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字语音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数字化教学系统是在教育领域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型教学系统,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进行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的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智能数字语音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能数字语音教学论文 篇1: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职数字影像教学探索

一、数字影像教学、互联网及其相互关系

数字影像,又称数字图像、数码图像或数位图像,是二维图像用有限数字数值像素的表示。通俗地讲,它是由模拟图像数字化得到的、以像素为基本元素的、可以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电路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数字影像课程是一门摄影课程,即是数字影像的摄影课程的简称。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φ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使用专门设备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对外部世界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与传统的胶片照相机,通过定影,显影,放大等后期化学过程成像不同,数字影像摄影成像是光-电-数字信号转变与传输的结果,即通过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流,再将模拟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最后由专门的芯片进行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信息还原为静态的图像,或动态的视频。

高职院校的数字影像课程是属实训课程,即课程主要形式不是讲授掌握由概念和原理编织起来的理论体系,而是某项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脱胎于学徒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以实训课程为其基本特征,它是人类工匠技艺/技能传授传统的延续。

数字影像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及图片和影视后期处理基本技能,并在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进一步学习各项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技能传授。与蒸汽机引起的大工业组织一致,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则是一对多的标准化教育,要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统一。规定的上课时间和特定模拟实际生产场景的实训室、实训车间或校办工厂。但它仍推崇师生的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因此,实训中对巡回指导的老师有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的要求。

然而,摄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合作的结果。摄影画面都是摄影者特定视角观察到客观世界的视觉图像的定格。它们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不能闭门创造出来。学生们按照各自不同审美,对艺术不同的理解,遵循着不同时间的光照,寻找不同的角度,去各自定格独特的视觉图像。课程无法在规定时间,集中于某一场所(课堂内)进行。实训过程中,教师无法即时、面对面指导,这显然有悖于职业教育实训课的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弥补,教师通常采用“事后”的课堂讲评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显然,“事后”的点评无法达到事中指导的效果。

同时,数字影像课程与一般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不同,它的实训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一种艺术学习过程,因此,课程完成需要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准备大量的创作素材。

诞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互联网源于计算机连接,被界定为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数不尽的计算机、终端。

众多学者认为互联网是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互联网是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在诞生。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难以预测,不可估量。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都已经明显感觉到革命实际已经发生,国内互联网+概念正迅速发酵,并已成为共同的发展规划。

数字影像教学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数字影像摄影和教学的设备——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用于摄影作品处理的)计算机、投影仪等等,都是互联网的终端。数码影像则是由数码相机(包括智能手机)、扫描仪、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等用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互联网上储存、传输的信息、数据。因此,尽管数字影像诞生在互联网之前,但它注定“天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在数字影像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都已不同程度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平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实上离开互联网,数字影像教学根本无法展开。但这只是自发地,具有偶然性地,间断地,局部性利用互联网。由于不能够自觉地将教学植根于互联网技术,其结果必然是大量浪费本充分利用的资源,并且不仅无法推动教学发展,而且影响教学成果。

本文的任务就是在阐明高职数字影像教学与互联网的客观关系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梳理,探索其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并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因互联网技术而引起的数字影像教学发展的深远意义。本研究有益当前的教学实践,同时,为进一步探讨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数字影像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二、现有教学实践的解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影像教学活动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可以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网络通讯、(万维网)资料搜索、信息(云端)储存三个技术支撑点两个方面解析其总体的基本构造。

线上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线下教学则是指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由五个环节组成:教学组织、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和实训总结。数字影像属艺术课程,因此,“学生操作”称为“学生创作”更为合理。教学组织应该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前期准备,通常指课堂教学的设备的调试,学生组织的安排,不属于正式教学活动。

数字影像课程的线下教学包括精讲示范和实训总结,线上教学则学生创作和巡回指导组成(学生创作——摄影并不在线上进行,但与在线巡回指导同步,因此我们将其归为线上教学部分)。

按实训课的一般规律,线下和线上,即课堂讲解/实训总结和课下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两类教学活动交替进行。数字影像实行项目引领式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指南,一项一项技能、技术,包括摄影设备操作、图片构图、色彩、曝光等,视频的脚本、分镜、剪接、效果等等分解为项目。先在课堂上介绍某一技能的原理、方法和程序,然后教师指导实际操作,最后学生提交习作,形成一个回路(见下图),各个项目按内在逻辑顺序逐个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系列。

精讲示范:即精细讲解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方法要领,并辅以具体动作示范,包括高等艺术教育所应有的审美教育。数字影像课程精讲示范环节的任务是保证学生随后进行的创作中,顺利实践某项具体摄影操作。精讲示范的显形式包括三个方面:PPT形式的操作原理介绍;数字影像教学案例——包括照片或视频的展示;以及摄影摄像软件介绍及其操作演示,这三个方面的多媒体图像信息课后都将放到网上,供群里的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

实训总结:对学生实际创作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阶段性总结,如照片摄影结束、视频摄像结束;一种是期末课程结束总结。一般借助多媒体设备,采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讲评形式。通过实训总结环节,学生个人及小组将提交包括照片、视频等习作的实训报告,作为学习成绩的评判依据。

线上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这里所谓的线上教学并非通常理解的将课堂教学简单地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它不同于传统的持续、集中的讲学,而是以分散的,间断性的,即时解答问题或延后解答问题的方式,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简单讲,线上教学就是师生网上互动问答教学。

实践表明,数字影像课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指导老师讲采用不同的应答方式,回答问题的时间也有不同,(见下表):

实训中问题类型和教师应答方式及应答时间安排

序号问题类型应答方式回答时间安排

1课堂讲授未马上完全理解,以致影响实训操作的问题。尽可能即时互动式回答。集中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堂讲授后的一个课时。

2实训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延时个别单向回答,或加互动回答有空余时间随时回答。确定时间,晚上某段时间。

3阶段性操作完成后,仍有疑问,或觉得创作仍有遗憾提问。集中归纳共性问题,延时,或加互动即时回答。确定时间,如两天一次,晚上某段时间。

4学生/小组没有提问,但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重点对象进行巡回询问。确定时间,轮流询问学生,小组实训的情况,及时指导

互联网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是广泛的,但支撑起了数字影像教学赖以发展的平台的主要是网络通讯、资料搜索、云端储存三项技术。

与传统通讯需要电讯商提供交换服务不同,互联网通讯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依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TCP/IP,建立起来的网络通信。这是一种资源共享式的通信方式。而且通信的媒体,不仅包括语音、文字,而且包括图像和视频。在此基础上,QQ、微信、博客、line、lofter、instergram等社交软件和网站的开发和建立、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时代的人们随时处于一种准通讯状态。

所谓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问答的技术基础就是互联网网络通讯功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其移动终端(手机、电脑)与互联网相连,便加入了一个虚拟社区。教学实践中,通常由班长牵头建立一个班级的微信、QQ “聊天群”,从而形成了一个一门课程的交流虚拟空间。班内各个小组则再由组长建立小组范围的聊天虚拟社区。这些聊天群随即成为课程教学的超视距交流、沟通,且无时不在的课堂。课堂上精讲示范的内容,以及学生习作直接放在“群”上,师生或学生间问答可以文字形式,也可以及时通话,同时可以上传图片和视频。

数字影像教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并不仅仅表现为利用互联通讯进行所谓的线上教学,资料搜索同样是互联网为教学提供支持的重要技术功能。

上世纪60年代Ted Nelson(美国)提出一种将自然语言文本和计算机交互式地转移或动态显示线性文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

80年代末超文本技术被充分讨论后,被嫁接到了互联网上,遵循建立在TCP/IP基础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确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www环球网由此诞生。

数字影像课程本质上是一门操作课程,它讲解的是图像、视频的“生成”和“生产”。

因为仅用文字和语言无法直观、形象地说明摄影的技能与技巧,讲解的过程中,从摄影设备的发展史、结构、摄影原理、操作过程,到图像不同的构图、采光、,再到视频的分景、剪接、典型情节等等,几乎所有教学知识点都必需展示大量不同的图像和视频。

学生实训创作主要是模仿行为。精讲示范课上讲的理论、操作示范到实际操作仍有一个过程。虽然,有问题可以提问老师,包括课堂没有听明白的原理,但这仍然无法解决理解和实际操作行为的过渡。同时,摄影课程,学生实训独立操作,又有极大的自由度,不必完全遵循教师的要求,他们必然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因此,可以说,课堂的教学只是为学生指明的路径和方向,真正亦步亦趋的行走,必须依靠互联网资料搜索的支持。特别是可参照、模仿的图片、视频资料搜索的支持。

作为互联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之一,环球网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其上能即时找到几乎所有你需要找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同时它“在本质上是使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来进行通信的一个平台。”(蒂姆·伯纳斯-李)

云端储存同样是互联网为数字影像教学提供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云储存,是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形成的一个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系统。通俗讲所谓云存储,就是将需要储存资源放到“云”(构建在高速分布式存储网络上的数据中心)上以便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即可方便获取的一种新兴方案。

数字影像教学,云端储存十分重要,事实上也是为师生广泛运用的。因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会有大量需要储存的资料。

学生创作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资料,包括搜索下载到的参考资料,创作过程采集的素材、初步形成的习作、讨论的样稿、以及提交老师的作业,这些资料绝大部分大部分是图片和视频。教师备课过程中搜索下载到的资料,用于讲课,另一方面,学生交的作业,主要也是图片和视频。事实上教师和每个学生都需要设立一个资料库。因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大量资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不能一看而过,需要储存下来,反复利用,反复参考。

从终端自身的内存、移动硬盘(包括U硬盘)到网盘,储存空间不断扩大,但始终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直至传统的存储方式被云存储取代,才一劳永逸地突破数据储存的瓶颈。

三、教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意义

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将影像教学置于互联网平台,为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开拓了空间。

首先、教学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数字影像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各种摄影器材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技巧;不同时代和不同门派的优秀摄影作品;后期处理软件及其学习教程。置身于互联网,使我们的数字影像教育,坐拥一个资源没有穷尽的资料库。互联网拥有的巨量信息为数字影像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

其次、突破实训指导的时空约束

摄影是一项追逐时空变化,创造性地记录世界多姿呈现的艺术,因此,必然是分散的、不定时的独立创作行为。然而,作为一门实训课,教师的巡回指导是基本的环节。如何解决学生分散创作实践与教师集中指导的矛盾。置于互联网平台,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地延伸,从理论上讲,无论学生在何处、何时进行创作实践,有问题都可以与老师沟通,获得指导意见。互联网即时互动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摄影教学的分散训练,集中指导的时空矛盾。

同时,互联网是一个真正的互动、对话平台。师生讨论不受时空局限,且超视距进行,有利于学生抛弃顾虑,敞开谈论自己的想法。

再次、对学生的柔性指导成为可能

在网络通讯条件下,通过微信、QQ等工具,无论是学生向老师提出请教,或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学生自身特定情况,包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精确指导。这种沟通和互动指导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还可以保全学生的“面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按照学生的特点实行柔性化的指导,必然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教学相关数据迅速积累,为优化学生培养提供依据

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平台上数据的数量庞大,汇集迅速的,获取极其方便、价值低廉。这些巨量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实践表明,以互联网为平台,数字影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与教师互动,会留下大量的信息痕迹:学生创作过程中的素材、创意、思路、未完成的作业初稿、视频片断、建议和意见、教师的点评和反馈、作业,以及师生各自推荐的案例、评论等等。通过分析这些大量的信息,指导教师不仅可以方便和清晰的掌握学生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包括优势、不足和成长轨迹,同时可以预测学生各自的最优发展方向。在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精确指导的同时,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

就如不能将互联网简单地理解是电脑与计算机的连接一样,我们不能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影像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微信、QQ中文字、图片的传递,计算机上搜索资料。仅仅阐明其现实的积极推动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的出现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支撑这场“革命的底层力量,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涉及领导意识、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思维革命。”①数字影像教学被置根于互联网平台,深刻的变革必然接踵而来,现有的模式、秩序、结构将受到冲击,这或许才是互联网对数字影像教学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必须对此有即时、深入的认识。

初步体会,就数字影像而言互联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大冲击至少显现在三个方面:

1.教材:作为教学媒体的主要形式——教材——书是人类积累知识印刷形式信息,按照讲学逻辑,或作者阐述观点的逻辑排序编码组织而成的集合。知识的展示呈组织化、层次化和结构化。这样的媒体与能够承载的知识(信息)有限,同时这类知识的利用需要记忆、积累;

互联网的出现,它的终端成了承载教学信息的主要媒体,以电子信息代替了印刷信息,在网络中不断流动。这些信息——知识在互联网上的组织结构是平面化的。通过超链接,我们可以随时搜索到任何需要的信息。当人们需要了解某一知识,不用读完,甚至翻阅一本书,而直接用关键词就能找到非常详尽的有关信息。

尽管职业教育遵循“理论够用即可”的原则,但“书本”知识仍然是需要的。因为知识总是成体系的,教学信息总是某种结构组成,才便于人们获取和理解。数字影像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大量采用互联网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而并不需要传统的教材时,人们必然要问,我们还需不需要教材?我们还需不需要纸质的教材?另一方面,即使纸质教材仍有需要,它应该以什么形式存在,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电子教学信息又应如何有序地组织为新“教材”?

2.教学形式。集中“上课”是传统教学的基本形式,即学生必须在同一个空间——教室,同一个时间——课时(某日某节课)内进行。(时空)集中上课是为了提高效率,以一(教师)对多(学生)。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课堂集中(包括实训室、实训车间)教学,也是蒸汽机创造的工业组织形式贯穿现代工业社会的体现,前提是教学内容的标准化。

互联网的出现冲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理论上讲只要在“线上”师生可以再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直接对话,随时处于准“上课”状态。文章的第二部分已经介绍,数字影像课程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既没有教室,也没有上下课概念。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延伸,引起教学组织文化的深刻变化。教室、课时不再神圣不可改变。

数字影像课程仍需传统的上课形式,以完成精讲示范和实训总结的环节。但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应采用何种课程组织形式?现实中有这样的质疑——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怎么没有学生?学生分散、独立的进行实训,如何进行课时安排,如何制订培养——教学计划?

旧的秩序被突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在互联网平台我们应该建立何种教学形式?

3.教学的方式:传统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艺,这一方式的内在逻辑是,教师的知识远比学生渊博,而且接受老师的传授(听课)学生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这和领导者,教学的方法、进程,都必须体现教师的意志。

互联网的出现动摇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信息开放和流动,它代表知识的开放和流动,与相对应的权力的开放和流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否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料主要取决于搜索者的搜索能力和语言能力。就教学而言,互联网同样是师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有其因年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优势,完全可以获取远比教师传授丰富的知识,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可以说获取知识至少可以不需如以前那么依赖听教师上课了。

数字影像教学植根于互联网平台,学生分散、独立的实训创作是教学的主体过程。即使是线下教学部分,原理讲解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学生习作的分析。教学能够成功——学生能学会、掌握摄影技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创作过程中大量利用了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实践先于理论,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影像教学方式?

教学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深远意义将在我们不懈的探索中逐渐显现。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注解:

①杜小勇 《数据治国”的三个关键理念——从互联网思维到未来治理图景》

作者:邓永成 路放

智能数字语音教学论文 篇2:

论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摘 要:数字化教学系统是在教育领域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型教学系统,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进行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的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

步入21世纪,教育的手段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入,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逐渐走向数字化发展阶段。数字化教学的观念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由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等构建而成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我国的数字化教学虽然起步较西方国家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政府的日益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教学发展状况良好。

1 数字化教学系统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询,输入“数字化教学系统”以全文方式查询,结果有12646条;以主题方式查询,结果有192条;以篇名方式查询,结果为179条;以摘要方式查询,结果为124条;以关键词方式查询,结果为3条。按照时间节点,2010年以后国内关于数字化教学系统的文章主要集中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方面,且研究热点在于数字化教学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用各种语言设计与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而对于如何应用数字化教学系统开展相关教学及实践研究方面的内容几乎是空白。因此,掌握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展开数字化教学系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组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数字化传输和存储手段建成的集教学、学习、实践、考试、评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系统。

数字化教学系统按照其组成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部分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清摄像机、数字网路电视机、拾音对讲器、无线话筒、调音台、功放、扬声系统、网络交换机、视音频编码器、VGA编码器、高清编码器、全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网络交换控制系统、服务器等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视音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流媒体实时压缩软件、教学系统管理软件、网络课程开发系统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等组成。

数字化教学系统按其组织形式与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2.1 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数字视屏展示台、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清摄像机、无线话筒、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等组成,用以课堂教学或采集多媒体教学视屏资源。

2.2 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网络服务器等组成,用以对整个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施监管与技术支撑。

2.3 网络学习与实践系统

网络学习与实践系统主要由基于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系统研发而成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平台、数字微格教学系统等组成,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2.4 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网络利用教学管理软件,对师生进行课程管理、学籍管理、就业辅导等服务。

2.5 实时评价与在线答疑系统

实时评价与在线答疑系统也是基于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等情况进行实时评价,评委可以由教师、行业专家、学生自己和其他学生共同组成,同时根据学生的相关疑问,其他人员按照权限设置可以进行在线解答。

2.6 视音频录制与转播系统

视音频录制与转播系统主要由高清摄像机、拾音器、无线话筒、调音台、功放、扬声系统、视音频编码器、VGA编码器、全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网络交换控制系统、服务器、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组成,用以采集师生的教学录像和多媒体课件并将其整合成网络教学视频存放于网络服务器中,全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点播与下载观看和学习相关内容。

2.7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系统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系统主要由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音频处理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网络课程开发软件等组成,用以为数字化教学系统采集、制作教学所需课程资源。

2.8 数字广播系统

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节目录制播音主机、服务器、播放调音台、话筒等组成,主要用于课堂语音教学、视频教学、校园广播等。

3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整合个方面资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其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学化管理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考试、评价与管理等于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它能有效安排与处理各方资源,使各类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3.2 教学创新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提供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师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教学,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3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管理功能

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系统、视音频录制与转播系统等均可以随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师生制作和开发所需的教学资源并以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方式进行存储与传播,丰富了师生的教学资源。

4 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

数字化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学系统形势,国内在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而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美国最先提出“信息化校园”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不断渗入,推动了数字化教学建设的脚步。

4.1 国外数字化教学建设情况

由于西方国家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涉足较早,如今在数字化教育领域都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并且在以下几个部分显得尤为突出:

4.1.1 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近些年在我国也逐渐作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而大力建设,但比起西方国家仍然有差距。在我国高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对图书馆评估要求里,纸质图书的数量与更新长期以来是作为一项硬指标而存在的,而对数字化资源等要求相对宽泛,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相反,西方国家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使其资源和环境数字化,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98年就启动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图书馆数字化工程,旨在将其所藏图书全部数字化以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今,西方国家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已步入虚拟图书馆与智能图书馆的探索与研究阶段,同时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相信这也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4.1.2 数字化教学服务系统

早在上个世纪,西方国家就在探索和应用网络实现学习方式的数字化革命,网络远程教育、移动终端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给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今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展了各类教育服务系统的数字化整合,有效地实现了学校课程与网络课程的相互认证,通过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的方式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化学生管理模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可自由地选择在校或在线等多种模式整合而成的学习模式。

4.1.3 数字化建设标准的制定

西方国家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最早涉足,使他们在这个领域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为了使数字化建设在教育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各个领域应当按照一定的规则执行,因此,国外率先制定了相关的数字化建设标准,而且不同领域应用标准也有所区别,如有的基于Web建设标准、有的基于工业假设标准等。这些标准的提出,为今后相关领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4.2 国内数字化教学建设情况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数字化教学建设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值得向国外借鉴和学习,如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近10年的发展,数字化教学系统发展强势、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日益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①各自建库,缺乏共享。②重复建设,缺少规范化。③教学模式结合较为混乱。

5 结语

当下,数字化教学系统在现代化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地教育领域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各个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需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系统的建设,切不可盲目跟风,造成资源的浪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十堰442000)

参考文献:

[1]郑琦婧.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5).

[2]赵曦.哈佛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工程介绍[J].情报杂志,2002(1).

作者:王玥 腊国庆

智能数字语音教学论文 篇3:

浅谈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摘要:该文以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概念、特点;分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架构模式及其结构;最后阐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发展趋势。希望该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ZHANG li

(Zhix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300380,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of Figure;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和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与非数字信号(信息)相比,数字信号(信息)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放大时不失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便于计算机操作和处理等优点。可以说,从数字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已经开始数字化时代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基于网络运行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据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式、多媒体、共享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高校教学提供教学支持,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库系统。它是按照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包括资源采集、资源验证和入库、资源检索、资源浏览和下载等。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是为了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2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发展的历程来看,在强调资源共享阶段,资源建设己经呈现出现代化大生产的趋势,分工合作是其主要特点,标准化是其必要条件。因此标准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它是一个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包括课件库和多媒体素材库,其媒体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

2)资源库中的资源是可以拷贝、传输、使用、加工和组合的独立单元,即一系列通用性很强的标准组件,可以由用户任意组合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

3)所有资源都应有基于标准的元数据,以便于查找和利用。

4)它应由一个标准资源管理系统支撑,这个系统应能适应分布式资源建设的特点,实现资源的有序组织。

5)它应是动态与开放的,使用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存放和使用库中的资源。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校园网的快速发展,作为数字化校园重点的教学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包含着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动态的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能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查找最新参考资料,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素材,避免了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无目的搜索。学生也能通过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以视频、动画、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集成的教学内容也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风格,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探索和独立学习。

数字化教学资源分散,需要整合集成。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分布在高校各部门或部分教师手中,只供部分人持有和使用,没有得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整合了多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可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使广大师生突破时空界限,方便灵活地获取信息,共享网络上最好的课程和学习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随心所欲地调用其中的内容,有利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成一个全新的、开放的教育体系。

4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架构模式及其结构

4.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架构模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分为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及试卷库等等。由于它所面向的使用者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因此整个架构应具有可靠性、易于扩展性及资源共享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架构模式分为两种: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S模式是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机和服务器的一种架构模式。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在客户机端实现业务逻辑、运行用户交互程序,而在服务器端运行数据服务程序。它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种所谓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客户机还是服务器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没有提供用户真正的开放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提出了B/S架构模式,B/S模式是把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技术,实现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的分离,用户端使用相对统一的浏览器代替客户端软件,实现跨平台的使用和多媒体服务。直到发展到今天的浏览器、播放器模式。

4.2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结构

目前,资源库系统一般分为三层:资源管理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资源管理层:负责低层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包括资源的入库、修改、删除、属性设置等相关管理功能。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这级操作。由于教学资源库需不断更新、扩充,为保证资源库中资源的质量,对于新上载的各种教学资源不直接入库,而是暂存起来(称为预备库)先进行分类,再将分类后的资源进行评价和审核,合格的资源才能进入相应的资源库。因此,资源管理层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分类和审核上载资源,该项功能决定了资源库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资源库的刷新率和访问次数,这对于资源库建设至关重要。

应用层:实际上是系统提供各种功能的网页动态生成层。在中间层服务器中存放有各种应用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陆模块、资源导航模块、资源浏览模块、资源检索模块、资源评价模块、资源上传模块、资源下载模块。通过这些应用模块,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选择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进行灵活组织和编排,形成具有教学个性的课件,让教师在授课时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可根据学习的需要选择资源,辅助学习,进行测试。应用层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质量的好坏,因此这层的实现方案尤为重要。

用户层:由用户浏览器组成,面向终端用户、教师与学生。用户通过浏览器与服务器相连进行有关操作,包括从资源库中查询所需资源并下载到本地机,进行有关资源的上传和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等。

5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5.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从注重资源数量转向重视资源质量

目前,很多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只是教学资源大量堆积,许多资源质量较低。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使用者对资源库必然会从单纯的对量的要求转向对质和量的双重要求。未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果不能提高资源质量,无论其功能如何强大,最终仍会被使用者淘汰。因此,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形成精品意识,尤其要针对教学实际筛选出符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资源,特别是要建设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5.2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逐渐走向标准化

目前许多教育软件公司或高校在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时“各自为政”,无论在技术平台,还是在数据库结构上都不一致。由于各高校因教学资源、财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开发出的教学资源库也缺乏统一标准、通用性差,很难将一个资源库中的资源导入另一个资源库中,这对于资源的使用和积累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颁布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用以规范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可以想见,今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逐渐走向标准化。

5.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越来越智能化

目前人们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依赖程度还不是很高,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势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高效、方便和个性化的服务。只有把一些智能化的技术融入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当中,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许伟泽.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教书育人,2009/04.

[2] 丁劲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服务重点专业.中国教育网络,2009/03.

[3] 丁纪可.远程教育流媒体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

作者:张 莉

上一篇:数学教育价值分析论文下一篇:公共政策终结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