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队伍建论文

2022-04-18

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日趋加快的当下,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不辱使命地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忠于我们的党和国家、更忠于人民的法治队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司法行政队伍建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法行政队伍建论文 篇1:

谱写新时代江苏司法行政事业新篇章

开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对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初心、担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江苏司法行政事业新篇章。

一、践初心,先要守初心

守初心,就要不忘走过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我国司法行政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大致经历了“国家司法行政机关”阶段、挫折停滞阶段、“法院司法行政”阶段、调整完善阶段、改革发展阶段,虽然经历了建立、撤销、恢复重建和加速发展的曲折历程,定位不断变化,职能也不断调整,但司法行政机关的政治属性、法治属性和人民属性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是司法行政人员“守初心、担使命”的铮铮誓言,也是“践初心、勇作为”的行动纲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如磐石,稳若泰山。

守初心,就要坚定前行的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总目标,始终把改革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和“第一动力”,引领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眼于破解长期以来碎片化、机关化、静态化问题,推动司法行政机关由行政主导的“管理型”向需求主导的“回应型”转变。大力推进实战化、社会化、智能化建设,创造性提出社会司法“五大工程”“四个全覆盖”“六大体系”等改革思路,推动形成了普法“323”,矛盾纠纷化解“3531”,公共法律服务“一条主干”“四张网”,刑罚执行“两体系三机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路径,助推全省司法行政工作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必须切实把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基层实际、部门职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全系统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行稳致远。

守初心,就要奔向追梦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对于江苏而言,机构改革、职能赋强后的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切实承担统筹全面依法治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等“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在统筹法治建设方面,要加快构建“法治社会、法治江苏、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三轮驱动”的工作格局,推进一体化建设。在行政立法方面,要创新建立评估前置、协同参与、立改废释并举的行政立法工作模式。在行政执法方面,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权责统一、运行有效、制度完备、协调有序的监督指导体系。在刑事执行方面,要着力推进以融合高效的工作体系、系统科学的矫正体系、规范有效的衔接机制、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和互帮共建的协作机制“两体系三机制”为核心的刑事执行一体化建设。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要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构建完善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担使命,就要履好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政治安全领域努力做到“五个确保”。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治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应有之义和应尽之责。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牢牢把握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供法治保证。

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中履好职。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探索构建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利用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优势,建设覆盖省、市、县、乡、村,聚合行政机关、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民间人士等资源力量的“五纵四横”工作网络,构建党委领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非诉讼纠纷化解格局。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法律顾问工作,主动融入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更大力度地参与社会治理。在污染防治方面,要聚焦绿色企业、绿色村居、绿色校园、绿色出行,积极倡导共建绿色生活。2019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重点加大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立法、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把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实。此外,做好监狱戒毒、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工作,积极推进刑罚一体化建设,实施统一戒毒模式,抓好“特殊人群”的改造,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成为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

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履好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政法机关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做好法治建设工作,必须在立法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决杜绝部门利益化的倾向,让每一项条例、规章、制度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加大行业管理,加强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仲裁等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履好职。继续加强省、市、县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落地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重点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完善法律服务流程指引,前置法律服务端口,让老百姓遇事能够想得到、找得到。要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特别是要通过出台政策、强化协调,加强对基础薄弱的县、市、区法律服务力量的供给,增强法律服务的均衡性。要及时关注和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领域,通过法治惠民实事等方式推动问题逐步解决。要细化法律服务清单,全面推行“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让老百姓在生老病死各个阶段,在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三、比奋斗,更要见成效

比忠诚,在立根固本上见成效。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对党忠诚上做表率。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真学深学细学、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学习中更新观念,在更新观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主心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江苏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始终保持斗争精神。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同违反党章、破坏党纪、危害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团结统一的言行做斗争。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敢抓敢管,面对杂音噪音及时发声,敢于亮剑。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敢于动真碰硬,坚持立足基层,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胆启用敢于斗争、勇于负责、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正风肃纪,深化政治巡察,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比担当,在干事创业上见成效。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活动,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症结,形成发展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充分鼓励和尊重基层创造,坚持局部试点和全面推开相结合,经验总结和制度建设相结合,营造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实施“容错纠错”“鼓励激励”“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司法行政系统每名党员干部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强化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争当创新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强化责任担当,比一比面对急难险重时的精气神,比一比探索创新的“闯劲”,比一比“我将无我”的气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比奉献,在服务为民上见成效。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紧扣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的总定位,把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心服务为民,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落实法治惠民实事。要坚持和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着眼“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深入到问题集中、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推动解决一批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一些锦上添花的虚功,把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好走扎实,切实做到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推进新时代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突破,用过硬的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江蘇省司法厅厅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作者:柳玉祥

司法行政队伍建论文 篇2:

试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的“三个抓手”

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日趋加快的当下,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不辱使命地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忠于我们的党和国家、更忠于人民的法治队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当前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队伍政治思想教育的整体性较差

部分的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由于组织关系属地管理,使整个单位思想教育不同步,尤其是一些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所属镇街和机关不能做到完全统一,导致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的整体性效果较差。

队伍整体素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由于队伍结构繁杂,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地方司法所,年轻干部的实践能力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日益进步的需求,极其需要整体的得到提升。少数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受到利益驱动,偶有出现损害当事人的权益的事情,导致近年来当事人投诉的情况有所上升。

基层工作队伍力量有较大的缺口

一方面,基层党委和政府对司法所在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教、提供法律方面的专业建议及法律援助等等职能发挥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社会综合治理过程中,对一些特殊人群进行监管和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以某省会城市某区为例,管理28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和82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此外在司法体制的改革后戒毒人员的后继照管也划归到了地方司法行政部门。目前多地的从业人员力量配比还远远达不到严格管理的要求。
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的“三个抓手”

以增强各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抓手

1.通過加强党建促队建提高,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各层次单位党组织的力量,结合内部的机构设置,以在一线实战单位分别组建党支部的方式,达到以党组织的建设来带动各部门队伍的建设得到强化。完善单位党建工作体系,理顺理清党建工作脉络,做到以机关党建去带动基层党建,去推动整个行业党建,最终提升整个系统党建的整体水平。结合各种主题的学教践行活动,搭建“学习日”“学习周”“学习月”等平台,开展各种类别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等新型学习模式,召开专题讲座,邀请党校教师、资深媒体人就重点问题进行讲解等多种形式丰富学习内容,达到学习成效,从而进一步提升各级干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团队整体凝聚力与战斗力。培养、宣传发掘党员中的先进和业务骨干,开展各种形式的“比学赶超”活动,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严格过好党内的政治生活,切实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从严把握标准要求,学习政治理论要学透,做到真正的领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中央以及上级的各种精神,相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等等,通过学习做到政治定力和党性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各层次的人员都能严格照规定过好党内的思想政治生活,大力解决司法所等基层单位组织生活较随意化的问题,切切实实地让党内的组织生活做到庄重、严肃、规范起来,充分地把各层面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起来。建立完善党员分析机制,认真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落实针对性的措施并予以教育引导,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持续开展品牌凝聚行动,锤炼为百姓群众服务的本领。深入开展多种多样的司法行政党建特色服务,把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各项职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的去推进党务、业务和服务深度融合。让服务能够真正的做到跟着群众需求调整优化。在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全面强化全面推广实战机制勤务机制,基层岗位人员要能做到每个岗位都能胜任,真正在工作中锤炼业务能力,真正把司法行政服务于群众,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战中。

以强化廉洁清正的纪律作风为抓手

1.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增强廉洁从政水平。深入学贯近年各纪检部门相关廉洁廉政精神,特别是要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的要求,一定要强化各项工作制度的建设落实,日常组织开展检查时时进行督促,确保提出的各项要求指定的各种规定落地就要见到效果。针对当前电子产品发展迅猛的实情,充分利用电子平台,不拘泥于传统开开会念念经的老形式老模式,用发送廉政问候短信、设计推光廉政提醒屏保图片、参观美丽乡村廉洁教育基地、签订廉政责任书、联合工会等部门组织廉政演讲等形式,构建起覆盖面广、有时代特色、注重实际效果的司法行政廉政教育体系,着重在基层不断提升廉政教育的效果。努力达到基层司法行政单位违法违纪案件零发生的局面。

2.狠敲刚性纪律警钟,切实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队伍建设队伍管理的根本举措,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建立健全教育学习、督促检查、责任追究、考评考核的各项机制,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履职规定,尤其是窗口部们基层一线服务单位确保严格执行到位,发现对来办事的群众有推诿敷衍不耐烦等情况的要追究责任到底,整改落实直到群众满意群众认可才行。经常性开展制度执行情况自查互查抽查等各种形式的检查,对制定的制度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不符合形势、不符合要求的制度,确保制度有针对性,确保制度监督有效。发现面对群众出现有章不遵、违章不严的行为,必须予以严肃查处,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和执行力。

3.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升各项工作效能。坚决克服“停一停看一看、歇一歇等一等”的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期开展常态推进基层窗口和科室服务规划化、优质化建设,窗口单位严格执行《窗口服务规范》,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依托职能进行的专项整治活动。针对大多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碎片化和机关化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梳理专项排查,着重排查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和司法所等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认真查找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风险点,对风险等级实施评估,加强监管。管理部门要建立作风督察评议机制,借助行风监督员力量,运用专项检查、突击检查、群众评议等手段,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努力确保不发生一起干警违法违纪现象。

以打造多项维度职业文化为抓手

以职业文化的建设作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发挥示范引领等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使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从而为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1.立足平面载体,营造浓厚职业文化氛围。把理想信念、利益、价值、需求与司法行政工作的整体目标进行整合,产生共同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实现干部职工自身价值,增强其对司法行政事业的认同感,提升其归属感。以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强化队伍凝聚力为出发点,夯实政治思想根基,保障正确的思路方向。通過会议、主题教育、文体活动等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其群体安全感、价值感和自我存在感,从而提升的归属感,继而推动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将职业文化建设与各类专题教育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搭建多样活动平台,开展各种形式“比学赶超”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品牌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开展面对面的教育,激励大伙积极投身到工作中来。创造一个内部和谐、健康文明的人际环境,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干部职工之间上下一心、配合默契,共同建立起人际沟通的良性循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来完成工作目标。

3.创新网络载体,推动职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创新在于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参与,将全体干部职工凝聚在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理念中,调动内、外部一切有利于创新的因素,在创新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功能,及时报道刊登理论学习的新要求新成果,适时发布正面向上的文章、视频、名言警句,使其成为了解队伍建设工作的“第一窗口”,增强了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交流功能,通过QQ群、局域网网上公文流转、会议管理,对重要工作、会议、活动发出实时通告,作出工作部署,通过视频指挥系统开展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大大提高了公文流转效率和工作学习效率。
总 结

综上所述,狠抓党组织凝聚力,狠抓纪律作风廉洁自律,狠抓职业文化建设,适应了当前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全面发展的时代需要,必将形成和保持司法行政队伍团队最大的效力整合,集中显现出服务力提升、学习力提升、内动力提升、创新力提升的成效,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南京市江宁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

作者:穆琳宁

司法行政队伍建论文 篇3:

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揭示了目前司法警官院校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出了完善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的构想。

【关键词】司法警官院校 专业设置 问题 完善

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社会违法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使监狱、劳教机关执法、改造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随着监狱体制改革、劳教创办特色、社区矫正试点等改革措施的展开,监狱、劳教机关延续了几十年的工作格局被打破,执法、改造工作面临着从理念、内容到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与这种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相比,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的弊端更加凸显,已经成为监狱、劳教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监狱劳教机关培养后备力量的司法警官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1 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部分司法警官院校为调查对象,对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查,并注意收集、研究相关资料,详情见表1:

表1中反映出我国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上的三个特点:一是司法警官院校仍然坚持为监狱、劳教系统服务的基本方向,并已经形成了监狱管理、劳教管理等特色专业,为调整监狱、劳教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有的专业已经脱离“司法警官”序列而另觅发展空间;三是为监狱、劳教系统服务的专业多为传统专业,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监狱、劳教机关急需的新专业(例如矫正教育专业、心理矫治专业,为社区矫正服务的社会学专业)开设的明显不足。

从总体上讲,司法警官院校针对现阶段我国司法行政系统的新形势,面向监狱、劳教主战场,努力把握人才需求,设置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专业,也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实用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司法警官教育兴起的时间较短,在专业设置上受主观经验的影响过大,盲目从众,缺乏调查研究和理性论证,因此各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在专业设置方面,司法警官教育的职业特征没有得到充分显示和发挥,使司法警官院校的人才培养脱离了司法行政机关(尤其是监狱、劳教机关)的实际需求。

缺乏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名称不规范。我国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在创办过程中逐渐摸索发展起来的,在专业设置上有的按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设置专业,而有的自主设置专业;有的按学科建设要求设置专业,而有的按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部门为标准设置专业,造成专业名称混乱和不规范,缺乏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专业设置方向迷失,有的专业缺乏警察特色。当前,有些司法警官院校中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要办成综合性的院校,希望学科齐全,开设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学等专业,但是却使学校失去特色和学科优势。也有一些院校因毕业生就业率低,招生困难,就增设市场需求迫切的非司法警官专业和新兴专业,开设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闻采编与制作、工商管理等专业,另寻学校的生存发展之路。

专业结构调整缓慢、反应迟钝,缺乏必要的前瞻性。从现有专业结构来看,各院校普遍缺乏监狱、劳教所急需的相关专业。如面对日趋复杂的违法犯罪人员结构和日益严峻的教育改造任务,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监狱、劳教机关急需矫正教育和心理矫治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许多司法警官院校没有这些专业。在行刑社会化的大背景下,社区矫正工作正在快速发展,但除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外,其他院校都没有涉足。

2 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司法警官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许多司法警官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还存在问题,对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模糊认识。在确定设置专业之前,没有按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理念去操作。第二,专业设置在客观上受到高校扩招和毕业生系统内就业渠道不畅的双面挤压。这是导致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方向迷失的重要原因。第三,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专业化分工研究滞后,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明确的专业化岗位体系。对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职业岗位定位造成重要影响。第四,专业设置的管理体制落后,基本上仍然沿用原有的普通高校的体制。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某些院校漠视行业背景及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联系,没有或很少有司法行政机关参与其中,使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专业需求相游离。第五,专业设置成本高,尤其是行业急需的朝阳专业所需教育资源匮乏,不仅物质资源短缺,更缺少专业教师,影响了专业的科学设置。

3 完善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

司法警官院校应该根据监狱、劳教等司法行政机关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专业。同时要按照院校发展规划的要求,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专业建设。要建好自己的拳头专业和骨干专业,办出质量,办出效益,办出声誉,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首先,专业的设置要以司法行政机关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为了保证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紧贴司法行政工作的前沿,符合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专业设置以前,要深入监狱、劳教所等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要在科学确定岗位专业分工的基础上,透彻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对拟开办的专业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每个专业对应着一定的职业岗位群,应当聘请监狱、劳教所和社区矫正组织等部门的专家(或由这些部门的专家组成的专门委员会) 以及相关高等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对某一职业群的职责、任务、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工作职责、任务等,编制出相应岗位的“职位说明书”。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的过程,也是工作流程分析和岗位设置分析过程。“职位说明书”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工作说明是一份提供关于工作任务、职责信息的文本说明。工作规范则包含了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职位说明书”中工作规范的内容即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即为该职业岗位称职人民警察的基本标准。工作说明涵盖了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和环境等信息,是司法警官入行后的具体工作内容。司法警官院校应该以“职位说明书”为根本依据,设置专业、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作为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标准。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可以使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其次,专业设置要顺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形势要求,与时俱进,适当前瞻。为了保证专业设置紧跟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步伐,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人才保障,实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司法警官院校要密切关注司法体制改革的动态,认真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注意收集其他相关信息,做到判断准确,反映灵敏。在专业设置上,不仅要考虑满足司法行政工作的现实需要,还要考虑满足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长远需要。针对司法警官院校专业设置方向迷失造成的散乱状况,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淘汰、保留、改革、加强的办法对现有专业进行整顿。同时,应根据我国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进程,整合院校教育资源,考虑人才培养周期,适时设置新专业。目前而言,就是要根据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中心任务的要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需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增设矫正教育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方向)专业和心理矫治等专业。

第三,专业设置应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彰显司法警官院校的特色。“规范性”是指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接受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的指导,遵循学科分类的一般规律。实现专业设置的规范化,有利于实现专业的持续和稳定,也有利于处理本专业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系统性”是指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设置从宏观上要涵盖司法行政系统的主要职业岗位。只有实现了专业设置的系统性,才能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各类人才,满足司法行政系统对人才的需要。“彰显特色”是指司法警官院校设置专业要突出“警”字特色。坚持为司法行政系统服务不动摇,坚持以培养合格的司法警官为己任,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思路,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鸿忠.警官高职人才培养摸式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2] 彭贤泽.关于我国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专业设置的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

[3] 李玉成.监所管理专业教育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司法.2004(8).

[4] 盖艳天.对警察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

作者:何 葵

上一篇:大数据电力营销论文下一篇:宪法修正案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