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中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层级,加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此作为研究课题,从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解决策略。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护生护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护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1:

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探寻

[摘           要]  阐述了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要从科学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完善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期望对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方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的到来,护理工作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护理”时代已然到来,新时代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评判性思维,以妥善处理人们复杂的健康问题。然而从当前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护理教学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缺乏对护生整合归纳能力、质疑能力、评判性思维的培养锻炼,导致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较弱。为此,护理专业教学必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

护生评判性思维是指护生在复杂的临床护理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护理知识分析问题、推理反思、选择方法,最后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一种思维能力[1]。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提升护生的护理专业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统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的需求

目前,很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现实需求,存在概念不够清晰、脱离临床实际、对护理专业相关岗位所需的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及实施过程不够明确的诸多

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课程设置却存在重视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忽略联系临床实践的情况,使护生没有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护理专业护生的实习期一般都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护生离校并脱离了课堂学习,多数护生主体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带教老师的依赖过大,机械性完成操作的情况多,针对临床护理问题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护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法向护生传授理论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所需学习的知识灌输到护生的大脑,让护生死记硬背知识,使专业课程学习停留在机械化记忆阶段。同时,在教学的知识结构上,教师以结论性知识讲解为主,很少对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使护生很难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此外,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上,并且围绕考试要点讲解知识,使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临床的发展,不利于活跃护生的思维,限制了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护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属于终结性考核,难以通过考核结果反映出护生的能力水平[2]。在考核试卷中,大部分考题都是根据书本知识编写的客观题,而考核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观题少之又少,使教师很难通过考试了解护生在专业水平上的不足,不利于培养护生判断推理、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综合性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忽视了护生实习过程的非正式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利于引导护生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师的评判性思维不足

护理专业长期采用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方式,未能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培养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导致护生的思维较为禁锢,削弱了护生寻求真理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来源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医疗专业毕业生和临床护理转岗,其中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没有灵活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所以很难将知识有效传授给护生。

二、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一)重视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要求,是实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应明确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实施过程。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既要关注护生护理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精简内科、外科护理教学上的重复部分,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比重,科学设置护理专业核心课、方向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同时,设立人文素质教育、学科基础、网络通识等选修课程,加强护生人文精神、人际沟通、逻辑思维的培养,促进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及提升。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牵引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在PBL教学中,教师应广泛收集、筛选临床病例,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护生自主评估服务对象,制定解决方案,活跃护生的独立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护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引导护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博采众长,运用评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拓展护生的思维空间[3]。同时,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将自身定位于教学活动设計者、课堂实施引导者和课后反馈反思者,将课堂主体还给护生,带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护生创建有利于培养评判思维的教学环境。戚雯雯等通过调查研究82名护生发现,运用PBL教学提升了护生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临床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胡滨等通过研究护理带教中的PBL教学法应用效果发现,该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借助案例分析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将护理专业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模块向护生提供一个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让护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案例,提出护理诊断方法,自行制定护理程序,之后再让护生将护理程序与标准的临床护理程序进行对比,进而明确自身的不足[4]。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护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性,激发起护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性。秦莉华等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學中的研究显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评估、判断和决策等能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发挥了显著作用。

3.循证护理教学法。循证护理教学法是指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病人需求,对护理方案进行验证和审慎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5]。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循证护理教学法要求护生根据临床问题独立整合专业知识,针对病人提出的护理问题,在查询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并与教师和其他护生讨论护理计划的可行性。邓甲秀等通过对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显示,该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但是需要护生具备较强的医学文献检索能力。

4.多维互动式教学查房法。在护理专业中,多维互动式教学查房法是一种以师生双向互动为前提的教学方法,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使护生在针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体现护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该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时,护生与教师需要共同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病例或是危重病例进行查房。此前教师应当与护生就讨论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并对患者的病例进行查阅,搜集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按照护理程序进行PPT制作,并由主查护生负责向教师对查房病例的具体情况进行汇报,带教师和护生到病人床旁对护理效果进行检验。由教学小组的组长对护生的表现进行总结,鼓励并肯定其优点,指出错误及不足,护生则可据此加以改进。黄仕明等人通过研究后发现,通过多维互动式教学查房法,能够使护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增强,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之获得提高。

(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客观评价,使护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在今后学习中加以改正。在过程性评价中,应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实施的基本载体,充分利用课堂派、雨课堂、UMU互动等平台设计教学环节及互动测试内容,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制定评价标准,将评判性思维纳入评价的基本要素,以促进学生形成运用评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终结性评价中,考试测试题要增加主观题的比重,重点考察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使护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有效校验。最后,教师再综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果得出最终的护生考核成绩,调动起护生重视过程性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教学要认清评判性思维培养对护生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将评判性思维培养纳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中,落实到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及学习过程管理、评价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护生在面对复杂护理问题时的独立判断能力、正确决策能力和方案实施能力,促进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映红,张立力.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现状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93-95.

[2]张立羽.不同学历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性研究与分析[J].全科护理,2017(10):134-136.

[3]王小丽,于臻秀,余赟,等.高职高专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8):82-84.

[4]文雯.临床教学中应用社交媒体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7.

[5]王莉莉,刘婉露,郎玉玲,等.护理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决策能力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9):150-152.

◎编辑 马燕萍

作者:于淑婷

护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2:

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策略研讨

[摘 要]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中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层级,加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此作为研究课题,从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解决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新时期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有机构成,全体护理工作者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改善医疗体验做出了突出贡献。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是最基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是整个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对优质护理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所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细致规划。上述情况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基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前提,也是衡量优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深入分析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现实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为我国护理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中职护理专业加强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

意义

恩格斯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具体是指从事护理行业、承担护理岗位职责的人员在护理工作环境中进行护理工作时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护理工作涉及护理人员与病患、护理人员与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病患的生命健康与康复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职业道德则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应表现出的职业品德,是从事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所必须遵守的刚性纪律。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具备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持续推进,优质护理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护理人才来承担卫护自身生命健康和康复的重任。高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进一步强调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将部分医疗机构的岗位职责和标准明确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确保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常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切实提高护理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也为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二、影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效性的几点障碍

职业道德培养属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任务,既需要学校、学生个体与整个社会的多方配合,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内在认同与主观努力。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培养仍存在“无效”和“低效”的尴尬现象,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学生个体

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非常复杂,工作压力与职责也非常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多数为“00后”,甚至“05后”,他们处在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父母对他们予取予求、宠爱非常,个人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缺乏关爱意识与谦让精神。尤其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这一专业,并不是完全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家长的意愿,而家长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多数只是单纯看到了医护人员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实惠多等优势的一面,并未真正了解到承担护理工作的繁杂与沉重、艰辛与劳苦。鉴于以上原因,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并未做好为甘于奉献、积极付出的思想准备,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自然困难重重。

(二)学校方面

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受职业技能培养的惯性思维,对职业道德培养始终处于“口号响、实效差”的尴尬境地。中职院校虽然已经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但教学内容老旧,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现阶段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教学方式僵化,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是以单向灌输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积极引导,师生之间未能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教学考察松垮,自然无法满足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迫切需要。

(三)社会因素

当前医患纠纷频见网络媒体和报纸、电视,降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评价,甚至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强烈质疑,对提高自身护理职业道德素质表现放松。再加之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不良思潮的泛滥,过分追求功利的思想大有市场,一些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尚未确立的阶段就受到了强烈影响,使其在思想认知和道德发展方面产生迷失。以上都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严重下滑的重要原因。

三、中职护理专业加强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具体策略

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关联着护理专业的发展与完善,也影响到其今后在实际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和医院整体的医护水平。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有效引导护理人员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愿景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在细致分析阻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发展若干障碍的前提下有的放矢,采取以下几点策略加以改进。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保障。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是开展相关教育的主战场,要将职业道德融入日常教育实践之中,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完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一方面,修整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规律,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现实情况,要补充一些新时代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创新理论和具体事件。另一方面,要增加实习实训环节权重。应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机会,鼓励学生与优秀的护理人才进行近距离接触,引导他们以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技术精良的护士做榜样来规范自身言行,同时,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中职业道德的考察分值,从主、客观两方面促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提升个人职业道德水平。

(二)打造职业道德教育专业队伍

队伍建设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人力保障。打造职业道德教育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1)专职人员。确保实施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稳定性,以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结合具体教学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2)全体教师。护理专业任课教师都应当将实施职业道德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在护理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时时存在、处处皆有。(3)党团工作人员。党支部书记、班级党委、团委的负责人,也要将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党团建工作之中,将革命理想与职业道德挂钩,只有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优秀护理人才。

(三)与社会其他力量开展有效合作

社会各方力量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职业道德建设绝对不是一时、一地、一事,而是与整个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贯穿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医疗卫生机关、医疗机构、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高度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时的职业道德评价,同时,积极开展多种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活动,邀请护理道德模范进校园开展讲座,讲述职业道德事迹,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切身体会榜样力量,参与义务献血、义工、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充分体会助人的快乐等,使学生真正深入护理工作参加实践,切实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引导护理专业学生转变之前的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形成职业道德意识,促使学生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职业道德是提高护理人员个体职业技能发挥以及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中职院校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层级,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重要使命。重视对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培养,将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等职业道德理念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始终,积极引导学生的医疗护理行为,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医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春娟.护理专业课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护理研究,2007(7).

[2]潘娟.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护理学杂志,2009(8).

[3]侯健敏,高媛.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J].解放軍医院管理杂志,2015(8).

[4]姚娜.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4).

[5]王浩东.医德教育在中职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渗透[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8).

[6]刘志娟.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8).

作者:张娜

护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3:

高职护理专业实习护生挫折体验质性研究

[摘 要]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护生实习期间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挫折事件的真实感受,探讨其处理挫折事件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为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提高实习生临床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6名大学三年级高职护理实习护生进行深入访谈,记录访谈资料,并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从访谈内容中提炼出四个主题:挫折体验复杂、挫折反应存在差别、挫折形成因素、启示和成长。结论:高职护理专业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遇到过挫折事件,应帮助护生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促进护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成熟。

[关 键 词] 学生;护理;挫折;定性研究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与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意时的情绪状态[1]。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校时以学习为主,进入临床后工作累、辛苦、压力大等[2]会使其产生一定的挫折感,如,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生及时适应临床环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探讨护理实习护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收获,从中发现护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今后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生临床适应能力、促进护生职业态度的成熟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在医院进行实习的16名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访谈,年龄18~21岁。入选标准:(1)普通高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的高职护理专业实习护生;(2)实习期均为3个月以上,在临床中有过挫折经历;(3)阅读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根据资料饱和的原则确定研究对象人数,当进行到第16人时,出现资料饱和,即终止访谈。向研究对象郑重承诺此项研究为研究性质,完全遵循保密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研究法,以半结构性的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将16名访谈对象进行编码。访谈时间为20~30分钟。

2.资料分析

采用访谈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访谈结束后立即将被访谈者的资料进行转录,采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3]编码整理,反复阅读并进行批注,深入理解访谈资料的含义。经过整理后的材料采用类属分析法,形成并提炼主题。

二、结果

(一)主题一:挫折体验复杂

1.护理技能不娴熟

许多护生刚步入临床,护理操作能否顺利实施是护生在临床感受的关键点。D同学说:“扎的时候就没扎好……那个阿姨就特别质疑我。”G同学说:“第一次给病人输液满头冒汗,手都抖,不敢扎。”

2.患者拒绝实习生操作

患者在就医期间,都想获得最优质的护理资源,当看到是实习护生操作时,经常会产生质疑,甚至直接拒绝实习护生的操作。K同学有一次刚要扎针,病人说:“我的血管不好,不要让实习生扎。”

3.知识学习困难

高职护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存在学習方法方面的问题,加之面对患者自信心不足,容易陷入无法有效学习的困境。C同学说:“护士长会讲有关知识……当时我就跟不上,都不懂,大概记住一点,但是还是过后就忘了,也没看书,然后还是不太懂。”

4.护患沟通障碍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必要形式,直接影响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影响了实习护生的实习体验。I同学说:“和人打交道,说话、做事不成熟,引起病人和教员对你不理解。”

5.来自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压力

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是护生实习时最主要的知识技能传授者和监督者,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会影响护生的学习态度。H同学说:“带教的方式不太一样,有的可能就急于求成。”

(二)主题二:挫折反应存在差别

1.自信,坚定立场

面对挫折,一些护生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通过行动或语言对患者表达出继续进行护理操作的意愿,希望患者改变对实习护生的看法。E同学说:“叔叔,没事,我扎得也很好的,今天这些都是我扎的……你相信我就行。”

2.心里不舒服,但是没有表现出来

碰到患者质疑或不理解的情况,一些护生有明显的受挫感。D同学说:“难免会碰上这样的情况嘛……就受到别人质疑的那种感觉特别不好。”

3.心里委屈,痛哭

一些护生受到挫折后,内心感到委屈和无助,出现伤心、哭泣等表现。G同学说:“虽然心里很委屈,但也会道歉,心里憋屈的慌忍不住就哭。”

4.无所谓,不予理睬

有护生对患者的拒绝或不配合的情况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畏难情绪,采取了回避或不予理睬的态度。H同学说:“一开始我想的是你不需要我就不帮你了,总有需要我的。”

(三)主题三:受挫因素

1.性格因素

对临床出现的受挫事件,护生总结出各种引起受挫的因素,其中包括对自身性格特征的反省、深思。B同学说:“往心里去就会导致烦恼。”H同学说:“我们都是‘90后’……都挺受宠的,普通的操作没什么,像清洁护理、洗澡啊、擦背啊,就感觉我在家里没干过这些事情,现在诚心地为你服务,你还不要……自己也克服不了这种心态。”

2.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不扎实

护生在总结挫折形成因素时,会考虑到在校学习时基础知识没有形成框架,缺乏学习的方法,护理技能操作不扎实。H同学说:“怀疑现在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自己就先会有一种感觉,感觉我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感觉东西太多了。”

3.护患交流方法错误

护生在面对患者、家属时常存在畏难情绪,护理服务的意识比较薄弱,且缺乏护患沟通的方法。I同学说:“在门诊的时候,来看病的人比较多,比方你和病人说话的方式不对,病人直接冲你发火。”

4.对临床不熟悉

护生刚进入临床,缺乏对社会的认知。C同学说:“刚进入临床,都不熟悉……刚踏入社会,不知道怎么跟病人交流。”

(四)主题四:启示和成长

1.克服自身的性格缺点

护生在受挫后积极寻求各种解决办法,一些护生认为自身性格因素导致挫折事件的发生,决心克服性格缺点。Q同学说:“遇到事情不要着急,可能性格的问题,一着急脾气就上来了,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无论如何都要先冷静,别说话,冷静之后再想这个问题。”

2.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护生已经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决定努力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B同学说:“不懂的就把那个弄懂,然后平时多问……该看书的时候就用心看书。”

3.注意人文关怀和护患沟通

许多护生开始思考和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体会到人文关怀在护患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如D同学说:“把病人的情绪先安抚下来……因为他本身就是弱者。”H同学说:“我最有感触的是先从人文关爱上打动他。”L同学说:“病人其实是很依赖你的。”

4.培养良好积极的态度

护生在临床面对的困难很多,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调试和乐观态度的培养是职业磨炼的基础。O同学说:“应该保持平和的态度,就用一种很积极的心态面对……把每次经历都当成一次历练,不要当成一种磨难。”

三、讨论

(一)学校培养重视挫折教育

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在于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的挫折教育。很多实习护生是“90后”,在家庭中娇生惯养,且自我意识强烈,碰到困难后容易焦虑,出现畏难情绪,不愿或不知如何寻求帮助。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设置贴近临床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实习的情况,学习挫折的应对策略。

(二)重视护理临床实践教育

带教老师可以从规划培训、心理护理等方面[4],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柔性管理教育等个性化的护理带教方式[5]。护生因为身份特殊,临床操作时经常会遭受拒绝,护生会希望带教老师及时给予援助,进行精神上的肯定和鼓励[6]。带教老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关心尊重护生,积极鼓励护生动手操作,遇到患者或家属的责难等问题时应及时援助,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调查结果[7]显示护生缺乏护患沟通的相关技巧。患者、家属仍是护生沟通的难点[8]。教师教学时可以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和学生标准化病人[9],在课堂中使用AIDET沟通模式[10]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促进护生沟通技能的细节,关注不同情境下患者的需求,靈活分析沟通情境,寻找合适的应对方式,并充分发挥护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内容的开展充满真实性和趣味性,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技能。

综上所述,实习是护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调查显示,护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焦虑、压力大等感受[11]。因此,在护生进入实习单位前以及进入临床之后,应对其进行职业观的引导,进行挫折教育,疏导消极的专业态度,帮助护生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促进护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成熟。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68.

[2]韩莹洁,师磊.临床实习对护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39-40.

[3]李铮,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2.

[4]杨淑岭,戎彦筱,孝奇,等.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临床实习中的个性化带教模式研究[J].河北医药,2016(2):312-314.

[5]杨淑岭,冯爱东,刘珊,等.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临床实习中个性化带教质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4): 231,249.

[6]田荣辉,胡洁.男护生临床操作遭拒绝后对带教老师期望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6(5):38-40.

[7]秦玉婷,陈丽英.关于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潍坊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5):737-740.

[8]丁欢,焦文娟.本科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7(3):36-37.

[9]郭小兰,姚洁,王萍丽,等.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对护生护患沟通技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1):136-138.

[10]凌红.AIDET沟通模式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5):66-68.

[11]孙辉,姚红璐,张秋阳.实习前护理专科生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2):78-80.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张冉 张静

上一篇:通信网络工程论文下一篇:我国法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