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人口问题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实压力下,更多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稳定的岗位,而且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会优先考虑男生,由此造成更多的女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问题。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我国国家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出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从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各种因素提出缓解此类问题的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封建社会人口问题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封建社会人口问题论文 篇1:

周恩来的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 解放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过多的人口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率先提出一系列正确的人口控制思想,有效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当前,周恩来的人口控制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口控制 思想 意义 周恩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一直比较快。庞大的人口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长期困扰中国的突出问题之一,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周恩来的贡献最大。他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率先提出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思想,坚决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遏制住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当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进入历史新阶段,周恩来的人口控制思想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必须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

建国初期,我国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实际上却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如当时就限制避孕,并对因多子女造成的家庭困难给予生活补贴。随着实践的发展,党和国家逐渐意识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特别是周恩来,在实践中更是直接感觉到实行计划生育的紧迫性。

首先,这是缓解生存压力、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早在50年代中期,周恩来就感觉到越来越沉重的人口压力:“人口众多也有一个困难,人多消费需要的量就大。衣食住行,首先是食。我国人口现在平均每年增长2%左右,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一个客观的数字,而我们的粮食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增长量不大。”[1]“这样一个农业基础,来供养我们现有的人口,来建设工业,就有困难”。[2]直到现在,我国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粮食。除了粮食,还有就业。新中国解决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就业问题,但是妥善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是一个繁重的任务。由于工农业生产落后,经济困难,我国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每年需要增加的劳动力并不多。因此他一再提醒:“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短期内还不能使大家都就业,工资的增长也不可能使职工养活很多的家庭人口。”[3]虽然我国还有大量未开发土地,但是向那里大量移民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其中多数生存环境是比较差的,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只有实行计划生育,才能缓解生存压力,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其次,这是保护妇女儿童,实现中华民族健康繁荣的需要。妇女占人口半数,要充分发挥人的生产者作用,必须动员妇女参加生产。解放后,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但是由于孩子多,广大妇女仍主要忙于家庭事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妇女是社会产品的纯消费者和生儿育女的工具的不合理状况,难以发挥生产者作用,更难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而影响男女平等的切实实现。只有实行计划生育,才能彻底解放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同时,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国家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培养下一代,从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掀起新科技革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发展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显然,实行计划生育不仅是少生孩子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1956年八大上,周恩来提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4]

再次,这是实现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既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发展,又要求人口有计划增长,“如果对计划生育不能主宰,这也是个无政府。”[5]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从1950-1957年,全国人口便从54167万增加到64653万,年均增加1311万,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大大超过同期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迅速增加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1953年我国进入有计划经济建设后,人口发展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使得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周恩来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特别在1970年接见卫生部军管会全体人员时指出: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你们连人口增加都解决不了,还搞什么国家计划?[6]周恩来的倡导下,60年代中期,我国在城市和部分农村推行计划生育。1970后,计划生育在全国推行,人口增长指标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中,大大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人类历史上,英国的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率先提出系统的人口理论,特别是他认为粮食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只有战争和瘟疫才能解决人口问题。正因为如此,人口控制理论被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人多好办事,人口迅速增加被认为是社会主义人口增长规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许多人虽然看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但对其本质缺乏理解。

周恩来在实践中认为,我们不能全盘否定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尔萨斯在分析人口规律上有一定客观性”,“人口增加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马尔萨斯说了,我们就否定人口增殖力相当大”。[7]当然,他也提出:我们在理论上是不赞成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因为粮食的增长率完全可以超过人口增长率。更不同意他的结论,即通过战争和瘟疫来解决人口问题。计划生育标志着几千年来把生育行为仅看成个人私事的旧观念,变为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社会主义新观念,是人类生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变革,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1965年1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说:“计划生育是进步的,是共产主义的。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计划生育,这是个大问题。我们是无产阶级的计划生育,和资产阶级为了个人享乐搞节制生育不同。”[8]这就从根本上澄清了我们的人口控制与资本主义的人口控制之间的本质区别,为推行计划生育扫清了思想障碍。

正当我国开始大力提倡计划生育时,反“右”开始了。社会上一些人把人口控制理论当作右派进攻的口辞加以批判。特别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后,社会上一度掀起批判新人口论的思潮,有人甚至威胁要把马寅初划为右派,严重干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周恩来力挽狂澜,保护了马寅初。“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9]并一再指出马寅初的人口论与马尔萨斯人口论之间有原则区别:“人口多确实是个问题,马寅初、邵力子提出这个问题不能驳掉,说他是马尔萨斯思想。”[10]由于周恩来的努力,马寅初没被划成右派,并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免受冲击;计划生育也得以在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大力推行,为我国后来成功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实行计划生育必须采取多种手段

中国人口众多,增长迅速,而实行计划生育又面临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和现实利益的再分配,困难可想而知。周恩来克服重重困难,根据国情和政策,巧妙地提出一些可行的手段,保障了计划生育的落实。

首先,开展计划生意宣传,提倡晚婚和节育。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场移风易俗深刻的思想革命。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周恩来号召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动员,而且本人在党和政府会议上,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不遗余力地宣传计划生育,特别是对青年人。1962年春,在全国安置城市精简职工会上说:“要公开宣传节育,对年满18周岁的男女不管结婚未结婚,都可以讲给他们听。”[11]宣传的内容,主要是晚婚和节育。所谓晚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后结婚;所谓节育,指一对夫妇最多生两个孩子。同时大力宣传节育知识。他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先搞试点,主要是抓城市,农村要结合医生下乡,有重点有步骤地搞;争取20-30年使人口增长率降到0.1%,避免过急和强迫命令。通过宣传教育,群众逐渐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困难,就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为推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1970年后,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主要还是靠宣传工作”。[12]

其次,健全各项相关制度。计划生育既然是国家计划问题,就需要硬性的制度规范,实现“又要自愿又要有所约束”。[13]当时,受平均主义影响,我国在农村分配口粮、城市分配住房时,是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并对因子女多而造成的家庭困难给予补助,客观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为避免因平均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提出“今后要有一些规定,如在工资、住房、供应等方面,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要给予优待。”[14]计划生育涉及医疗服务,在当时成本较高,普通群众难以承受。为减轻人民负担,在1965年最高国务会议上,他提出最好避孕器械、药品不收费。当时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他提出大幅度降低价格,其差额由财政补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计划生育的全面推行,1970年他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全体人员时,他提出避孕药品免费供应,节育手术也免费。[15]计划生育,特别是节育手术,要占用劳动时间。他提出:职工手术后休假按公假处理,工资照发,在农村给予适当的工分补贴。各项制度的健全大大规范了人们的生育行为,激发了群众的节育积极性。

再次,完善节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有效的节育技术直接关系到广大节育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关系到节育者对计划生育的支持。节制生育的办法有人工流产、避孕、绝育,周恩来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孕。在周恩来倡导下,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加强了避孕技术研究。到“文革“前夕,各项避孕技术都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应当指出,当时手术带来的痛苦还比较严重,还影响群众积极性。1965年8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他提出:最好是口服药,省事。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推广避孕要考虑农村的特点。1970年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全体人员时,他提出:要做到完全没有副作用,要考虑农村使用,要方便农村。[16]在研制避孕药的同时,他也提出“最彻底的就是绝育”。关于绝育,他在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男同志应负主要责任,提倡男的结扎输精管。据日本朋友讲,男的结扎输精管没有后遗症,最好由男的动手术。”[17]与此同时,他号召计生医疗人员上门服务,方便群众。计划生育技术的广泛推广满足了广大群众的节育要求,为计划生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四、周恩来的人口控制思想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周恩来倡导下,计划生育在全国推行,其人口控制思想也深深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国情,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从1998年开始,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实现了人口增长类型转变,进入世界人口低增长国家行列,大大缓解了因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而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们面临的人口形势仍很严峻。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最佳人口规模为6亿人左右。实际上,大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13亿,远远超过最佳人口规模。而且,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基数庞大,就是以目前的速度,每年仍将增长800-1000万,绝对增长量并不小。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结婚年龄,我国将再进入一个生育高峰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再次面临较大压力。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大增,但是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仍很大,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也许有人担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会影响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世界发展证明,一个国家长期依赖劳动力低成本是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必须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然,只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周恩来的人口控制思想没有过时。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人口控制政策正在受到挑战,我国的低生育水平面临着反弹风险,特别是一些名人富人超生问题正在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据社会普遍反映,目前发达地区及富裕阶层,两胎及多胎现象早已为人所知。按照有关规定,超生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可是那点抚养费对名人富人算不上什么,无法有效遏制他们的超生问题。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名人富人虽只占少数,但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而且他们的生活在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力,容易对普通民众产生示范效应。长期这样,人口出生的“两极分化”必将严重,并形成局部一些不和谐因素。党和国家仍应该仔细研究周恩来的人口控制思想,并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国策国法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231.

[2]周恩来经济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3.298.

[3]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231.

[4]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4.348.

[5]闻岩.周恩来大事本末[M].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1998.444.

[6]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67-1984[M].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9,338.

[7]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4.349.

[8]许涤新.纪念毛泽东90诞辰为做好人口工作而努力[J].人口研究.1984.(1).

[9]朱正直.马寅初传[M].北京出版社:北京,1986.207.

[10]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4 .349.

[11]翟振武.错批一个与误增三亿质疑[J].纵横.2000.(7).

[12] 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67-1984[M].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9.338.

[13]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445.

[14]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445.

[15] 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67-1984[M].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9.338.

[16]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67-1984[M].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9.338.

[17]彭珮云.党和国家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论述[M].中国人口出版社:北京,1997.17-18.

责任编辑 梅 宏

作者:杨生贤

我国封建社会人口问题论文 篇2:

基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实压力下,更多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稳定的岗位,而且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会优先考虑男生,由此造成更多的女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问题。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我国国家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出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从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各种因素提出缓解此类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进大学选拔高层次的员工进入本企业,但是招聘中却出现了一种性别偏好的误区,造成人才招聘市场存在或潜伏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女性是国家储备人才中不可或缺的。在企业发展中,女性比男性有更好的谨慎性,对于企业某项缜密的事务,女性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

(2)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正在由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迈进,人口素质是决定这一迈进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实施人才资源战略,关系到人力资本在社会发展中影响力,关系着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

二、大学生就业歧视相关理论

1.就业性别歧视

就业性别歧视是性别歧视的其中一种。就业性别歧视就是由于性别的原因,在就业问题上产生排斥等其他不平等的待遇。

2.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就是指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男性、或者拒绝录用女性、又或者对就业的女性提出保证5年内不结婚等要求的行为。损害了大学生就业平等的权利。

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问卷分析

抽取部分在校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如下: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83%。有效问卷中理工类60份,文科类60份。其中有85﹪的同学在人才市场上遇到过性别歧视问题,仅有15%的没有,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对性别是有限制的。

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在理工类有效问卷中,45.3%的同学遇到了性别歧视。文科类有效问卷中有45%的同学遇到了性别歧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是认为性别歧视是存在的。

四、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的分析,概括原因有两方面,即:企业、学生本身。

1.企業原因

(1)企业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

在高速发达的经济社会,企业的生存压力也日趋增大,在招聘环节,企业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获得“低投入,高回报”的经济效益。女大学生毕业年龄也随着增大,就业后马上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企业更多地是不愿意支付更多的带薪休假的薪金。顺势造成女性就业困难。

(2)企业领导层思想观念的因素

我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家,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在我国已经是根深蒂固,在企业中男性不仅可以干好本职工作,还可以经受企业竞争中存在的压力,而女性则在这方面缺乏,企业领导层更多地是想实现企业的蓬勃快速发展,所以,同样条件下,多半会选择男性。

(3)企业国际化趋势加快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家化,在国外申请设立分公司或者分设机构,这就需要更多的驻外人员,但是,考虑到女性家庭的原因,不宜将其外派,这样就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造成一定的损失。

2.女大学生本身原因

(1)女大学生本身抗压能力不足。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女性其特殊的生理问题减少了她们的抗压能力,略微的压力就会造成其出现身体不适等问题,这不利于其在竞争中立足。

(2)女大学生选择工作的观念问题。近几年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尊处优,没有很好的锻炼其处事的能力,过于自信,自我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自己的定位过高,在寻找工作中,总是倾向于“白领”的体面工作,不肯吃苦。由于一系列自身问题最终导致在家待业。

(3)缺乏对就业信息的重视与关注度。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在大四开始关注招聘信息,查缺补漏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个时候再去“补”已为时晚矣。因为急于求成,最终导致缺乏合理定位,找不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工作。

(4)淡薄的自主创业意识。在这个创新引领时尚的年代,创业也不失为大学生就业时很好的选择,而且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做出了好多优惠政策。但是,调查了解,因为女大学生面对风险多数偏向于保守型建议,所以,在创业意识方面,女大学生还是非常淡薄的。

五、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的剖析,现从三个角度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女大学生本身

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其次,摆正择业态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女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自主创业观,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自我创造就业机会。最后,利用SWOT分析剖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社会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为自身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高校方面

(1)增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增加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为大学生深造的学府,高校应不断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合理配置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将专业课程设计与社会工作需求结合起来,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各级老师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为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导致了女大学生好高骛远的思想观念,高校各级老师应该广泛开导学生自我定位的想法,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良好、正确适应自己的就业观,从而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岗位。

(3)通过心理辅导增强女大学生就业信心。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开始担心找不到工作,普遍心理压力过大,再加上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更不利于高校就业率的提升。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增强她们就业时的自信心。

(4)分享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及时向女大学生宣传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女大学生积极面对挑战,走创新的道路。合理利用自我优势,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作者单位:1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2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3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季素蓱.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影响因素[D].南京理工大学,2006(6):45-47.

[2]冯皓.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1):112-114.

[3]李婧.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8(6):13-14.

[4]于瑞红,孙丽芳.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5]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 中国政法大学,2011(3).

[6]王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D]. 山西财经大学,2008.

[7]Robert L. Mathis,John H. Jacks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2004(12).

[8]Today and future for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All the Buzz.

作者:石丽媛 李丽娟 陈龙

我国封建社会人口问题论文 篇3:

促进知识经济视角下的女性教育发展

摘要: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女性教育获得了重要地位。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目前在传统观念、教育格局与发展等方面的女性教育的不合理现状和发展空间,努力从更新社会女性教育观念,到新女性教育环境、强化女性主体意识等方面积极应对,女性科学文化素质一定会普遍提高,女性一定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祖国建设真正的“半边天”。

关键词:知识经济视角;女性教育;发展

女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恩格斯就曾说:“妇女的解放程度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女性的解放,则主要依赖于女性教育的发展。那么,怎样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好女性教育呢?

一、知识经济时代女性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成为人们的追求。对现代科学知识的占有量的多少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首要标志,也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人竞争能力强弱的首要标志。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拥有更多技术和信息的企业将占有市场,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将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据估计,到2010年,发达国家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人数之比将由原来的10:1变为1:10。大量的脑力劳动者从哪里来?教育。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它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方面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使其在知识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而女性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关键因素。早在1991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就指出:“女性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联合国统计资料也证明:妇女教育如果无法提到接近男子教育水平的程度,由于提高男子的教育水平而取得的社会效益就会被抵销掉。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要将人口众多的劣势转化成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马克思有句话:“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变革。”因此,没有女性的全面参与,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崛起将是不可想象的。实施好女性教育,意义深远。

二、知识经济给女性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知识经济给女性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的经济,知识经济必须以先进的、强大的教育来支撑。这就作为促进女性发展重要手段的女性教育新的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构成了女性教育发展的首要机遇。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进程,世界各国都在花大气力培养具有较全面能力的人才。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历史性的达到了22%,比1993年高出17个百分点。即便这样,我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仍落后15年左右,比发达国家落后30年以上。为此,我国提出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的目标,并将女性教育提高到直接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层面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就曾着重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妇女教育发展,提升妇女整体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政府还通过制定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以宏观政策、法律、社会保障与服务等策略措施来确保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消灭妇女文盲现象,扩大妇女接受职业培训、科技教育和进修教育机会等等,为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妇女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争取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2)知识经济将使由先天体力差别、性别差异所引起的男女在就业领域的不平等失去意义。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密集及新知识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如网络经济、电子贸易以及通讯产业、软件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依靠智能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就业者将成为劳动大军主流,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就业的先决条件。劳动对男女两性来说更多呈现为中性特征。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更适合女性生理、智能特点,正形成了有利女性就业的形势。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女性自主意识、创造力的增强,她们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必将具有更大竞争力。

(3)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网络化为女性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网络技术的出现是使2l世纪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不仅延伸了时间、空间,而且比其它传媒更具开放性、主体参与性、时效性,因而网络将使女性教育更富于个性色彩,使女性在传统教育制度中被压抑的个性得以解放。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1亿人,男性网民占57.2%,女性网民占42.8%,虽然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仍然要高于女性,但女性网民的增长速度高于男性网民。网络使两性间信息化差距越来越小。这为女性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4)知识经济时代的合理预期使我国女性教育发展具有迎头赶上的时间和空间。1997年12月联合国对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作出了将在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的估计。从10年来的经济发展形势看,以上估计是较为科学、客观的,人类在21世纪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可以预期的。从现在开始的这一“预备期”内,在党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指引下,我国坚持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居于优先地位,坚持把教育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先行位置并适度超前发展,坚持把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坚强基石的国策,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发展一定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知识经济也使我国女性教育面临着挑战。

(1)传统女性教育观念在一定时期还会存在。在封建社会,人们认为女性“无才便是德”,形成了“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陈腐观念。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女性教育的春天。但封建意识并不因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变而完全消失,并未根除,致使我国女性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共有1.138亿,其中女性文盲占七成以上,达8383万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这一矛盾暴露无遗,表现为文化层次低的女性首先成为市场经济的淘汰对象。从教育历史的视角看,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总会牵涉到女性问题,而女性问题与矛盾的凸显,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女性教育观念面临着一个质的飞跃的挑战。

(2)现行的女性教育格局需要创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末我国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中,男女比例是53%:47%,即男性的受教育程度要好于女性。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受教育层次明显上升。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女性教育格局存在着单一性偏向,而且出现了女性教育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女性读研读博,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极则在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下出现新的女性文盲,弃学经商务工的未成年女性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而在女性教育格局中,人们普遍偏重普通教育,而对女性的职业培训注意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女性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除树立新型的用人观念外,创新女性教育多元化格局势在必行。

(3)必须革新女性教育内容和方式。虽然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却又使学校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对女性来讲,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只造就了一代代好的女学生,而无法造就社会所需要的高精尖女性人才,部分高分低能的女大学生在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面前败下阵来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即便高分高能,由于传统观念的潜在影响,人才市场的重男轻女司空见惯。因此,必须革新女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焕发女性主体意识,提升女性教育绩效,使她们以强烈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赢得社会对自身的接纳。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女性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给女性教育的开展与提升提供了一个广阔和富有前景的空间。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发展。

1.要在树立正确女性教育观基础上创新女性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女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女性个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要创新女性教育,首要的是要正视挑战,坚持女性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妇女解放事业服务、为培养高素质的女性人才服务的女性教育方针;其次,必须加快女性教育改革创新步伐,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女性教育体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女性教育格局,满足社会对女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再次,大力推进女性素质教育,着眼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女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改革女性教育课程、教材,建立有利于女性素质教育实施的考试评估体系;建立各级各类女性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与沟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女性终身学习系统。

2.要为加快女性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和谐社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使更多的家庭有能力支持子女上学,使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才能够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更多的女性受教育机会。同时,鉴于女性因承担人类自身生产的重任,致使其学习遇到更多困难和障碍的现实,我们既要不断丰富、扩充和完善妇女法规的内容,为女性接受良好教育提供法制保障;也要加大法律政策的执行力度,健全男女两性平衡协调发展的教育机制,扶持女性教育发展;还要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妇女观,抵制和消除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形成有利于女性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3.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强化女性的自主意识。

不可否认,性别歧视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然而女性自身因素也是造成女性教育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传统的落后观念消解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使女性放弃了开发自我潜能的努力,以至“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仍颇有市场。要想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女性需要自身的觉醒和观念的改变。强化女性的自主意识是推动女性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通过学校、社区及各种教育形式和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和帮助女性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自尊意识,鼓励她们不仅要执着进取,而且要有努力克服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干出一个样子来。当然,这项工作并不仅仅是学校、妇联、宣传部门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密切关注女性教育,女性的科学文化素质一定会普遍提高,女性一定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祖国建设真正的“半边天”。

【责任编辑 韩立鹏】

作者:张 莉

上一篇:教育基金会高校教育论文下一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