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29

双语教育研究属于跨学科的边缘性研究范畴,涉及语言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总体把握藏汉双语教育情况,总结概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学信息技术“藏汉双语”教育经验和特点,探索发展的规律性,提出未来发展的策略性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

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对促进云南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也较充分、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内在动机,但是,他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较弱、成果偏少、外部环境的支持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1]教育部日前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2] 这实际上是以专业标准的形式确立了“科研”在教师角色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坚力量,还是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力军。如果要让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得到健康、可持续甚至是创造性的发展,就必须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进行校本研究,而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如何?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更好承担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选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的科研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云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状况。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基于对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的理解、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深度研读以及专家咨询意见,并参考了问卷星上的同类型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科研认识与态度、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科研动机、科研环境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共 27个题目。调查问卷经课题组研究人员、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教师论证审定,并在楚雄市进行了小范围内(15人)测试检验,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

本研究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研究步骤与流程的了解程度、研究论文写作的掌握程度等几个方面来了解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

调查显示,只有2.74%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非常强,28.77%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比较强,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比较弱。

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过程和步骤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8.22%和17.81%,尚有21.92%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够顺利查找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一环,可是,41.78%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更有6.85%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知道何谓文献综述。能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信息技术教师也仅占28.77%。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适合校本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掌握得不好;其次,熟悉教育科学研究流程和步骤的信息技术教师太少;最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会用学术论文的方式表达教育科研成果。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针对科研能力低的问题,各学校一方面可以开展科研能力的校本培训,让本校的科研骨干教师或外聘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可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科研写作能力。

在培训内容上,首先要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缺乏问题意识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科研的主要障碍之一,可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其次,要加强科研方法及其应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需要加强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培训;最后,要注重对科研课题申报和科研成果表达等方面的培训,让信息技术教师掌握课题申报和论证的策略,科研论文、报告撰写的规范以及发表的途径。

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联合培训的方式,加强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科研交流,在共同研修的过程中共同提高;也可以采取网络培训的方式,通过优质的网络资源来增进教师的科研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并不断思考、总结和实践,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二,针对科研成果少的问题,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对于推动云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并对获得立项的教师给予资金、团队、时间等的配套支持,同时还要从科研政策上保障承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教师的其他利益不受损害。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让信息技术教师与当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或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部门横向联合申报课题,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团队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质量。

责任编辑 石 子

作者:邓小华

民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对藏汉双语小学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双语教育研究属于跨学科的边缘性研究范畴,涉及语言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总体把握藏汉双语教育情况,总结概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学信息技术“藏汉双语”教育经验和特点,探索发展的规律性,提出未来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一 双语教育的政策依据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及文字的自由”,同时也规定“国家的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意见的传达提纲中指出:“推进双语教育,支持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逐步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建立健全适合藏区的教材、师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双语教育体系,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依托现有资源,推进双语教育师资基地建设,实施定期轮训制度,提高义务教育师资质量和双语教学能力。”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09]30号)中指出:“建立健全适合藏区的教材、师资和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藏汉双语教学体系,依托省内外高校实施‘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提高高等院校服务‘双语’教育的力度,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力争在3~5年内,使少数民族师范类毕业生达到汉语等级标准,切实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使更多合格的‘双语’师资充实到基层一线‘双语’教学岗位。”

二 双语教育的意义

1.实施双语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最佳途径

国际著名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教授和M.西格恩教授在其合著的《双语教育概论》中就指出:“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国家范围来看,这是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将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国际上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均等和语言交际水平的提高。在广大藏区进行“藏汉双语”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达到“藏汉兼通”的语言能力,提升将来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藏汉双语”教育,加强藏族及区内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双语教育的成败将决定民族教育的成败,决定着藏族地区办学方向和学校功能的体现,所以,我们必须对“藏汉双语”教育的意义、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努力探寻适合藏区实际的藏汉双语教育的路径。

2.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发展双语教育是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是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3.有利于交往的需要

如何判断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双语教学体制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应当作为一个主要的参照系数。

三 双语教育相关概念

1.双语含义

对“双语”含义的普遍理解为: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境。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在我国,除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外,同时使用其他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现象可称之为“双语”,如汉英双语、汉俄双语等;各民族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和本民族语言交流的现象称为少数民族“双语”,也是平常所理解的 “双语”。

2.双语教育的含义

双语教育是以民族政策为指导,结合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的实际,以目前存在的双语现象为条件,使国家族际语(汉语)和民族语有机结合,以双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为教育内容,并以双语教学为主体的民族教育形式。双语教育既包含教育的目的、学制制定、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对象、教师等,也包含教学手段、方法等,还包含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

双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特定的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我国学者称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

3.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校中开设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语文和

汉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或者采用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教学用语,另一种作为辅助教学用语的特殊教学活动。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学校层面,以教学为手段,落实双语教育的教育形式。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

掌握双语的人,也叫“双语人”“双文化的人”或“双语学生”。

四 甘南州“藏汉双语”教育的背景

1.甘肃基础教育“藏汉双语”教育规模总量

甘肃基础教育的双语教育主要为“藏汉双语”教育,而且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2009年甘南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225所,在校学生46697名,占全州学生总数的33.1%。其中以藏为主类35049名(占双语类学生总数的75.8%),以汉为主类学生11583名(24.2%)。其中小学206所,在校学生32162名(平均每个年级5360名),以藏为主类学生25404名(79%),以汉为主类学生6758名(21%);初中12所,在校学生6433名(平均每级2144名),以藏为主类学生3196名(49.68%),以汉为主类学生3237名(50.32%)。高中学校7所,在校学生8102名(平均每级2700名),以藏为主类学生6449名(79.5%),以汉为主类学生1588名(19.5%)。

2009年天祝县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29所(中学1所,小学26所,两个教学点),在校学生7423名,占全县学生总数的6.8%,主要是以汉为主。其中小学生1025名,初中725名,高中541名。

以上数据说明:以后每年“藏汉双语”类高中毕业生约为2500名,以藏为主的约占80%,

2.双语教育师资

甘南全州有专任藏文教师1579名,藏文教师与以藏为主学生比1∶22.2。其中信息技术双语教师尚无一名专业毕业的教师。

3.双语教育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1)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玛曲以及夏河等县所采取的一类模式,以藏语教授除汉语言以外的所有文化课,加授汉语文。(2)天祝、卓尼、舟曲、迭部的二类模式,以汉语教授藏语文以外的所有文化课,加授藏语文。

4.甘肃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选择“以藏为主”单一模式。

第二,学习双语学生缩减。

第三,双语师资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1)藏语言类专业教师相对过剩;(2)现有的双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3)从具体科目来看,小学汉语文、英语和计算机双语专业教师缺口最大;(4)教师培训不足,培训实效性不高。很少有针对教师双语语言表达方面的培训;(5)藏语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缺乏。

五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和要求都表明,两种语言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在教育教学中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的关系。教育承担着多种功能,既有经济功能,又有政治、文化功能;既有帮助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社会的功能;既有功利性的目标追求,又有超功利性的目标追求。

关于计算机课程双语的标准,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同时可以熟练应用1~2种藏文输入法处理计算机信息。

六 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跑道,围绕目标设置课程是课程论的基本思想。两种语言的比例问题一直是双语教育争论的焦点。

目前,一定要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双语水平来设计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不能按师资和学生的语言结构来选择课程内容。总之,课程内容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并且兼顾藏族学生的语言特点和计算机处理藏文信息的现实需要,本着有机有利的原则,制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七 藏汉双语信息技术教材建设及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是体现课程目标,实现培养目标和教与学的载体,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双语教材要符合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适用教材的缺乏是大多数双语教育碰到的主要障碍之一。

双语教材的类型有用民族文字编写的民族语言教材、民族历史文化教材两种语言转换(翻译)的技能训练教材、用民族文字编写的语文学科以外的各科教材、用汉语编写的符合民族学生学习心理的汉语教材、藏汉双文教材(研究表明比较受喜欢)和公共通识教材等。小学信息技术藏汉双语教材应该是藏汉两种文字对照,通俗易懂,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它既不能像数学物理那么偏重理论,也不像科普读物一样泛泛而谈。总体原则是,重应用、有体系、通俗易懂。

八 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模式

两种语言授课是对教学的总体安排来说的,对具体一门课只能用一种语言授课,另一种至多是辅助教学用语,否则就会违背语言思维的规律。藏汉双语教学语言主要为:A型:藏语。B型:藏语为主,汉语为辅。C型:汉语。D型:汉语为主,藏语为辅。从有关研究来看,藏族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态度喜欢B型或D型居多,喜欢单语教学语言的最低。双语教学的模式较多,现归纳如下:(1)汉语为主的模式;(2)藏语为主的模式;(3)口语辅助的模式;(4)先汉后藏的模式;(5)公共课程的模式;(6)部分课程的模式。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汉为主模式和以藏为主模式两种。以藏为主师资不具备,以汉为主学生学不懂。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九 信息技术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民汉兼通、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热爱民族教育、安心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队伍双语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培养藏汉双语兼通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乃至整个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两种语言和文字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学科专业基本素质。这两种基本素质中,缺乏其中一种都会对双语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坚持“自我培养”为主,依托高校完成師资培养任务。

甘肃藏区对藏汉双语人才(师资)的需求特点一是门类多而每类的需求量数量少。这个特点要求双语教育体系包含的专业面要宽,而每个专业的年培养量要少。二是藏区条件艰苦,要大力培养留得住的人才。藏族地区人才开发的重点必须落在培养土生土长的双语人才上。双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最基层的牧民子弟,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要学有所得,有利就业。

藏族中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师其实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还应该是藏族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甚至是整个藏族地区信息技术普及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3]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责任编辑:王以富〕

作者:才让扎西

民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运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雷山县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听课、访谈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对该县的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一、调查研究背景

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其中要求教师拥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和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2017年12月,我雷山县已经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为此,全县各个学校的硬件设备都得到充分的优化与配置,开齐开足了信息技术课,如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老师们的困惑和平常探讨的热门话题。

二、调查的范围及对象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对雷山县丹江镇、永乐镇、西江镇、大塘镇、方祥乡5个乡镇的168教师、86名学生、86名学生家长进行了网上抽样调查和60名教师、25个学生、50个学生家长实地问卷抽样调查。

三、调查的方法

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的方法,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

2.利用推门听课的方式,对教师在课堂中实际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程度进行实际调查。

3.对多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式调查。

四、调查的内容

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我们分别设计了三种问卷。

1.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状调查统计(教师问卷)

2.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现状调查统计(学生问卷)

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生家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家校联系现状调查统计(家长问卷)

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硬件配备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态度、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自制多媒体课件的情况;家长对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态度和建议;家长运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家长对孩子运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辅助信息的态度和支持度;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反映及要求;学生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看法与评价等六个方面。

五、调查的数据结果及分析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168位教师中,66.07%是女教师,33.93%是男教师。从年龄上看,有9.52%的年青教师, 42.26%的中青年教师,  48.21%的老年教师。被调查的老师中,教龄在16年以上的有56.55% ,11到15年教龄的有13.1%,6到10年教龄的有 22.62% 。

从任教的年级来看,被调查的教师均覆盖了小学的六个年级段,其中六年级最多,占21.43%,二年级的教师最少,只有8.93%,其他年级均是百分之十几。接受问卷调查的老师中,41.67%的教师在县城学校任教,41.67%的教师在乡镇学校任教,16.67%的教师在村级学校任教。

2.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1.79%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频率达到每天都能使用,40.48%的教师一周也能使用3次以上。85.12%的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40.48%的教师经常使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辅导过学困生学习,有47.62%的教师偶尔使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辅导过学困生学习。有50%的教师经常使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与学生家长沟通,有38.69%的教师偶尔使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与学生家长沟通。

3.教师对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评价与期望

在调查的学校中有79.76%的学校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并能正常使用。学校计算机配置方面,还有33.33%的老师认为学校计算未能满足教师日常备课使用的需要。76.19%的教师们认为学校普及和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障碍是: 资金投入。70.83%的教师最担心的是没有足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84.52%的教师们目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还处于学习阶段。目前还有16.6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实为可惜。80.36%的教师希望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77.38%的教师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信息技术化的过程中,82.74%的教师希望学校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82.74%的教师希望学校重视教师培训 ,76.19%的教师希望学校加强硬件建设,75%的教师希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

4.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阻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主要原因有:客观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性强,如果应用效果不理想,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主观上,信息技術运用到教学中,往往需要长时间准备,会增加教师们备课负担;除此之外,诸如想用但不知如何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的矛盾等,这些也是阻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些原因。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86名学生中,女生41人,男生45人, 家里有计算机的4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2.33%,家里可以上网的有7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3.72%。

2.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情况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3.26%的学生只是偶尔可以使用手机,55.81%的学生在家几乎从未用过电脑,52.33%的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使用电脑的只有33.72%,用手机辅助学习还是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每天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有70.93%,77.91%的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监督下使用。51.16%的学生会使用了微信、QQ 。52.33%的学生有老师的QQ或微信。学生在家学习遇到难题时,有90.7%的学生愿意通过电脑或手机寻求老师辅导。

4.学生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看法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14%的学生愿意老师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72.09%的学生认为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学习起来更轻松。只是52.33%的学生感觉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次数不多。学生认为老师偶尔用于日常教学与广泛应用于公开课和日常教学的比率相当,都各占41.86%。73.26%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常用播放课件来辅助教学,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老师使用课件上课的原因主要是:知识面广,课堂容量大、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提高效率、清晰明了。但是63.95%的学生感觉教师多媒体运用时间过长,师生交流受影响,同时内容太多,演示速度快,来不及思考和吸收。

5.学生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期望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4.42%的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室有配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86.05%的学生想通过QQ或微信,让老师辅导做一些难度练习题。在学习上,98.84%的学生愿意运用学习软件来进行知识的学习。

(三)家长方面

1.家长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有86位学生家长参加调查问卷,其中男36人占41.86%,女50人占58.14%。其中家里有电脑的占54.6%,家里有网络的占86.05%。

2.家长对孩子使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的看法与理解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家长中只有4.65%的家长孩子从未用过手机,其余的有23.26%的家长孩子经常可以使用手机,有72.09%的家长孩子偶尔可以使用手机。电脑孩子其乎不使用,有3.49%的孩子经常使用,有39.53%的孩子偶尔使用,有56.98%的孩子几乎未用过。

调查表明:只有15.12%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配备了手机,有58.14%的家长主动使用电脑或手机与孩子老师沟通孩子在校的情况,有84.88%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遇到难题时可以允许孩子使用手机的。有70.93%的家长每天允许孩子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学生在家学习遇到难题时,有94.19%的学生愿意通过电脑或手机寻求老师辅导,67.44%的孩子平时会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知识自学。79.07%的家长愿意孩子运用电脑或手机学习不懂的知识或课外知识。75.58%的家长认为有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时,孩子学习起来更轻松。69.77%的家长认为平时孩子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次数不多。

六、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雷山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该县在借助脱贫攻坚项目、优惠政策及县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全县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运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工作,与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产生很大的反差。

调查中很多老师反映,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配备不足,学校除了中层以上教师可以人均1台外,其余教师几乎5人共享1台计算机,20人共享1台打印机。同时,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快,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已老化和损害率高,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正常需求。

2.学生渴求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能力的薄弱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和矛盾。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渴望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但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愿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相对薄弱,这直接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践和效果。通过问卷数据和教师访谈可得知,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都持肯定的态度,但平时只是用计算机简单备课、修改课件、做PPT以及聊天和娱乐。因此,解决此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展开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师资培训,帮助教师轻松地掌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技能。

3.信息化教学课程资源的匮乏不能支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应用实践。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还没有建立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没有机会真正利用学校的网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建议

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就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争取各种渠道的经费,继续加大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置换落后和已坏的旧设备,使学校拥有充足高效的计算机设备;增加多媒体教室体机设备。对于现有的基础应用软件要更新升级,购买信息化教学中必需的教学应用软件。加大力度建设校园网络并保证网络快速发展,以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正常高速运转。同时,建设校园管理信息综合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为广大师生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平台支持。学校应增加信息技术管理维护专职人员,确保信息技术化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网络正常安全高速运行。

2.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素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等,都直接反映和影响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化发展水平。因此,针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培训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如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何开展信息技术理论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训等,都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所面临的關键问题也是课题组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3.加强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要通过设立专项,组建并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使用国家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库、屮国中小学教师网、网络教育公共教学资源和名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性资源库;也可以通过教学改革立项形式,提供项目经费,鼓励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所授学科专业相结合,开展信息技术课堂、学科方面的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龙绍妹?李健

上一篇:会员制医疗服务的健康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如何完善品牌营销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