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训练策划意识论文

2022-07-03

【摘要】就业理念视角下,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尤为重要,广告策划类专业要侧重学生策划思维的形成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策划,并具有一定的实际策划市场运作能力方能具有职业胜任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科学训练策划意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训练策划意识论文 篇1:

探析中学政治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中学政治学科教学通过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能力锻炼,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责任、有自尊、守规则的合格公民,从而实现政治学科的育人目标与价值。

【关键词】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中学生 培养策略政治学科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初衷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强调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砌,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继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引领中国教育继续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综合各类国际组织与诸多国家的看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政治学科学习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政治学科特征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精神面貌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它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即政治认同——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科学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二、政治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政治认同。

对于中学生来说,价值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的养成是决定其一生的根本,通过教育与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立场、有理想、有正义感的人,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如果在中学政治教育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没有心灵的标尺,则会使学生迷失人生的方向,导致学生的素养存在根本缺陷。

如在学习《政治生活》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政府的职能,体会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服务。用“九寨沟地震”图片让学生体会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从而引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层面,体会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如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公民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树立起良好的理想信念,满怀激情,奋勇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

2.思维启迪,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精神。

科学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脑力劳动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让人明辨是非,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则会让人误入歧途。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掌握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如讲授《生活与哲学》必修四(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世界的物质性》时,通过学生探究古希腊哲学家激烈地争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还是其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古代哲学家为什么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质?二是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灯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认识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这些观点没有被科学所证实。同时,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表明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的局限性。第二问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生动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让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中都有其共同的属性,这种共同的属性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客观实在性,从中引出物质的概念。理解了物质的概念,学生才会进一步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这里是一个图片为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这一教学重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创设以及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沿着“世界的本原物质存在的形式”的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深化知识,加深印象,最终解决了重难点——自然界的物质性。政治学科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学科思维和科学精神,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引领学生的学科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品格塑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强化法治意识。

品格是一个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素养的直接反映。只有注重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才能外化为良好的个人品格,也才能具备良好的政治核心素养。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权利义务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等。如在学习《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中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课前播放短片,法制宣传日的有关资料图片等。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宪法的宣传、学习活动。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宪法教育,培育“法治意识”有利于强化“政治认同”。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用活动规则引导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各种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实践活动、社会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规则意识,为学生的法治意识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国民具有法治意识,作为公民都应具有法律意识,必须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用法,崇尚法治,相信法治,自觉、主动地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4.能力锻炼,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

政治课堂应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去展示自我,外化表现他们内在的核心素养。如在学习《政治生活》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时,布置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一场关于执行阶梯式电价的听证会。这场听证会从策划、安排人员到最后模拟召开,都交给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带着任务自主合作学习有关听证会的流程、要求,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当场模拟表演。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在角色模拟扮演中自然而然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意义与价值,展现了自身的才能,学生公共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得到增强,同时提升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水到渠成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知识。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的长效教育。作为教师,要坚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自觉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责任、有自尊、守规则的合格公民,从而实现政治学科的育人目标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体系建構[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2]刘颖.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N].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赵昕瑾

科学训练策划意识论文 篇2:

基于就业理念的广告专业学生策划能力培养实践

【摘要】就业理念视角下,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尤为重要,广告策划类专业要侧重学生策划思维的形成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策划,并具有一定的实际策划市场运作能力方能具有职业胜任力。多年来,我们广告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ARCS学习心理动机模式的实践;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策划思维;以任务为驱动的实战训练——培养策划的实务运作能力;与广告公司的合作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训练的系统化——逐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市场把握能力。

【关键词】广告;策划能力;培养;实践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广告业是创意产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必然的使命。在就业理念视角下,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尤为重要,广告专业有设计类、经营管理类、策划创意类,作为以策划创意为定位的广告学专业,广告策划类专业要侧重学生策划思维的形成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策划,并具有一定的实际策划市场运作能力方能具有职业胜任力,从而提高就业的能力。

广告策划是“根据广告主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及市场、产品、消费者、竞争者的状况和广告环境,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创造性、效益性的原则,为广告主的整体经营提供规范和科学的广告活动规划方案的决策活动。”[1]大学生的广告策划能力要包括:具有从文化视野,运用营销学、传播学理论分析策划案例的能力;具有独立制定和调整市场策略方案,并能根据项目的市场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和现场执行策划方案的能力;具有调查消费者、市场的能力;具有跟广告主沟通的能力和较好的提案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依赖扎实的广告策划理论,更需要有计划的实践培养方案。多年来,我们广告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习动机:ARCS学习心理动机模式的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永恒不变的真理。美国学者布鲁纳也强调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式更是为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这一模式认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因此我们认为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的高度认可,充满激情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建立起学习与学生之间的切身性、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对学习的自信心、并提供一种满意感,那么就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意(attention)——激发兴趣,关注专业

切身性(relevance)——认同专业与自身的发展

自信心(confidence)——相信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能力

满足感(satisfaction)——从专业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一)注意。指的是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

为了激发动机,学生的注意必须被激起并维持。因此,关注专业,激发对专业的好奇心,是入学期的重点教育。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新生专业讲座,点燃专业激情,增强广告人意识,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新生入学,由专业负责人做新生专业讲座。从美国总统“如果我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开篇,给学生介绍广告行业,介绍著名广告大师们的策划、营销、创意经典之作,介绍广告专业学生们毕业后的奋斗历程。虽然只是两个小时,但是每次我们都看到学生的眼光变得灼热,我相信,从那一刻起,他们的专业激情被点燃,学习的动力由此萌生。后来很多学生说,做一个成功的广告人已经成为他们的梦想。

二是我们为专业学生设立了导师制。刚刚远离家人的学生来到异地他乡,心中充满惶惑和迷茫。因此,我们专业教师分工,每位教师指导5-6名学生,负责大学四年学生的专业指导。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每个学生就见到了自己的导师,他们感到特别的温暖,有人关心让他们增加了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可。一位学生特别热爱广告专业,可父母反对,在我们老师的疏导下,父母终于让步,几个月后,家长问学广告的感觉,他套用了一句广告语:飞一般的感觉。他的父母放心了,我听了他的话后也欣慰地一笑。一年后我们做专业问卷调查,90.1%的同学高度认可本专业,83.7%的同学喜爱导师制。

(二)切身性。即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

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他们很有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这些知识,老师讲的理论是否有用?”“学了这些东西我们出去是否会做广告?”等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回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

切身性有两种: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目的指向的切身性指的是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切身性,例如,如果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具备创意的能力或训练他具有特殊的技能,将来就可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学生的动机就会被激发,这就是产生了目的指向的切身性。过程对切身性的影响是与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的。例如,小组头脑风暴或小组市场调研,学生若看到合作好的小组会充满向往。因材施教,找到学生兴趣之所在 , 将它与教学联系起来。

(三)自信。教学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

影响自信心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力知觉、控制知觉、对成功的期望。

一进入大学就帮助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四年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大学规划,每次的实习实践都要求制定能够完成的工作计划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指标,并要求在实践中提升。

(四)满足感,即教学应组织强化,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

影响满足感的因素有:强化和反馈、内部奖励以及认知评价。

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每次实习也请广告公司给与评定,也会获得一种被肯定的自信和找到差距不断提高改进的动力,鼓励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做出恰当的归因,从而不断收获进步的喜悦和满足。

二、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策划思维

《广告策划》课程不仅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也就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部分构成。但是课堂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真枪实干,因此多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多向思维。尤其是项目模拟教学是课堂训练学生策划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所谓项目模拟教学,指的是“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模拟成教学案例,然后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做法统称。”[2]

而广告策划项目模拟教学方式是以模拟广告实战的形式训练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贴近市场的目的。模拟对某个项目的全程策划,然后进行提案技巧的培训和自己策划案的提案,让学生完全体验一个完整策划过程。

策划项目模拟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模拟策划、模拟沟通、模拟提案。

(一)模拟策划

主要是选定一个现有品牌根据要求进行全程策划。我们主要采用3+1的教学模式,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组合5-6人的策划小组,选定具体的项目,根据课程进度完成项目的局部内容。讲三节理论课,1节实践课,完成实践项目一个环节,如此循环,最后课程理论讲完,学生策划案也已经完成。

(二)模拟沟通

模拟沟通是针对虚拟的企业问题,由学生分别扮演策划师、客户的角色,根据具体项目进行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策划师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以及提问的能力和技巧,观察他是否能将客户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并且能吸引客户深入探讨下去。

(三)模拟提案

模拟提案包括了练习模拟和实战模拟。练习模拟即学生扮演策划师针对某一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制作提案,也可无需制作提案,使用已成文方案,并由扮演部门主管或者总监等人依照客户的思维特征向策划师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刁难,从中培养策划师的表达能力、说服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真实提案针对即将向客户提交的方案,提前在课堂上组织预演,从中找出问题,以使将来的提案过程更加成熟、更具备说服力。如学生跟我做香格丽城阶段推广方案,我们在课外做好后到课堂上提案,我扮演客户,策划书撰写者扮演策划师,其它小组同学是竞争者。一个个刁难的问题常让策划师面红耳赤地据理力争,提案者得到锻炼,旁听者也可学到很多。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是门科学,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以任务为驱动的实战训练:培养策划的实务运作能力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适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实际运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高校的一部分如计算机、信息教育等专业和一些实验教学开始了实践和研究,但是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如何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论,建构实践能力教学体系研究还鲜为少见。广告专业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弱决定我们人才质量,因此如何在广告专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实际运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告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具体实践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以参加各类广告大赛为任务

策划课程一开始就将ONE SHOW奖、金犊奖、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的策划题目拿来讨论,由学生自由选定。这几个大赛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也得到广告界的充分认可,所以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学习作业本身就是做参赛项目,这样合二为一的教学让学生目标性增强,学习兴趣大增,主动性提高。

(二)具体项目的实战训练

有些学生偏爱做实际的项目,教师把项目带入教学,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市场,贴近市场,而教师在相同项目操作中也易于发现学生的能力缺陷从而因材施教。

实战训练也有两个层次,一是传帮带,二是放手。

传帮带的传统师徒式教学效果很好,实际运作中的现场示范和指导使学生感悟更深。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项目的跟进项目教学法,它“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用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3]

项目跟进教学法让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协作解决实际的问题,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有一次我做一个房地产策划,亲自带两个学生做项目的市场调查,教他们假定身份,现场提问,当他们提问不当或找不到合适时机时,我要在一旁弥补和帮忙,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感受很深,后来他们自己可以大方进行调研了,也能收集到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了。

放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我们专业一年一度的广告文化周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实践平台,学生依靠这个平台自己招商,举办广告大赛、广告饕餮之夜、广告创意交流会、邀请名人讲座(教师协助完成)等,从策划书的完成到活动的执行都是他们自己全程负责。这是一个走出校园前的热身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积累经验,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精神,形成实际操作能力。

四、与广告公司的合作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策划实战体验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生可以在对口广告公司或企业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实际上岗操作机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产品和企业,培养学生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不少广告公司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培训的方法,利用实习时段跟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全程参与具体实战项目,按照公司的策划流程完成相应的任务。我们专业跟桂林市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先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这个阶段培训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聆听客户的需求是广告人的最基本能力;交给学生上岗的一些专业技能,比如市场调查方法和技巧、接电话的方法和语言训练、谈判社交的礼仪等。然后进行策划流程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参与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接到广告主的任务后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然后制定策略,最后到广告主那提案比稿。虽然获得采纳的小组只得2000元奖金,但整个实战锻炼,学生收获更多的是经验和实战能力的提高。

五、实践训练的系统化:逐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市场把握能力

目前大学的广告教学不少还停留过去知识的讲述,分析前几年的案例,给学生传授的思想往往落后于业界的发展。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不适应期,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社会中锻炼,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保持与市场变化的相对同步,从而摸索出相应的市场规律。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返回学校继续求学和提高,一年后再进入社会,几个来回的训练,比一直前三年理论教学,最后一年集中实践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4年级不间断的进入广告公司实践,策划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一年级:认知实习,了解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知道一个广告人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学会交流和沟通。

二年级:市场调查与分析。要求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对具体的品牌、消费者等进行调查,自己设计问卷,亲历市场调查。要求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学会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三年级:广告策划创意的实践。要求参与广告公司的具体品牌或活动策划,培养市场的实际运作能力,积累策划经验。要求完成一个创意作品或一个品牌推广策划案或活动方案,并做策划或创意提案。

四年级:毕业设计,要求做一个完整的案例,写一个策划全案。要求掌握具体的策划书写作方法,提交一份制作精美的策划书。

策划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效果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经过四年的培训,思维的开拓、合作沟通能力、市场调查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区内外的广告大赛,策划类的获奖较多,也证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有效果的。当然,策划的经验还是显得不足,这还需要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不断地磨练和积累。

参考文献

[1]张翔.罗洪程编著.广告策划[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03:8.

[2]巩艳芬,王恒久.模拟实践教学的理论思考[J].石油教育,1999,07:57-58.

[3]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07:119-120.

作者简介:何德珍(1970-),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作者:何德珍

科学训练策划意识论文 篇3:

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是文化创意产业。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企业焕发生机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个人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新契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就是国家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划措施。本文基于文化创意理念,以“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项目为例,从项目选题、指导路线、指导方法等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文化创意理念;高职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策略

经济全球化使得地区间的差异性不断缩小,传统工业社会结构中的千篇一律与步调一致无可避免地要面临新的冲击,这些冲击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审美差异化、个性化、自由化的内在精神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创意产业应运而生。“这一术语是由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British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于1998年提出的,它将‘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源于个体创意、技能和才华的行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培育与开发,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大力推动创意产业是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动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教育则是培养创意产业人才以及输送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于2007年启动了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改革创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项目申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历年申报通过数量的统计结果为例,从2007年的370项增长为2012年的1120项(见表1),增长率高达203%。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后文中简称“训练项目”)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学生研究课题,学生的主导性是这一训练项目的特色所在。笔者认为,训练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还与教师对项目指导策略的把握密切相关。本文以笔者指导的“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训练项目为例,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理念,从三个方面(包括项目选题、指导路线、指导方法)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训练项目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一、项目选题

(一)教师在项目选题中的角色

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反映在教师对项目指导策略的制定上。项目指导策略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选题的定位、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情况而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指导思想,是保证训练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获得项目预期研究成果的重要保障之一。项目选题是指导策略的核心,选题的文字表述应是对项目核心内容的凝练。选题虽然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但是在决定采用哪个选题的问题上,教师起到的却是关键性的把关作用。一般来说,高职层次学生的选题多带有很强的意向性,即对题目的表述不是非常成熟和明确,对选题的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价值等方面也把握不足。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中的众多选项进行分析、筛选和调整,并指导学生确定最终的选题及其准确表述。在笔者指导的训练项目选题阶段,学生非常笼统地提出了对婚庆用品包装方面的兴趣,但是对于婚庆产业、包装设计内涵等方面的问题缺少关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选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文化创意理念,从婚庆产业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商业价值进行探讨,最终确定了以“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为文字表述的选题。该选题突出了包装设计在商业应用领域的价值挖掘以及产业化的设计与生产思路,从而避免了只为设计而设计的狭隘性,使项目选题视野更加开阔,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二)项目选题的原则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应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策略制定依据,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总体目标。

在总体目标指导下,训练项目的选题首先应注重体现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选题设计要体现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内容应是对社会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要具有实用性。其次,训练项目在选题构思方面应该体现出专业特点。以艺术设计类训练项目为例,其注重的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大背景下针对艺术设计领域所进行的创新实践,因此,文化的、情感的因素是实践的总体风格路线;再次,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训练项目的根本目的是挖掘设计活动潜在的商业价值,因此,设计实践应以活跃经济为根本目标导向。最后,选题的表述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可理解性和有兴趣等特点,选题应符合相应学情特点,在范围界定以及难易程度上具有可操作性。这就给教师在训练项目指导策略的制定上提出了一项课题,即:要兼顾学生层次、专业特点以及经济价值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又要使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指向同一个实践方向。

笔者在对“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训练项目进行选题分析时,首先考虑的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大背景下,中国婚庆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在这个趋势中新的或潜在的利益增长点。中国的婚庆产业有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同时新一代的成长背景变化改变其审美标准。与过去时代的追随主流文化不同,新一代年轻人更喜欢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和自由洒脱的行事风格,他们乐于接受亚文化和非主流事物,能够接受并轻松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基于以上思考,本项目在选题上选择了婚庆用品包装形象策划与设计方面的创新实践研究,将消费群体定位在未来5~10年内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群体,通过研究他们的成长背景、审美标准以及情感诉求,找到在设计创意方面的切入点。虽然学生选题针对的是宽泛的婚庆用品包装市场,但是教师在项目的实践研究内容上将其界定为包装的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方面,与学生主体的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契合度较高,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也提高了参与热情。

二、指导路线

(一)详细制定计划,合理预期成果

根据院校级别的不同,训练项目的学生主体主要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对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相应职业岗位群定位的差异,在训练项目指导策略的制定上不能一概而论,应呈现层次分明的训练重点和训练特色。通过多年的高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职层次的学生对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任务具有很好的服从能力和执行力,因此教师在课题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等方面应该给出明确的安排与指导。如笔者在所指导的训练项目中对指导过程制定了详细的阶段性训练任务目标、步骤、完成时间和成果要求,并通过对项目进行全程控制保证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进入研究状态并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成果预期在形式和深度上应考虑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因素。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在论文、总结报告等纯文本性成果的要求方面可以适当提高;而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应主要以过程体验和对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作为预期。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将训练成果定位在研究报告和实物制作两个方面。研究报告重点体现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实践和研究体验,实物制作是以具体的产品成果形式呈现学生对设计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这种有针对性的成果预期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经教师指导后能够达成的目标,它即保证了项目最终的顺利完成,又给学生设定了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愿景。

(二)强化商业意识,提高创意价值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讲,单纯地进行纯粹艺术性的设计实践而忽视设计与市场需求、设计与商业价值等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很难使学生通过训练项目把握实践创新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在项目指导路线的制定上,需将创新设计与商业价值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笔者在“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训练项目的指导过程中,注重工商融合理念在项目中的渗透,在商品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以及品牌形象设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的实践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个性化的视觉艺术设计表达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将设计与企业文化、品牌定位以及商业化运做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设计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和消费需求。例如,我们在项目中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苏州的区域经济特点,从地域婚庆风俗与时尚审美结合的角度进行婚庆用品包装美化设计,使项目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消费针对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训练项目还与当地的婚庆公司、广告公司进行合作,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真实的设计路线和企业需求;此外,在项目研究中还将“Q版”这一亚文化潮流融入到包装图案的设计中,以“Q版婚庆形象”研发为例,通过研究具体的消费群定位、商品特点,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设计。通过将艺术设计、潮流文化、商业理念等内容在实践项目中的融合,不仅使学生对设计的根本目的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而且也使学生明白了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商业等方面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主动贯彻并执行艺术与商业应用、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设计理念。

三、指导方法

(一)运用主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文化创意中的“创意”指的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应是独特、原创和有新意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是训练项目指导方法选择的宗旨。在诸多实践教学方法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集研究与实践于一体,注重对实践过程的管理、跟踪和研究体验,注重过程学习和经验获得。学生通过在给定主题框架内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学习,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过程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法中,研究性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学习是不同的,它所针对的是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实践研究过程。学习的结果也不是以理论总结为目的,而是记录并展示实践研究过程,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获得。因此,主题教学法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现,这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主旨非常一致。在笔者指导的“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项目中,教师针对创新性进行了主题教学研究,为学生设立了“Q版造型”这一主题概念,指导学生通过文化源流、形式美规律、造型特点、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技术手段等方面自由地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分类设计探索和实验研究,并将获得的设计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达、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意设计研究实践,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的有创造性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二)引入项目教学,把握创意方向

创意设计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创作实践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目标约束,则很可能会变得天马行空,失去控制。这既不是企业需要的结果,也不是项目追求的目标。大量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即项目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推广并被广泛应用,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其最大的特点是真题实做,即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项目命题,按照企业的一线工作要求进行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岗位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训练项目中引入项目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创意设计的方向能够始终贯彻项目的初衷。

同时,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在自学意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辅导和计划安排,让学生在有序的步骤安排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循序渐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稳步提高。此外,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项目定位、指导形式以及指导安排上都应该更多地参考企业一线的岗位技能要求,将职业化定为实践训练的技术目标,并在项目指导上力求更加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在笔者指导的“婚庆用品包装整体形象策划与设计”训练项目中,教师参照企业项目管理机制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以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合作的模式进行实践训练,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拓展。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教师将项目研究内容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有些是由项目成员独立完成,有些则需要成员间配合完成),然后将课题小组成员按照企业项目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小组划分。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完成具体项目环节中的任务,并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践项目。事实证明,这样的指导策略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有效地完成训练项目任务,同时更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任务完成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是一种“创意经济”,由于它依靠由原创激发的创意和个性来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对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可以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举措,对大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创新、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根据一项对国内10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自评数据的显示,具有强烈自信心的学生仅占19.3%,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占15%,可见高职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教育任重道远。笔者通过指导这一训练项目,不仅在指导策略的制定和实践等方面得到了点滴经验,同时更深刻体会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应该及时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对学习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全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克·迪耶兹.创意产业中的融合文化[J].文化创意产业读本,2013(1):80.

[2]卢俊.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3-24.

[3]刘孟奇.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实践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89.

[4]高小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项目课程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9-72.

[5]瞿万波,李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4):47.

(责任编辑:张维佳)

作者:邹启华

上一篇:遗嘱继承法律制度论文下一篇:国际投资壁垒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