与家长交流时,更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表扬为主,浅显地说明道理,让家长明白并感受到老师对其孩子的关爱和期待。

(二)真诚与爱心是关键

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多个大人共同呵护一个宝贝,百般怜爱。家长选择幼儿园较为谨慎,来到我们园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自然有着很高的期望,我们应以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来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孩子,而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不周到的地方,致使家长有不满的情绪。如孩子不小心尿湿了裤子、在与同伴游戏中摔倒了、被小朋友欺负了等等,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家里可能不会有什么,发生在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家长很可能会觉得是老师照顾的不周到、不细心。若有类似情况,首先老师应以换位的思想理解家长疼惜孩子的心情,用真诚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消除家长的不满情绪,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三)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搭建沟通桥梁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掌握语言艺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更是幼教工作者必须拥有的一种专业素养。一句话,不同的说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出现小错误也是常事,怎样和家长说既不会引起不满还会让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首先,我们应该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的一面及他的进步,再慢慢让家长知道孩子今天做了一件不对的事情,相信孩子一定会改好,并希望家长给予教育支持,同时表示自己也非常愿意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使家长明白,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是一样的。

语言沟通,不仅是老师与家长,也是管理者与老师、同事之间等,都需要有良剂。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有愉悦的心情、平和的心态来处理好各种问题。

二、正确指导,宣传科普知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教师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现代家庭教育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家长为了迎合现代社会发展,对孩子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轻视甚至忽略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开展家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做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以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可行的幼儿教育、保健知识,如向家长定期介绍科学育儿知识,请幼教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幼儿营养膳食知识讲座,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和指导。

三、互动、互助,有效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

家庭和幼儿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对幼儿教育起着纽带的作用。如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举行大型的文体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不仅促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情感、增进了默契,家长也从中得到了快乐,缓解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再如建军节、党的纪念日等有意义的节日,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演出、观摩活动,无形中对孩子们进行了爱国教育,让他们渐渐学会了重老人、尊重父母、尊重老师的好品德。

家园共育,幼儿园和家长携手有效地推动幼儿园的发展,让孩子们感受幼儿园如家的温暖,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快乐成长!

作者:王春梅

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篇3:

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借鉴意义

[摘要]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体系是其整个儿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富强与儿童幸福相连的目的观,以健全人格为根本的内容观,父母要研究儿童特点、重视环境教育和坚持理性爱儿童的方法观,它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作为陈鹤琴儿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及其后陆续公开发表的数篇论文中,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是陈鹤琴用“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通过精心研究儿童心理。亲身参与家庭教育获得的。深入挖掘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内涵,梳理其理论体系,不仅可以为深入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添砖加瓦,更可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一、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一)国家富强与儿童幸福相连的家庭教育目的观

作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真正投身于我国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与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等民国时期其他教育家一样,陈鹤琴是怀着教育救国的政治理想而积极参与轰轰烈烈的教育探索的。因此,他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爱国,使国家富强。

“五四”时期,许多教育家试图利用“民主”和“科学”来强国救国,但如何实现“民主”和“科学”,每位教育家的想法则不尽相同。陈鹤琴认为,可以通过对广大儿童的教育来实现国家富强,在他看来,“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而“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责任”。陈鹤琴认为,必须辩证地看国家富强与儿童幸福、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国家的富强,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国家的富强则是建在沙丘上的城堡,不牢固。因此,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便成为家庭教育的近期目标,国家富强则是其远期目标,家庭教育必须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但家庭教育应以儿童发展为起点来实施。

关于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陈鹤琴与中国近代儿童公育思想的代表康有为、蔡元培、恽代英等人观点不同。儿童公言论者认为,中国的家庭状况不良,家庭教育落后,儿童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全依靠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指幼儿园)来完成。陈鹤琴则认为:“一切的教育,没有再比幼稚教育更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了。”“幼稚教育原属父母的责任,从前是没有另立学校去教育那些幼儿的,就是现在有了幼稚园,那它究竟不能代替父母;没有家庭的合作,也决不能教育得十分有效。这不但因为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一些好处,也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坏处;而且在现今中国的家庭,似更有联络的必要。”陈鹤琴以其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洞察到正是因为我国家庭教育落后,幼稚园教育才担当起改善家庭教育的责任。他认为幼稚园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并与张宗麟等人共同促成了“家园联系在幼稚园中逐步得到推广,并最终纳入政府决策”。

(二)以健全人格为根本的家庭教育内容观

人格教育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影响下,人格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在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有明显体现。他认为,健全的人格教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教育

陈鹤琴认为:“健康是事业之母……如果身体不好,就是有了满腹才能,也不能做出什么事业,所以讲到儿童教育,健康和发育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因为“强国,必先要强种,强种先要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年幼的儿童”。他指出父母在养育子女时要有高度责任感和正确认识,应注意在饮食、穿着等生活基本方面符合质量、卫生等要求,为儿童养成强健体格打下基础。对此,他举例道:“(在)中国家庭里,儿童的食物和成人一样,质量方面,既毫无区别,分量方面,更毫无限制,好食虽然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儿童的肠胃和消化力和成人大不相同……所以,中国儿童在断奶以后,往往形销骨瘦,百病丛生。考其原因,大半是由于饮食不慎所致。”他还强调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相当的运动技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身体健康。此外,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首先父母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去研究环境,探索事物以获得正常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其次父母应多给儿童自主发问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探索能力;再次是避免恐吓儿童,使他们对事物存在恐惧心理;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则,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生活。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2、待人接物教育

待人接物教育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也包含了待人接物教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合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精神。家庭教育中如何实施待人接物教育呢?陈鹤琴认为前提是要从小教起,而且要教得好,学得好,否则第一次学坏易形成第二天性,长大再教育就算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易改正。待人接物教育的具体原则有:教儿童顾虑别人的安宁;为儿童提供向家人表示同情的机会;使儿童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教儿童对待长者有礼貌;不准儿童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禁止儿童作伪;不准儿童打人;教儿童帮助父母做事;教儿童爱人。陈鹤琴提出的这些原则看似简单平常,却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3、良好习惯的培养

陈鹤琴继承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非常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将其与儿童一生的幸福联系起来。他指出:“一个人假使养成了一种良好习惯的话,他将得到很多益处,一生受用不尽。假使习惯不好的话,那么,将使他一生蒙受害处。”陈鹤琴还为家长提出了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策略:首先是早教且要慎始;其次是不间断培养,防止例外并能“慎终”。他同时还指出,养成和保持良好习惯有赖于家庭优良的教育环境。这些具体策略都是陈鹤琴根据儿童心理研究和儿童学习原理。经过家庭教育实践的检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智力教育

陈鹤琴认为,智力和知识的关系犹如两个相交的圆,但智力的圆要远远大于知识的圆。在教育过程中,知识以成人为主体,是成人智力活动的结果,对儿童而言是死的,而智力能力以儿童为主体,是活的。因此,家庭教育应着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切不可将儿童看作装物件的器皿,一味把知识一点一点塞进去。

他认为,儿童应具备的智力能力包括:研究的

态度、充分的知识和表意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通过丰富儿童经验来培养其智力,具体方法包括:经常带儿童上街看看;凡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包办;叫儿童做事,须在他最大能力范围以内;不要禁止儿童去试探物质;父母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来教育儿童。

5、情绪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充分考虑并想方设法培养儿童的良好情绪是陈鹤琴“科学”头脑和“慈母心肠”的绝好体现,更是他发自内心喜欢儿童、爱儿童的真切表达。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情感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情绪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儿童做与不做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儿童认知活动的无意识性特点也是受情绪影响所致。可见,培养良好的情绪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对家庭教育中儿童情绪的培养,陈鹤琴并未教条式地按照一般心理学原理。条分缕析向广大父母介绍儿童情绪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策略,而是针对我国一般家庭抚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解决问题式的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陈鹤琴总结道:“儿童发脾气,作娇,惧怕蛇、狗等……这就是儿童情绪的表现。在普通家庭里,不是弄得儿童争霸王,就是弄得儿童终日哭泣,或者见到什么都生怕,不能离开母亲一步。”陈鹤琴指出,儿童哭泣。一是生理缘故。诸如饿、痛、渴、冷、热、疾病和不舒服等;二是心理原因,主要是惧怕、受暗示和习惯。儿童惧怕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生理反应:二是怕见古怪东西;三是受暗示;四是惧怕迁移。受暗示和习惯均是父母不当的教育策略所致。怎样使儿童停止哭泣,怎样消除儿童的惧怕心理呢?陈鹤琴指出,父母要做有心人,要能随时研究避免儿童哭泣的方法,在日常家教中不要给孩子讲鬼怪故事,避免以恐吓孩子取乐,孩子哭时切不可恐吓他,避免暗示和迁移等。同时他还提出父母要积极培养儿童的欣赏和获得快乐的能力。

以上“五育”是陈鹤琴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教育经验得出的,完全服务于其家庭教育目的,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时代性。

(三)父母要研究儿童特点、重视环境教育和坚持理性爱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观

1、父母要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他形象地说道:“有了栽花的技能,花才能栽得好;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而一般人对于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好像都有资格教养儿童,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的。”针对这一现状,陈鹤琴在其《家庭教育》中开篇即介绍自己精心研究总结的中国儿童的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等等。同时他还指出,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应时时留意、处处用心,研究和总结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2、创造完美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陈鹤琴看来,凡是可以给儿童刺激的都是他的成长环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人生来具有接受外界刺激、保留刺激和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基本能力,因而父母为他提供怎样的环境,他就得到怎样的刺激。陈鹤琴希望父母能深刻领会“孟母三迁”的道理,尽量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具体来说,父母应该为儿童提供怎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陈鹤琴指出,其一是游戏的环境。“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可以给儿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儿童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发展各种感觉能力,还可以锻炼体质,学习社会风俗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他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促使他强健体魄,获取快乐,增长知识,发展思想。其二是劳动的环境。父母应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习惯和提高其独立自理的能力。其三是科学的环境。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为他提供各种机会和设备,以发展其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其四是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最后是阅读的环境。

3、坚持理性的父母之爱,避免溺爱和错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去爱。如何处理好爱和教育的关系却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难点。陈鹤琴主张父母必须懂得爱孩子的方法。真正的爱要顾及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会自己吃饭,父母应该让他自己吃,并给孩子购置合适的餐具;孩子穿的衣服要考虑其颜色和式样喜好,穿得舒服、寒暖适度即可;应让孩子单独睡觉,时间至少在10小时以上;父母带孩子出去游玩,应该让其自由跑跳,切勿牵着他的手;家庭一切设备应顾及孩子的使用。总之,理性的父母之爱是陈鹤琴所谓的“人所欲,施与人”式的爱,而不是“己所欲,施与人”式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错爱和溺爱。

陈鹤琴还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母光有爱不行,还必须在理性之爱的基础上,身体力行来实现对子女的人格感化,即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儿童的善恶观念薄弱,知识肤浅,善于模仿,而父母是他们最接近、信任、依赖的人,所以做父母的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切勿给孩子做坏榜样。

二、借鉴意义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的自序中曾提到,是美国斯托夫人的《自然教子书》激发了他对家庭教育的浓厚兴趣。但斯托夫人说的一段话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要知道,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称为伟大的国民。”在中国古代,对幼儿的教育几乎全部由家庭来承担,可以说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服务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念的家庭教育思想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尽快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使之与公共幼儿教育设施密切配合,共同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富国兴邦服务。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以及将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并重,且重视家庭教育奠基作用的观念,无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兴旺有重要作用。

此外,当时中国的家庭教育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确实存在严重问题。正如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所言:“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也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在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因此,陈鹤琴在现代儿童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在自身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家教原则,改变了当时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几为空白的窘境。他的《家庭教育》一书内容丰富、举例平实、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再版数十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父母,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家教策略,还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为当时和当代的许多学者所称道,如教育家郑宗海以“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之辞盛赞其价值,有些当代学者更将其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百科全书’”。

作者:贾宏燕

上一篇:待摊费用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学法训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