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论文

2022-04-26

【摘要】2014年,国家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文件,该文件的颁布,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职工薪酬会计的内容,从而为我国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提供了重要帮助。基于此,论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下关于企业职工薪酬有关内容的介绍,进而对其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对策展开了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论文 篇1:

新准则下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办法之浅见

摘 要:2006年新会计准则之套期保值准则系新增内容,套期保值是从事套期保值业务企业会计核算的重难点,套期保值准则未就具体套期保值业务及其会计账务处理有详细的例解。本文结合新准则,简单介绍了套期保值有关的概念,根据套期保值的确认计量要求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并就现金流量套期业务提出账务处理见解。

关键词:套期保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套期账务处理

在新准则颁布以前,企业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是执行财政部于1997年10月发布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及2001年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原制度没有对套期保值、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套期分类进行系统的规定,也没有对套期会计方法及应用条件作出规定,只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规定了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加工的企业为规避商品价格风险而进入商品期货业务的越来越多和新准则的普及使用,相关企业财务必须直面套期业务会计核算,而套期保值会计是金融会计中最复杂的部分,是新准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期货套保业务是我国新生事物,新准则未就相关业务作详细例解。本文主要针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办法提一点浅薄见解,希望能给涉及相关期货业务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 套期保值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即通过套做期货实现现货保值),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交易,是将期货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现在买进但准备以后售出的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的商品的价格进行“锁定”的交易活动。概言之,套期保值的本质在于“风险对冲”和“风险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保值准则),是针对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会计处理作出的规范。从会计角度看,套期保值是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企业运用商品期货套期时,其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同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为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套期保值按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净投资套期。

2 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对于满足套期保值准则规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1)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4)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即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以及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5)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3 套期保值会计科目设置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期货交易是通过期货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买卖期货合约的业务,实行的是保证金制。为便于商品期货业务的核算,建议设立以下会计科目:

(1)“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该科目核算银期之间入金、出金以及手续费等业务。该科目期末余额反映期货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数。该科目可以将不同期货公司作为辅助核算。

(2)“套期工具-商品期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的资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的负债。该科目可以将不同期货品种(如铜、锌等)作为辅助核算或增设三级科目核算。

(3)“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核算套期工具在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期末余额反映套期工具持有期间累计变动累。

(4)“被套期项目”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中被套期项目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的资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的负债。

(5)“衍生工具”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指定为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不在本科目核算,在“套期工具-商品期货”中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负债的公允价值。

(6)“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该科目核算商品期货交易中发生的手续费、衍生工具处置净收益(损失)、非套期保值部分处置净收益(损失)。

4 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

按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对所从事的套期保值业务先进行区分,再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1)对于公允价值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该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额,按照下列两项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1)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2)被套期项目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处置境外经营时,原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项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现金流量套期账务处理

对于公允价值套期的账务处理在套期保值教材都有举例,本文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对现金流量套期账务处理提出个人见解。企业在商品期货市场开仓买入期货合约,同时预期于合约对应的月份在现货市场购入同样的品种、数量的现货,属于被套期项目为预期交易,应选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账务处理如下:

(1)资金转入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时,根据银行划拨单,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XXX期货公司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企业开仓建立套期保值头寸或追加套期保值合约保证金时,根据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XXX期货公司”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对套期保值头寸进行公允价值核算,按资产负债表日结算价与期初资产负债日结算价的差额,借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浮盈为正数,浮亏为负数。

(4)现货交易尚未完成,套期保值合约已经平仓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合约平仓及结算盈亏时,若是盈利,则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同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 科目。

(5)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交易或交割时发生的手续费,按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

(6)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现货商品买入时平仓会计处理: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将平仓时的盈亏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同时将套期保值合约实现的盈亏,同被套期保值业务发生的成本相配比,属于套期保值部分的盈亏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的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累计额冲减或增加现货成本,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盈利时金额为正数,亏损时金额为负数。属于非套期保值部分转入当期损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

(7)企业建仓时即认为是投机目的或建仓位大于未来月份的现货需要量时财务上不作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直接列入“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核算:

1)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衍生工具终止确认时,应当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平仓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同时,将该期货产生的投资利得进行结转: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该合约以前已累计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借记“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本期平仓价与上一资产负债表日该衍生工具的差额),贷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现金流量套期买入套期保值会计核算提供个人的见解,卖出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多数教材均有举例,这里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辅导教材 高级会计实务【ISBN】9787514108156.

作者简介:赵同庆,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赵同庆

新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论文 篇2:

试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摘 要】2014年,国家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文件,该文件的颁布,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职工薪酬会计的内容,从而为我国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提供了重要帮助。基于此,论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下关于企业职工薪酬有关内容的介绍,进而对其中常见的问题及改善对策展开了探讨。

【關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

1 引言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职工薪酬核算结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企业职工薪酬有关的内容

2.1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的概述

在新会计准则内,对企业职工薪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职工薪酬指的是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1]。从支付内容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短期薪酬,也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如职工在岗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补贴,以及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等;二是离职后福利,即职工退休或向企业提交离职申请后,企业对职工的补贴;三是辞退福利,即企业与职工的劳务合同未到期之前,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辞退职工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四是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如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薪酬、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2.2 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方法

新会计准则下,职工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货币性职工薪酬核算。企业应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计提基础与计提比例,对职工薪酬进行核算;对准则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二是非货币职工薪酬核算。非货币职工薪酬即基于职工的物品奖励,对其进行核算时,需要针对受益对象,结合物品公允市价,纳入到资产以及损益当中,并核算出实际的职工薪酬[2]。三是辞退与离职薪酬核算。对于辞退薪酬来说,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一次性发放给职工全部的补偿。对于离职薪酬来说,应根据相关标准,在职工离职一段时间后,持续给予职工补偿。

3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中常见问题

3.1 非货币薪酬的会计核算不全面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逐渐提升了我国企业职工薪酬体系的完善程度,使得企业向职工支付薪酬时,逐渐加入了非货币薪酬。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该薪酬进行核算时,依然不是很全面。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新会计准则内,并未详细介绍非货币薪酬的计量方式,也未阐述适用范围。其次,未统一非货币薪酬的核算内容,不仅可以利用账面价值进行核算,也可以利用公允市价进行核算。若采用公允市价进行核算,往往会使其与账面价值间出现一定的差额,从而对核算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最后,若企业以自己的产品作为非货币薪酬时,可以将其看作销售,使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给予职工的非货币薪酬,提升自身的营业收入,导致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有利于企业对利润的操控。

3.2 福利费会计核算缺乏标准

在当前的税法中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薪酬时,应包括福利费,并且该费用需要以14%的比例进行计提。但很多企业实际运行时,未对这一内容产生重视,而是财政部下发的文件为标准,对福利费进行核算的。同时,在新会计准则内阐述,若文件当中未介绍计提比例与计提基础,则需要企业按照以往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对职工薪酬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在对福利费进行会计核算时,为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很多企业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进行核算的,从而使得核算结果缺乏对比性,而且很容易与实际之间产生一定误差[3]。

3.3 辞退薪酬核算不合理

辞退薪酬作为职工薪酬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的对其进行核算,才会为企业与职工双方带来利益。在以往的会计准则当中,对职工辞退薪酬进行了介绍,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利于企业辞退薪酬的核算。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则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改善,使得辞退薪酬核算更加明确。通过对税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也对辞退薪酬核算进行了一定的介绍,但两者对辞退薪酬核算方法进行处理时,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对辞退薪酬核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庞大的工作量,从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干扰。

4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改善对策

4.1 优化非货币薪酬的会计核算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的非货币薪酬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对职工的非货币薪酬进行核算时,应优化核算的方法。具体来说,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当中相关的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加强对核算方法可行性的分析,使非货币薪酬核算满足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能够具备一定的弹性空间[4]。同时,若利用企業自身生产的产品作为职工的非货币薪酬时,也不能将其当作销售进行会计核算,无需按照销售核算的方式,将其纳入到账户当中,而应该以成本价格直接核算。通过该方式对非货币从薪酬进行核算,有利于对企业账面的控制,确保企业账面的准确性,从而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非货币薪酬提升自身的效益。

4.2 建立薪酬费会计核算标准

上述分析可知,薪酬费会计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使得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较低。因此,为了提升职工薪酬的准确性,应建立薪酬费会计核算统一标准。首先,新会计准则建立薪酬费核算标准时,应加强对税法进行分析,详细掌握税法当中与薪酬费核算相关的内容,并以这些内容为基础,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核算内容,从而有效对薪酬费会计核算进行指导。其次,在新会计准则内,进一步完善计提比例与计提基础有关的内容,详细阐述哪种情况可以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核算,那些情况不能按照以往的经验核算,避免企业职工薪酬随意核算的现象出现。

4.3 提升辞退薪酬核算的确认要求

企业职工核算时,为了阻止辞退薪酬成为企业调节盈余能力的手段,需要以现有的辞退薪酬核算为基础,提升核算确认要求,通过其对负债进行预算,使得预算的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来说,在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务关系时,应具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现金流出,才可以将其看作为辞退薪酬,并能够将其纳入损益当中。所谓的充足证据,指的是职工离职时,与企业签订的相关协议[5]。通过这样对辞退薪酬核算进行限制,有利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控制,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5 总结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重新对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进行了梳理,使其中的内容更加完善。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受到这些问题的干扰,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使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更加完善,应针对现有的问题,逐渐对核算内容与方法进行优化,从而为我国经济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修订).

【2】夏婷婷.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6,07(22):68.

【3】李海燕.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注意事项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4(29):140-141.

【4】王友肆.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会计及税务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锰业,2017,02(s1):96-98.

【5】路钧华.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离职后薪酬核算问题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5,23(29):164-165.

作者:李梅贞

新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论文 篇3:

论新会计准则下文化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

【摘 要】文化企业在蓬勃的发展中,要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来开展工作,规范自身财务行为,真实而又全面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资金变动情况,在保证文化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在文化企业积极上市及财政部要求文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文化企业应该转变思想、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准确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国际化经营水平这一根本目的。

【关键词】会计准则;文化企业;会计核算

2006年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2014年9月1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中央文化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此背景下,文化企业的财务核算及运营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文化企业主观思想上要对《企业会计准则》给予高度重视

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文化企业的经营需要走向国际化,在企业管理方面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接轨,我国文化企业客观上需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对于文化企业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和推动企业良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化企业要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企业上下统一思想、目标一致,不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财务督导,规范企业内部核算,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将执行准则作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需认真做好的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学习培训工作

各文化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学习并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将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在培训范围上,既要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审计人员,也要包括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及相关业务部门;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深入探讨《企业会计准则》对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企业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2.开展对企业总体架构的清理工作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看,母公司应该将全部可以控制的子企业纳入合并范围。据此规定,各文化企业应该按照产权或财务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分级组织做架构系统梳理及核实工作,对下属企业户数、管理级次、经营状况、股权结构等信息进行认真的清理,不重不漏,更不可以存在应纳入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企业。

3.认真做好资产负债清查工作

文化企业应该按准则的规定对各项资产、负债进行盘点核实,特别是要关注各类借款、投资性房地产、长短期投资、无形资产、表外核算资产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清查对象。

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各文化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梳理业务流程,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恰当的调整政策。文化企业要定期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工作,将这一工作动态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修正、不断调整,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三、做好执行准则的有关衔接工作

文化企业应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办法修订、账务调整及科目转换、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保证原来的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之间可以顺利衔接过渡。

首先,文化企业应该统一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以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规定。其次,文化企业要认真做好有关账务衔接工作,结合会计核算的实际变化情况,制定会计科目转换的办法,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明确核算会计核算原则,并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初期对原有会计科目按准则要求进行余额转换,确保新旧科目顺利衔接,历史数据亦可清晰追溯。

再次,文化企业要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及时对原会计软件及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重新调试,保障数据实现顺利转换,方便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确保新旧账套平稳过渡。

最后,文化企业要及时调整年度财务预算和各项考核指标。四、对企业资产质量进一步核实

文化企业应该综合的分析企业资产整体质量状况,客观的确认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公允的估计资产的增值能力。

首次,文化企业要定期开展资产质量核实工作,分析各项资产质量,判断资产是否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其次,文化企业要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统一修订内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办法、资产财务核销管理办法,明确各项减值准备计提范围、依据及程序,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五、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文化企业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业务范围和资产负债项目要与主要业务或资产市场交易特点、文化行业发展特征、资产质量状况相符合,根据财政部文资办的相关规定:对于尚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或不能持续可靠地取得可比市场价格的业务和资产负债项目,不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因此,文化企业要审慎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业务范围和资产负债项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应当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前向财政部文资办报备。同时,要科学确定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备查簿。

六、加强职工薪酬核算管理

文化企业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核算进行规范管理。加强职工薪酬核算管理,对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薪酬或非货币性福利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分类,真实且完整地反映企业职工薪酬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职工工资总额及福利费的管理,规范各项薪资报酬的计提与发放,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应付福利费余额的使用要合理合法,严禁随意扩大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不得随意提高开支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军辉,侯小娜. 文化企业特点及价值评估问题探讨[J]. 财会月刊,2013(04)

[2] 倪梅. 对文化体制改革之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作者:康汝林

上一篇:融合新型国防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