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措施探讨论文

2022-04-30

摘要:“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作为我国高等學府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高校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网络育人成了高校培养人才的创新方式之一,高校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亲和力,打造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措施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措施探讨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作为主流通讯方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微信、QQ、飞信等新媒体工具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大大减少了高校教务人员与学生间的鸿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新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权威性,也可能直接降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的领导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成果。当前条件下,怎样有效的利用新媒体环境,使其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难题。该文主要剖析现有的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并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作和沟通工具,也使以计算机为显著代表的新媒体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熟知、关注和使用,网上教学、网上沟通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媒体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占领教育领域,融入千万学子的日常生活之中,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改变学生对教育和教学的认知程度。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现有模式下,高校怎样合理的运用新媒体工具,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环境,并研究更为科学的手段,应对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题。

1 新媒體概述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涌现出了许多新型媒体,例如:数字电视、互联网等[1]。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新媒体建立在传统媒体之上,主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广泛性: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媒体机构等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源,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主体日益广泛,已经步入了全民面传播时代;

2)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可实时交流、互动,且所有用户均能参与,并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大大提高了受众的积极性,并将全程参与变成现实;

3)时效性: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可将一个信息在短暂的一秒钟迅速传至各个角落,既能传播文字、声音,还能传播视频,这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丰富性:在新媒体中不仅包含传统媒体中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形式,还出现了视频、音频等新型信息形式,涵盖的内容较多,覆盖的范围较广,内容异常丰富;

5)虚拟性: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可以随意上传各种信息,发表任何言论,其传播速度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这种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形式,在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巨大诱惑。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且发展迅速,从原有的论坛、贴吧到QQ,再到微博、微信,在网络这个虚拟环境中,可拟造各种信息,也无从查证,这增大了虚拟信息产生的几率,削弱了政府的控制力度,增加了舆论导向控制难度。

2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伴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随处可见网络信息。且当代大学生具有追求独立、叛逆、好奇心较强、思想复杂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系数,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1)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政教育工作区别于一般的专业课教学,它强调对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它偏重环境感染,成效无法在短期内得以评估。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思政教育重担单一地落实到班主任、辅导员身上,尚未将其有效地融入到其它课堂活动中,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考虑,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变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达不到塑造人格和培养道德品质的目的。

2)关注知识积累:因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社会、家长以及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此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思政工作中,思政工作变成了对理论知识的积累,通过说教或者讲授的形式开展思政工作,通过背书、习题训练来学习思政内容,通过笔试来考察思政成绩,这种过度关注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际情况的思政教育模式严重背离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目标,且与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不符,最终的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大学校园内时常出现打架闹事、跳楼等事件。对于高校而言,思政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搬教材,缺少对现实案例的引用,带领学生划重点,学生为应付考试,生硬记忆,虽然能取得好成绩,但很快便会忘记[1]。

3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方式而言,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方法和手段。众所周知,传统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限制学生与老师必须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面对面成为了传统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必然条件,这大大限制了高校思政教育手段。一方面,双方约定见面,给教学增添了时间负担。另一方面,正面交谈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一定的思想压力,大大减弱了教育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而学生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接受思政教育。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为灵活: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变化,当掌握了学生思想的基本情况后,才能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使工作效果被滞留,不能及时的纠正学生思想。相对于传统思政教育的这一滞后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及时的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譬如,某学生在QQ空间里发表了一些消极的心情,指导老师通过空间及时发现了学生的这一状态,可以直接运用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这一负能量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宽慰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灵活性[2]。

4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提供的数据和理论来源广泛,数量广泛。学生可以在日常搜索新媒体环境时,获知大量的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源头,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学的权威性也就不同以往。而高校思政教育正是要依托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从而维持高校思政教育正常、有序进行。新媒体环境大大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遭受巨大挑战。

5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方法与手段

1)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壮大自我平台:现有的新媒体环境要求,教务人员具备很强的新媒体意识,同时掌握高超的新媒体技术,并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其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平台。针对这一点,高校应该加大新媒体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属于自己的校园网站平台,使新媒体思想广泛传播,系统分析新媒体对于教育的优势与弊端。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弥补高校思政教育的弊端,壮大高校思政教育平台[3]。

2)弥补和补充高校学生的新媒体认知水平:新媒体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媒介信息,而一旦学生缺乏认知度,这些信息将混淆学生视听,使学生的政治思想饱受扭曲。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重视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度,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辨别能力,筛选对自己不利的新媒体信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政情怀。

3)优化思政教育管理体制:伴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学校思政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教职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教职工应加强探索,而思政教育管理体制是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应构建合理的思政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可行的监管机制。

① 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严格参照管理体制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和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保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正确指引高校舆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提升思政修养[5]。同时,还应鼓励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借助新媒体技术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

② 构建可行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的构建主要包含监管队伍建设和监管制度的建设这两项内容。在构建监管机制时,应紧密结合自身情况,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为有效控制消极信息的传播,编制合理的信息审批制度,并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因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加强对思政教育队伍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另外,高校还应认识到网络监管机制的优化离不开先进的监管技术,在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强网络监管技术,实现全面控制[4]。

4)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在新媒体环境下,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媒体手段,传统的思政教育教育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思政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首先,借助新媒体,在高校内部构建实时、双向交流的沟通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思政教育队伍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可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和思政需求,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其次,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利用价值渗透法,这是因为价值渗透法具有一定的渗透功能,且新媒体的影响力深远,价值渗透功能较强,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思政教育中的主要价值观念有效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其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改善教育质量;最后,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推广并实施实践教学,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项措施,思政教师应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资源,积极搜集教学案例,精心筛选,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和学生共同谈论,以此来巩固记忆理论知识。同时,还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外体验机会,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外实习,切实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这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有效思政教育课堂的构建[5]。

6结语

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换代,新媒体工具势必会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怎样更好的适应新媒体环境,利用有限的条件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更好的效果,在避免新媒体环境与高校思政教育冲突的同时,及时调整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只有做到这些,高校思政教育才能最好的服务于广大高校学生,也才能更好的追随时代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 刘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80-85.

[2] 徐志先.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討[J].科技资讯,2014(20):20-21.

[3] 张赛,余雪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2012(4):80-82.

[4] 刘佳.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4(11):10-11.

[5] 刘晓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风,2015(1):22-27.

作者:许舒涵

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措施探讨论文 篇2:

“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摘要:“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作为我国高等學府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高校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网络育人成了高校培养人才的创新方式之一,高校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亲和力,打造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文章基于“三全育人”视域,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探讨,探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旨在构造网络创新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高校网络思政;路径

0 引言

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不断革新大学校园的网络空间,网络已然成为塑造当代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育人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精准把握育人方向,拓展育人工作格局,保证育人质量,不断找寻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的着力点,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必须考量的重点之一[1]。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我们应积极寻求新的优化路径。在这一情况下,“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在大力引进“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以使本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渐入佳境,让高校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要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进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空间,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进入网络课堂、进入学生头脑,有针对性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全体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扎实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实施创新改革政策,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必须紧密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形势,切实采取行动,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了全面推进改革和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广泛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跟随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脚步,将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结合,探索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困境

1.1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矛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引导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互联网信息具有复杂性,部分网络信息的错误价值观传播速度快,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产生冲突,形成价值传播、引导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我国主流思想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鲜明的主导性和政治性。而如今国际形势变化较快,社会发展也逐渐复杂,互联网面向广大群众开放,成为不良信息入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传导工具,点燃了许多错误价值观、世界观的信息炸弹[2]。同时,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被分割为碎片式信息供学生浏览,使得学生的信息交流与意见表达逐渐简短快速,无法利用网络集中学习思政知识,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由于新媒体时代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数量庞大、真伪难辨,内含许多不良信息。当高校学生面对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时,由于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不足和心理素质尚不成熟,极易出现断章取义等现象,在虚假信息的误导下发表不正确的网络意见。这种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向更多高校学子传播负能量和错误的价值观,特别是目前大学生主体年龄群体正在向00后群体偏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较为稚嫩,对事物的认知较为模糊,容易被表象蒙蔽[3]。当学生养成发表错误言论的习惯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将更加困难。

1.2 创新型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单向传输式教育产生冲突

目前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主要为单方面传输知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参与感较弱,师生沟通交流较少,课堂缺少多向互动。并且国际形势较为复杂,网络信息层出不穷,极大地阻碍了高校学生接收正能量的信息。

当创新型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走进高校课堂,将与传统单向传输式教育产生冲突。创新型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互动性、创新性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想要顺利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作为教学媒介,认真辨别网络信息的优劣,掌握互联网第一手信息。在创新型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单一、固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发挥其特长优势,引领青年学生提升思想素质,使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1.3 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发展滞后

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发展滞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越来越有悖于当下的教育趋势。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目标信念迷茫、守信意识不强、不主动承担责任、政治意识薄弱等心理问题。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并没有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变化,这为高校创新改革思政教学增加了难度。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高校严重缺乏优秀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师,进而导致网络育人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及思想意识形态的认知和了解并不充分,使得教育思路和策略无法根据学生思想的转变“对症下药”,部分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华而不实,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无法有效发挥网络的作用,而网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应该是随着学生思想状态和网络的发展而变化和更新的,并时刻处于变化中,以契合教育发展[4]

2 大学生网络思政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教育意义

2.1 助力搭建优质思政教育平台

借助“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能够助力大学生网络思政搭建优质的思政教育平台。首先,以引领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目的,积极调动高校全体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从而为高校搭建优质的思政教育平台,储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其次,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发挥的作用要贯穿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的一对一互动服务,让高校学生与教师沉浸式参与网络思政课堂,使思政知识更加深入人心。最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积极调动校园和社会全域的网络思政资源并进行融合,这可助力各高校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整合正确的网络信息,使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在共享资源中进步,使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始终保持先进。

2.2 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瓶颈

网络思政教育需要始终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瓶颈,为学生提供立体、多元的思政教育内容,并从当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活动入手,打造创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自我督促、管理,主动投入思政学习中。传统思政教育形式存在时间较长,部分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迟迟未有创新,导致思政教育形式大于内容,思想道德教育不完善,为高校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来说,凸显高校思政教育成果、延长思政教育知识时效是较为重要的两点。同时,高校在借助网络科技力量时,可以建立交流合作的学习机制,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单方面自我学习转换为多人共同学习。

2.3 传统与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传统思政教育最典型的方式是以教案为基础,主要通过课堂讲学、校园宣讲等线下形式传播;而创新性的网络思政教育在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合网络技术手段,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摒弃线下教学方式,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能夠实现传统思政教育与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保留了传统思政教育中有效传播正确价值观和思想的线下教学模式,其以课堂或线下讲座为基础,能增强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思政教育能够实时跟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积极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媒介等信息手段推进思政教育深化工作,把控学生正确表达网络意见等网络行为,能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厘清庞杂的网络信息,充分调动网络育人的灵活性。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环境多元复杂,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知识,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同时,高校对思政教育也愈发重视,在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时,要结合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着重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3.1 培养专业思政教育人才,树立科学正确的育人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任课教师、职能人员等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承担着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因此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专业度。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要将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应用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搭建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结合网络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优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载体,要与其他教师和教育人员协调配合,努力实现网络育人的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将网络技术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3.2 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功能,加强思政教育内容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因此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功能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而言不可或缺。高校应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作资金充足,并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平台进行管理,监督把控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上传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内容质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内容监管建设同样至关重要,能增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趣味性,明确思想政治内容的核心主题,增强平台中的互动,在平台营造积极正能量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为拓展高校网络育人内容,学校应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对高校现存的媒体资源、从社会汲取的网络宣传等资源进行协调,占领校网舆情制高点,避免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出现重复、同质化的情况[6]

3.3 加大网络育人宣传力度,拓宽思政教育宣传渠道

通过正确有效的宣传方式推广网络育人有利于吸引高校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渠道进行网络育人宣传。线上宣传可以与学校各大媒体平台合作,同时在微博、学校官网等浏览量高的平台推广,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通过校内广播进行网络育人的介绍宣传,让高校学生真正了解网络育人及其带来的益处,吸引学生学习网络思政知识。高校线下宣传方式须进行创新,学校可以借助宣传会传播思政教育及阐述网络育人的具体措施,展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向全体师生普及思想道德知识。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网络活动,组织学生统一参加,让学生既感受到一定的乐趣,又能学习思政知识,继而积极参与到推广网络育人中来。高校应当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原则,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切实贯彻“三全育人”精神,将网络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 结语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不仅是“网络+教育”的简单结合,而且思政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相关人员、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育人的理念和机制,是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大协同,需要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阶段,实现网络育人要素的强融合。文章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意义,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参考性的措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视角。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仍存在不少漏洞,因此优化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翟中杰.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五个着力点[J].人民论坛,2020(25):100-101.

[2] 曹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6):151-154.

[3] 杨月荣,郝文斌.“00后”大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情况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4):135-139.

[4] 李翔,巩建华.全媒体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94-96.

[5] 董秀娜,李洪波,杨道建.“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三维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51-154.

[6] 侯波.高校“三全育人”多位互动协同机制构建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21(5):176-181.

作者简介:于运清(1983—),女,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孙宇(1994—),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孙旭春(1978—),男,山东莱州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CSZJ52

作者:于运清 孙宇 孙旭春

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措施探讨论文 篇3:

现阶段如何应对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时代的普及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探讨了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发挥网络技术积极作用的方法,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遇;挑战

一、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机遇

1.利用网络提高思政教育的主动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机遇,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通过课本的教学实现的,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有限,并且课堂沉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引进了网络多媒体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不但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还能使他们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运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利用网络提高思政教育的服务性

素质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其重要性,高校更应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服务性。思政教育的服务功能是指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而网络技术也有信息传递功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服务功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功能有效地凝聚青年学生,促进思政教育的展开和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校园网主页,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等服务性信息,一切以为学生服务为出发点,不断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利用网络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具有虚拟性,大部分人在网络中都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能使人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拥有自己的贴吧,学生可以在贴吧上对校园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透过学生的观点抓住下一步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教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利用网络提高思政教育的整合性

网络提供的信息多且全,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整合性。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时政新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同时可以通过浏览社会新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这两方面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很大,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探索网络教育资源,全面展开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网络上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引导,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整合性。

二、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1.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正确舆论的引导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有效的措施,使网络技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正确舆论的引导,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时政问题的观察判断要敏锐,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第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热爱祖国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加强网络监控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加强网络的监控。对于这方面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措施:(1)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条例,运用法律手段为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约束。(2)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动态,弘扬好的思想观点。(3)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建立一支网络监控小组,对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网络应用进行实时监管。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监控,保障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更好地监督学生运用网络技术,使网络技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占领新阵地把握主动权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4-11-01(01).

[2]温海芳,谢克敏.网络思政教育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71.

[3]陈贞.积极应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高教高职研究,2012,(04):4.

作者:袁华

上一篇:高职院校对口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下一篇:构建良好机制深化人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