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审风险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当前,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内部环境存在缺陷。通过分析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内部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实例,探讨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内审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内审风险管理论文 篇1:

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内容与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第三道防线职能,提高内审人员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电网企业内审工作的价值变得日益重要。旨在通过研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思想和方法,探索电网企业内审职能进一步提高增值服务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满足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作者简介:梁国栋(1977-),男,河南新乡人,北京英大长安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业务一部主任,国家注册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经济师。

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先后出台,国家部委和监管机构日益重视央企风险管理工作,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在公司总部的正确引领下,正在大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并在完善组织架构、运营体系建设、专项领域研究和风险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内部审计职能作为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三道防线,需要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审计方法,对已有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客观、真实和有效地评价,责任重大。然而,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项尚未完全成熟的审计职能,仍需对其进行不断研究。

一、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理论简述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本准则所称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独立、客观地对本组织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的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电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从而实现对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适当性、有效性的评价,促进电网企业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风险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崭新领域,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制度审计等相比具有两方面的差异。

一是风险管理审计与企业目标直接关联。传统内部审计将着眼点放在财务结果、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相联系。而风险管理审计则是立足企业经营目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进行审计,把握企业整体和各流程、各部门的风险,通过“目标—风险—管理—审计”的路线将审计对象与企业目标直接联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是风险管理审计将原有审计关口前移。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审计的目的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检查和分析,从而揭示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差错和舞弊。而风险管理审计则立足企业重大风险,对风险的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测试、评价和反馈,充分体现事前审计的思想,由原先消极的以“发现和评价”为主的内部审计活动转向积极的防范和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活动。

电网企业面临的高风险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带来了自身风险管理需求的提升,如何有效评价风险管理工作是引起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产生的内部背景,与此同时,电网企业风险点众多,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对重大风险点进行风险管理专项审计。因此,电网企业引入风险管理审计需求强烈。

二、风险管理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电网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搭建公司级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和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又要整合原有风险管理工作成果,例如安全风险管理(涉及电网、设备和人身)、财务风险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等。为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对风险管理进行持续监控必不可少。

在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层在做出风险管理决策方面负主要责任,而审计人员在管理层的风险决策方面可以提供建议、质疑或者支持,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为电网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决策参考。

因此,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就是内部审计部门采用系统、科学的审计方法,结合风险管理工具,对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三、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国家电网公司目前开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国网公司系统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经验,一个设计完整、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即公司层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层面风险管理体系,内审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内容,应立足上述两个方面实施,具体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电网企业内审部门可以采取“立足一个体系、抓住两个层面”的工作思路,从公司层面对电网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从业务层面对电网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具体工作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在整个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内审部门在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审计中往往不用花费过多的精力,而业务层面风险管理则是整个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针对业务层面风险管理的审计可采取如下方式:

1.立足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是电网企业面对公司各类风险的态度,它包括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内容。风险管理策略制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风险管理“策略制定程序的合规性、策略选择方法的科学性和策略选择结果的适当性”这三个关键问题。

2.关注企业目标设定

风险的定义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因此在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要首先关注目标设定是否恰当,是否是管理层或各部门的关注目标。一旦目标发生偏移,则再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也将毫无价值,因此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应关注设定目标的准确性和适当性。

3.抓住风险识别范围

在目标设定的情况下,风险识别的结果将会对电网企业风险状况的了解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内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风险识别的方法是否适当、过程是否严密、结果是否完整。一般意义上,针对设定目标识别出的风险应该是穷尽的,而且是基于原因的(对目标实现有影响的原因或者因素)。

4.分析风险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是电网企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的直观反映,风险评估标准涉及到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审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评估标准在电网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下,其风险承受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是否与标准相符,因此在开展该阶段审计时,应重点关注风险管理标准设计的前后一致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5.判断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往往都是针对重大风险而设计的,因此,针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审计,首先要特别关注该控制措施是否是对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其次要关注控制措施设计的全面性;最后要关注所设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审计关注重点可包括风险成因分析、措施制定情况、工作节点安排、具体责任归属和控制预期成果等方面。

6.审视监督改进机制

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内审职能还应对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闭环管理机制进行审计和评价,以判断其监督改进工作是否开展?如何开展?以及有效性如何?从而为管理层判断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供证据。因此,审计的关注重点应放在机制是否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反馈的闭环回路进行。

7.追踪重大风险预警

针对重大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内审部门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电网企业每年年初都会针对当年的风险情况进行识别、评估,确定重大风险,从而集中优质资源予以管控,并设置预警指标予以监控,内审机构可相应地跟进上述过程,并保持应有的职业敏感性和判断力,从相对独立、客观的角度保持对重大风险的追踪,从而对重大风险的管理工作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四、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内审人员针对需要调查了解的风险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和风险控制点,设计拟调查的问题条款,形成调查问卷以了解风险管理情况的方法。调查问题的提出,应紧紧围绕风险管理体系中的控制点及其管理措施,即对控制点设置的各项控制措施逐一设计调查问题。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一般可分三步进行:一是确定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二是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所要调查的风险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三是根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题。调查问卷的格式,通常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其要素一般包括: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被调查人、审计负责人和审计调查人等。

2.流程图分析

“流程图分析”是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内审部门可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所有风险。流程图通常包括风险点、控制点、审批环节等,能够直观反映流程中的风险分部情况。然而,流程图中往往难以直接显示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因此还需借助风险控制矩阵、权限指引等表单,以配合对流程图的理解。

3.自我评估法

“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 Assessment,简称CSA)是IIA协会力推的一种风险控制自我评估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内审工作中应用比较普遍,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其有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内审人员可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引入与推广该方法,以实现对风险管理的自我评价。

4.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指的是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项目的价值链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并且找出其重大风险,进而对重大风险上的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对价值链的内部联系和纵向联系进行风险分析,查找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不适当、高成本或者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做出重大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性评价并且提出审计建议的一种工作方法。

5.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是指审计人员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向专家征求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针对某个风险管理活动的风险管

理情况评价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6.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法”又称风险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频率及其对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而对风险的等级做出判断,并对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的优劣作出判断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常用于对大中型重要若干项目的评估和决策之中。

五、结语

风险管理审计尚处于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尚不普遍,还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随着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内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其承担的监督检查职能日益重要,内审部门相对独立、客观、科学地评价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将是今后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Z].2006.

[2]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版社,2004.

[5]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梁国栋

企业内审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探析

摘要: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当前,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内部环境存在缺陷。通过分析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内部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实例,探讨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文献标识码:A

1 内部环境的要素分析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 以下简称ERM框架) 。作为该框架八个要素之首的内部环境,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的实现,是风险管理中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内部环境包含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形成一个组织的人员识别和看待风险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1 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理念是指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信念和态度,它反映了企业的总体价值观,影响着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也影响到企业风险管理其他要素的应用。不同企业对待风险的信念和态度是不同的,同一企业内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可能不同。

1.2 董事会职能

在ERM框架中,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不再仅仅扮演着监督的角色,该框架要求董事会对风险管理负总体责任,并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作为对企业战略﹑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的体现,董事会应对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决定和风险监督负责。

1.3 企业员工的诚信与道德价值观

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样也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存亡,因此高层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以使其下属员工树立正确的﹑适合企业发展的道德价值观。

1.4 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公司经营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总体框架。通过集权或分权决策,可以在不同部门间进行适当的职责划分,建立适当层次的报告体系。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活动的性质。权责分配是设立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对个人或团体的授权规定及报告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涉及所授权限的范围,对创造性解决方案的鼓励以及有关实务处理﹑个人经验和知识﹑企业提供的资源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1.5 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胜任能力是指员工执行所分配的工作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基层员工的胜任能力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而管理者的胜任能力则更为重要,他们是否能准确地洞悉市场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这些因素都紧密地关系着企业的存亡。

1.6 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其保持较高水平的胜任能力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

2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高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指管理技能与相关知识,同时也包括道德观,价值观等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1.1 盲目扩大经营范围,对于多元化战略过度乐观

例如,2006至2008年间,中捷集团为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采取了多元化转型战略,以水暖卫浴和钢铁物流为切入点,其目标是把该公司做成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以缝制设备为主业并兼营其他业务的公司。规划很宏伟,但其高管人员没有综合考虑市场宏观因素,在中捷公司本身利润已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依旧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了该公司巨额的资金缺口。正是在此情况下,其高管人员开始非法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弥补该缺口 。这个案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管理者虽对公司目前所经营的行业及业务有较好的了解,但在向别的领域扩张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往往会对潜在的风险考虑不足,由此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由于我国还尚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因此管理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这就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设有相关机制,从最初的招聘到后续发展,始终能激励管理者保持高水平的胜任能力。

2.1.2 诚信及价值观问题

中捷公司2006至2008年间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总计约6亿元人民币,其董事长蔡开坚对此却是这样认为的:“上市公司的钱只是借用一下,反正会还的,没有损害其健康发展。把其他产业培育好后,在适当的时机再还给公司。” 挪用上市公司资产是一种侵权行为,可见,该公司尚未树立正确的产权观念,社会公众股东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而且,为了掩人耳目,该公司伪造银行对账单,在财务报告中虚增银行存款,这也反映出管理层在诚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高管人员诚信的缺失及道德价值观的扭曲会对整个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董事会职能的缺失

这是我国公司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形式上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但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误区,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成形,经常出现董事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叠的现象。由于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实行对管理层的监管,减少管理层和股东间的利益冲突,缓解代理问题,因此二者人员的大量重叠必会大大弱化董事会的监控作用。

2.3 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

以中航油事件为例,该公司本身也有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他们还聘请了安永会计事务所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在该手册中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并立即采取止损措施等。然而,当陈久霖在处理期货头寸的过程中,这些规定的流程成为形式,设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中航油事件败露后,陈久霖还认为“只要再有一笔钱,就能挺过去”,而把因自己未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才导致如此重大损失的事情完全抛在了脑后。如此极端的风险理念以及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藐视,无不体现着该公司内部环境的恶劣。而一个存在缺陷的内部环境很难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2.4 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而信息流的不畅则会造成很多问题。就企业内部而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董事会无法从经理层或其他下级部门获得必要信息,造成对经理层的监控失效,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各层级经理无法从其下属部门获得可靠﹑及时的信息,造成如预算不合理,成本控制失败等问题;三是上级管理层传达给下级的指令或要求不够明晰,使员工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其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使企业遭受损失或错失机遇。就企业外部而言,表现在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及其他信息是否真实﹑公允。虚假的信息必然会导致目前及潜在的投资者做出不恰当的决策,使其遭受损失。

3 改善内部环境的相关措施

3.1 完善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的职能

由于大多数股东无法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董事会应代表股东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因此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需要切实加强,这就要求董事会成员相对于管理层具有独立性(杨有红、胡燕,2004)。对此,企业应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的提名机制及董事责任追究与免责机制,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履行权利﹑承担责任的机构。同时,要考虑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因为非执行董事往往具有更多的外部知识和更宽广的视角,能够为重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且由他们领导的下属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可有效监控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对管理层起到制衡作用,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3.2 提升高管人员素质

首先,高管人员的素质在最初招聘时就应严格把关,不仅应从知识技能﹑管理经验等方面考虑,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应成为决定是否聘用的重要因素。其次,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各类培训机会使管理者掌握充分的知识技能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市场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来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

3.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强调企业对诚信等道德观念的重视。管理者的示范作用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公司的经营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其次,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氛围。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取得长久发展,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环境的建立应以培养组织成员强烈的学习意识并鼓励督促他们积极地去学习为根本目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由于其不同于内部控制以往更具限制性的管理理念,因此这种控制观念的转变仍需一个过程。

3.4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这可以通过审计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来实现。企业应设立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内审人员的权力和独立性。特别是关系到重大经营决策的信息如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必须经由内审人员核查,确保其内容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真实情况,之后才能向董事会提交。其次,信息系统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渠道,向上的及横向的沟通渠道同样重要。各层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工作手册﹑会议等方式向其下属员工传达信息,同时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反馈,以确保信息已准确﹑及时地被员工接收。同级管理者之间也应定期进行沟通和协调,以实现企业整体层面的最优化经营。

参考文献

[1]金彧昉,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J].会计研究,2005,(2).

[2]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J].会计之友,2008,(25).

[3]刘晓波.基于中捷股份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分析[J].财会分析,2009,(2).

[4]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

[5]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6]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

[7]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2004.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Executive Summary.

作者:薛秋璐

企业内审风险管理论文 篇3:

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摘要: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用以指引大企业避免税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法律风险、声誉下降等。本文以此为契机,着重探讨了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管理及控制措施等。希望能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企业 税务风险 管理 控制

一、引言

一般我们称的税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未能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导致采纳了不适用的税务处理方法,导致了企业偷逃避税等,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法律责任、声誉下降等不良后果,第二则是指企业的主动行为不当,即企业采用的税务筹划不足,导致企业支出了原本可以节省的税收。在2009年5月5日颁布的指引中,主要探讨的是第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税务风险,这是狭义的税务风险。

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中,在企业基本建设、电力营销、合同管理、投融资等资本运作中体现,可以说财务处理和业务过程对纳税的影响相互渗透,不能人为割裂。要规避税务风险,必须加强前端业务过程的税务风险管控。财务人员要具有税务风险分析能力,运用税务稽查的角度来透视会计报表的合理性。电力企业要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必须在纳税理念的树立和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国配置和合理安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以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着手,着重探讨了电力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以采纳的措施。

二、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组织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在人员的配置上也有较大的优势,但这并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控制。从实践来看,电力企业受税务机关关注比较多。电力企业要首先认清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动

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仍然以政府的强有力控制为主要特色,政府对宏观环境的控制主要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会根据经济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也就给了税务从事人员带来了新的难题。他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税务处理方法,同时,由于一般新的税收政策在刚出台的时候很多税务从事人员也没有把握和保证能正确解释新的条款。这就会给税务工作带来了不便。这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就以笔者从事的电力行业来讲,在国家统一调整增值税的同时电力行业也受到了其他调整的影响。一方面是增值税的转变对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电力行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的从业人员对之前增值税的转出等处理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对税务工作产生了影响。

(二)内部控制不足,税务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的内控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控制措施有利于减少公司的税务风险。例如有效的内部组织设置和内审人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岗位发生不利于公司的行为的概率。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这个方面做得不足,导致了公司的税务风险。

例如,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风险意识不足,同时很多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仍然是有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仍有待商榷。他们对企业的决策和年初的税务规划没有有效地审查其合规性等,这就容易导致税务风险。

(三)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

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公司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了公司是否能够参透新政策的关键,因此,很多公司的税务风险其实和公司员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已经是较大型企业,甚至很多的企业已经是中外合资公司,在对员工的考核和培养机制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减少了税务风险的概率。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和招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关系户较多,“子弟兵”较多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提升这个行业员工的水平。这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一种原因。

(四)电力企业重生产,轻管理

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安全生产指标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其他管理指标无关紧要,在这种心态下,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到重视便不足为奇。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大学生、中专生或中技生。学管理、懂经营的人才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少。人才结构较为单一。目前有些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倾注的精力较多,对生产人员的关注较大,而对企业规范化没有进行合理的关注,在企业的内控和岗位的设置上较为片面,企业也没有设置税务人员岗位,这些都会导致不专业的税务人员处理企业的税务,很容易产生税务风险。

三、电力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指引的要求,大企业的税收风险控制措施主要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税收规划要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经营决策和日常活动要考虑税收因素;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要符合税法的规定;税务登记、会计凭证和税务资料的整理和报备要符合税法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展开的。下面,我们采用的是对风险采用的具体方法展开,主要从风险评估、识别、控制、岗位设置、人员培养等防范措施展开。

(一)合理设计内控,做好对税务风险的识别

首先,从组织的设置上,电力企业要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等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合理规范自己的组织设置。第一,要规范公司的法人结构。同时也要规范公司的内审委员会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多经企业,更要规范其法人结构,一方面要做好法人结构权力的划分,一方面要做好公司股东会、管理层、监事会的平衡和监督。第二,要合理规范和划分好公司的岗位职责。公司要做好不相容职位的划分等,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好税务管理人员的配置。

其次,要能够对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宏观的主要风险进行细化。对风险的细化有利于电力公司及时发现行业和公司风险。对风险的细化第一要能够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的主要风险归类。例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如公司的流程、组织设置、人员配置和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这都是公司有效识别自己的可能风险的因素。第二,要能够对行业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认定。例如,电力行业所可能受到的调控等。最后,要能够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从公司的数据库中发现公司指标的异常。同时不仅要关注公司的财务信息,也要关注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比例,居民用电量的变动等。

(二)采用合适的方式,评估税务风险大小

税务风险最终还是要评价出其影响,公司要能够采用一定的合适方式对主要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价。这就涉及到了税务风险的评估。一般企业可以采用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集中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访谈和调查两个方面。公司可以采取对相关人员和管理层的讨论对可能的税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价,其中要对公司的主要行业风险和公司内控方面的风险要着重考虑。同时对税务从事人员的调查也要着重考虑,因为这些方法可以选取到之前可能没有加以重视的内容,这对于公司的未来也许可能极为重要。

定量的税务风险方法主要是对已有的事项做评估和对未来进行数据分析。对已有的事项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这是对事项的财务支出进行必要的分析。当然这种可能没有包含对未来声誉影响的评价。另外对未来的评价则主要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历史的概率分析公司未来可能的税务风险,同时也对公司未来可能的行业风险和公司风险做必要的分析和预测。

(三)加强内审,控制公司的内部税务风险

要加强内部审计,首先是保证公司内审的独立性。内审首先不能归属于管理层,而是应该由内审委员会等类似部门来规范,如果公司没有设置内审委员会,则主要要向监事会和董事会汇报。管理层不应该干涉内审工作,同时公司内部人员要配合公司内审的工作。

内审应该经常性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电力公司的内审要能对公司的组织设置、业务遵循情况、相关人员的素质等情况进行合适的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往合法合规且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税务内审要和财务内审密切合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公司的税务审计正确。另外税务内审也要加强和公司所处的税务机关的沟通。

(四)加强财务人员税务风险的能力培养,提升纳税分析综合能力

由于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性,加大了纳税调整难度,不利于税额的正确计算和征收,这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熟悉财会业务,又要熟悉纳税申报业务。同时对一些专业性的税务岗位也要有合适人员的配置。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电力企业可以尝试的一种方法。税务风险管理岗位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岗位,甚至是一些财务人员也比较难以掌握的,要加强培训和教育,让这些人员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具备财务、会计、资本、运作、金融、税收、法律等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公司的税务风险。

(五)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纳税筹划

税务风险一般都是源于对税收法律政策的不理解和运用失误。电力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加强对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这个一方面要靠税务人员的自觉,主动积极掌握政策,并理解政策的立足点。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及时开展培训项目,外聘一些专家进行现身讲解等。同时,税务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内部的沟通和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这样也能够及时提升对政策的理解。

同时,为了让电力企业减少税收上的不必要支出,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在理解和掌握政策的同时也要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合理运用政策。全面了解,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面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本文以税务风险为切入点,探讨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探讨了电力行业的税务风险原因和措施。限于本人的经验和理论局限性,提出的防范措施可能有所偏颇。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特区经济.2010.03.66-68.

(作者单位:苍南县昌盛电力有限公司)

作者:许雪媚

上一篇:高校评估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纸质档案保护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