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

2022-04-22

摘要:阐述了PDCA循环法的基本内涵,结合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具体实践,就如何应用PDCA循环法促进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创收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实现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良性循环,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 篇1:

加强环节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摘 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规范审计流程、把好环节关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综合审计信息、把握问题本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提高人员素质、合理分配资源、实施全程质控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审计流程 审计管理 审计质量

随着审计导向的改变、理论模式的发展及审计对企业规划和风险规避影响的扩大,审计质量已成为影响审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受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准备和方案,审计实施、报告和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和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因此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

一、规范审计流程,把好环节关

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相互联系和有序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以前一环节为前提、又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做审计工作时,必须先规范审计流程,认真对待流程中的每个环节。

(一)把好审前调查关

一个审计项目牵扯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如果不搞审前调查就仓促上阵,审计就会打败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工作量较大的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做好审前准备,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和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与审前调查充分、实可行审计计划详实和实施方案可行密切相关。

(二)把好审计实施关

审计实施是审计流程的中心环节,按照方案实施审计是一个基本要求,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调查取证,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PDCA工作循环法的原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我们可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计划:针对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第二步是实施:认真执行计划并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第三步是检查: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第四步是处理:总结审计经验,以便在今后审计工作中推行。如果检查结果与预定计划不一致,则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要认真执行以上四个步骤,周而复始,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和制度,才能切实保障和提高审计质量。

(三)把好审计复核关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多层次的复核,复核包括审中复核和审后复核。首先,要对复核人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等做出规定。其次,要结合项目审计的特点,扩展审计质量复核层次,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所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分别履行详细复核、一般复核、重点复核的职责。内部审计小组侧重于审中详细复核,指定专人或复核小组对审计过程中已完成的业务跟踪复核。在审计完成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进行审后复核,在做出正式的审计结论前,对审计组已经完成的全部审计业务进行审计质量把关。

(四)把好审计延伸

通过审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促进内部管理的提高,使各种经济监督常规化和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把违纪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综合审计信息,把握问题本质

综合分析审计成果,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从体制上,机制上加以完善。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应抓住五个要点。

(一)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大量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

(二)提高分析的综合性

一篇分析材料能否引起重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审计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促进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建议的立足点要高,不能就事论事,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论。

(四)加大审计宣传力度

宣传审计成果,扩大审计影响,引起广泛的监督,最终促进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发现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建议被采纳,起到审计应有的作用。

(五)落实审计结论

审计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要做到守土有责,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三、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审计效益

现代审计作为一个管理部门,投入的是人力、才力,产出的是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和促进国家财产资金的有效使用。因此,要加强审计管理,合理分配有效资源,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审计资源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提高组织成员素质,又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这是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整合审计资源有两个层面:一是要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增强资源配置预见性和计划性。二是从审计项目来讲,要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式。

(二)加强审计成本管理,控制审计成本

审计监督也有成本,同样也存在成本管理的问题,但在大部分审计项目中,审计成本管理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充分考慮项目安排是否合理,核心是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审计对象的情况比较复杂的要制定好审计方案,层层深入。

(三)加强同行协作,提高审计质量

运用自查互查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自查的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则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但能吸收他人的审计经验和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审计方法的归纳、总结和交流,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推广,使个人方法变成审计共同的财富,使单个的成功经验变成集体的巨大力量,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四、实施全程质控,提升审计质量

中华审计署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其核心就是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贯彻落实《办法》规定,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必须提高审计风险意识,包括素质风险、工作量风险、信息风险、界定风险、方法风险、手段风险、报告或评价风险、制度风险、效率风险和成本风险;二是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各负其责,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三是增强做好审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重点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成果最基本的载体,编好其实不难,无非是审计取证完整、引用法规恰当,审计定性准确,就怕不重视、不认真;四是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内部复核,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五是高度重视审计日记编写,提高对审计日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总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围绕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审计部门的各项工作,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法制建设,审计技术建设等都要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基于此,审计部门要把加强审计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作为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发挥免疫作用,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审计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宝庆.现代内部审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蔡尉菊.工程审计的方式.中国内部审计.2008.

[4]徐元元.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

[5]郭旭.强化内审深思考 谱写事业新篇章.中国内部审计.2011.

作者:方兰琴 祁国阳

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 篇2:

浅谈PDCA在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PDCA循环法的基本内涵,结合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具体实践,就如何应用PDCA循环法促进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创收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实现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良性循环,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PDCA循环法;内部审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策略

我国高职院校利用自身资源积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创收活动,挖掘自身潜力拓宽资金来源,逐渐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筹资渠道为辅的筹资机制。高职院校如何规范创收资金,进一步充分发挥创收资金的经济效益,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当前做好高职院校创收审计监督和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种工作实施办法叫PDCA循环法,本文将采用这个办法研究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并把它推广应用到创收审计工作中,以帮助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尽可能做得更好。

一、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自1950年开始,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进一步将之运用于改善产品或项目质量,使之成为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在质量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都达到了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的目的。同样,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提高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也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创收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四个英文字母在审计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P(Plan)——计划。包括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制定和审计目标确定。

②D(DO)——执行。包括制定审计方案、现场实施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报送和审计归档。

③C(Check)——检查。包括审计质量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行动(或处理)。包括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审计成果跟踪,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如简图所示:

二、PDCA循环在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P计划阶段

创收审计工作计划是对学校二级学院、处、馆等相关部门创收管理而设计的一系列审计活动过程。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收审计工作计划和具体审计实施方案,既要全面布署,又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根据工作目标制订创收审计具体的实施计划,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调研分析现阶段各个相关部门创收运行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以审计业务为主线,以创收项目为导向,体现学校、部门和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前期调研和分析上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学校的创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现有的制度可操作性如何?是否落后于目前多样化的创收形式?

2.创收收入项目是否立项审批?预算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一些本属于部门职责的工作也成了获取创收的渠道?是否存在不合理收入也披上了“创收”的合法外衣?收费标准是否报物价局审批?创收收入有无统一的收费原则和标准?

3.创收台账是否专人管理?台账记录是否详细、完整?

4.学校财务、审计部门对创收部门的创收取得、核算、分配、使用是否进行有效的监督?学校场地门面出租,房屋租借是否存在多部门管理?合同签订是否规范?在创收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创收制度和有关合同规定?

5.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等在收费前是否通过校内公示栏、公示墙、校园网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工等公示?

6.各部门之间创收资源是否均衡?教职工之间福利是否平衡?创收活动是否利于学校的平衡发展?

7.创收收入的使用是否规范?创收支出是否进行成本核算和其他审批权限的控制?成本支出与发展基金、福利基金、积累基金是否存在混淆滥用试图掩盖不合理经费开支?

8.创收金额是否足额上缴财务处?是否存在相关部门“坐支”现象?是否存在部门小金库?

9.创收收入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学校给予创收部门最大限度的权力是否导致学校三公经费支出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创收资金的控制、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网上问卷和实地访问等方式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和研究,取得必要的财务数据、各部门业务资料和其他材料,认真分析和审核所获取的材料,确定审计关键领域,明确创收审计目标,制定详细和重点突出的审计方案,并保证其可行性。

(二)D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创收审计实施方案所有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审计事项的查证、收集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有效的现场质量管理等。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审计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对提高审计质量、减小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1.审计实施方案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对整个项目审计进行统筹计划和安排。根据审计目标把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和热点列为审计重点,把所有的创收资金收支、使用、分配情况等列为审计范围,按照《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的各项程序性规定,实施必须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审计过程中按拟订计划严谨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现按原计划做会有不合理之处,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调整,使审计方案内容更加细化、重点更加突出。

2.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学校各二级学院及其他职能部门等创收部门先进行自查,各创收部门申报创收项目和相关的合同、收费依据等资料。审计人员要对各创收部门报送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审计人员应当采用详查或者抽查的方法审核,审计取证的方法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职业的谨慎原则,不能重程序轻实体。形式上,该走的程序都执行了,但是该查出来的重要的违规问题却在眼皮底下“溜”走了,这样的“执行”只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实质性的审核。

3.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

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核心部分是审计报告的撰写,审计报告的质量优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证据与结论的匹配性密切相关。这主要从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查出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三个部分的撰写来对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1).审计评价意见部分。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组要根据审计目标,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作出创收审计评价时,应尽可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利用各个二级学院(处、馆)创收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将各二级学院(处)实际的创收情况与当年工作计划、历史同期水平、其他部门进行比较,对创收审计事项的效益性进行评价;通过二级学院及其他创收部门的账、表反映的收支数据与审计后认定的收支数据要进行比较,对其创收收入和支出执行情况也要进行评价。另外,尤其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与审计结果出现矛盾。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首先审计项目查出的问题往往多而复杂,分别由不同审计人员查出,审计组内部应该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业务复核,确保问题定性准确。然后对创收审计查出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编排顺序,突出重点和主要问题。最后对查出问题应引用准确和恰当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法规引用与审计事实不对应的问题,若查出问题明显违规而没有合适的具体法律法规,可以引用一些原则性条款。

(3).审计建议部分。这是审计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内容,也是最考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内容。针对二级学院、创收相关部门发现的问题或审计事项,要提出改进建议,健全和完善创收管理制度;要加强成本核算,避免学校资产的流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及其他部门的创收分配制度等。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应该怎样做和如何整改。

(三)C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是把审计计划执行的结果与审计计划进行比较,检查创收审计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按照审计方案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如果计划执行的结果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审计人员必须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影响审计质量问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创收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虽然我们认真按计划一步步去落实,但其间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在审计过程中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创收审计的规范、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目前在我国高校还不完善。

2.大多数学校开展创收审计基本上做得更多的是统计工作,审计结果还不能够满足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学校更高的需求。

3.在审计过程中,只注重查处单个问题,导致重点和主要问题不够突出,缺少宏观分析和延伸核查。

4.选用的数据抽样样本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不能完全揭示各个创收部门存在的重大问题。问题定性不够准确,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恰当。

5.审计现场的审计事项安排和人员调配与审计目标结合不紧密;审计组人员在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执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还不到位。

6.审计项目质量还不能满足学校创收部门发展的需要,审计建议还不能完全被二级学院、相关部门采纳。

7.促进审计质量改进的激励措施还不到位,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A处理阶段

明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解决的措施,重点关注相关部门、教职工对审计结果与审计质量的满意程度,为新一轮的审计提供帮助。针对检查阶段出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1.修订和完善创收资金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建议进一步明确“创收”涵义和范围、使用管理规定。

2.审计业务要排除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进一步保证审计质量的合规性。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大教职工监督体系,利用多渠道反映问题。

4.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和社会机构审计结果的相关资料,开展延伸审计。

5.审计组所在处室可以采取实地检查或者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等方式检查或者了解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审计整改情况,跟踪审计成果,督促二级学院、相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6.应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后,审计部门应根据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定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在处理阶段,一方面要对创收审计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作为下一轮循环借鉴之用;另一方面也要找出该轮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或是把出现的问题转移到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三、根据PDCA循环法,在创收审计质量管理中主要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审计方案论证机制

审计组编制的创收审计实施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要进行评估论证,讨论审计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好审计目标、重点内容、审计手段等问题。一是论证选择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恰当,二是论证审计的内容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三是论证审计组成人员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

(二)建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

对创收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加权打分、分类来确定风险,并按风险大小排序列表。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是否被学校教职工特别关注;政治上是否很敏感;各个部门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的流动情况等。论证审计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内,要根据审计目标、重点,选择最小风险方案予以实施。

(三)建立现场管理机制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应严格按照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在审计各个环节细化上,提出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包括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审计结论落实控制。要明确审计组每一个成员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的责任,并引入审计质量考核机制,将审计质量与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等挂钩,使质量控制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

已完成的审计项目,要对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成果、审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发现审计结果与审计目标有较大差距,或者审计质量存在较严重问题等情况,有必要进行再次审计的,可进行后续审计,实行审计成果跟踪检查,并应调整或充实审计组成员,审计中视情况追溯原审计项目中的重要事项,以便进一步查明有关情况。也可在下一年度,再次列入审计计划。同时,后评估过程也是一次总结提高的过程,有利于总结经验,加强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五)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主要是通过持续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和加大责任追究、违法违规行为惩处的力度等措施提升内部审计监管力度;通过长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员工的道德水准,严肃职业纪律;审计人员积极参与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审计研讨或业务交流,不断学习先进审计理论,吸收业务经验,并将之应用到日常审计工作中;通过日常宣传交流活动提高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理解,进一步获得认可和支持。

四、结 语

在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可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管理的质量。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环环相扣,大环套小环,不断促进。每次创收审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与创新由多个小型的PDCA循环来保证。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PDCA循环并非长期在同一水平上低效率运转,而是通过每次循环解决部分问题,进一步巩固取得的循环成果,每一次循环都将到达新水平,从而实现通过阶梯式发展持续提高管理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Z].审计署令第8号.

2O10,9.

[2] 杨鸿运.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多层次PDCA循环模式的应

用研究[J].江苏内部审计,2013,(2).

[3] 牛静.审计质量控制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J].审

计月刊,2012,(8).

[4] 童海燕.试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完善[J].行政

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6).

[5] 张世勇.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J].交通财

会,2011,(9).

[6] 肖渊.基于创收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研究[J].长沙航空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作者:陈艳

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 篇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给资本市场的信息质量期待越来越高。不断爆料的造假丑闻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工作承受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审计风险层出不穷。2007年起实行的新审计准则倡导了风险导向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必然趋势,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运用措施等。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霍尔工程系统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 021

1 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相关方法理论来理解其具备了一定的目的性,从广义上来说,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在多重控制因素的影响之下如审计外部环境因素、审计对象及主体因素以及一些政策上的因素等,通过相应主体如政府、注册会计师协会或者会计事务所等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来对审计质量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为了采取一些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来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以提高审计的质量水平,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服务水平,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有全要素控制、全过程控制、多层次控制以及有效控制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综合服务质量,本文将从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运用相关对策展开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成果,提出更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运行路径。

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事务所还处在发展不完善阶段,审计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我国事务所数量众多,规模不同,所服务的对象也不相同,执业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研究表明,规模大的事务所客户资源优质,审计质量相对较好,因为国内大所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士,能够执行逻辑严密的审计程序、建立了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并有强大的专家组予以各方面的技术支持,这一切都为他们的高质量服务提供了保障。从他们所承揽的业务可以证明这一点。目前,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及IPO的审计业务以及各级政府国资委对外招标的审计业务,都是由这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当然,国内大所审计质量也不能一概而论,部分国内大所也存在执业质量把关不严的情况,原在国内所中名列前茅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为银广夏事件而被相关政府部门取缔。国内众多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有上百家遭到各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批评、警告、处罚、甚至被取缔。因为从事的审计业务影响较大,国内大所一旦审计失败,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相对于国内大所,众多地方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总体执业质量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审计质量低下与市场环境不规范、行业监管、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等因素密不可分。从近几年的事务所执业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未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三级复核流于形式。个别事务所档案管理混乱,实施抄账式审计,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取证不足,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恰当等,在利益的驱使下极个别事务所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运用

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3.1.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原则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为了保证会计审计项目从总体运作过程中各个方面工作和要素的完整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到组织、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协调以此保障审计前中后全过程的协调统一。其次是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由于不同的审计项目工作有着不同的运作形式,因此一个完善弹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以保证其可行性。再次是要坚持可行性的原则以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符合我国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3.1.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方法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可以促进质量持续性革新的PDCA循环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如此循环的步骤来完成一个会计审计质量体系的循环改进。②具有特定功能并相互之间共同联系的有机系统方法,系统的方法可以从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等几个方面来构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让会计师审计的整体运作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③将会计审计工作分为前后紧密联系几个部分的霍尔系统工程方法。结合我国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并综合对比分析以上3种构建方法,本文将选择PDCA循环法和霍尔系统工程法来共同完成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

3.1.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

首先根据PDCA业务循环流程的具体需求可以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分为管理职责、产品测量分析、资源的管理(如人力、信息以及技术方面的资源管理)以及产品的改进等几个部分,具体来看各个部分的体系功能如下:①审计执业质量体系的保证体系可以对整个质量体系形成领导作用;②审计业务流程构成了该质量控制体系的主体成分,如对审计风险过程的预测、识别和控制等;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各类资源的管理以及相关理念的形成等支撑着整个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内部运行;④对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监控和修正。总而言之,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各个过程可以得到有效的识别、理解和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得到科学的控制。

3.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运用

3.2.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整体运作

从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框架的构建可以分析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整体运作流程,可以将PDCA循环法中的几个阶段融入到霍尔系统工程方法中的3个维度中去,从而实现会计审计工作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美运行。

3.2.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业务层面的运作

根据霍尔系统工程方法的要求,先划分出“进度、流程、方法”3个维度,下面依次来说明各个维度中的具体内容。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执行过程中的进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审计计划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此阶段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将其原本的审计计划进行分析处理并从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分析,然后对其审计计划进行阶段性(如审计工作目标的确定、审计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审计工作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优化等)的处理。②审计工作计划的具体执行,在这一部分要对审计工作的目标进行重新确定和分析,如确定存货是否存在并确定存货报表披露的正确性,然后将系统分析结果纳入到审计工作的单位之中去,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签订承诺书等,再次通过审计实施方案的分析、审计相关证据的收集以及相关审计工作的检查复核等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③对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进行质量方面的控制,通过考虑目标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准确度,然后结合系统资源对审计工作进行复核和说明,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再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运行。④审计监督以及综合服务水平提升的阶段。

(2)每个阶段执行时的流程设计,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①与被检查的审计项目组进行必要的沟通,目的是多了解被检查项目有没有特殊的地方。②信息采集,目的是尽量都收集与检查工作相关的审计信息。③分析,这是最主要的步骤,把参与检查的每个人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④结论,前面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得到一个公正客观的结论,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方向。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启动方法可以分为: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行业互查、接受举报。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和霍尔工程系统法的结构构建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其各个层面的运行展开了讨论研究,这对我国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展并逐步踏入国际发展的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1]施健伟. 浅析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与财务会计的比较[J]. 现代会计,2011(2).

[2]刘相学. 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初探[J]. 莱钢科技,2006(S1).

[3]杨静. 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初步思考[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董晓平,李岩,弥娜.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戴立波

上一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论文下一篇:多课程联合教学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