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民营连锁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三阶段,即“财务导向审计”、“业务导向审计”和“管理导向审计”,各阶段的内部审计各有侧重点。在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要求下,内部审计必须创新,从传统审计模式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发展,才能使内部审计真正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和风险管理服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民营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

【摘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机制。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直接从家庭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来的、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企业规模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内部科学管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国内外成功企业所证明。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是企业科学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企业运行机构中不可或缺的制衡力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其家族式管理逐步被改变。民营企业将向公司制和集团化发展,经营范围扩大和经营情况的复杂,民营企业家要想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必须对企业各级管理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时准确有效的监督、评价,而内部审计在控制系统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的有利手段。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家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生产要素。内部审计开展对经济、效率、效果审计,可以避免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竞争能力的增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代表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通过对决策实施后的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进行分析,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促进企业尽可能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

3、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民营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它既不直接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职权,也不像社会审计专门提供受托服务,而是代表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监督的直接目的是为民营企业经营者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通过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本组织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对决策实施后的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进行分析,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促进企业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很多民营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常规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的民营企业忽视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看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此外,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家族式管理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特点,在开创之初的确起到好的作用,于是民营企业往往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企业,都是自己的嫡系掌握重要位置,没有审计的必要,即使有的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形同虚设,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可以一针见血地说,在民营企业内部.处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业主与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关系不清,利益冲突不明,内部审计就难以处理。家族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教训是很沉痛的。

2、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设置不舍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一是必须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二是必须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而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又是独立性的基本保障。但在实际中,很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多种多样,有的内审机构设在人事部门,有的设在总经理办公室,有的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有的财审合署办公,由财务经理负责;有的监审合一,由监察室统一领导;有的虽设立了独立的内审机构和专职内审人员,但尚未实质性开展工作,形同虚设。应当说,上述这些模式的内部审计组织在独立性、权威性及监督的有效性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此外,内审机构缺乏相应的权力。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监督过程中,会碰到民营企业家的袒护与阻力,致使内审人员监督功能弱化。由财务人员兼内审工作的民营企业,不但其自身财务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这种内审的组织形式也使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3、民营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尚待提高。内部审计涉及到审计的专业知识与企业日常运作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企业不敢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且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判断力,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而民营企业目前的内审人员许多对内部审计不够熟悉,内审工作成为简单的会计资料复核,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民营企业现有内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低,甚至缺乏。一部分内审人员原先从事财会工作,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但掌握的审计知识较少,缺乏审计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感到难操作;一部分内审人员是“半路出家”,连起码的财会知识也相当贫乏,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对开展内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导致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明显,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削弱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4、内部审计业务不规范,工作开展无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工作随意性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标准,与国家审计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业务指导交流不多,很多企业没有年度审计计划,平时由企业领导随意安排。工作忙而无序;二是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前不下达审计通知书,只凭口头通知,不编制审计计划,听证不完整,审计结束后不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等等。审计文稿和归档不规范,审计底稿过于简单或根本不留底稿,无法体现审计的全过程和审计结果;三是审计业务范围狭隘。多数企业所有者往往只让内部审计盯住自己最不放心的部分,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资金的回拨等局部环节,审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忽略了内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内部审计没能全方位的覆盖企业运行全过程。

三、民营企业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观念的转变与定位。一方面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管理层人员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办

法,促使民营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意义,自愿配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创造一个适合内部审计发展的氛围。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此外,要获得长久的健康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完全打破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必须引入现代管理机制,转变内部审计观念,优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中国,家族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普遍形态,其股权和决策权高度集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其内部审计要重新定位,要转到适合经济规律发展的现代审计上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企业更要加强审计,必须实行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2、改进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组织机构设置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内审机构的设置应兼顾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内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大,权威性越高,作用的发挥也越充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定位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相适应。民营企业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这样民营企业内部自然关注内部审计,产生制约效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可采取两种模式:对于规模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下设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总公司和下属单位进行日常性的内部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于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可外包,即第三方对其内部审计,进行投标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承担,但最好企业要有专职的内部审计长等督办。

3、努力提高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取决于人员的素质。现代内审人员的素质有三个标准:一是专业素质;二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沟通协调能力;三是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内审工作是集会计、审计、管理、法律、营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民营企业在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参加内审工作;二是加强必要的专业培训、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内部审计师等内审资格考试。为了尽快解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一是要挑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二是要通过专门培训等后续教育手段提高现有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实行经常性教育制度,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一支业务精深、品质诚实的审计人员队伍。民营企业应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资金人员投入,在选用内审人员时,应注重对他们审计专业知识的要求,且要不断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内审队伍的整个素质。

4、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以适应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当前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是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防范于未然。内部审计要改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实行全过程审计,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第二,加强企业的内部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审计部门在民营企业内部的超脱地位及其综合性的评价职能,使其不仅能发现其他职能部门所难以发现的问题,还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利用这一地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对执行的效果等做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制度的评审,完善控制体系。第三,规范内部审计操作流程,加强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突破传统的审计思路,逐步向突出管理和经济效益转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龚小云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民营连锁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民营连锁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三阶段,即“财务导向审计”、“业务导向审计”和“管理导向审计”,各阶段的内部审计各有侧重点。在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要求下,内部审计必须创新,从传统审计模式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发展,才能使内部审计真正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和风险管理服务。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传统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

在民营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比单店存在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内部管理问题,既存在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独特性(如以家族管理为主),又存在风险的连锁扩大化和整体管理难度大的特点,这类企业更需要利用内部控制减少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有力手段之一,但内部审计在民营连锁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理想。如何从民营连锁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从而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以某民营连锁企业为例,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发展过程

某民营企业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以汽车零配件销售为主的大型连锁商业集团。该企业主要以批发为立足点,跨区域大规模开设自己的直营连锁零售店,为顾客提供汽车产品的销售和维护服务。由于在很多地区开设了直营连锁店,在管理上需要加强对各连锁店的监督,确保各连锁店按总部统一政策进行销售、服务;同时,由于各连锁店拥有一定的资金和价格自由度,需要防止连锁店员工的舞弊行为,这也是该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初衷。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阶段

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因为规模较小,在资金调度、价格协调方面也不复杂,公司总部在管理幅度上还可以做到,所以并没有正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向分公司派遣了总部的直属财务人员,并由这些直属于总部的财务人员按区域监管各连锁店,主要方式是通过资金控制、下店检查。在监管分公司财务过程中,虽然具有了类似内部审计的部分职能,但内部审计职能尚未真正形成。

第二阶段:财务部门代行内部审计职能阶段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及连锁服务模式逐渐被广大客户所接受,公司已从几个分公司和少数连锁店发展到了拥有5家分公司和30多家连锁店的大型连锁企业。无论是人员规模、经营规模,还是管理结构,都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跨地区分公司不断增加,连锁店规模和单店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同一区域连锁店数量达到5-6家,连锁店所占用的资源大幅增加,人员的增加也使得管理难度加大,资源浪费和舞弊风险增加,而企业总部的管理部门人数有限,距离遥远,无法顾及到所有分公司和连锁店的需求。派遣到各分公司的总部财务人员由于账务处理量大,也无法经常下店监督,大部分时间只是忙于传递单据进行账务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内部监督,在财务部门专设了检查人员,即把检查监督职能和账务处理职能分开,由检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分公司和连锁店进行检查,但检查的范围仍以审核财务收支、库存账实核对为主,主要是“查账”,查现金日记账、库存明细账等,目标就是控制各项账实相符,审计的范围和作用非常有限。这一阶段审计职能已经形成,但尚未独立,审计范围和目标属于“财务导向审计”阶段

第三阶段:独立审计的初步阶段。

随着集团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财务模式基本固定,已形成规范的财务流程,财务程序执行稳定,另一方面,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业务操作方式越来越灵活,在这种情况下,业务的风险控制比财务更大。企业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扩大审计范围,不能局限于财务方面,而应以集团业务工作重心为基本点,围绕业务开展的各方面进行监控,比如价格权限的执行情况、服务标准、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原有审计的职责归属到财务部门行使的结构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集团董事会要求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也正式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直接由董事会管理,独立性和工作职权有了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很快有了提高。同时,也慢慢由“查账”工作开始向业务方面扩展、对业务流程各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新业务、操作方式灵活的业务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要求各业务部门共同解决。这一阶段审计已独立,审计范围和目标从“财务导向审计”走向“业务导向审计”。

第四阶段:独立审计阶段的后期

通常是根据集团的每一阶段的管理侧重点和管理需要,调整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包括对管理流程制定、制度执行、经营业绩情况、内部控制运作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管理层的一些重大决策进行审计和监督。另外,还需要对一定级别以上的员工离任进行离任审计,这一阶段是独立审计阶段,在审计范围和目标上是“管理导向审计”。

二、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存在的共同问题

(一)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上存在偏差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尽管在不断提高,但对审计的作用、审计的独立性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一些高层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部分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审的就是“钱”和“账”。也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审计人员是故意找麻烦,存在抵触情绪,不愿配合审计工作,一旦审计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往往和审计争论不休,推卸责任。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甚至感到很压抑,审计效率不高。

(二)审计对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实现的帮助作用偏弱

民营连锁企业的内部审计尽管已经发展到“管理导向审计”,但审计仍侧重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和评价,并且审计的侧重点往往固定,没有随着公司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有时无法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无法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预测性监督审查意见。随着该集团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也不仅限于汽车配件的连锁销售和服务,而是扩展到房地产、轮胎生产等行业,多元化的同时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导向”审计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创新审计工作,提高审计作用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通过审计工作推动企业审计观念的转变

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风险,而要控制风险,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管理入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与客观评价。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是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得到贯彻执行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审计也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企业的内部审计要以服务为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公司的控制服务,从而达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目标一旦实现,公司管理层会转变观念。

(二)突出“风险审计”职能,建立“风险导向”审计

民营企业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周期,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新兴行业经验不足,这使得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内部审计要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做出评估,规避大的风险,不仅进行事中和事后监控,更需要在事前提出建议,衡量风险。同时,随着连锁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了能有效预防和检查企业存在的重大风险,将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可能出现重大风险的领域,就有必要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将风险导向的财务报表审计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内部审计。其过程通常是:内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环境,特别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从而评价企业的风险,找出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分配审计资源,最终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改善建议。应注意的是,企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的了解和评价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利于将公司战略目标与内部审计密切结合,不仅可以对企业管理进行事后评价,对战略实施未来的风险也能做到预防。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其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了解和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面临的风险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审计资源分配,对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风险领域进行预测和监控。

参考文献:

1.邱胜利.内部审计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操作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张宇.谈推进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J].财会月刊,2008,(9).

3.孙良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3).

作者:邓巧飞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实践探讨

摘要: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监控、自我约束的审计机制已成迫切需求。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从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结合本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进行论述。

一、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没有特别的要求和规定,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首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需要。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内部形成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四个方面的企业治理结构,从各自的权利、责任出发,要求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就成为实施这一监督机制的工具。同时,企业管理者受托管理资产,总经理对董事会承担经营责任,董事会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理层的经营业绩、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

其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民营企业集团化发展,母公司作为财产的所有者需要了解各所属控股公司是否切实履行了受托经济责任,就必须拥有直接隶属于自己,并对各所属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监控的内部审计机构,因此,集团公司审计监督不可或缺。

再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资源最佳配置的客观需要。通过开展财务审计、重大经济决策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效益审计等,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等职能,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说刚刚起步。内部审计存在很多问题,如: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客观性。审计的独立性分为审计部门设置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缺乏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机构设置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各不相同,很多企业审计部设在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民营企业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常由创始人或他们的亲信担任。他们多数不懂审计,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同时,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抽派的,有的审计人员往往还兼任其他职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3、內部审计职能定位低,审计工作结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以开展财务审计为主,很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不能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评价和管理建议,定位较低,这样的审计结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已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寻找具体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职责权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的发挥。民营企业首先需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将其纳入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同时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企业设立内部审计负责人,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民营企业要顺利完成各项内部审计工作,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第一是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的获取条件;第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扩大内部审计范围,使其从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扩展到管理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等方面,注重风险领域控制,从重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事中的预防,从部门审计转变为业务过程审计,从局部审计转变为全局审计,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的安全,加强风险管理审计,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

四、本公司内部审计实践

富春江集团成立于1985年,目前拥有20余家子公司,旗下富春环保于2010年成功上市,成为富阳市首家上市公司。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的管理也随之不断完善、创新。集团领导深深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审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2011年7月将审计部从原来的财务审计部中独立出来,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并聘请多名拥有丰富审计经验并具有优良职业道德的资深审计师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审计范围从之前的财务审计、经营责任审计拓展到内控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领域。内部审计在规范和提高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避免投资风险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审计效益逐步体现。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西苑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2]《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西苑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3]李玉环.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会计之友.2008年8月

[4]吴飞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8期

[5]何迎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08,(8).

[6]李昌洪.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思考[J].财会通讯,2009,(12).

[7]张超.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改善[J].现代商贸企业,2009(4).

[8]张秋芳,温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J].商场现代化2009(8)

作者:郑秀花

上一篇:基于施工质量的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网络信息环境下农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