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

2022-04-20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外资银行监管工作,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立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使之真正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避免出现重大金融危机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 篇1: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沉重的代价告诉我们: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尤为重要。文章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监管;金融创新

自2001年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2007年12月,共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42家代表处,有外商独资银行24家、合资银行2家;另外,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i17家分行。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为57家、外资法人银行为25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为50家。2001年-2006年末,外资银行在华的总资产从3735亿元增至13866亿元,翻了近四倍。从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已经全面履行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银行监管的问题也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一、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1.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

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显得过于简单,且缺乏一些配套的补充规定及检查手段,使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许多具体事务和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不完善的法律必然潜伏着漏洞,某些外资金融机构就有可能借此获得不法的利润。

2.对外资银行的跨国监管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

外资银行经营的风险与其总行是紧密联系的,我国的监管部门局限于对国内的外资银行的监管,忽略了我国与外资银行母国的合作。一旦外资银行在母国发生经营风险,很容易波及到国内的外资银行,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

目前,我国监管当局还未建立起既体现《巴塞尔新协议》要求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若信息披露不充分,则极易造成客户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会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新的风险。

3.日益频繁的金融创新,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必将带来更多创新产品和经营理念,这一趋势必将引起金融创新和管制的矛盾,过度的管制会扼杀金融业的活力。但金融创新本身又是有风险的。从微观上讲,新的金融产品推出时,由于金融市场接受它的时间短,商业银行和企业都缺乏历史数据准确评价和控制其风险,特别是某些衍生工具的交易隐含了巨大风险,国际上因衍生交易造成金融机构倒闭的事件屡见不鲜。从宏观上讲,大量金融创新活动使监管部门难以获取准确的统计信息和银行报表数据,甚至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挑战。

4.外资银行的退出机制监管的力度不强

在对外资银行准入管制的同时应当健全对外资银行退出的监管。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可以刺激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和规范,但是若外资银行的退出机制不完善,当国内经济波动时,外资银行会抽取大量资金外逃,甚至撤离国内市场,这将加剧中国金融业的不稳定性。

二、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1.健全和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和制度。应加快出台《银行破产法》,银行的破产会威胁到存款人的利益,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制定的法律应该严格界定外资银行问题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程度范围内,监管机构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挽救或者宣布其破产,使得监管部门的行为有法叫依,也为外资银行自身提供风险参考。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实施透明监管

我國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起既体现《巴塞尔新协议》要求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效的信息披露政策。以英国为例,英国监管的规范化体现在所有监管工作都有非常严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并且根据金融业最新发展定期更新;英国监管的透明度体现在金融服务管理局设立了外部网站,向公众宣传金融服务局的职能,公布监管当局的监管原则和监管方法,增加了监管的透明度。

3.针对金融创新,加强监管力度,实行分级监管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推动银行业更好地实现其功能,但是如果国内银行监管不能及时跟进,那么一些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就会给我们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实现风险防范能力的创新,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更不能为金融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还要有效地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

4.完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强化危机补救能力

作为外资银行监管的最后一个环节,市场退出监管绝不仅仅是个消极被动的事后处理过程,而是要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即将陷入危机或已经陷入危机的外资银行进行补救。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可以稳定公众的信心,减少挤兑的可能性,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

作者:郭 峻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 篇2: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探析

摘 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外资银行监管工作,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立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使之真正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避免出现重大金融危机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现在中国已经完全放开了国内银行业市场,因此,深刻认识到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资银行;法律监管;完善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而金融全球化也是它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随着我国履行银行业的入世承诺,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我国相继设立,其业务范围也同国内商业银行基本一致,非常广泛。所以,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就成为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现状

2.1 外资银行监管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2条的规定,外资银行包括1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1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这些是外资银行监管的对象。关于外资银行的监管,广义上包括内部管理制度与外部对其的监督管理制度,这两个方面是互动的管理制度整体。本文是从外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即狭义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近年来我国外资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推动了经济贸易和金融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有利也有弊,由于国际金融业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往往会对我国的经济及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产生消极方面的影响。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国际上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做法是依外资银行监管法进行监管,欧美等西方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长期贯彻内外双轨制的思路,外资银行监管的问题并没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基本监管法律中得到集中具体的体现,而主要通过国务院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如《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进行规范。

2.2 我国现行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对内资、外资银行实行区别立法,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该法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领导地位。随着银监会的成立,银行监管具体职已由银监会负责,但根人民银行仍有相应的银行监管职责。不过人民银行的上述监管职责与银监会的职责并不冲突,这次法制改革实现了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的分离,符合国际上银行监管的总趋势。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该法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的专门法律。它的颁布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以上是对内、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均适用的法律。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专门适用于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随着2001年12月31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了顺应世贸组织的要求,我国的金融业也作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对于外资银行在市场准入、经营范围、经营地域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化,先后颁布了以下法律法规:2001年曾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但作为过渡性的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所取代;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取代。对于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合资的问题,2003年12月8日颁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3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有关外资银行监管的立法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适用《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商业银行法》作为调整我国银行业的基本法律,并没有对外资银行的准入问题做出规定。我国关于外资银行管理是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为基础,以一系列条例、实施细则、办法等构成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的法律体系,不仅效力层次低,而且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3.2 监管方法比较落后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国际金融业的重要目标。风险性监管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的用以控制银行金融风险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我国目前虽然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资产负债比例等情况作了规定,但在监管内容和手段上仍是以事后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银行机构执行和监管合作会计报表上的审核,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活动情况,缺乏预防性的事前和事中检查。

3.3 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

银行的在市场上的退出可能会给客户的利益带来极大

的损害,严重损害客户的利益。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准入,虽然不健全,但也有较为具体的规定。然而对退出机制规定太少,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只有区区五条。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市场操作看,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规定基本没有,既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也没有最后贷款人制度,同时也缺少金融危机应急措施。

4 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的完善

4.1 逐步建立系统的、健全的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体系

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立法最佳方式就是由人大制定《外资银行法》,对外资银行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制定《外资银行法》的条件还不成熟,若不单独立法,也可以扩大《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适用范围和关于外资银行部分的内容,将外资银行置于这两部法律的监管之下。总之,就是要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的效力层次。只有这样,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才能更加有效率。

4.2 加强和完善风险性监管

完善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机制,力求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市场准入、合规性监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对经营风险的监控。由于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在风险监管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关的专门性规范,只在修改后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略有涉及,但是不完善。所以有的学者就曾直接建议应该建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风险资产管理体系。还要重视和完善并表监管,银监会的并表监管能够将分散的外资银行监管信息进行综合,为每一家外资法人机构和外国银行建立一份完整的综合监管信息档案,可以帮助银监会更充分地了解一家机构,从而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准入管理和风险评估。并把监管作为一种综合性、持续性与目标性的风险监管,是全球金融自由化下金融监管的必然趋势。

4.3 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对外资银行的准入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仅仅依照《外资银行监管条例》的规定对外资银行设立进行审查是远远不够的。对外资银行的准入进行审查的关键还需要正确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及其母国的银行监管水平等。我国也可以制定这方面的规定,对其管理制度、经营能力、母国的银行监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使我国的外资银行准入的控制上更加全面、更加严格。

此外,在市场退出监管法律制度方面,还可以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外资银行的破产和清算原则和标准。还可以赋予中国人民银行或银监会在外资银行经营出现问题时作为外资银行破产申请人的资格,一旦银行达到法定标准就强制退出市场。

5 结语

总之,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又需要监管当局的努力工作,更需要其它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包括內部监管的实施,外部市场的约束以及社会监督等全面、彻底的持续性监管,从而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全方位的法律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岳彩申.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严骏伟.国际监管:跨国银行的金融规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的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作者:吕梦瑶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 篇3:

美英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引领全球新趋势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重创美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让美联储登上了其有史以来最强大监管权限的“巅峰”。顶着超级联储的耀眼光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美联储终于在2014年2月18日通过了“严”字当头的外资银行监管新规。而紧随其后的2月26日,英国央行下属审慎监管局(PRA)也公布了一份主要是针对非欧盟地区银行的“严苛”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美英这些自提出以来就饱受争议的监管新规势必对外资银行产生重要影响。赞美也好,批评也罢,透过喧嚣,避开一些细枝末节,人们应当意识到的是,银行监管标准提高或将成为全球趋势。对于正在走出国门的中资银行来说,不应忽视其带来的影响。

美英相继出台金融监管新规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联储正式出台了加强大型外资银行监管新规,把在美国运营的部分大型外资银行纳入和本国大型银行相同的监管框架。根据新规,美联储将提高对资产5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银行的监管标准,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本三大方面。首先,美联储规定,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必须在其美国各子公司之上,建立一家中间控股公司。这家外资所有的中间控股公司,必须和美国其他控股公司一样,满足美联储在风险管理以及资本金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同时,美联储的常规资本金规则以及压力测试等也适用于这家中间控股公司;其次,在美国资产额达到500亿美元之上的外资银行还必须成立美国风险委员会,并且雇佣一位美国首席风险管理官,用以确保该外资银行对其美国业务风险有正确的理解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这类外资银行还必须适用美联储已经提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流动性压力测试等。在假定30天极端市场环境之下,这类外资银行需持有应对危机所必需的高流动性缓冲资产;第三,外资银行总资产在500亿美元之上的,但其在美国的资产额却不足500亿美元的,也需遵循审慎原则。不过,这类外资银行在资本金、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压力测试等方面承担的监管义务,将少于在美国资产额达到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另外,美联储还要求,资产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需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的要求;而资产额超过100亿美元且该公司股票在美国公开交易的外资银行,需满足成立风险委员会的要求。据美联储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美运营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主要依托母公司获得资金在美国开展业务,往往拥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而且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信贷上。但这一趋势在过去10年间发生了改变,在美外资银行已越来越多依赖美元短期批发融资为其非美国分支提供资金。

在美国通过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后仅几日,2月26日,英国央行下属审慎监管局(PRA)也公布了一份针对外资银行,主要是非欧盟地区银行的“严苛”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新规则主要加强了对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除要求每年两次报送财务数据外,还将开展有关监管标准和对英国经济影响的评估,限制其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规模。在适用范围方面,规则不仅适用于某一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还适用于整个银行,对已经设立的和新设分支机构均适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附属公司适用不同法律,受到的监管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没有单独资本要求,虽受PRA和母国监管机构共同监管,但以母国监管为主,PRA对其监管比较松。而附属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英国本土银行一样,受当地法律管辖,需达到英国资本、流动性监管要求。PRA拥有与母国监管机构相同的监管权力和框架,对其监管相对严格。

监管新规引发外资银行担忧

根据以往的监管做法,美联储对外资银行的整体风险配置情况了解得相对模糊。这些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就积累多时的问题在危机中展露无遗,增加了跨境融资风险,威胁了金融稳定。在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紧急贷款形式为在美运营的外资银行提供了数千亿美元流动性资金。批评人士认为,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外资银行损害了美国纳税人的利益。

此次新规是美联储依据2010年通过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而设定的。而在此前,美联储分别于2012年1月和12月制定了针对美国大型银行和外国大型银行的监管细则。此次通过的最终版本则将这两套监管体系合二为一。这样的规定将有利于增强对外资银行在美业务的管理,促使它们准备足够的风险管控工具以应对市场压力。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金融危机表明,大型银行机构一旦出事将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并伤害实体经济。传统监管手段在防范这类风险方面存在重大弊端,新规定正是试图弥补这些监管软肋。

新规引致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声讨。对于美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包括巴克莱、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瑞银集团等诸多欧洲银行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在公共评议阶段,德意志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就均对此提出异议。外资银行担心这样的规定将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迫使它们向美国分支注入更多资本,限制了它们跨境调配资金的能力,并有可能与本国规定产生冲突。

在美联储将严厉监管之“手”伸向外资银行之后,在欧洲经济暂现暖阳之时,美国外资银行监管规则是否会令本来资金就不富裕的欧洲银行业再度遭遇釜底抽薪之苦?同时,在美联储收紧外资银行监管之后,是否会导致外资银行缩减其美国业务或者撤离美国?不少经济学家同样是心存担忧。他们认为这些规则存在着过于严厉、不公正等缺点,并可能伤及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如国际银行家学会执行官莎拉·米尔勒就指出,“我们对美联储在实施时点上的让步感到欣慰,虽然美联储认为这些规则不会对外资银行的资本活动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对此保持怀疑。”

英国新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也同样表示,新监管规则主要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监管。在适用范围方面,规则不仅适用于某一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还适用于整个银行,对已经设立的和新设分支机构均适用。在具体监管方式上,PRA将首先评估外资银行在母国是否受到与英国同等的监管,具体评估母国监管规则、监管信息共享及监管机构能力和独立性等方面,并让母国监管机构保证该银行的应急方案在分支机构发生危机时,能够降低对英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PRA将与母国监管机构签订监管协议,以明确各自应承担的审慎监管职责。同时,PRA将限制零售业务规模较大的分支机构发展,也希望从事批发业务分支机构的规模不要影响到英国经济,除非满足一些例外条件。如果分支机构未达到监管要求,PRA将向母国监管机构提出,在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后,PRA将采取相应行动,包括拒绝新分支机构设立的申请以及取消现有机构经营许可。从事零售业务的那些对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分支机构将受到严重冲击,因为PRA不希望它们的零售业务规模太大。新监管规则的实施可能使一些分支机构关闭或者转为附属公司,并因此承担一些成本支出。

提高监管标准渐成全球趋势

继2月18日美国终于将外资银行这座“城池”纳入到后危机时代严厉金融监管体系的新“版图”之中,英国紧随其后提高银行监管标准,这一方面说明英国想保护国内银行机构;另一方面将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欧盟地区银行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

按照规定,未来只要是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大银行,不管是美国银行还是外国银行都将实施包括资本比率、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和流动性要求在内的统一监管标准。虽然这些规则延续了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中适度从严的基调,但与2010年12月出台的最初的外资银行监管草案相比,美联储还是在部分问题上作了变通。首先,美联储将需要在美国设立中间控股公司的外资银行资产额的“门槛”,从草案的100亿美元上升至500亿美元。此外,在美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还需将其所有在美分支并入一家中间控股公司。根据美联储的预测,目前这类外资银行的数量大约在15家到20家左右。其次,美联储将外资银行监管规则实施日期定为2016年7月1日,这比草案中的实施日期延后了1年多。第三,对于外资银行设立的中间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的实施日期,美联储最终也决定延后至2018年。

由于英国与欧盟签署了银行监管相关协议,新监管规则主要针对的是非欧盟地区的银行。目前英国有外资银行分支机构145家,总资产占英国银行总资产31%,相当于英国GDP的160%;外资银行附属公司总资产占英国银行总资产14%。其中,非欧盟地区银行分支机构82家,占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总数的57%,资产占外资银行总资产的63%。而欧盟很可能出于报复等原因,对欧洲的美国银行附以更严格的监管义务。4月15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银行业联盟法案的最后部分——单一清算机制和国家存款担保基金规定。至此,由单一监管机制、共同存款保险机制和单一清算机制为三大支柱的欧洲银行业联盟终于在理论上由构想变成现实,这被认为是欧元区成立10多年来欧洲金融一体化的最重大步伐之一。

如此看来,未来会否有更多的国家提高银行监管标准?对于大型跨国银行来说,它们在未来可能不得不面临更高额的资本金要求,这是否意味着它们早先凭借雄厚的全球流动资本而占据的绝对竞争优势会逐渐消失?这是否又会对全球银行业带来新的变革和机遇?尽管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逐渐明朗的,那就是,银行监管标准和提高和措施的强化正在成一种全球性趋势。

监管新规如何影响中资银行

考虑到须向美国机构追加资本、重组业务和提高盈利要求,德意志银行等外资银行在去年资本新规刚提出时就表示强烈反对。在我国银行业积极“走出去”的背景下,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在美已经设立了分支机构。针对美联储通过的对外资银行资本要求规范的最终版本,外资银行在美经营自然要按照当地标准和要求。由于我国银行监管标准已与国际看齐,有些要求甚至更高,且我国银行规模较大,各行虽然没有详细披露在美资产情况,但即使需要追加资本,也不会构成负担。

与此同时,我国银行监管已经与国际看齐,积极推进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而且要求更高。无论资本、流动性,还是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我国银行业都是领先的。我国银行业经营要比美国稳健,资本充足、杠杆率低,更重要的是我国银行衍生产品没有美国本土银行的那么复杂。美联储要求设立中间控股公司、增加资本金要求,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业务复杂的银行。因此,拥有比较复杂投资和衍生品的银行会受到较大冲击。而我国银行资产相对单一,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压力测试也不会有问题。

针对资本新规对我国银行进入美国市场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走出去”是大趋势,美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对美国监管标准的适应是必须达到的条件,我国银行应关注监管标准的最新动向。

同时,由于英国与欧盟签署了银行监管相关协议,新监管规则主要针对的是非欧盟地区的银行。规则征求意见稿显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已在英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已在伦敦设立附属公司。由于我国银行在英国网点不多、资产规模有限,目前来看,新监管规则对中资银行影响不明显;不过长期来看,监管标准的提高将是一个挑战,我国银行应积极调整自身战略,在适应标准的同时,提高自身竞争力。我国银行要密切关注新监管规则对经营的影响,因为监管标准提高肯定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利润水平。

总之,银行监管强化或是一种趋势,未来欧盟也可能推出新的监管标准,这将使我国银行“走出去”面临挑战,国际化战略可能需要为此而调整。不过我国银行“走出去”的步伐不会因此减退,而且资本新规还可能是机遇。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在详细分析新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业务范围和资本配置,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将提高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新规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银行削减在美英的业务,从而导致市场出现一定的重组,对我国银行来说或许是拓展业务的难得机会。我国银行应快速有效地做出积极应对并调整发展战略,能否抓住机遇将决定我国银行业在海外发展的强劲势头能否持续。

作者:尚劲宏

上一篇:行政诉讼范围研究论文下一篇: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