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公路经济论文

2022-04-20

【摘要】公路系统的经济效益对公路工程建设以及公路养护工作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影响。加强分析制约公路经济的因素,并采取合理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论文分析了公路经济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商引资公路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招商引资公路经济论文 篇1:

试论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 要】 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高速公路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二是提高了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带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沿线产业带的高效发展;四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发挥了区域产业群的辐射作用;六是优化了产业结构;七是拉动内需,刺激了经济增长;八是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岗位;九是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 协调发展

1. 高速公路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无不拥有着高速公路快速甚至是超前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可以说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完备、超前发展为强化区域间的经济沟通提供了优秀的交通渠道,对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区域间的商业往来活动与人员交流更加频繁,有利于灵活、多样经济活动带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高效的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又使生产力的布局更加合理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使整个社会的人口城市化建设进程与现代化的一体管理进程迅速提升。

2. 提高了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

一是降低车辆的运输成本。公路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改进了运输的状况,提高了公路等级,这样就使车辆在行驶中节约了燃油量。同时,公路路面的改善,降低轮胎的磨损程度,延长了轮胎的行驶里程,使每千车公里的轮胎费用减少;公路路面的改善,相对提高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完好程度,延长大修间隔里程,减少车辆的小修次数,降低车辆修理费用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

二是节约运输时间。由于高速公路的结构要划分车道和设置中间带,从根本上改变了混合交通的行驶条件。这样使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大大降低了拥挤程度,进一步加快了车辆在出车时间内的技术速度,相对增加车辆的纯运行时间,提高出车时间利用率。不仅为旅客、货物节约了在途时间,还能够使车辆生产率有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单车利润的上升。

三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交通事故给驾驶员本人、行人、货物、公路设施等造成的损伤、破坏不堪设想,产生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估计。高速公路划分车道、设置中间带、全部立体交叉和控制进出口、设置安全配置,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中的安全系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车辆发生事故的隐患,相对减少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能带来缩短行驶里程,提高了车辆运行效益。

3. 高速公路带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沿线产业带的高效发展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使各个区域有了沟通的桥梁与交流的纽带,布局在高速公路各个点位的区域在其高效运输、沟通职能影响下形成了广泛的区位优势,通过吸引高新技术、流通资金、流动人口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及逐步扩散,形成了以点到面的区域经济辐射。同时,高速公路的纵向沟通能力又使这种辐射进一步沿线扩展,从而形成了基于高速公路的沿线产业带,使整个带状分布的地区经济效益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沿线产值的进一步扩张、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依靠交通枢纽的强化交流与外资引进,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产值总量的大幅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势调整、深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沿线中小城市、乡村的经济崛起,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城市发展进程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4.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速公路是一种极有效的融资手段,对拉动投资、加快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高速公路拥有快速、便捷、安全、通行能力强等优点,能够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利于民生的领域,是对资本的有效配置,同时也为未来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有利于创造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在高速公路沿线,几乎都形成了形成了一个个以商品集散、市场贸易、高新技术、信息产业、旅游开发为主体的新的经济产业带,构筑了“高速公路裙带”特有的经济走廊。

5. 发挥了区域产业群的辐射作用

高速公路建设奠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城市群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协调发展,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培育形成了沿公路主干线的区域产业发展带,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活动不断加强,高速公路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支点和纽带。

6. 优化了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即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更合理发展。所谓的更合理既是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产业结构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更高发展层次既是指产业从第一产业向二、三层次发展。政府也一直致力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工作,其中各地“招商引资”就是发展二、三产业,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优化产业结构的很好的方法。为了招商引资,便利的运输条件是吸引外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近几年来,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区域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各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建立了更能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高速公路运输体系,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产业布局,优化了产业结构。

7. 拉动内需,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高速公路网的基本建成,从根本上提升了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强化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机衔接和紧密协作,大大提高了综合运输效率,优化整合了运输资源,共同组成了强大的综合运输通道,极大地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沿线农业、商业发展,促进了沿线以高新技术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大大拉动内需,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8. 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

农村问题是“三农”的首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经济不发达工厂较少,存在严重的就业问题。数量庞大的农民工是普遍存在工资待遇差、劳动关系不规范、社会保障缺失、居住条件差,失业、伤病的承受能力弱,面临沉重的养老、子女教育等压力,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沿线大量的农民工暂时就业提供了机会,不仅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还为农民工的外出输出提供了便利。

9. 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向外转移;有助于农民走出城镇,把自己种植的粮、菜、瓜果和土特产品卖出去,购买质量更优、价格更为低廉的生产、生活用品,获得更高的利润,降低消费成本;有助于农民更及时更多的获得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和经营项目;有助于形成众多小城镇繁荣发展的局面,中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不仅反映在交通自身运输行业,而是给全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优势整合,快速推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全面建设,才能最终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趋于平衡,国民经济的发展趋于稳定,社会产业结构得到最合理的优化,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周绍清.试论高速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朱明先.论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J].中国财经;2012年04期.

[3] 马巨贤.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J].江西交通;2010年02期.

(作者单位:沧州市交通局)

作者:陈志

招商引资公路经济论文 篇2:

公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

【摘 要】公路系统的经济效益对公路工程建设以及公路养护工作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影响。加强分析制约公路经济的因素,并采取合理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论文分析了公路经济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经济效益;管理机制;融资渠道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诸多公路工程项目纷纷投入到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公路系统的长期运行需要相应经济效益的支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公路经济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很有必要充分分析公路经济的制约因素,并运用相关措施解决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公路经济的制约因素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公路系统主要采用半下放式管理机制,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尽管此类管理体制具有一定优点,但难以充分满足当前各地公路系统建设与养护计划的具体落实需要,同时也难以满足各地经济发展所需公路建设计划需要。因公路系统管理存在一定不足,造成各地因资金不足而难以及时进行公路改造,更无资金开展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工作,从而导致公路系统的经济效益难以满足公路发展实际所需。

2.2 建设与养护投入不足

公路养护与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公路系统难以根据计划开展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从而对公路质量与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各地交通系统的持续发展形成一定阻碍。与此同时,市场物价的不断上涨导致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所用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造成公路养护成本进一步加大。而因资金缺口较大,公路部门形成了大量的挂账资金,从而导致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工作需要通过负债来开展[1]。

2.3 人力资源过剩

近年来,公路系统各部门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人力资源过剩现象,大量的不必要的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系统的成本,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公路系统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充分监督与管理。

2.4 公路等级有待提升

现阶段,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公路等级还与其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地区的公路因质量不达标,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产生了损伤、断裂等问题,给通行人员与车辆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在修复公路的过程中,公路养护成本与建设成本也相应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公路经济效益的下降。

2.5 市场竞争实力相对不足

現阶段,我国大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作业都是由国有企业及国家相关部分承接,因此具有明显的垄断性,市场竞争力度不足,造成建设单位为了追求业绩不能充分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后期对公路的养护也相对不足。

3 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措施

3.1 不断创新公路管理模式

第一,从运营管理方面来讲,公路管理部门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根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水平,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同时,在进行任务安排的过程中,也要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安排其能够胜任的工作任务。如此不但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减少了其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还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路系统的运营效率,促进工作人员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快速提升。第二,从公路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方面来讲,应制定较为完善的奖惩机制,通过一定的政策来激励员工持续进步。第三,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公路管理部门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公路管理部门要合理制定奖惩制度,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公路系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公路系统管理机制。

3.2 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第一,为不断提升公路经济效益,公路系统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公路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公路系统管理机制,为公路系统的正常发展提供基本指导,以促进公路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公路管理部门要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充分确保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内容都能满足公路实际发展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公路系统管理机制的实用性。第二,对于某些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规定,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其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总结,并积极改善与更新,将公路系统的组织效应有效发挥出来,从而为公路系统的发展提供较强的制度保障,促进公路系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公路系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3.3 采取合理的裁员措施

第一,针对公路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过剩问题,管理部门可采取合理裁员措施,以精简工作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促进公路系统经济效率的提升。第二,在进行裁员的过程中,公路管理部门必须坚持合理性与公平性原则,不仅要对各个员工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还要综合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素质等诸多方面,以确定具体裁撤对象。第三,通过对公路系统人力资源的精简,给保留下来的员工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对待工作。公路管理部门将员工工作表现纳入考核体系中,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公路系统各项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提升。

3.4 积极拓展融资途径

第一,融资途径相对单一是导致公路建设发展缓慢、公路系统经济效益较低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门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系统的还贷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公路管理部门要积极改进和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不断拓展融资途径,通过不同途径来筹集公路建设资金,以有效缓解公路系统的还贷压力。第二,相关部门可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与项目竞标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利用多元化的融资途径,来推动公路系统的持续发展,提高公路经济效益,促进各公路项目建设的正常开展,并为后续公路养护工作做好合理铺垫[2]。

3.5 加大公路建设和维护力度

现阶段,由于公路系统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而造成的公路建设资金、资源的浪费问题较为严重,这也对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形成较大阻碍。所以,公路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路系统发展中的作用,以尽可能降低对政府财政投入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各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进一步发挥公路建设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作用。

3.6 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

第一,相关部门应合理制定公路工程施工设计与建设方案,以有效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成本,并对后续公路养护与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简化。第二,积极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对公路系统具体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确保公路系统的顺利运行,从而促进公路运营效率的有效提升。第三,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对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充分优化,以提升公路工程等级。同时采用线路取直设计方式,能够进一步缩短交通运输里程,节约交通出行时间,进而有效提高公路系统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总之,公路经济直接决定了公路系统发展的速度與质量。加大对公路经济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有利于公路管理部门采取合理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还对公路系统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公路管理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制约公路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建立健全公路系统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公路管理模式,采取合理的裁员措施,积极拓展融资途径,加大公路建设和维护力度,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公路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艳丽.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7(07):28.

【2】马冰杰.新形势下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及措施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7(2):89-90.

作者:封清山

招商引资公路经济论文 篇3:

高速公路建设对拉动经济的作用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和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形成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 经济建设 拉动作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5万km,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审视世界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具有安全、快捷、经济、舒适等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是一种具有特别重要政治和经济意义的公路。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交通上的一种便利,同时对其沿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无可估量的。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要素。

我国内地高速公路的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1984年,我国建成了上海-嘉定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随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各地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設开始陆续展开。至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突破6万公里,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不但改善了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结构,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而且缩短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效地拉动内需,刺激了高速公路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其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土资源的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区域间的合作、投资环境的改善、交通出行的消费、生活水平的提升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

1、对交通运输业的促进作用

高速公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加快行车速度,使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高速公路上能达到平均时速100公里左右,这是普通公路的1-2倍;二是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质量。由于高速公路路况好,路面开阔平整,弯道少,不但可以节省时间,匀速行驶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对车辆的损害,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运输质量;三是交通流量加大,由于速度快,路况好,必然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过量大大提高;四是高速公路的高安全性,由于高速公路的技术等级高,全立交,无混合交通干扰,全天候运行,安全优势是相当明显的。据统计,高速公路事故率为一般公路的一成左右。由于以上特征,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数额巨大的投资,其产生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潜在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据专家测算,每1元公路建设投资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接近3元,相应创造国民生产总值0.4元,每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00个劳动日就业机会,而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近5000个劳动日。

(1)投资拉动。公路的建设对沿线地区带来的资金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征地拆迁费、各种原材料的购买、沿线庞大工程队伍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这些消费将直接刺激当地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还有建设队伍,可以使当地人员参与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来。所有这些,都将对当地工业 、农业、餐饮业、房屋建设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了沿线地区金融业发展。按照施工段分布,资金存取方便的规律来看,会有一部分工程款在当地的银行内存放。这些工程款放在当地银行暂存所发挥的货币乘数效应,对解决资金紧缺有极大的作用,并增加了当地的有效信贷收入。

(3)长远的经济拉动。高速公路的建成,必将为当地的货物运输、人员来往带来便利,甚至对当地第三产业、旅游等带来更多的商机,这些都将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效地降低了沿线地区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营的效率。据调查,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为发达国家的2-3倍,甚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要多。众所周知,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成本过高,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高速公路的建设则能显著地降低当地的企业的物流成本。

(2)高速公路的建设能有效促进沿线工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网为城市间的往来带来了方便,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区域优势得到加强,在招商引资上更具有吸引力,改善了投资环境。利用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可以加强各类工业园区建设,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内部的升级。

(3)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也能对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保证了农用物资和救灾物资的及时调入,加快了农业信息的交流,有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业的现代化经营。据统计,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后,沿线地区每年向京津两市提供鲜菜2亿公斤、肉类2.3亿公斤、水产品1亿公斤、鲜果250万公斤,这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丰富了两市人民的菜篮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4)高速公路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商业的繁荣。高速公路为促进商品流通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基础条件。高速公路缩短了产地和销地的距离,减少了运输费用和时间,方便人员来往和技术交流,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商业领域从业人员的视野。

(5)沿线旅游业也在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得到了推动。高速公路使得当地交通更为便利,可以有效地促进沿线旅游景点的开发,并且直接促进了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增加。

二、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形成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客体大都产生和集聚于一些具有特殊优势的点上,形成大小不同、职能相异的城镇或大企业。虽然高速公路将这些城镇或大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但由于这些节点及其沿线次级节点的经济势能不够强,或者是由于节点之间的距离太远,使得这些节点对中间地带的辐射带动力不够,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密度无法达到均匀,而仅仅是一个交通走廊,我们把这时候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叫做低级的高速公路经济网,或者叫高速公路虚拟网。当部分节点之间或者某几段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集聚能力增强时,沿线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会增强或者节点会增加,进一步讲,当节点之间的辐射地带相互连接、交错,经济密度较为均匀时,就形成了高速公路经济带。当几条高速公路经济带相互连接、纵横交错时,就形成了高级的高速公路经济网,或者叫高速公路实体网。当高速公路实体网内的区域受各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经济密度均匀时,整个区域经济就得到了发展,这时就实现了由网到面的转化。

具体而言,高速公路网络化发展与区域高速公路对沿线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沿线的城镇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实现的。高速公路作为交通经济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实现生产布局与沿线基础设施之间的空间结合,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便捷的联系,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带的演进。高速公路经济带是一个产业、资金、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在其自身的演化进程中不断进行着物流、能量、信息流的聚集与扩散,在空间布局的演化上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尤其是在经济带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带沿线的地域结构逐渐由聚集型转向扩散型。

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格局,更主要的是将对各区域重新定义其区位优势和时空概念,重新塑造主导产业和竞争格局。因此,县、市甚至是省都应该跳出自身的行政区域边界,放眼于新格局下的经济区域,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定位,辩证地认识竞争与合作,重新认识优势,再造机遇,通过分工与协作培植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高速公路的建设,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密切了沿线各地市间的联系,使之成为各具特点、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从而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对外开放。由于受高速公路的波及,偏远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得以更多地被开发利用。还有就是人才和技术的资源开发,也为沿线地市的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使沿线地市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口、劳动力向经济带聚集,促进了人口、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非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密切了城市群体间的联系,推动了沿线的市镇建设与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拓展了人们的空间,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地域观念、时间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强化了干部群众的开发意识和开拓意识,拓展了商业人士的视野。

高速公路建成后,为社会增加了运输生产能力。运输能力的增加既要直接消耗某些产品,又要间接消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又提出了新的需求,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和通车后都会引起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这样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的增加,同时也产生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进而对居民消费也产生影响。由于居民消费品支出的增加,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建设进程中,包括征用土地给居民带来的收入、拆迁给建筑工人带来的收入和建设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建设队伍的工资收入;投入使用中,带动沿线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沿线地区之间的经济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改善沿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高速公路形成高速公路经济网之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拉动周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參考文献】

[1] 顾政华、李旭宏:基于供需均衡分析的高速公路效益产生机理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4).

[2] 毛敏、喻翔、蒲云:高速公路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3(2).

[3] 荣朝和:西方运输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高雪申、孙素霞: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7).

[5] 郭丕斌、吴青龙: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规划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7).

作者:梁春瑾

上一篇:电业公司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贸易政策透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