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则是体育旅游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旅游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篇1: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及措施

摘    要:從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内涵,概括京津冀体育旅游的现状,从全产业链发展的空间链、产业链和供需链3个方面构建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政策协同——京津冀体育旅游规划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出台;资源统筹——人、财、物统筹配置;市场对接——产业协同、供需对接。提出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措施:京津冀3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深度协调,制定京津冀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加大对京津冀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壮大京津冀体育旅游供给主体,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加强京津冀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京津冀体育旅游市场,拓展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京津冀智慧体育旅游建设,创新体育旅游商品销售方式;加强京津冀体育旅游社会团体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创新推进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现状;路径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1]。相关部门对体育旅游发展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体育旅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要健全完善体育旅游的保障措施[2]。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本研究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研究京津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明确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内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从空间链、供需链和产业链3个维度构建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并产生规模效益的路径,以期为培育京津冀体育旅游市场,完善京津冀体育旅游供需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1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内涵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是以体育元素为核心,旅游资源为载体,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和游览为主要形式,涉及场景和场地设施、体育和相关要素及辅助行业(餐饮、旅游住宿、公共交通、商业、文娱演出)等业态。

产业链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3]。体育旅游产业链主要是围绕体育旅游市场和核心要素着眼于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探索体育旅游产业链内在的结构和机制。其最终目的是在体育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过程中,使得整个产业链不同的经济要素,通过协同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从而具备合作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功能,并延伸出系列新兴产业链环,增加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拓展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新空间。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是基于体育旅游产业链集群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围绕体育旅游的主体产业,从市场出发,发挥区域协同发展优势,通过体育旅游调整区域产业梯度布局和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实现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链、空间链及供需链的全面对接,构建合作、共享、多赢的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2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2.1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2016年《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4]发布,明确提出3年内京津冀3地旅游协同发展的21项重点任务。2017年《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5]印发,从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2018年《京津冀地区旅游信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6]签署,在平台对接、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京津冀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交通路网等方面的建设为京津冀体育旅游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条件。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京津冀着手协同建设“体育旅游带”。北京市延庆区和张家口市崇礼区就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签署合作框架协议[7],双方就推进延庆区、崇礼区冰雪产业发展事宜达成合作。京津冀多地相继举办冰雪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北京和张家口共同举办了冬季旅游资源推广活动,以节庆冰雪旅游为主题,共同打造冰雪旅游产品;北京和张家口推进文化旅游带建设;京津冀建设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天津蓟洲国际滑雪场、张家口市万龙滑雪场;北京国际长跑节、天津海河国际龙舟比赛和中国廊坊风筝节暨全国风筝锦标赛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这些为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2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发展需夯实基础,加强各链上环节的紧密衔接

当前,京津冀3地总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两地人均GDP与河北省人均GDP存在一定的差距,区域经济二元结构凸显,京津两地对河北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不充分[8],导致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不平衡,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体产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区域协作和带动作用,体育旅游集团或品牌企业更是匮乏。不仅如此,体育旅游产业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断链和孤链现象严重,导致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体育旅游体验的商品供给不足,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品牌赛事和体育活动较为稀缺,尤其在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转播、版權开发方面有限。运动装备设施链和衍生服务链保障不足,尚未形成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体系。

2.2.2  京津冀体育旅游需加强总体规划,健全京津冀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

京津冀3地政府部门尚未对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在体育旅游资源配置整合、项目选择、产业链构建方面缺乏总体协调,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在合作的实质性推动方面力度不够,尤其是京津冀3地政府在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合力不足,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京津冀体育旅游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受到体制和发展水平的制约,京津冀各个体育旅游区与其他旅游区协同管理不够,体育旅游与旅游产业关联度不高,导致体育旅游区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不完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性矛盾仍较为突出。

2.2.3  制定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政策,延展产业链

尽管京津冀各地先后制定出台了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但针对体育旅游产业扶持方面主要表现在扶持对象较为分散,力度不大。虽然对滑雪、马拉松、铁人三项、徒步等一些体育赛事活动进行了扶持,但是对于与体育旅游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配套设施、运动项目的建设不足,体育旅游项目宣传推广、餐饮、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的扶持政策欠缺,关联产业或行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体育旅游主体市场需进一步培育,缺乏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体育旅游景区、精品路线和赛事。目前,虽已有天津环团泊湖自行车邀请赛、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崇礼100超级天路挑战赛等特色体育旅游赛事,但是对举办地民俗文化活动和健身休闲等相关领域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体育旅游的产业延伸链较短。体育旅游小镇的投资额占京津冀特色小镇类项目总投入的1/10,体育旅游的投资开发力度仍需加大。社会力量投资渠道不畅通,缺乏联系沟通平台,并且缺少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制约了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进程。

2.2.4  完善京津冀体育旅游管理机制,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京津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聚合力不大,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和协同发展效应。体育旅游的社会团体尚未成立,已有的旅游协会在推进体育旅游时发挥的协调、组织和管理作用十分有限,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与引导发挥的作用有待强化。此外,体育旅游人才短缺较为严重,据笔者调查,部分旅游企业在布局发展体育旅游时,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体育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体育旅游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复合型的体育旅游人才尤为短缺。由于人才的短缺,造成对观赏型体育旅游商品生产滞后;在参与性体育旅游中的技能培训与指导不够;在体育旅游景区、精品路线和精品赛事中创意创新商品有限。这些制约了京津冀体育旅游的消费升级。
3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

从产业链和协同发展的双重维度来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政策是保障,体育旅游市场是主导,满足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是中心。从空间链、供需链和产业链3个维度相互对接协同发展角度构建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3.1  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和供需关系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2个必要条件是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体育旅游资源的供求关系如图1所示,资源端最难转换的是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9],体育运动项目与旅游市场之间具有多种结合的可能。依托旅游景区和体育场馆设施,同时结合相应的产业要素资源,开发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增加体育旅游产值,这是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构建的关键所在。

3.2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构建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产业融合过程,如图2所示,京津冀3地政府首先要达成区域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共识,经过政策协同、资源统筹配置、市场培育3个阶段,在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范畴内实现产业链的对接、政策协同、市场的培育,从空间链、产业链和供需链3个维度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生产满足人们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商品。依据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实际,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构建包括3条路径:政策协同——京津冀体育旅游规划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出台;资源统筹——人、财、物统筹配置;市场培育——产业协同、供需对接。通过这3条路径互相衔接促进,在满足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京津冀3地政府要充分发掘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围绕体育旅游的内生动力即价值链,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商品生产、商品销售等环节实现京津冀全面对接;在政策制定、统筹规划方面,跨区域整合京津冀各地的体育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体育旅游商品和开发多样的体育旅游项目,形成“以体促旅”“以旅兴体”“体旅融合”的互动融合发展局面,促进特色体育旅游的发展[10],加强京津冀体育旅游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京津冀体育旅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3.3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构成要素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构成要素如图3所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整个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即体育旅游的总产出。能否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是缔结产业链的决定因素,而产业链和供需链的对接会推动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京津冀在体育旅游方面实现全产业链对接,就是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层,上游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主产业、要素产业和衍生产业,其产生的体育旅游商品通过一定的渠道供给到消费需求终端。

3.3.1  京津冀體育旅游空间链

京津冀旅游资源丰富,集运河文化、自然景观资源、新兴生态旅游业态为一体,很多地方适合建成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高尔夫、球类运动等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在空间布局上,以京津两地为主,从建设京津冀国际化体育旅游集聚区的角度,在已有交通路网(包括已经建成通车的交通路网和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交通路线)、自然景观资源、民俗文化等基础上,充分发掘京津冀的滨海、冰雪、山林、湖泊等资源,突出北京体育场馆和大型体育赛事观赏体验游、天津滨海水上运动、河北山地户外运动等特色,使京津冀体育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促进京津冀协同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精品赛事等,形成京津冀“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11]的体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3.3.2  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链

体育旅游产业链构建如图4所示,由体育旅游主产业、体育旅游的相关产业、体育旅游要素产业和体育旅游辅助行业4部分构成。体育旅游的主体资源包括体育赛事、奥运场馆和体育活动等。其中,体育旅游主产业主要是以观看体育赛事、参观奥运场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体现。

体育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其在主产业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多彩民俗、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优势,以京津冀体育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的方式拓展体育旅游新领域,创造体育旅游新业态,推进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旅游对京津冀经济的拉动、催化作用和对京津冀产业融合和集聚的作用。加快实现体育旅游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互联网、双创等热点领域的融合,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提升体育旅游的附加值,实现各产业间的联动与共兴。此外,京津冀体育旅游的发展与京津冀体育旅游要素产业(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商业、文娱演出等)和京津冀体育旅游辅助产业(包括金融服务、地产、会展、通信、物流、养生等)的支撑紧密相关,京津冀体育旅游要素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使京津冀体育旅游实现全区域、全要素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从而使体育旅游对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以此构想为基础,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还需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为基础进行构建。例如:如图5所示,构建京津冀滑雪旅游产业链。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建设北京、张家口、承德的雪原户外旅游区、国际赛事门户区、冰雪运动休闲度假区、时尚冬季运动体验区、国际冰雪运动会展区等,以滑雪赛事产业论坛、滑雪运动、休闲度假养生为核心的滑雪旅游主产业,同时要有配套交通设施、餐饮、商业等,集中建设滑雪赛事、滑雪体验、冰雪体育教育培训等国家级滑雪体育运动基地示范点,青少年滑雪培训示范基地,滑雪装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相关产业。此外,在京津冀冰雪产业布局上,北京要充分发展冰雪运动科技创新创意产业、冬季运动高端赛事、冰雪运动培训业、冰雪运动商品贸易会展业;天津建设冰雪研发基地;河北省可优先建设冰雪休闲旅游康养区和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基于以上构想,协同规划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链,以实现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等资源在全产业链中的合理配置。

3.3.3  京津冀体育旅游供需链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布局中供给和需求对接十分重要。要通过增加旅游市场活力,使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优化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要素配置,改善供需错位,增加体育旅游要素产业的有效供给,使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实现深度融合。如图6所示,依据此供需链,京津冀要协同开发户外运动项目、特色运动项目等,延伸体育旅游商品的消费市场半径。京津冀在协同推进“大运河旅游带”建设[12]方面,在大运河流经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河段开展户外水上运动项目、冰上运动项目等,开启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携手建设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和鼓励我国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体育旅游。例如,法国××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建设了冰雪产业园;德国××集团高端雪板项目等陆续落户张家口崇礼,其承办了2018-2019太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高山滑雪远东杯等国际级赛事和8项国家级赛事,以及为满足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开展了户外运动、亲子运动、冰雪运动等项目。这些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了冰雪健身休闲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草原开展的徒步、露营、狩猎、射箭、摔跤、骑射、赛马、自行车越野、低空项目、山地户外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依托特色小镇建设而设置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及游艇、高尔夫、滑翔伞、热气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了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体育旅游项目和商品,满足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需求[13]。


4   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措施

4.1  京津冀3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深度协调,制定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

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势必要求3地要“抱团”发展。一方面,京津冀体育、旅游等政府部门要共同对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创新社会力量投资体育旅游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土地使用、资金使用等方面政策的落实[14],搭建体育旅游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体育旅游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和体育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将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項目布点穿线、织网连片,并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各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京津冀各地体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京津冀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冰雪运动、马拉松、户外运动等重点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京津冀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既是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的保障,又能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15],因此,要加快开展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建立体育旅游服务质量认证制度,规范和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4.2  加大对京津冀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壮大京津冀体育旅游供给主体,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京津冀3地政府每年可共同遴选一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加大对精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旅游商品生产和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京津冀3地政府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主题公园、健身休闲基地,组织体育赛事、体育表演活动、休闲健身活动和节庆体育活动;要扶持具有原创品牌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引导研发特色体育旅游商品,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加强体育旅游企业典型经验宣传并发挥示范作用,壮大体育旅游供给主体;要净化京津冀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营商环境,创新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提高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加大体育旅游商品供给,深入发掘体育旅游产业链可衍生的业态,构建多领域或业态深度融合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要细分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根据不同体育旅游项目或商品的特性(观赏、体验、培训、休闲等)对应的需求结构,对体育旅游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增加以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商品份额,优化体育旅游的相关产业结构,以体育运动项目为需求市场做增量,通过提高体育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体育旅游消费新需求;要加快推进京津冀体育旅游项目试点工作的开展,尽快形成可推广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升级。

4.3  加强京津冀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京津冀体育旅游市场,拓展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新空间

京津冀体育旅游要与相关产业进行融合,衍生出新的体育旅游业态,延展体育旅游价值链、产业链、空间链和供需链。京津冀各地要依托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及特色资源加强体育旅游与关联产业(文娱演出、餐饮、旅游住宿、交通等)和相关领域(金融、通信等)的融合发展;提高与体育旅游相适配的住宿、餐饮等服务质量,建设O2O直购体验店、体育旅游区商业综合体,充分增加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活力。例如:将张家口崇礼与北京延庆、天津蓟州等地连接成带,在打造冰雪旅游精品路线、景区、体育赛事和节庆体育活动的同时,要注重综合业态的深度开发,促进“冰雪旅游+”文娱演出、教育培训、会展、商业等综合业态的有机融合。例如引进国际一流冰雪培训学校,开展多元化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培训课程;引进餐饮、文娱演出等特色产业要素和节庆体育活动;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开发滑草、山地自行车、垂钓、登山、滑翔伞、攀岩、高尔夫等运动项目,以冰雪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冬季运动项目和夏季运动项目互补,促进关联产业互动融合,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和拓展体育旅游发展的新空间[16]。

4.4  加强京津冀智慧体育旅游建设,创新京津冀体育旅游商品销售方式

京津冀应加强体育旅游产业数据统计,为建设“云上京津冀”体育旅游大数据中心,搭建京津冀智慧体育旅游资源展示平台、智慧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体育旅游商品销售平台奠定基础。京津冀体育旅游供给主体要整合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方法,创建京津冀体育旅游目的地宣传网和开发“智游京津冀”手机应用软件,构建O2O立体组合营销模式;通过在线旅游代理(OTA)、电子商务网站(B2C)等途径与各知名旅游网站和体育俱乐部等进行链接,创新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方式,推进智慧体育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环首都、燕山—太行山、环渤海的智慧体育旅游带建设,促进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4.5  加强京津冀体育旅游社会团体、人才建设,以创新推进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

京津冀要加快推进体育旅游协会等社会团体建设,发挥体育组织在营造体育旅游氛围、组织体育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作用[17];鼓励京津冀的体育专业院校、旅游专业院校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為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组建体育旅游智库,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破解体育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难题;组织开展体育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指导;要充分调动各类体育组织的积极性,共同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赛事平台,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业余体育联赛、冰雪运动赛事等京津冀品牌体育赛事;要扩大体育旅游商品和项目宣传,可编制和出版“京津冀体育旅游重点景区、路线、体育赛事和节庆体育活动名录”;要创新体育赛事IP和通过互联网等创新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方式,加大体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建设商业体育赛事版权交易平台,延展体育旅游的产业链;引导体育旅游供给主体秉持市场主导,加强体育运动装备和设施的创新及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延展体育旅游的衍生产业链;引导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等主办方创新举办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8-05-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

[2]  《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印发[EB/OL].[2018-05-03].http://www.sport.gov.cn/n316/n337/c781851/content.html.

[3]  高顺东.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4]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发布 三地将共建旅游资源交易平台[EB/OL].[2018-05-03].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21_97100_0_7.html.

[5]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8-05-03].http://tyj.beijing.gov.cn/bjsports/gzdt84/tytj/1499618/index.html.

[6]京津冀三地签署旅游信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EB/OL].[2018-05-03].http://zhuanti.hebnews.cn/2018-09/03/content_7015395.htm.

[7]  杨连,于翼腾.崇礼延庆签署冰雪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N].张家口晚报,2017-09-09(A8).

[8]  王娟.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9]王慧.如何解读在2016年大热的体育旅游[N].体育旅游报,2017-01-03(1).

[10]  河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8-05-03].http://info.hebei.gov.cn/eportal/ui?pageId=1962757&articleKey=6702737&columnId=329982.

[11]于强.“通武廊”打造京津冀旅游合作示范区[N].渤海早报,2017-10-11(4).

[12]  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EB/OL].[2018-05-03].http://info.hebei.gov.cn/hbszfxxgk/6806024/6807473/6806589/6839465/index.html.

[13]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4):55.

[14]  王玉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15]  万锴. 武汉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7.

[16]  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5(9):11.

[17]  李燕.京津冀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的路径与措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3):247.

作者:李燕 骆秉全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篇2:

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方向和途径的研究

【摘要】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则是体育旅游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从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体育旅游产品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对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方向和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合理消费,发展节能环保型体育旅游产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是旅游和体育的结合,是通过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补互利,把体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则是体育旅游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程度直接影响体育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体育旅游业的良好基础,但薄弱的体育旅游产品研发能力却制约了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现象应该得到有关旅游和体育主管部门及经营单位的重视。

1相关概念的论述

1??1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

体育旅游资源就是指体育旅游客体,即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为体育旅游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宜的自然空间与各种自然生物圈等自然环境,又包括有参与、观赏和健身价值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体育项目、体育游戏,还包括为体育旅游服务而提供或兴建的设备设施。这些资源可为人们提供观赏、度假、娱乐、探险、康复、健身等。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旅游业是借助于体育旅游资源而建立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体育旅游资源就没有体育旅游业。

1??2体育旅游产品的概念

它是以提供在旅游中的体育观赏服务或体育体验式服务的一种旅游产品,一般是以旅游地根据当地的地理地貌环境、体育历史文化传统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可以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同时受到体育效用和旅游效用这两种服务,所以说体育旅游产品是同时集体育与旅游两个条件为一体、区别于一般旅游产品的独特旅游产品。它包括赛事推广类、休闲健身类、民俗庆典类、拓展探险类等。

1??3体育旅游产品的特性

1??3??1地域性

体育旅游产品的地域性是指体育旅游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的,并依托一定的地域环境,如滑雪依托雪域山地或起伏性地形,漂流需要一定落差的河流等等。虽然,一些人工场地使体育旅游的地域性不再重要,但体育旅游产品的地域性依旧很明显。

1??3??2季节性和时代性

许多体育活动是在特定季节开展的,特别是一些民俗活动和一些依托季节气候特征开展的体育旅游活动。同时,由于不同时期的人们经济生活不同,人们乐意参加的活动也不同,就使得体育旅游产品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1??3??3观赏性和参与性

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等大型赛事旅游,以及欣赏各类体育表演,可使旅游者感受到力与美结合,感受到运动的激情,从而陶冶情操。而旅游者参加一些集娱乐性和易学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登山、徒步旅游等,可以使旅游者在健身强体的同时,个人的需求欲望得到满足。

1??3??4民族性和文化性

某些体育旅游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养生保健术,还有少数民族的表演节目,例如藏族的锅庄、苗族的赛龙舟,这些可以使旅游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体育旅游活动,了解当地特有的文化。

1??3??5可更新性

首先,是需求市场的可更新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态度等心理因素和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其次,是来自供方市场的可更新性。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新的资源、新的市场不断涌现。如过去难以开展的自驾车旅游、蹦极、滑翔、高尔夫球、野外探险、体育主题公园等项目,都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运作水平的完善、场地设施的建立、体育旅游装备的发明和改进而得以实现的。

2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研发中出现的问题

2??1市场主体不成熟,旅游消费习惯的制约

目前,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市场主体尚不成熟。从需求来看,区域内部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较低,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较小;从供给来看,一方面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大规模的体育旅游旅行社,多数普通旅行社缺乏体育旅游经验积累与产品包装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还没能转化为产业化发展优势。同时,在传统的旅游消费观念的制约下,更多的旅游消费者仍停留在单纯观光旅游或度假型旅游,而对体育旅游这种新型休闲方式仍持观望态度。

2??2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结构单一雷同,竞争力不强

多数景区旅游产品“始终如一”,服务形式单调,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绝大部分旅游者只能是简单的观光,缺乏参与式体验,消费支出低。同时,由于省内各体育旅游景点间缺乏协调,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常常“一窝蜂”,导致资源、资金浪费和恶性价格战,削弱了体育旅游整体的竞争能力。此外,河南省与邻近的山西、湖北、河北、陕西等省旅游资源结构大致相同,各省区之间旅游资源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结构大体雷同,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地区间“分吃大蛋糕”的竞争激烈。

2??3体育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在河南,大多数旅游经营者对体育与旅游的结合缺乏认识,仍然固守传统的旅游运作观念,对体育旅游没有专门研究,对潜在市场的开发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的匮乏也严重制约了河南体育旅游的后续发展。河南省只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而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稳定,对于新兴的休闲拓展、攀岩、漂流、滑雪、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很少涉及,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能力难以满足体育旅游业需求。

2??4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管理体制不完善

尽管河南有较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尚不如人意,其中之一就是体育旅游营销意识薄弱,有关部门的市场灵敏度还远远不够。此外,体育旅游究竟隶属于体育部门,还是由旅游部门来主管,目前尚无定论。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部门间权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

3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研发的方向

3??1满足体育旅游市场需求

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的原则就是以体育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为依据,研发出适合于河南省体育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不同,各地体育旅游者的需求亦有所不同。

3??2符合体育旅游资源特征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产品研发的依托,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依据。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旅游资源研发的得当与否。所以,在研发某类体育旅游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该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所依托的体育旅游资源的性质、特征。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平衡研发。河南省山、水体育资源丰富,可利用此资源研发攀岩、漂流和自驾车等体育旅游产品。

3??3体现体育旅游产品特色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体育旅游产品研发必须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以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来研发体育旅游产品。这样对旅游者有极强的吸引力,因而其市场的进入与占有能力非常强。二是在体育旅游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原有特色。三是在体育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切忌模仿,必须因地制宜,注重环境,突出特色。

3??4保证体育旅游产品质量

体育旅游产品的质量是增强体育旅游产品走进市场的根本保证。体育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导致旅游者无法在决定购买和消费体育旅游产品之前检验它的质量,又因为体育旅游者有消费的重复性,质量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大量回头客的流失。

3??5促进体育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体育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原则就是以本地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体育旅游产品多样化、系列化、配套化,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体育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主要依赖于行、住、食、游、购、娱等方面的综合性需求。因此,只有对以上各要素进行综合性开发,使其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拓展体育旅游市场;而豪华、标准、经济等各档次体育旅游产品兼顾研发的模式,才能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4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研发的途径

4??1加强居民体育旅游观念的培养

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对各种体育赛事旅游作详细的报道,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引导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同时加强组织管理,树立体育旅游品牌形象。

体育旅游组织者可采取一些创新的营销方式来宣传体育旅游资源,通过让体育旅游者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来实现其旅游价值。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可以联合主办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交易会、博览会等,为体育旅游业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增强体育旅游市场竞争力。

4??2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品牌意识

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是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意味着失去了竞争力。有特色的旅游点才能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重点体现地域特色、地方特色,尤其要将产品开发和营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结合起来,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品牌设计要具备鲜明特色,能够得到人们高度的认同和接受,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具有对消费者较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的优势和特点,例如,能吸引海内外青年客源层和专项旅游爱好者的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等。

4??3促进多产业间协调发展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是基本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要建立综合体育旅游目的地和体育旅游集散中心,将多种资源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体育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和规划、体育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等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产业之间和地区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4??4加强市场培育和产品推荐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是否成功要经过投放市场损益平衡分析、市场导向型产品检测和综合效果评价等技术性市场培植阶段。相对于一般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培植更具时效性和实践性及不可代替性,所以在市场培植中,要注意战略的前瞻性、策略的可行性和计划的周密性,同时也要考虑目标的同一性、设施的安全性、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需求的稳定性与消费的时尚性等。

要对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进行适度的包装,采取科学的营销策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促销手段、互联网和展览会以及旅游营销合作会等各种方式,把体育旅游产品促销信息及时传递出去,创造需求动机,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人们的兴趣,使旅游消费者接受认同并采取行动。

4??5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过程中,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为前提,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使体育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首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损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根据体育旅游点的开发容量,控制其接待人数,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既要注重近期效益,也要考虑远期目标,做到开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协调发展,形成保护开发一体化。

体育旅游是新兴产业,当务之急是提高全社会对体育旅游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宏观调控,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打造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实现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素梅??我国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认知情况调

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10-12??

〔2〕单庆新,安群??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规律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06,(3):61-62??

〔3〕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4〕邢金善·河南省民族体育旅游SWOT分析及营销

战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5):73-75??

〔5〕邓凤莲??河南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

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1)??

〔6〕田文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河南

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0年第2期??

〔7〕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Z〕??2006,11??

〔8〕梁建辉??“一带五区”引领我省旅游跨越发展〔N〕??大河报(B06),2006,11,22??

(责任编辑:李宏斌)

作者:尹昊

体育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篇3: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时空演变机制及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文章对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概念、特征及其时空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环—扇模型”,旨在为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体育旅游市场 演变 发展战略 “环—扇”模型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在我国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和市场开发起步较晚,相应的研究也比较薄弱。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体育旅游市场的脉搏,掌握体育旅游市场的演化规律,制定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与管理的系统模式,把体育旅游市场做大做好,已成为体育界和旅游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1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概念及特征

1.1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概念

关于区域体育旅游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区域体育旅游是在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体育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具有结构和层次的体育旅游空间,即多个不同等级又相互联系的体育旅游区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的非均质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体育旅游现象的总和。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可以将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理解为:区域内、外的相关体育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地域综合。

1.2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特征

1.2.1 开放性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形成和发展演化受着区域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并且不断地与区域外部进行着联系。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扩大过程一方面是区域内部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是区域外部转变为区域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区域体育旅游市场是个开放的系统,并不断与外界相互渗透和相互扩张。

1.2.2 整体性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相同区域内市场的特征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此外还表现为区域市场内部主体、客体和中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规模等级、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综合体。

1.2.3 独特性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如东北地区的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南方的水域体育旅游市场、西部的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市场以及东部的体育赛事旅游市场,都是以当地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而形成市场优势。

1.2.4 具有等级规模性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具有等级结构特征,有宏观的区域体育旅游市场、中观和地方市场之别。在大的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内部,存在着不同规模等级体育旅游市场,他们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竞争或协同。如中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包括东部、西部和中部;而东部体育旅游市场又包含东北部、东南部和长江中下游;东北部又可形成省级、市级体育旅游市场。

2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时间维演化机制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来自区域体育旅游供给变化导致游客量和质的动态变化过程,量的变化主要是指体育旅游人数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变化,质的变化主要是指参与体育旅游的人均花费变化、体育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变化以及区域体育旅游环境的变化等。

因此,区域体育旅游的时间维演化机理可以从区域体育旅游的供给层面和体育旅游者消费变化的角度进行剖析。

2.1 初级阶段

政府出于发展区域经济、改善经济结构的目的倡导区域发展体育旅游,并为体育旅游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贷款引导商家进入体育旅游行业。

商家在利益驱使下,开始投资开发区域体育旅游、兴建体育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在区域体育旅游开发的影响下,游客开始产生体育旅游动机并有部分做出行为决策,于是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开始形成。

当然这不是唯一路径,也有可能某些区域天生具有一些体育旅游资源,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当地居民出于经济利益为前来的体育旅游者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后来,经济实力增强可能成为区域体育旅游企业之一,这是体育旅游最原始状态,也是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萌芽。

但是,随着体育旅游者数量的增加,商家看到丰厚的利润,主动将资本用于体育旅游产品开发销售服务。商家的加入和体育旅游者的增加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恶性竞争、破坏生态环境、疾病传播、经营诚信问题),政府就会挺身而出,为商家和体育旅游者之间建立交易的规章和制度,于是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就形成了。

2.2 发展阶段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形成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健全的地方,商家、政府、体育旅游者就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如完善市场规章、为体育旅游者提供法律保障。商家和当地居民为协调这些关系,可以形成组织一行业协会,同时一些社会上的正义人士意识到一些问题不是商家、政府、行业协会所能解决的,非营利性组织随之出现,维护区域体育旅游的和谐发展。行业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的出现,有利地推动了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市场不断完善,区域体育旅游的口碑越来越好,有过体育旅游经历的游客会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其周围的人。此外,商家、政府出于扩大体育旅游规模的目的,也开始从事体育旅游宣传,于是前来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此时区域体育旅游市场趋于成熟。

2.3 成熟阶段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成熟后,单一的体育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体育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加之区域以外体育旅游地的开发,区域体育旅游面临来自其他区域的竞争,导致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开始衰退,过去繁荣难以持续。

为了防止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衰退,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如利用政府的特殊职能为体育旅游发展再创造一些优势条件,也可能因为经济利益驱动加大区域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商家业已经投入相当多的固定资产,从事体育旅游经营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于是寻找新的体育旅游热点,开发新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要。新的体育旅游产品又成为游客的新宠。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区域体育旅游竞争会导致产品的效用和价格上升,单位价格所获得的体育旅游总效用越来越大,更多的人们也因此积极的参与体育旅游消费的行列中,于是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得以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3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空间维演化机制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空间演化规律可以从游客流、体育旅游地形态、旅游商家功能结构、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市场稳定性、体育旅游地信息传播等方面入手。

3.1 初始阶段

如图1所示,政府参与体育旅游地开发,为体育旅游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支持资本支持、开始规范市场环境;区域内不同等级的体育旅游地数量少,开发程度比较低;区域内每个体育旅游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建设联系的交通廊道,相互联系较少,体育旅游地的可进入性较差,只有少数的对外联系廊道;游客主要分布在目的地周围地区且零星分布,体育旅游者数量少;体育旅游商家服务对象以当地为主且规模小,服务功能分化不细,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地信息传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此时体育旅游市场稳定性较差,年际和季节波动性大。

3.2 成长阶段

如图2所示,体育旅游地数量增多,各个体育旅游地开发强度加大,在较大体育旅游地周围形成新的体育旅游点或景区,体育旅游地之间的等级开始分化,具有资源优势的体育旅游地快速发展,游客增多,没有资源优势的体育旅游地发展缓慢,导致区域体育旅游地之间的等级结构形成;此时,等级结构高的体育旅游地为缓解游客增长压力,开始向低级的体育旅游地疏散游客或在周围地区进行新的体育项目建设,而等级结构低的体育旅游地为争取客源积极主动地加强了与高级体育旅游地之间的联系,于是不同等级的体育旅游地之间的交通廊道逐步形成,但是还未形成环行旅游廊道;区域内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收入增加,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用于对外联系的交通得以重视,区域可进入性得到很大改观;旅游增多,分布范围扩大,游客在客源地集中后沿交通线进入目的地地区,但是客源地之间的信息联系少;同时体育旅游商家规模扩大,服务分工精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区域体育旅游地信息传播途径增多,商家利用媒体、报纸、杂志、宣传册等加强了广告宣传,政府监督管理和参与宣传功能作业加强,接触式传播方式退居次要位置,辐射传播开始成为主导,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趋向多样化。此时,体育旅游市场稳定,年级和季节波动减弱。

3.3 成熟阶段

如图3所示,体育旅游产品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具有不同等级结构的体育旅游地体系之间联系密切,体育旅游地之间形成环行廊道,体育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大为完善,可以有不同的交通方式与外界联系;游客分布范围广泛,数量大,从区外输入的客流量增大;体育旅游商家进一步分化,形成分化的分工体系,形成了大中小、多层次、成比例的企业规模,在主要客源地具有分支结构,地域空间上表现为网络化;由于商家在客源上形成了网络体系,客源地之间关于体育旅游地的信息交流频繁,形成了客源地之间的体育旅游信息流;游客获取体育旅游地的信息途径非常多,游客参与体育旅游次数增多。此阶段的体育旅游市场表现为稳定发展态势。

4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制定

由于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时空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并涉及社会、经济、人口以及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因而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客观上会显现出不同的“战略域”或“战略环”,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空间域。不同的战略主体、目标的空间之间的时空耦合及相互作用,产生了三个“战略扇”,这样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环一扇模型”(见图4)。

4.1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核心域”

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核心,是体育旅游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合理配置,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循序渐进,朝大规模、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多样化发展,反对类型或结构趋同。如可考虑先在各个地区构建不同类型的地方性体育旅游市场,在此基础上,建立省级体育旅游市场、并载构建全国体育旅游市场。数量上应该遵循如下原则:越大型的功能越综合化,数量越少;越是小型的功能越专业化、数量、类型越多。坚决反对地方封锁或政府垄断,逐渐形成有序、布局合理的体育旅游市场体系。

4.2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目标域”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目标域,集中反映了体育旅游发展战略决策的三大基本目标,即在发展体育旅游业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社会和谐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体育旅游市场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谋求利益最大化和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保障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往往被开发商忽略,这种责任往往落在政府的肩上。目标域确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延伸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引领功能,明确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目标导向,科学协调体育旅游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关系,防止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与决策的唯经济倾向,实现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综合目标的最大化。

4.3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主体域”

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的主体域,将关注政府、商家以及非营利性组织这三大体育旅游供给主体之间的行为及其协同作用过程,本质上是寻求促使区域体育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解决重大体育旅游市场发展问题的“动力源”,主要包括来自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非营利组织监督三种力量。由于社会协调和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社会性,因而政府调控理应发挥主导作用,并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建立规范、公平、合理、有序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区域体育旅游市场。

4.4 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的“空间域”

空间尺度不同,区域内的社会经济要素也不同。要实现地方性的体育旅游市场向跨省、跨国界的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必须改变地方体育旅游企业小、散、弱、差以及缺乏后劲和竞争力的状况,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实施“创新政策”,对体育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和加强管理,同时健全市场规则,搞好融资渠道,并把促进社会和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落实到位。

作者:沈洋

上一篇:房屋买卖合同研究论文下一篇:社会责任营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