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预警系统的财务论文

2022-04-29

【摘要】收集沪深两市68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用一定的方法筛选出风险预警财务指标,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期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价、风险监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该体系有良好的预警能力,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财务风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上市公司预警系统的财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市公司预警系统的财务论文 篇1:

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摘 要: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大多基于财务指标,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非常宝贵,会计数据存在财务包装的可能性,因而只采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引入能够超前并敏感的预测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预测公司财务状况、防范财务危机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本文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一个全面完整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的优势。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 EVA 非财务指标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根据公司提供的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提取设置相关指标,利用财务、统计等分析手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数据分析、预测,以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预先告知公司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使其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风险变为损失。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大多是从财务报表中提取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但是很多公司存在人为操纵财务报表数据、粉饰财务利润的情况,致使财务信息失真、报告不及时,由此可见基于人为因素调整之后的财务指标所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模型指标体系中加入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和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小的非财务指标,借以提高财务危机的预警准确度。

一、传统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

1.财务信息滞后性

传统的仅选取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其中选取的大多数财务指标有可能是财务危机产生结果的量化表现,并不是引发财务危机的真正原因。而且财务报表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一般是次年四月份左右对外披露,所以财务数据的选择存在时间上的滞后。

2.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一方面,目前我国公司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和披露质量标准均不够完善,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不一定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有些公司为了达到经营者所期望的财务状况,可能通过盈余管理,人为调整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甚至可能存在着通过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仅采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分析的准确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完善程度以及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对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也会有很大影响。

3.财务信息的全面性

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财务指标是高度总结、概括的指标,是一种定量的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财务危机的发生不仅与财务因素有关,对公司运作、管理有直接影响的股权结构因素,对公司长远发展有潜在影响的知识产权、商誉、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等因素,这些定性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治理情况。所以,如果仅采用财务信息构建模型预测危机,预警信息的全面性会大大降低,预警能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财务危机预警中引入EVA的优势

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是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扣除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等所有资产的资金成本后的净值。EVA是从经济学角度衡量一个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企业经济收益与资本的机会成本),这种计算方法在投资者与债券人之前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对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使用成本采取相同的标准评价,加强了管理者对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价值最大化。1982年美国SternStewart公司提出EVA这一概念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与传播,经济增加值成为众多公司所使用的评价指标,2010年国资委也通过了正式施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案。

众所周知,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一案。自1990年至2000年,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销售收入从59亿美元上升到1008亿美元,净利润从2.02亿美元上涨到9.79亿美元,账面价值也从每股4.01美元涨到了13.76美元。单从财务报告所显示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看,似乎觉得安然公司业绩良好,然而如果采用EVA分析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就会发现结果完全不同。虽然安然公司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都有上升趋势,但是EVA却在急剧下降,这意味着安然公司并没有真正的盈利,与之相反利润是在不断被损耗的。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出没有资本收益的公司缺乏竞争力,从而使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从EVA是对全部资本成本考量这一角度看,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比仅采用传统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预警灵敏度高

从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可以发现当利润还是正数时,传统财务指标没有表现出经营状况出现问题,EVA已经为负,公司虽然在在盈利,但是公司价值正在被损耗。由此可见,EVA能更为灵敏的预测到公司的经营危机。这种状况说明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EVA对预测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更加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更加清楚的反映公司的总体价值。

2.提高财务信息可靠性

首先,EVA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不仅能反映出股东价值是否贬值,而且EVA对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调整费用、损失等行为都有修正作用,防止公司管理者操纵传统的财务利润指标的计算,从而使财务数据失真,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其次,EVA指标能从投资回报的数量和持续性方面反映出一个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

从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资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就会造成“价值损毁”。如果资本成本长期得不到补偿,就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EVA定量的反映了公司经营期间创造或损失的价值,将EVA引入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促使公司管理层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关注现金流、风险和回报、资金利用率,而不是着眼于短期经济利益。

三、財务危机预警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优势

非财务信息指的是能够体现公司的某些外在特征,但是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反映或是直接分析获得的信息,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委托代理成本、审计意见这些非财务指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指标在更深的层次上阐述了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158年的历史和雄厚的财务实力。次贷危机是引发的雷曼兄弟的破产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自身经营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意识不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表现为风险控制过度依赖数学模型,次贷危机时模型和实际情况脱节,未能起到预测作用,没能有效的控制风险;管理层盲目乐观,只着眼于扩大业务缺乏风险意识;在处理危机时优柔寡断。由此可见,将公司治理状况、管理层的决策这些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于提高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可靠性

财务指标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指标,而非财务指标更偏向于定性的描述公司的经营状况。例如,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委托代理成本、审计意见这类非财务指标,一般都是如实披露,减少了人为调整的情况,比财务指标更加真实可靠。另外,非财务指标读取起来更加简单明了,便于理解运用。

2.全面性

大多数财务指标只是财务危机产生的结果的量化表现,而非财务指标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财务危机发生的潜在风险源。非财务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把非财务指标作为必要而且有益的补充引入进来,形成有机的结合,借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四、财务危机预警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1.引入EVA存在的问题

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完善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在一定程度弥补传统利润指标的不足。但是由于2010年国资委才开始正式施行EVA考核方案,EVA在我国的运用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还存在着核算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首先,目前在研究计算EVA时采用的是简化的计算方法,但根据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的计算方法,应该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逐项调整。因此,会降低EVA反映真实财务状况的准确性。其次,EVA也是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得到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失真的状况,但是其有效性还是会受到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最后,目前在我国被要求使用EVA考核的企业只有央企,虽然使用EVA的公司越来越多,但考虑到很多企业习惯用传统财务指标,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时引入EVA存在实施方面的难题。

2.引入非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丰富了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然而,非财务指标的引入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非财务指标多数是一些定性的描述性指标,要将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时,需要将其量化成定量指标,引入到模型中运算。因此,非财务指标数据的选取、收集、量化成为研究的难点。另一方面,我国学者对于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多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行业特点与国外公司具有一定的区别,如何选取体现我国公司发展状况的非财务变量,成为后续研究中需要讨论的问题。

五、结语

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弥补了仅采用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中存在的靈敏度、可靠性、全面性问题。针对上述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选取指标变量时应注意:一方面,根据我国公司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调整EVA指标、选取非财务指标,保证变量选取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合理运用EVA和非财务指标,对于同一类型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尽量采用统一标准。

虽然目前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日趋成熟,相信EVA的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非财务指标也将不断朝着精准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预警指标,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预警模型灵敏度与准确度,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沈翠清.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杨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非财务指标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5).

[3]刘国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应确立的指标体系[J].商业研究,2009(3).

[4]万俊丽.对经济增加值的思考和应用[J].会计之友,2008,(23).

[5]施赞,张蔚文.EVA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判别的效果[J].财经纵横,2009(6).

[6]戴红军.引入非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7]杨茵.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及基于EVA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8]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王克敏,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财经研究,2006(7).

[10]董雪雁,汤亚莉.基于EVA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

作者简介:戴蓬军,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天然,河北省唐山市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戴蓬军 任天然

上市公司预警系统的财务论文 篇2:

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摘 要】 收集沪深两市68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用一定的方法筛选出风险预警财务指标,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期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价、风险监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该体系有良好的预警能力,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高端装备制造业;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部分,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布局“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这几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的问题。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整体出口环境不利且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因此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也面临更大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风险:在产品方面,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有研发投入高、研发产品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营运资金周转期长的风险;外部环境具有市场突变、订单量下降的风险。这么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最终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呈现,因此有必要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在财务风险的萌芽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质量,防范财务危机。本文通过分析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内外部财务风险影响情况,选择财务风险敏感指标,构建符合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找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了解该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环境中的风险易发点,预测财务经营状况,将事中和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也是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强、处于产业链核心部分等特点。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文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细分为五大重点领域: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航空装备领域、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智能装备业[ 1 ]。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外部原因

1.原材料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高端装备行业自主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较差,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国外,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特别是基础设施、基础原件配套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要用到的一些高性能材料比如特殊合金、钢材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生产的能力,出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由于自身没有能力生产相关的原材料和生产基础设备、核心设施,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对国外生产这些装备的公司依赖性较大,对这些装备讨价还价能力较差,所以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的问题,同时很容易受到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使原材料或者相关设备的进货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营运成本变大。

2.总体市场需求下降

受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影响以及整体出口环境不利的挑战,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对企业订单管理、存货周转以及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生产高端工程机械的企业,由于宏观经济疲软,对于高端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也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很多重工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滞销,效益下降,对销售收入和盈利都产生不小的影响。

3.市场竞争激烈,受国外产品打压

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上普遍受到外商的打压,过去高端装备产品一直主要由外国公司生产,当我国不能自主生产该种产品时,国外公司就会大幅度提高价格,一旦我国企业能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国外的公司就会实行价格战,利用我国国产高端装备产品未立足市场的弱点,采用降低价格的策略吸引客户、争夺订单,使得国内企业无法获得订单,导致我国企业不能顺利收回前期的巨大投入。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为了能够与国外高端装备产品进行竞争,在产品性能不够优良的情况下也会采取低价策略,这样就会对公司的盈利和投入回收产生影响。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内部原因

1.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较差

高端装备生产具有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且存货周转天数较长,同时高端装备的购买费用较大,购买方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导致了应收账款上升。大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一方面占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将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企业收益,甚至发生财务危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产生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对选取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营运资金周期进行统计,发现企业的平均营运周期达到248天以上,所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2.资本结构不合理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过度负债的现象依然严重,太原重工、中船防务、国电南自等这些大型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70%。企业的高负债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是短期还款压力加大,容易造成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筹资能力,对企业继续投入和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3.现金流紧张

前面提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受国外生产商的打压和自身产品价格较高的影响,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会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进而导致资金链紧张。

4.研发方面有较高风险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由于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将会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发会有失败的风险,如产品研发失败、研发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投入市场、研发的技术过时等等,会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加剧现金流的紧张。如果产品研发一直不能得到突破,会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销售和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加强研发方面的管理,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政府近年来也在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财税补贴,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创新,所以企业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金补贴,大力开发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结合前文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前人对制造业财务预警的相关研究[ 2 ],本文主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非财务指标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来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四、样本选择及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和研究思路

本文在制造业上市企业中对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样本时考虑了传统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各大财经机构认定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概念股票,剔除最近三年被ST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确立了6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航空装备领域企业23家,卫星制造与应用领域企业10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9家,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1家,智能装备制造业领域企业15家。本文所选择的样本范围是2012—2014年持续经营的沪深两市A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和各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上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被证监会宣布特别处理(ST)的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国企。相对于过去以被ST上市企业作为陷入财务风险的研究对象来说,本文采用EVA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价值创造和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指导下,将股东利益是否被侵害作为评判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的标准,而且EVA指标也是各大国企衡量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EVA值大小为样本财务状况分类的判别标准,从而突破了以被证监会特别处理企业(ST)为财务风险实证研究样本的局限,有利于对ST企业较少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

本文以EVA>0的企业作为财务状况健康的企业,以EVA<0的企业作为财务亚健康企业,将68家上市高端装备企业2012—2014年三年的样本进行了分类,将当年样本企业EVA>0的企业作为1组,当年企业EVA<0的企业作为0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68家企业三年的数据样本共204个,其中财务亚健康的样本为105个,财务健康的样本为99个。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在2012—2014年的运行处于亚健康状况,如果继续这种状态,很有可能变为ST企业,所以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预警非常必要。

接下来本文用所选择企业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筛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将存在真实明显差异的样本数据留下并纳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对筛选出来的指标和2012—2013年的企业样本,利用SPSS 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筛选出来的财务指标构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预警模型,再对2014年的企业样本进行预警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二)指标筛选

本文采用K-S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均值差异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有差异的指标为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和经营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这16个指标。

(三)两组财务敏感指标比较

通过对筛选出来的指标进行两组均值的比较,更能了解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亚健康组和财务健康组在这些财务指标中的表现,更好地对财务风险产生的环节进行管理。两组财务指标的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营运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整体表现都要比财务健康组差,尤其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财务健康组要比财务亚健康组高出70%,说明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要高于财务亚健康组。财务亚健康组要关注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2.盈利能力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明显要比财务健康组差。盈利能力指标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也是投资者投资企业、考察管理层能力的重要表现。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确实受到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虽然还是处于盈利的阶段,但是EVA价值创造能力已经出现小于0的情况,这说明企业不能被表面的盈利所蒙蔽,要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时对市场营销、产品结构、成本费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3.成长能力和销售成本方面:财务亚健康组虽然也有一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但是整体明显低于财务健康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两组的营业成本率都非常高,即使财务健康组营业成本率也都接近70%。由于财务健康组的营业收入增长提高,EVA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前面也说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和核心设备等成本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上升,所以企业应该关注营业成本控制问题,通过改良设备(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或者减少用料、减少管理费用和其他途径,使营业成本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不要让它再持续增长。

4.现金流管理方面:财务亚健康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方面的指标都明显小于财务健康组,这说明现金流量指标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虽然仍处于盈利阶段,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存在较高的风险;很多破产的企业利润并没有变为负值,但是其现金流已经出现了断裂的现象。财务亚健康组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及时发现浪费现金流的环节,避免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是破产的危机。

(四)BP神经预警模型建立

运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要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导入模型中,将2012—2013年的136个样本作为建模样本,2014年的样本作为测试样本,由于2014年样本EVA分组已知,因此可以判断模型的预警能力。BP神经预警模型如图1所示。

具体建模含义如下:

Estimated accuracy:估计的预测精度本次为81.995%,是基于训练样本集得出的结果。

网络结构:三层结构,输入层有16个输入节点,隐层有3个隐节点,输出层有1个输出节点。通过对BP神经模型输出的样本分类进行手工统计,得到BP神经模型的准确率如表3所示,从结果来看BP神经模型有较高的预警能力。

五、结论

本文以A股市场68家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构建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近年来被ST的企业较少,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EVA<0的财务亚健康状态,204个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样本EVA<0,而选择的样本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在宏观经济进一步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这种亚健康状态如果持续发展下去会逐步侵蚀债权人的权益,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所以要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第二,从指标选择的结果看,影响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风险的显著指标集中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管理能力和营运能力方面:(1)盈利能力一向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敏感指标,对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而言,虽然总体都处于高速发展和盈利的阶段,但是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发展和盈利状况明显要高于另外的亚健康组。(2)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成本率两组也有很明显的差别,尤其是一些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已经处于低位甚至出现了负数,更加要积极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提高销售收入增长率,同时应该将营业成本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能让其继续上升。(3)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要加强对经营现金流量的监控,出现现金流紧张的局面要及时回收应收款项,减少现金流支出,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第三,从BP神经模型建模上看,用选择出来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的BP神经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A].2012-05-07.

[2] 杨艳琴.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以2013年沪市数据为例[J].会计之友,2016(2):87-90.

作者:何珊

上市公司预警系统的财务论文 篇3:

财务危机机制与财务指数预警体系研究

基金项目:系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财务指数预警体系及其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LZBG020001

摘   要:财务危机是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且当期增加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负数的企业定义为财务危机型企业,同时分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理论框架。为未来逐步建立三级财务指数与指数预警矩阵进行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财务危机;驱动因素;财务指数预警;理论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看起来财务稳健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快速地陷入了财务危机的困境。后危机时代,如何准确地界定财务危机,明确财务危机的驱动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起因多种多样,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对财务危机尚未形成确切的定义。

早期关于财务危机研究的文献中,大量的研究将财务危机界定为企业失败或企业破产。Beaver(1966)将破产、拖欠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Altman (1968)将进入法定破产程序的企业定义为财务危机企业;Deakin(1972)认为已经破产、无法清偿债务而进行清算的企业是财务危机企业;周首华等(1996)使用破产的概念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问题。随着财务危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阶段、程度来定义财务危机,并将企业的支付能力作为关键因素考虑。古祺和刘淑莲(1999)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Ross(1999)认为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还本付息,是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方面;李心合(2007)将财务危机与现金流转相联系,认为当现金流量不能满足正常支付需求从而发生支付困难时,即发生了财务危机;吴星泽(2011)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力量与抵抗财务危机发生的力量之后所形成的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除上述定义外,国内大量财务危机的实证研究则将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即被ST的上市公司)定义为财务危机型企业,如杨淑娥等(2007)将因财务问题而被ST的上市公司视为发生了财务危机的公司。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从“企业破产”阶段向前推移到“企业支付能力不足”阶段,这更符合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能够使其更早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早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财务状况的恶化,真正起到预警作用。

本文认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导火索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无法偿付正常支付需求,且短期内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缓解现金流短缺。因为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且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无法弥补现金流短缺时,企业就已经陷入了现金支付困境,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此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净利润完全可能显示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也还未到资不抵债地步,如果能够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这种风险的恶化,企业就不会陷入破产的境地。因此,本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且当期增加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负数的企业定义为财务危机型企业。

二、财务危机的驱动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与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相关的一系列内部组织管理,内部组织管理复杂多变且相互联系,很难通过单一因素分析来确定其对财务危机的影响,但所有的内部组织管理最终都体现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来反映内部因素的作用。

(1)经营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其产生的现金流反映了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经营活动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营的盈利性,即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性好的企业能够积累更多的盈余,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还能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盈利性很差甚至亏损的企业,往往不断地增加债务来维持经营,以致会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二是经营活动的收现能力,是指营业收入的现金流入情况。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能使企业合理安排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出现财务危机的风险;不稳定且无规律的现金流入,增加了资金管理的不确定性,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三是经营的成长性,主要指主营业务的增长情况。增长过快的企业,规模扩张过快,资金需求量很大,若融资无法保证资金的供给,会很快陷入财务危机;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企业可能正处于成熟期,风险较低;出现连续负增长则可能预示着企业进入了衰退期,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四是经营周期,是指企业从采购、生产、销售到收回资金所需的时间。经营周期短的企业资产往往具有更好的流动性,风险较低;经营周期长,企业维持经营需要的资金更多,风险较大。

(2)投资活动。投资活动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为了维持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发生的长期资产投资,这类投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基础;第二类是企业为了对外扩张和其他发展性目的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如果投资恰当,一定程度上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类是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货币资金而进行的短期金融投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短期收益。从投资期限来看,前两类投资活动往往取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属于长期性投资,第三类投资一般是企业短期的理财管理,属于短期投资;从投资对象来看,第一类投资属于对内投资,后两类投资属于对外投资。投资活动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全部投资获得收益的能力,包括对内投资获得的经营收益和对外投资获得的金融收益。投资收益高,风险低;投资收益很低甚至小于零,风险很大。二是投资比例,即一定时期对内投资和对外投所占的比例。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对外投资比例往往很低甚至为零,这两个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其主营业务、扩大生产规模;进入成熟期后业务增长缓慢,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更多的资金会投向企业外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分析投资收益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投资比例,才能避免因不当的投资活动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三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再投资的能力,即企业现金的自给自足能力,该能力越强,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越低。四是投资的增长情况,投资的增长应该与企业经营相适应,过快的增长或过度投资,均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筹资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为了满足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金的过程。按筹资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按资金使用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后者包括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总体上看,债务性融资成本低、风险大,短期筹资成本低、风险大。筹资活动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一是偿还利息及到期债务的能力,该能力越强,财务风险水平越低。企业如果无法偿还利息及到期债务,除了会影响未来的筹资能力外,更有甚者会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二是资本结构,反映企业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的比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资本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自有资金收益,降低风险;负债过低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较高,且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负债过高的资本结构,债务负担过重,到期偿债压力大,财务风险大。三是投入资本获得的回报,即筹得的资金投入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获得回报的水平,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越多,则风险越小。四是未来的筹资能力,企业潜在的筹资能力越强,未来因资金短缺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越小。

2.外部因素

(1)行业特征。行业特征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二是企业在该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与企业生命周期类似,每个行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处于初创期的行业,市场需求少、行业利润低、业内竞争少,但整体风险较高。进入成长期的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行业利润增加、业内竞争不断加剧,此时经营不善的企业会被淘汰,站稳脚跟的企业逐渐占据市场并获得高额回报。跨入成熟期的行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盈利机会减少、新企业难以进入、少数大企业控制整个行业、业内竞争相对减弱、行业风险较低。步入衰退期的行业,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行业利润降低、业内企业不断减少、业内竞争减弱,但继续经营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企业只有全面认清其所属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明确其在该行业中的地位,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发展方向,避免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

(2)宏观经济。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一直处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不断周期波动中,这种波动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体现出来。企业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期未来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形势,根据自身目前的状况及发展目标,及时地调整市场战略,制定销售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完善资本结构等来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应该是间接式的,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波动采取措施一般是滞后的。如果宏观经济的波动是平缓且渐进的,企业一般会有充足的时间调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较小。相反,如果宏观经济的波动是突发且跃进式的,企业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变的外部环境,可能就会快速陷入财务危机。虽然宏观经济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其突然恶化的危害性却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应该时刻警惕宏观经济波动可能会带来的财务危机风险。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的不断协调运作形成了其生命活力,可以说经营、投资、筹资是企业生命运行的三大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运行出现异常都会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命。同时,企业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实体,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换,为了生存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身系统的运行,因此行业特征的变化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不断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命。由此可见,财务危机是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的影响是主导性的,外部因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财务指数预警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

1.财务指数体系的构建

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实体其内部系统的运行和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最终都将通过经营、投资、筹资三大系统的运行体现出来。一定时期内体现企业运行情况的会计信息很多很庞杂,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转化为财务指数,才能反映企业各方面的运行状况。本文将相关的会计信息按其所属的生命运行子系统分为经营信息、投资信息和筹资信息,分别构建指标指数和子系统指数,最终形成财务综合指数,以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体现企业的运行状况。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构建财务指数,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指标指数包括经营指标指数、投资指标指数和筹资指标指数三类,每一类指标指数均包含多个具体指数,数量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从财务危机预警的角度来看,指标指数能最早呈现企业潜在的某一方面的危机,能够为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扭转危机局面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但是指标指数过于微观,不适合作为判断财务危机的关键指数,更适合作为分析决策时的辅助指数。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指标指数是最基本的指数,是构建子系统指数和财务综合指数的基础,故指标指数的构建对整个指标体系而言至关重要。

子系统指数是指经营指数、投资指数和筹资指数,其来源于指标指数,又是构建综合指数的基础。子系统指数全面反映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大系统各自的运行情况,与指标指数相比,子系统指数更为宏观、全面,但从财务危机预警的及时性上来看不及指标指数。子系统指数仅能体现各个子系统各自运行的健康状况,既不如指标指数微观,也不如财务综合指数宏观,因此子系统必须与指标指数、财务综合指数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财务指数体系中的作用。以经营活动为例,当经营指数出现异常预示企业经营活动陷入财务危机时,借助综合指数可以预期其是否会对整个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结合经营活动的指标指数分析可以找出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源所在,在权衡各方因素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能降低经营风险,抵抗财务危机的发生。当经营指数显示经营活动正常时,并不一定代表经营活动的各方面都是正常的,也并不代表企业整体运行正常,同样需要关注经营指标指数和财务综合指数。因此,子系统指数在财务指数体系中的作用正如同其所处的位置一样,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财务危机预警的角度来看,子系统指数比较适合作为财务危机预警判断的关键指数,其构建过程中,确定各个具体指标指数的权重非常重要,关系到整个预警系统的预警效果。

图1 三级财务指数体系

财务综合指数是经营指数、投资指数、筹资指数按一定的权重构建而成的,该指数是企业整体运行状况的综合体现,是最宏观的指数。财务综合指数是企业健康状况最直接的体现,其出现异常,一般表示企业已经陷入了财务危机的困境。在预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方面,综合指数往往不如子系统指数预警有效,也不及指标指数预警及时,但是综合指数在财务指数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指标指数、子系统指数分别只能体现企业某个方面、某个子系统的健康状况,只有综合指数能从整体上判断企业健康状况。因此,财务综合指数是财务指数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指标指数、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从不同层级、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及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在分析过程中只有彼此相互结合才能发挥与众不同的作用。同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三级财务指数体系的建立也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务指数预警矩阵的构建

企业财务危机的显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会经历无警期、潜伏期、发作期和恶化期。本文将财务指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相结合建立指数预警矩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考虑到微观层面的指标指数数量多,且很难确定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故不建立指标指数的预警矩阵。子系统指数预警矩阵与财务综合指数预警矩阵的构建如图2、图3所示。

子系统预警矩阵与财务综合指数预警矩阵的构建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以财务指数为纵轴,以宏观经济指标或指数为横轴建立预警矩阵,矩阵的第一、二、三、四象限分别表示企业处于无警期、潜伏期、恶化期和发作期。矩阵中的财务指数代表着企业过去的运行结果,宏观经济指标或指数代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不会立即显现,其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数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无法准确计量,本文的预警就是在过去运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企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不论是子系统指数预警矩阵,还是财务综合指数预警矩阵,要发挥有效的预警作用,相关宏观经济指标或指数的选择非常重要。

图2   子系统指数预警矩?

图3   财务综合指数预警矩?

在警情分析方面,要综合考虑各预警矩阵的预警结果。很多情况下,综合指数预警显示企业处于无警期,但子系统指数预警中可能显示企业的某一个系统的运行正处于恶化期,其它系统的运行处于潜伏期。此时,必须结合指标指数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参考综合指数的大小,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8-11.

[2]谷祺, 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J]. 会计研究, 1999,(10).

[3]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 19-25.

[4]张友棠,张勇.企业财务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初探[J].财会通讯,2006,(8):8-11.

[5]李心合.财务失败及其预警[J]. 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2007,(12).

[6] 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59-65.

[7] 代桂霞,赵炳盛,李晓东.公司金融[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

[8]Beaver W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 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4 : 71- 111.

[9]Altman.E.I,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9):589-609.

[10]D. B. Deakin.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Business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2: 167- 169.

作者简介:梁飞媛,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作者:梁飞媛

上一篇:跨文化语境教学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农产品贸易隐形壁垒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