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伴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而生的创业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高等学校的层面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抱负理想文献标识码:A创业从狭义范围简单来讲就是指创办企业。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探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我国设立了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改变大学生就业结构、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大学生创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广和实施。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也成为关注问题。如何提高创业教育效果、扩大创业教育影响、普及创业教育意义,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激励学生产生成就一番事业的欲望,并指导、帮助其做好实现理想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准备。然而,当前很多人都认为,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单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机构单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材料数量匮乏、浮于理论。

1.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机构单一

(1)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被单纯地认为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为创业者解决生存问题和谋求个人高层次发展。

(2)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片面。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只要有钱,就能创业,忽略了创业需要的专业知识、高级技能、创新思维、全新服务等。很多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淡薄,承担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因此也出现了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中,只有2%~3%的比例能够获得成功,远低于一般企业70%的成功率。

(3)社会认为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唯一机构。高校只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唯一机构,更多的责任在于社会。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一个系统完善的支撑体系、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全面的法律保障。

2.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缺乏、教育资料匮乏、师资队伍紧缺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浮于理论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更没有结合学校建设、学校教学、学校管理、学校评价等方面进行实施。

(1)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缺乏。目前,高校中开设的创业课程没有在广度和深度上形成独立规范的创业课程体系,且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程度和进度也不相同。各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调整方面不到位。

(2)创业教育教学资料匮乏。目前,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KAB创业基础”虽已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导教材,但仍缺乏权威教材,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仍存在创业实践案例不丰富、创业知识积累不丰厚、创业提醒材料不具体等问题。

(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紧缺。目前,高校积极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的不是教学部门,而是学生管理部门,且没有系统的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兼任。“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区分不清,仍存在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就业的功利性教育思维,教育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教育模式限于理论传授,缺少必要的实践指导和联系。

3.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不相符

(1)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果展示片面,追求表面效果。通过开办“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体现和检阅大学生创业成果,通过“优秀创业计划书”评选展示学生创业思维,诸如此类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此类活动流于创业教育表面形式,且官方色彩鲜明,企业参与力度不够,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实现成效。学生在参与各类创业比赛中为取得好名次,各方取经,甚至在作品中已体现不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水平,而其他没有参与比赛的学生只是听听讲座,做做比赛的观众,更无法体现创业教育的效果。

(2)企业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程度不够。高校缺乏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在开展创业教育时缺少企业的支持,缺少优秀企业家的“现身说法”。学生在创业教育中产生的有价值成果因缺少实用性也难被企业家接受,很多学生认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是形式主义,甚至是“过家家”。

二、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讨,寻找体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路径,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深入,有利于调整人才结构,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1.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创业教育质量

转变高校教育观念,全面分析社会和学生对创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模拟实践、创业环境评估等专业知识教育,并根据大学生求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创业的阶梯型教育。例如,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进行创业入门和基础理论教育;在学生大三、大四期间,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进入大四阶段,对学生创业想法进行重点指导和实施。

另外,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依托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创新,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将不同专业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有助于提高创业教育质量。

2.建立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业教育内涵

整合学校资源、引进高级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团队,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并依赖教师在专业方面的优势,进行创业教育科研实践和探索,进行专题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促进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料的整理、编写和积累,为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有用资料。

建立与企业间的有效联系,获得企业家的帮助和支持。企业家进校园、进课堂,和学生面对面,用企业家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创业教育的说服力和真实性。学生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家直接对话和沟通,获得企业家手把手的指导,获得创业的宝贵知识和经验。

3.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创业教育效果

(1)利用条件、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舞台。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大学生校园创业园,举办大学生创业报告会,开设大学生创业沙龙,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考察学习、参观访问,鼓励大学生全员参与,全方位营造创业氛围,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锻炼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优惠的创业条件、全方位的创业帮扶;同时,高校注重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在高校、社会、企业三方的共同协助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4.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扶持制度,提高创业教育保障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创业项目实践性强,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高校可以通过拓展经费渠道,为创业项目提供资金资助,如建立教师创业教育科研基金、学生创业实践基金、学生创业奖励等。

(2)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通过专业人士多视角的创业教育研究、创业实践探索等,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借鉴和帮助,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3)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构建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的社会管理、沟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台,诱人的扶持条件,为大学生创业铺平道路。

(4)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地方人事、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立一支知识全面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整合各种有利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课题项目:本文系徐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专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项目主持人:尤莉娟,项目编号:09XWB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尤莉娟

大学生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论文 篇2: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与建议

摘 要:伴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而生的创业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高等学校的层面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抱负 理想

文献标识码:A

创业从狭义范围简单来讲就是指创办企业。大学生创业是指同学们通过运用自己在学校中已经学到和掌握的各种技能、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在学校相关部门与老师的指导下,以技术入股、融资互惠的方式,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以积极的人生观,寻找可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机会,从而奠定步入社会实现抱负与理想的坚实基础的实践。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不敢面对的现实。这一严峻的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各种帮助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并且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历年来敢于迈出创业步伐的大学生仅仅占到全体毕业生的1%,而在德国、美国、英国等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人数占20%到30%,就连印度这一并不发达的国家,大学生创业人数也远远超过我国。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薄弱,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拟对此展开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难题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创业技能和创业教育必须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我国教育部也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企业。”纵观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始终未能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大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就业教育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教育理念、传播手段,还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必要的支撑体系等等,都不尽如人意。结果造成学生对国家的优惠政策缺乏了解,没有掌握必要的创业技能、创业知识抑或是担当精神,导致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缺乏热情,有的甚至望而生畏。

1.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在高校中担任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从事经济管理教学的教师;其二是指导学生工作的教师。这两部分教师中由于一些人没有参加过创业理论的系统学习,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因此,一些比较成功的创业者被邀请到大学校园举办讲座或为学生创业活动担任评委,但是他们的指导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师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课程设置不科学也不完善。“万丈高楼平地起”,创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必须首先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创业梦想的教学内容、创业设计、创业规划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必须科学、合理,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其次,教师必须能够与时俱进,接好“地气”,设身处地地引导学生们熟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了解社会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能够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规律。但是,由于我国始终没有权威、统一的教材,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是直接将国外的教材抑或是案例进行传授,往往是“水土不服”,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教学内容也大多局限于本学科内,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3.高校领导没有对创业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支撑体系。一些高校领导只关注面上的工作,比如,聘请专家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以及进行相关的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很少有系统的、科学的创业教育设计。一些高校也没有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的措施和平台,大学校园尚未形成通过示范效应、树立标杆,鼓励广大毕业生更好地发扬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意识和创造积极人生的行动力的文化氛围。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1.要尽快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讲话中强调改革与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草根”创业教育。高校领导必须将开展创业教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提高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地位与身份,在学习、进修、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同时要建立发展资金,对在创业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与人力资源、科技、高科技园区等单位建立合作机制,聘请优秀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为大学生作示范,树榜样,搭建通畅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2.要尽快建立与完善科学的、“接地气”的创业课程体系。

(1)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与创业素质。必须破除功利主义思想,打破快餐速成式的创业知识传教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理念与执行力,提升学生的智商、情商与逆商,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打造适应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的整体素质。

(2)科学设计创业教育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与提高创业者的拓展、创新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例如,闻名遐迩的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包括了创业融资、创业成长、商业机会、资源需求以及商业计划、战略发展等核心内容,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该院的毕业生在创业的实践中充分展现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实力。

(3)创业课程必须将学科、活动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比如,由光华慈善基金会、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办的2014光华创业精神大奖全国决赛,先后有100多所上千名大学生角逐,涉及科技、环保、餐饮、手工艺以及娱乐、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获得商业创新组全国冠军的选手为张涛和王玉莲,带来的创业项目分别为“特创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和“豆一家”;来自上海的创业项目选手张璐璐获得商业项目组的全国大奖,他的创业项目是“玛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大赛评选出3名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全球创业精神大奖的评选。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中小企业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求,从而培养自己步入社会和创业后的适应能力。

(4)将各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跨学科、跨专业、跨课程组合教学,使得经济专业的学生和其他学院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学习,构建团队开发和利用商业创意。

(5)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发展时期,“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因此,广大教师要针对我国目前创业发展的新思路,用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办好中国创业教育。仍以前文所讲的2014光华创业精神大奖全国决赛为例,大赛分别设立了不同的组合,“商业创新组”旨在发掘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商业创意,同时树立地区创业精神榜样,鼓励并帮助优秀的创意变为现实;“商业项目组”将寻找那些为理想驱动、富有创造力,开拓新机遇、用企业家思维思考的优秀青年创业者,让极具创业潜力的项目脱颖而出,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和融资平台,同时结合选手现场展示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并引导相关企业与创业者建立紧密地合作关系。

(6)不同的教育层次对创业教育课程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大学一、二年级可以先开设创业入门与中级的教育课程,可以侧重于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培育;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可以提供高级创业课程,侧重于专业技能、商法知识和创业学知识。

3.创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创业教育,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将研究成果和知识技能转换为可以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智能与商品,从而带动广大学生投身创业;同时,学校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资源让他们尝试着经营,在管理学生超市、影像部、打印社以及其他的一些商业经营场所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创业水平。这样不但可以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来解决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

(2)绽放创业精神,倡导公益参与。要与企业、政府、社区等建立合作共同体,将参加创业教育学习的大学生分批选派到这些合作共同体中,积极参加到企业的科技开发、技术攻关,政府的公益事业、慈善活动以及社区的便民服务等实践中,争取更多的社会理解与支持,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全新的、广泛的课程设计、教育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内涵。

(3)建立广泛的创业教育资金资助体系。各高校要从教师、学生、企业家等多个层面开展广泛的大数据合作平台,互通信息,互惠互利,多渠道、多方式引入资金为保证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光华创业精神大奖(BESA)积极播和倡导“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通过示范效应、树立标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更好地发扬创业精神、提高创新意识。这个平台为更多的有梦青年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经验丰富的导师,多元化资源的支持以及国际学习交流的机会。

(4)成立创业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高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学工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构建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与实践的良好的环境,无论是创业教育所需地办公用品、计算机、打印机以及其他设施,还是办公场地、授课教室以及实践场所,都要逐一落实,让其真切地感到学校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步入社会,迈向创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从而能够使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创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创业中心要利用有限的资源,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促进会、创业基金会等,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创业已经成为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高校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以全新的视角、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以敢于担当、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肖怡: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2年3月(上)

[2] 王晶晶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3] 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7)

[4] 乔明哲、陈忠卫: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6)

[5] 黄兆信等: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责编:若佳)

作者:杨丽娟

大学生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论文 篇3: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 要】高校要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对象,以创业团队培养为主线,立足专业建设,学校、二级学院齐抓共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改,提供全程服务式的培训支撑体系和丰富的创业平台,切实提升团队指导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创业技能,吸引企业多方协力,全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创业团队 经管类专业 人才培养

随着当前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近年来均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力度,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创业成功并且企业获得良性发展的案例只是少数,依靠个人力量和资源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传统面向个人的精英式创业教育不再适应当前产业环境的变化,科学合理的创业团队建设成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要素。我院近年来在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将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采取多样举措,探索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创业团队是指由三名或以上的大学生共同创办新的企业,团队成员对企业未来发展负责,共同拥有企业资产并承担经管管理的责任。当前大学生为90后,成长环境使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毅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欠缺合作能力,这容易导致个体创业的失败;而科学合理的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能够增强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潜能,优势互补,提高个体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和对创业的持续情感投入,拓宽视野,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创业活动本质上是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活动,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能够发挥的创造力显然是巨大的,创业团队的战略决策、规章制度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的执行等,在团队合作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率,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从总体上看,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帮助经管类大学生在创业后长期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引导他们进行团队式的合作与能力培养成为趋势,这也对经管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师资的培训与提高、学校的资金政策导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团队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有70%因各种问题在5年内解散,仅有8%左右的创业团队保持稳定,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涵义,不能仅定义在“创办企业”,而应在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这也反映出创业团队在组建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创业团队的组建更倾向于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良好关系的伙伴,基于人际关系的团队组建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保持一定的凝聚力,但是可持续发展性方面并不是最佳,创业团队成员的中途流失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非常普遍,这与其初始的组建思路有很大关系,尤其随着创业规模的扩大,基于人际关系的团队运营模式往往举步维艰。其次,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制定绩效考核的标准时,往往不能够真实反映团队成员的工作贡献度和差异,导致部分成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下降,甚至引发的不满和矛盾会导致创业团队的低效运行或者解体,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三、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改革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一)立足专业建设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必须依托专业建设,不应将创业教育置于专业建设之外。如果学生不能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受限于培训的时间,学生在对流程和政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创业,学校能够提供的后续帮助和服务也跟不上,导致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对此,创业团队的培养一定要基于专业教学,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就形成较成熟的创业技能,具备初步的创业经验,并在持续的专业学习中创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二)齐抓共管,多方协力

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高校将创业作为学工部门或二级学院行政人员的事,关起门来搞创业,学生的创业社团也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多是自主发展,不能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对此,高校应制定奖励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工作,形成合力,不再让行政部门的人员在创业教育中孤军奋战。

四、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改革的方向

(一)创业团队建设与专业课改相融合

经管类专业与创业行为天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如市场调研、资金筹集、产品开发、产品推销等环节,都涉及经管类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经管类专业的专任教师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将创业团队培养与所教课程的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将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联系起来。如针对创业团队,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有针对地加强关于金融、法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财务、税收、企业设立程序等方面知识的讲授,帮助创业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了解各门课程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明晰自身在企业中角色应当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在教改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的不是能力突出的个人,而是具备凝聚力和创业素养的团队,知识点以模块化的形式存在,课程的任务是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甚至就是真实的创业,创业知识与实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无缝对接,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达成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的创业能力。

(二)全程服务式的创业教育培训和支撑体系

许多高校在现有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下,能够提供的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只能提供有限的创业前培训,在学生真实投入创业实践后,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就非常有限了。创业支撑“断档”的后果往往是大学生满怀激情投入创业,却在企业经营一段时间后陷入茫然,这时却不知去哪里寻求帮助;或是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后,没有足够的经验借鉴,问道无门,只能自己盲目乱闯,企业陷入困境后很难再有起色。对此,高校应建立全程服务式的创业教育培训和支撑体系,保证大学生在创业的全过程随时能得到帮助;如在学校网站设立创业教育专题,内容包括创业知识、项目信息、培训内容、创业政策、成功案例等;设置专人专岗,在网站提供在线咨询和交流的服务,让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解答;等等。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特别关注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大量事实证明,绩效管理是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创业导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共同针对企业发展情况,量身制订契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指标,维持创业团队的稳定性和提高凝聚力。

(三)提供丰富的创业平台

对于创业经验尚浅的大学生,高校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较成熟的创业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特别感兴趣,因其门槛较低、风险也不大,适合学生初次创业,学校在这方面要大力支持,如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开淘宝店铺,从场地的租用、快递企业在学校分部的设立、电脑办公设备的供给等方面,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学校主办大型活动的组织、宣传、后勤等,也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大学生创业团队,尽量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除了品牌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高校还要充分激励专任教师参与引导大学生创业,如以课题的形式向专任教师招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一位教师带动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课题研究,通过构建校内研发基地、校外创新基地和社会创业活动等形式,把各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和经济效益,把创业团队的培养融入科研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专任教师要平衡好大学生创业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所偏废。

(四)切实提升创业团队指导教师的能力

在一名教师指导一个创业团队的前提下,指导教师的水平和经验往往对大学生的创业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其除了需要理论素养高,创业知识和经验丰富,还要具备将知识水平、性格各异的学生揉合为有一定凝聚力团队的管理能力,这样的专任教师在高校还比较少。这需要高校根据现有的师资配置,遴选愿意参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的经管类专业的专任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一线教师,给予经费、课题、绩效奖励、职务聘任等方面的支持,为他们提供创业技能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同成长,经过2至3年的锻炼,就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创业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将专任教师的创业能力培训纳入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一部分,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师资,切实提升他们的创业指导能力。如有必要,高校还可以为每一个创业团队聘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商界人士作为兼职导师,采用创业交流会、实地指导等形式,让他们为学生传授最直接实用的经验。

五、改革的实效

基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的创业教育改革已经在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获得初步成果,在调查中,大部分已经经历创业的大学生表示,诸如无明确绩效分配方案、团队成员理念不合、经营价值观有冲突等原先严重影响创业企业良好运行的现象,在改革之后明显减少,教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参与更为充分,他们的企业从中获益匪浅。部分经管类专业学生表示,学院对于他们网络创业的支持比较到位,在教师授课、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方面感觉良好,在创业的过程中主动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机会更多。而大部分低年段学生表示今后有创业的兴趣,平时会关注创业的相关专题培训和讲座。

总之,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非常适合投入创业,高校对此要善加引导,转变传统创业教育的思路,将创业团队培养作为重点,以多途径激发更多学生创业的兴趣,帮助已经创业的大学生企业更好地发展,并反哺校园的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晓晔.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5)

[2]房俊东,杨柳漫波,陈楷. 基于团队设计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0年度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0JGZ094)

【作者简介】张文安(1959- ),广西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

作者:张文安

上一篇:幼儿园礼仪培养方式研究论文下一篇:体校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