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2022-05-01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意义(一)是提高社会服务效益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自设立以来对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成绩有目共睹,单位本身也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对财政资金的高度依存,事业单位专项执行更多地满足上级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喜好,对专项资金投入产出和绩效缺乏应有的关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篇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建议研究论述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是事业单位实现稳定有序发展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针对我国现有发展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与完善建议的相关研究内容,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其中涉及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与完善建议;研究论述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逐步发展深化,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践也相应性地显现出了逐步深化的现实态势。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之下,财务管理工作在有效助力我国当代事业单位组织实体良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如何适应现实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并找寻到切实可行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方案已经成为全新实践背景之下的现实性话题。本文将针对现有的实践运作背景之下,我国当代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建议展开简要的探讨,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以供借鉴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简析

(一)在管理体制以及在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

第一,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方面的缺陷。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我国各类社会性组织的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往往都是由政府中的财政部门来实施推动的,在实际的业务内容运作过程中,预算单位的参与程度往往都比较低,在信息资源的供给与处理实务过程中具备着较为明显的被动性特征。所以在开展相关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将外部预算部门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实现对我国事业单位实体财务管理工作云集自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状况转变过程中,比较强烈地引致了事业单位组织实际拥有和支配的财权项目逐步增多,使得在实际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在兼顾发展目标与业务运作成本的双重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对相关工作实际预期目标的取得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阻碍。

第二,引致财务管理功能弱化趋势的制度性因素。财务管理工作的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要稳定有序地开展资金对象的筹集以及投放管理实务。由于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在其业务的运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来自政府层次的严格制度约制,使得事业单位在有关方面存在明显的职能缺失状况。

1.筹资工作方面:我国现有事业单位其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其主要的资金支持以及筹集行为,势必要依赖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以及日常化业务运作过程中的经济性收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对风险事件以及法规约制内容表现出了过分的规避性实践倾向,使得较少有事业单位会以增加债务的形式来开展资本筹集行为,而且社会资本力量也相应地较难进入到事业单位的资本支持体系之中。

2.投资工作方面:缘于事业单位本身在组织的社会属性层面的突出特征,使得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众多财经领域的法律条文表述内容,都对事业单位实体的对外投资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和约制,事业单位在开展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点致力于强调对风险的规避,在寻求事业单位业务稳定安全运行目标充分实现的现实背景之下,也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持有的资金对象在使用与投资实务过程中的较低效率状态特征。

综合考量我国事业单位在投融资工作实施方面所招致的制度约制,财务管理工作附属的投融资工作的两个基本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存在着明显的缺位格局,进而引致事业单位在日常的业务运作实践过程中,难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给予充分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预期设定的对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的控制与监督职能相应地也就面对着较难实现的客观状况。

(二)在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问题

事业单位日常化业务运作过程中的绩效考核问题,是公认的历史性发展难题。缘于事业单位在日常性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其实际的经济资金投入与产出状况较难实现量化衡量,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筹集与使用过程,难以建立相对应的科学化绩效状况衡量标准,因而只能依照在业务实践完成后,针对业务的实际经济收益状况展开单纯化的量化核算,而不去具体考虑资金投入行为的经济性综合效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事业单位主体的资金使用行为难以取得较高水平的效益。

在现有的理性研究视域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尽管应当被归属为非物质生产类社会组织体系,可是却依然应当被视作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向不断深化,我国事业单位在业务运作资金的来源角度也日渐呈现度多样化的特质,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实际面对的经济活动实践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客观变化,逐步引入了一定强度的竞争性发展机制,而在竞争性发展环境的现实背景之下,事业单位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就必须找到相应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为切实且充分地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水平的有效提升,应当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体制建设改革以及制度建设层面

1. 对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恰到好处的针对性改革实务过程,要依照现实的时代发展环境特征,逐步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务中,引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开展事业单位部分日常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象实施计提折旧,实质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水平,以及对事业单位发展决策行为的影响水平,要逐步在现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实施体系中增加关于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取消计提修购基金科目,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主体资金流转意识的有效提升。

2. 放宽相关领域的制度约束力度,切实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投融资渠道的拓宽目标。

在融资工作方面,应当逐步放宽对事业单位资金融合筹集实务过程中的渠道性限制力度,保障事业单位在运用政府财政支持资金进行日常业务活动运作过程中的同时,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持有的各类资源,实现对社会性资本支持力量的有效寻求,对于少数的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业务运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借债的方式实现资本的筹集目标,切实利用财务杠杆的综合性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效益水平的扎实提升。

作者:胡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分类改革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意义

(一)是提高社会服务效益的迫切需要 事业单位自设立以来对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成绩有目共睹,单位本身也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对财政资金的高度依存,事业单位专项执行更多地满足上级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喜好,对专项资金投入产出和绩效缺乏应有的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和市场机制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事业单位长期游离于社会经济要素循环系统之外,不论服务水平还是服务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自身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传统财务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着眼于资源运营并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和事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战略理应当成为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社会公益性专业活动同时纷纷下海,采取多种形式,不同程度参与并不断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和范围。从20世纪80年代房屋租赁这种直截了当的资产经营活动开始,到现阶段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创造条件改制,吸收职工投资并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组建成果转化平台和更高层次的产业集团,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并盘活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谋取单位经济利益最大化和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如教育领域的“名校办民校”、科研单位组建的成果转化平台等。客观上,这种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发展之初非常必要,既极大地弥补过去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困难,也对提高事业单位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单位经济社会实力,促进国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因此,在这部分经营性资产未剥离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按照市场经济惯例和企业通常做法,加强经营性资产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随着事业发展和单位规模扩大、管理层级延伸,科学合理配置非经营性资源,成为调动内设机构和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力措施。正是基于历史原因、现实考虑和发展需要,单位财务管理必须同时面向公益性和市场性活动。

(三)是提升人才资源价值的有力保障 随着国家建立起竞争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推行公务员公开招聘制度,相当部分大学优秀毕业生和有志于潜心事业的人员选择事业单位作为人生的职业平台,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行业领军人才,为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下,此次绩效工资改革沿用了历次工资改革以职务、职称、工龄等指标作为收入分配主要依据的基本思路,职工收入与实际贡献不挂钩、干多干少一个样,经济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职工吃大锅饭、等靠要思想严重,人浮于事普遍存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效益低下。当国家缩小并最终统一企事业养老金双轨制,事业单位这一吸引和留住人才独有的政策优势便将失去,单位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同时,当前只进不出的用人制度和编制数总额控制,事业单位急需人才无法进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单位人均人员经费支出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益低下问题更加突出。通过资金导向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解决人才短缺和人才浪费同时,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四)是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客观需要 财力有限和需求无限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十分显著的国度,无论是改革前的全额拨款单位还是改革后的公益一类单位,财政对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和事业发展的投入始终存在较大缺口。比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资金理应由财政全部兜底,重庆市规定仅对其他类事业单位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低于限额部分补差。对国家政策规定并通过财政部门预算全额拨付到位的,也只能满足事业单位部分运转需求。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生存保障不足与事业发展压力巨大并存,一方面是要优先保证吃饭,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繁重的社会发展任务。于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负债经营便顺势而生,财政专项资金挤占挪用、跑冒滴漏现象更加严重,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和制约。比如,为了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兴土木,积极进行负债经营,负债规模和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单位财务风险日益增大同时也转化成现实的公共债务。正是由于经济社会行为复杂性和单位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积极谋划单位发展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科学组织收入和统筹调度资金、防范财务风险,对于改革进程中的事业单位而言责任重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概述系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内涵 在不违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遵循事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按照一切从事业单位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理念,统筹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关系。在切实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监督和反映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资金运行这个核心和人力资源价值管理这个关键,强化资金时间价值、财务与业务耦合和投入产出绩效观,加强国家社会事业发展和财政投资政策研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预算体系和资金业绩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全面预算控制和财务分析作用,探索完善科学配置单位资源运营机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并强化财务风险管理,运用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好地进行规划、预测、控制和评价,积极参与和服务业务预测与决策,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二)企事业财务管理战略关系 事业与企业在财务管理战略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具体内容、具体目标的差异性。本质上的一致性是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事业均需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在本质与存在价值所决定的。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自主权的事业单位,只有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投入产出比,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各个利益主体不同目标。从长远发展来看,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最终改革方向是类咨询公司。从资源运营角度和财务管理技术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就具体内容和具体目标而言,企事业财务管理战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企业主要关注市场活动相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在确保单位财务行为规范基础上,研究国家宏观发展政策抓住事业单位发展战略机遇,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关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以及与分类改革进度相协调的重大财务管理课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重点内容

(一)调整财务管理思路 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单位财务向服务行业的大财务转变。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行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紧密相关。这一转变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当高度关注全行业发展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相比,关注的层次更加高远、视野更加宽广、范围涵盖企业。二是从争取小项目向谋划行业的大投入转变。建立财政扶持发展长效机制,争取财政提高投入规模和力度,最重要一点是单位发展思路与财政投资思路对接。这个前提就是要在加强国家和地方政策研究,谋划行业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涉及与行业发展的企事业大投入方案,而不仅着眼于单位本身。三是从偏重争取和分配资金向项目全过程的大管理转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关键是要财务与业务融合,必须学习业务基础知识、掌握业务操作流程、抓住业务风险关键点,从而为项目全过程管理、资源配运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

(二)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具体为:一是财务与业务融合。第一,从多层次、宽领域角度争取财政建立事业发展的投入长效机制,缓解乃至根本解决单位基本支出不足和事业发展资金缺口,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通过强力推行设置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形成财务与业务有机整体,培养项目主持人的全面管理、协调能力。第三,调整专项资金安排思路、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从人才成长规律来思考和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建立个人能力与项目层次挂钩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单位人力资源价值日益增长。二是人机融合。第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融合。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和后补助奖励制度,形成大合作基础上的有限竞争机制,彻底改变专业人员惰性,从过去“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第二,业务流程与软件控制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发预算管理系统和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从过去主要依靠人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主要依靠现代技术管理,提高日常例行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促进人才成长,通过公开透明实现管理程序和实质的公平和公正。

(三)构建财务管理模式 具体为:一是在事业层面上。对于规模较大、下设二级法人单位,或者内部机构庞大且管理要求较高的事业单位而言,下放除必须由法人或法人集团行使的法律权限以外的其他管理权限,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确立公益性讲公平、公共性讲平等、经营性讲效率为核心的财务资源配置机制(预算、资金、资产)和财务管理框架,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秩序。二是在单位层面上。事业与企业应分别作为两个平等、独立法人对待,始终坚持依法管理原则,构建“一家两制”集团式财务管理模式,明确各自职责,杜绝以事业管理代替企业决策。经济实体和企业管理必须“去事业化”,正确行使企业法人权力,创新管理措施解决企事业之间长期相互挪用资金、资产、人力资源等资源,相互不计成本造成运营效率与效益偏低问题,防范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风险。三是在行业层面上。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策划中央和地方重大项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服务支撑”的专项管理模式。按照“开放合作、共享共赢”原则,建立利益耦合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外联内合、多方参与,切实研究解决行业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好国家成果转化和人员激励政策,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的需求。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保障措施

(一)确立科学管理兴事之道理念 事实反复证明,单位发展好坏与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紧密相关。单位财务管理战略制定与实施及其最终效果,取决于单位决策层和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分类改革进程中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诸多方面亟待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势必会影响到部分职工甚至是个别领导的既得利益和眼前利益。因此,决策层统一发展共识、敢于担当,抓住分类改革稍纵即逝的机遇与动力,推进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并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立财务管理战略咨询机构 由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专业性过强这一特点,影响和限制了单位对管理部门价值的重视和管理团队的培养。确立并实施财务管理战略,离不开智力支撑。设立财务管理战略咨询机构,聘请高等院校和企事业管理、财务、技术、法律等方面专家学者,整合单位内部优秀人才,有利于集中各方面智慧、资源和力量,针对性制定促进单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措施的执行力。

(三)建立一支精湛高效会计队伍 改变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中长期存在的财务部门等同于后勤部门、财务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等错误认识,高度重视财会队伍建设,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建设一支精通企事业资源运营、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建立统一的企事业财务会计机构,科学设置岗位职责,优化财会人员结构,成为事业单位财务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加科学高效地调度事业单位资源,实现各项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四)提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管理理念内化为具体业务流程,确保决策过程民主、依法治理单位和职工公开监督。按照决策有用原则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完善内部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业务与财务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工程,研发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关键环节和关键阈值控制,提高单位信息有效集成、整合、优化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第1期。

[本文系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基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背景下的重庆市公益类科研单位运行机制研究”(CSTC,2012cx-rkxA00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辑 刘姗)

作者:税小华 辜榕容 范德清 杨会静 刘歆 罗琪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篇3: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误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