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初中地理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记忆力,不仅要识图还要记图,并用图来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可以深入认识、欣赏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在本文中提出有关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 篇1: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策探究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趣味化的生活教学手段,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开展生活活动等,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古人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人的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由此可见地理知识涵盖面之广,可谓是包罗万象。初中阶段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欲望,为取得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而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因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导致学生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搭建地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实现地理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标,全面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 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

教学,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而“学”则是学生向教师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生活化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等,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将教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法的特征

关于生活化教学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便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今,生活化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实践性特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由此可见,“用”是“学”的核心所在。既然要以“用”为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立足实践,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学习实践”和“实践学习”为基础,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其次,主体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为中心,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展趣味性的生活实践活动等,促使教师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趣味性特点。趣味性是生活化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同时也会感染教师,促使教师用更加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开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知识点多是其学科的主要特点。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传统灌输式的地理教育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将会改变过去单调的、乏味的理论讲解模式,融入富有趣味性的地理现象,生活案例等,借助学生熟悉的现象进入地理科学世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思维都是极其关键的元素。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主要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质量。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導学生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现象理解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全面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使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探索欲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生活化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自主”与“探究”,都是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倡的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相关问题时,如果采取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不会那么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取角色扮演法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类、鱼和植物”,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进行情境对话。这种角色扮演法的开展,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对自己的影响,而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前面我们谈道: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即学生在习得知识时,也应当能够灵活应用,方能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决定了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相比,初中地理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利用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首先,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对中学生而言,游戏依然是其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化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教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时,笔者开展了“记忆大比拼”游戏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人,分组完毕之后,教师随机说出世界上15个发达国家、15个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重复1遍。教师说完之后,学生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的记忆,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记得最多。这种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同时也是极其考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考验集体智慧的。

其次,融入生活化的地理故事。在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有关地理的生活故事。这种“故事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倾听愿望更强,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融入旅游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三,设计趣味性的生活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而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可以用地理科学知识去理解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构建“生活问题导学”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例如,飞机的跑道沿着风向建设,实现飞机“逆风起降”的目标,那么,飞机“逆风起降”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在初中地理经纬网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生活化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听老人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为什么北半球大陆的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在冬至而在“三九四九”呢?这些生活常识,对学生而言,可谓是耳熟能详,但学生从未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和分析过。而教师设计这类富有趣味性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取得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二)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資源,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

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使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更加具有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地理教学课堂,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生活教育资源有乡土资源、教学道具或者是生活实物等。我们以乡土资源的融入为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地域的自然和人文事物等。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是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促使地理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如地方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乡土风情等,都是教师可以融入的重要的乡土资源。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乡土地理,不仅能够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时,因水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话题讨论:让学生分析本土的水资源状况。又如,在给学生讲解交通运输等相关知识时,也可以结合所在城市的交通道路情况,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布局,了解交通流量,分析哪些地方交通规划不合理,等等,这类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育模式,是全面提高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地理教学课堂

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地理活动,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民族区域的划分和民族风土人情”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开展了“风土民情知识竞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竞答比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瑶.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45-46.

作者简介:

荆国祥,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花所中学。

作者:荆国祥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 篇2:

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摘 要】初中地理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记忆力,不仅要识图还要记图,并用图来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可以深入认识、欣赏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在本文中提出有关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问题

目前素質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到来,地理素养被置于地理教学目标核心的地位,强调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及个人修养,注重自主发展及合作参与。因此,构建有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在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应从自然要素与常识的联系出发,对人类的活动进行更好的规划,以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非常关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读图能力,同时还要在应用上重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与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提升。实际上当前学术界针对地理核心素养并未形成系统的、统一的概念,通常来说包括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以及地理科学素养三方面内容。其中地理人文素养是指包括地理学科之中的人文精神、人文地理知识等内容;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包括地理技术能力、地理技术观点及地理技术知识等内容;地理科学素养是指包括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品质及地理科学知识等方面内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全面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新时期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人地观念,深入认识初中地理

地理学科不仅是学习“地”的知识,同时也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它以“人地研究”作为主线,形成终身发展的地理意识,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对未来建设者的理念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深入落实人地协调观与正确的环境观,这些都需要在初中地理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坚持“人地观念”才能从正确的出发点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它主张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这种出发点改变当前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及资源枯竭等问题,利用“人地观念”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在提升学生品质的同时使个人高度得到提升。

(二)培养读图能力,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图来讲解地理知识,同时学生也要通过图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要细致的、深入的阅读教材中的地图,课前从图中读到一些信息并做好标记,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解析图的内容引发学生讨论,得到本节课的讲解重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明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的解析可以将不同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此外,课下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绘制地图的任务,使学生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绘出各种主题的地图,帮助自己的记忆。由此可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三)培养实践能力,学会使用初中地理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价值非常大,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过程中地理实践能力非常关键。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开始着手,对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完善,通过直观表现刺激学生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演绎、推理、从建模到废模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学习河流特征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以其他河流为例,了解其汛期、流量及结冰等相关特点,以此表现出河流的主要特征,同时结合黄河特点展开分析,划分出上、中、下游,一些河段还应考虑到凌汛的问题。这样通过从一般到特别的学习,学生自觉从多方面考虑,分析的非常到位。同时,在巩固和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应以生活现象为出发点,从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始入手展开学习,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中考要求,同时还应站在人文视角上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从理性角度认识世界、分析世界,从而拉近世界的距离,拓展学生的视野。从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上来看,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读图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初中地理、学会使用初中地理,有效的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作者:孟丽红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 篇3: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浅析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学生熟练应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本文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限于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量,同时也注重对于学生地理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地理认知的生活化,注重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转变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将会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

1.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概述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即将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生活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转变了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识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把生活化的气息引入课堂,将地理知识用生活化的方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解释,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关键有充分的认识,并具有足够的生活化教学实施能力,此外,还应当积极观察生活、收集生活资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变得顺畅、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当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动的组织等几个重点内容。以下对这几个关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1生活化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应当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叙述以及列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是什么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吗”,在师生互动列举一些国家后,教师继续引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吗”,进而可展开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导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仅仅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进行死记硬背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在这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风俗习惯和衣着特色,并结合图片、视频等,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合上课本,将学生分组,教师通过列举某个生活习俗和衣着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是哪个民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此,方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在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下具有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相关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当认识到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所在,并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力求通过科学的实施策略,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效得到凸显,使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慈颖.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J]才智,2011,25:161-163

[2]陈海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14,10:16+18

[3]朱文亚.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4,12:142

[4]吴鹏.汲生活之源,绽课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73:125

作者:梁会成

上一篇:案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