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论文

2022-07-03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在我国兴起以来,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一些先行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已取得可喜成绩,一大批受惠于素质教育的受教育者,以他们较高的素质在各个行业已崭露头角。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经指出:对于21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论文 篇1:

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之浅见

【摘要】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专业,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在现实的美术教育实践中,由于美术教师自身素质所限,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种单纯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偏差,它严重消解了美术教育应有的素质教育作用。为了纠正这种偏差,文章提出了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的主张,并从美术教育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依据、内容、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现实的美术教育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应用

1.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依据

美术教育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科学依据,是美术教育自身的性质特点。学校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设置美术课程实施美术教学来实现的。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属于人文性质的课程,因此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审美性和文化性;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以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为载体,通过诉诸人的视觉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又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美术课程无非是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无论是鉴赏还是创作,都是一种美术能力的表现,是美术能力就离不开相关的美术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因此美术课程便有了知识性和技能性的特点。美术课程由其性质特点所决定,具有思想文化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美术知识技能教育、情感思维教育、美术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这就是说,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也绝不是单一的纯知识技能教育作用,显然纯知识技能美术教学不符合美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科学性的要求。

2.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内容

2.1审美素质教育作用

学校开设的作为实施美术教育的美术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艺术类课程,它的第一要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管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设计,都离不开对美术作品的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实质就是审美;即使是美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以美术形式为载体对美的创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也就是说仍然离不开审美。美术课程正是通过学生的美术审美实践,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

2.2文化素质教育作用

美术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运用绘画、雕塑等美术形式反映人类的生活,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最重要的文化行为,反映人类生活及思想感情的美术作品自然就是重要的文化成果。因此,美术课程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同时也是文化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美术鉴赏或美术创作,了解人类的生活方式,体察人类的思想感情,从而传承人类文化,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文化教育。

2.3知识技能教育作用

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教育主要是指美术知识技能教育。学校的美术课程虽然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课程,也不是一门纯粹的技能课程,而是一门培养美术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课程。但是,“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学科是知识的类别,美术课程是以美术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美术课程通过美术知识的支撑以保证美术课程的科学性。因此,美术知识是美术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掌握,一是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二是用以指导自己的美术能力培养。美术教育的知识技能教育作用首先是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其次是涵养美术素养、辅助智力的发展。

2.4创新素质教育作用

首先,美术课程中的美术创作,就是纯粹的艺术创造活动,学生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构思,创作出高度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因此,美术课程通过美术创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挥创新素质教育的作用。其次,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也包含着创新因素,美术鉴赏中对美的独特感受、新颖的认识、不同的评价等都是创新因素,同样可以发挥创新素质教育作用。

3.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要求

3.1强化育人意识,坚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美术教育

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育人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自然会意识到美术教育具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自觉地使其全面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而不只是专注于单纯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育人意识,就会意识到当今教育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觉用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美术课程的教学,而坚决抵制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美术知识技能教学,忽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等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强化人文意识,坚持用文化观念关照美术教育

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包括美术知识技能在内的任何内容的美术教学,都应该看成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教学行为,使其发挥文化熏陶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这样,即使是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就有了文化精神的氛围,光线、色彩、点线面体的运用技巧练习如果不与其所表现的对象——生活、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就不能真正掌握其技巧。若能做到这样,美术教育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单纯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偏差就自然会得到纠正。

3.3强化法规意识,坚持用“美术课程标准”规范美术教育

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已经制定了完备的“美术课程标准”,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而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标准”还在不断地修订和更新。制定课程标准就是对课程“立法”,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宪法”。为此,教师实施课程教学,应该强化法规意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美术课程标准通过“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几个部分,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如何进行美术教学、教学评价、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因此,教师只要坚持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实施教学,就能全面发挥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

3.4强化师资意识,坚持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思想业务素养

美术教育能否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终究取决于美术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课程的教育作用都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而在构成教学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美术教师要做到自觉地在美术教学中使美术教育全面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除了应具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政治素养和良好的师德教风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修养,特别是要牢固树立能够坚决抵制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思想;其次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注重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教育境界,用人类文化的大视野来对待自己的美术教学。总之,凡美术教育所能发挥教育作用的那些素质,美术教师都应该具有。只有这样,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才会建立在教师的充分自觉和厚积薄发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Z】.2002-05-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Z】.2004-03-01.

作者:白瑜

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论文 篇2:

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在我国兴起以来,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一些先行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已取得可喜成绩,一大批受惠于素质教育的受教育者,以他们较高的素质在各个行业已崭露头角。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经指出:对于21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着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

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城乡的发展已经和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唇亡齿寒,相濡以沫。地方发展往往受世界大气侯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求各地方都要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去面对世界发展的潮流。

进入21世纪,各类学校,各种学科都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更应加大力度,加大投入,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各个学科都有义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同的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虽有内在的联系,但又有本科的特点。下面就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学”谈以下看法。

1少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今天,全社会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都在努力促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虽然,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的弊病是因为缺少美育造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说,缺少美育至少是“应试教育”之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美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应该是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它的加入,必须给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全新的气象,并将对儿童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美育对儿童素质的发展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它不仅使儿童血气和平,保持心理的平衡,而且还能协调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造就其健全的人格,最大限度的发展各种潜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儿童审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代中国尤其如此。

2美术教学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学”重点在美,然后是术。美,善也,甘也。术,技巧也。中国悠久的绘画历史,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绘画将伦理,人品风格,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人文审美教育功效。绘画讲究积画观览,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博览众画中,提高修养,发掘美的内涵。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让人感到的是和谐之美,无论从线条,布局,色彩,装裱等等,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美的,让人在画前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把一个抽象之美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

所以,“美术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从众多作品中去发掘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当然,这种欣赏,从少儿的特点看,他们仅是凭直觉去感受作品,在他们的评价中可能会做出好与不好,像与不像,好看或不好看等等,他们不可能从作品的创意,构思,着色,内涵等去评价,但就是这种的审美直觉敏感性,对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老师的诱导作用在欣赏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发现事物的美。例如,观摩一朵花,教师要教学生从颜色,线条,形状等方面去进行观摩,从而发现和欣赏它的美。

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例如,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去观察,就会发现不仅它的外在形态不同,而且它的表征意义也完全不同,观察发现这些不同,就是在發现事物不同的美。就是从这些细微点滴着手,让学生学会体会美,发掘美,随着阅历的丰富,从更高的层次发掘美,关注美,评价美。

3“美”是艰辛劳动创造的结果

“美术教学”应当让学生了解“美”来自生活,来自于创造,美是与人的创造息息相关的。人们欣赏美,实际上就是在欣赏人自己的创造力。当然,各种创造又需要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要想创造美好事物,还需要学习各种创造的本领和技巧。

美术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无论是对对象的描绘,再现,还是创造,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和反映,是对美好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想象的结果。线条,色彩,形体是美术作品表现美好事物的媒介和手段。绘画强调欲巧先拙。“巧”是技术熟练后自然达到的境界,而达到“巧”的必要条件则是“拙”,即脚踏实地的练习。

线条练习,可谓美术的基本功之一,刚开始练习时,一条一毫不无生命,且枯燥无味的横,竖,斜的线条不知难倒了多少人,正是这种索然无味使不少人在艺术的殿堂内忘而却步,留下了终生遗憾,那些能坚持下来,把着无味枯燥的线条看成充满生命力的人,他成功了,他就是付出了常人难耐的寂寞,常人所缺乏的毅力和执着。

中国唐代的吴道子有“画圣”之称,他十二岁开始学画,五十多年从未间断。他画的人物,前人形容它有“八面玲珑的妙处”,传说他初学画时画过许多鸡蛋,因此以后画起圆圈来,信笔一挥,就像用圆规画成一样,“令人看见惊粟”。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画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著名的画,他小时候学画也是从画鸡蛋开始,正是他听从老师的话,一步步努力,终于成为卓越的画家。一代大师齐白石,画虾数十年,到了七十岁时自己才认为赶上了古人水平,进而继续努力,踏入了更高的境界。

美术创作如此,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如此。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更要付出艰辛去创造美,在欣赏美的同时,更要时时刻刻爱护美,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当然,在素质教育中不只是美术教学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各个学科都能根据其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侧面的美的教育,但是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直接作用是一些学科无法替代的。北大教授,美学家叶朗指出,艺术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人文内涵,要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这才是美育的灵魂。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作者:张帆

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农村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而美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农村美术基础教育起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多的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全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也关联着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历史的经验看,在建立新型的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对农村改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从这种意义上讲,更加凸显出提高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素质教育中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起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美术素质教育中,并没有立足现实,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课堂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于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对美的探求欲,从而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纵观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在古老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以美的符号记录生活和祈求幸福。人类对美渴求的萌芽阶段也就是人类从野蛮蒙昧向文明迈进的关键一步。不论是史前的洞穴岩画到甲骨文、从原始彩陶到秦汉石刻,还是从佛教艺术到明清绘画,数千年的美术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对美不懈追求的历史。审美凝结是文化沉淀的结晶,它已穿越时空的纬度,渗透到普通劳动人民的血液中。逢年过节贴门神、挂彩灯、写对联、画瑞符,民间秧歌和戏剧脸谱,这些原生态的美会滋润着学生幼小心灵。农村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的山川,田园式的自然景观、四季更替的自然律动,为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向往自然热爱自然的优良种子。耐人寻味的社会生活也是学生素质成长的大课堂,劳动人民淳厚善良的品质,古朴民风融就了现代文明,是个充满感情和艺术色彩的世界。诸如蓝色的天空、形变的白云、飞翔的雁群、巍峨的山峰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美去陶冶学生,将自然美升华成学生的心灵美,进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并使之与课堂教学交相呼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整体良好的教学系统。

在学生生理发育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之适应。九岁之前的学生,理性思维的发育仍不健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依赖理性教育,将会适得其反,在此之前也正是开发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也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应从美育教育的规律出发,建立以科学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将具有童心、童趣,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挖掘整合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捏泥人、做小火车、插风筝,这种有趣的趣味活动和课堂手工活动结合起来,将单纯的摹仿制作融入创造性的手工制作活动中,从而诱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知欲和动手力。结合校本课程对小学生幼稚的审美活动进行正确的诱导,逐步规范艺术审美的行为,这种对美的培养使学生的审美功能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层次,也是良好素质发展的原动力。怎样将课本教育延伸到整个素质教育中,将学生的生活乐趣与身心发展、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融为一体,避免流于单纯技法式的片面教育,使教育本身更加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营造出多元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农村现行的教育模式看,教材单一、师资匮乏,“应试教育、技能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片面的以教师的专业技能高低来裁决一个教师的优劣。眼下师资队伍的建设缺少专业化和规范化。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到了教师岗位上,仍然以专业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教学,忽略了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培养规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加强美术师资的专业化建设是当前美术教育的是当务之急。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最初阶段,父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孟母三迁”的典故可以生动的诠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校本教育不可替代的,由于十年文化浩劫使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家庭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再由于交通、电力信息和配套的文化设施落后,学生所获得知识的信息通道是单一的、不健全的。随着社会发展,年青一代的父母尽管比父辈一代的知识结构优越的多,可是大量的学生父母进城打工,从权威部门所获得的数据看,常年生活农村的人口相对减少,而实际生活在农村的小学以下的学生数量并没有减少,留守在家的成年人大多是老人,这就使家庭教育面临着空前的窘迫。家庭教育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缺少足够认识,甚至将美术教育看成一种负担。现实生活中这种惟专业轻综合素质的反面事例比比皆是,试问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技能再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是有限的。良好的成长环境,是高素质人才健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形象性、制作性、动手性是美术教育的一大特性,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师生感情,建立健全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情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美的教育。对形象的认知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鉴赏力的过程。并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抒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另一大功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充分揭示了审美过程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如果脱离了形象思维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对物体造型活动的审美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为审美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审美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和精致的创造。在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的。

社会的竞争即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即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启蒙阶段的素质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农村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大教育体系乃至整个民族兴亡的大计,也是素质教育探索中永久的课题。

作者:张建永 苗青

上一篇:电力设备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高管会计师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