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特征论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音乐艺术特征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是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影视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艺术相比,其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无论是音乐结构的构成,还是其整体的音乐形态表现,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其中,影视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艺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自身的功能性以及服务性。

第一篇:音乐艺术特征论文

壮族音乐艺术的价值特征研究

摘 要:壮族音乐文化是壮族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壮族音乐文化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渲染情绪,交流思想感情;娱乐消遣,表达人们的审美享受;传承壮族文化;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整合。

关键词:壮族;音乐;民歌;特征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3—30

作者简介:李海生(1955—),男,壮族,湖南祁阳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壮族音乐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感情、表达意志愿望而创作的。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域偏远,以及壮族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他们不识字、不懂谱,只有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不断传承或编唱自己的心曲,发展创造自己的音乐。在壮族社会活动中,音乐对壮族人民的价值在于用途与作用两方面。用途指壮族人民运用音乐的方式,作用则关系到使用的缘由,尤其是广义的目的。壮族音乐的价值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征。

第一,渲染情绪,交流思想感情。

壮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贵高原的广西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地区,这一带属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极其适于农耕,这里既是稻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贸易经商和传播文化的“南方丝绸之路”,同时也是各民族音乐交流的重要渠道。优良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使壮族人民形成聚居固定、稳定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构成壮族鲜明的群体性音乐活动的物质基础保证。

壮族音乐作为在特定地域、方言、民俗条件下壮族人性格和情绪的集中表现,它为表现壮族人本身观念和情绪提供了一种简易、便捷、适用的手段,并且这种表现是一般言语难以展现的。壮族音乐在表达这种情绪时有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例如流行于广西龙州金龙板烟村长袍壮中的单声部民歌“唱天”,就是由一名壮族艺人手持“叮咚”自弹自唱,叙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的一切关系,内容随主人论事情感和演唱场合的特定情绪而定。宋元以来逐渐发展盛行的壮族歌圩,如今在广西的壮族地区每逢春秋季节,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从各方汇聚而来,有的以歌会友,有的以歌定情,参加者少则几百人,多则数万人,歌唱的内容与形式更丰富广泛。为了增加歌圩的气氛和烘托人们的情绪,参加的不仅有歌手、歌队,而且伴以壮族的吹、拉、弹、打击乐器的器乐,阵容越来越大,歌圩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已成了渲染情绪聚集而来的各地人们之间展示丰收及富裕生活的重要场合。

壮族音乐的交流作用在于它综合壮族不同层面文化的精髓,彰显了壮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壮族地区,这种交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居住区域、方言、民俗特点不同而由此形成的审美享受不尽相同,因而壮族音乐风格也就形成以左右江流域和郁江以南地区的南壮和红水河与柳江流域的北壮之分。南壮山歌盛行,大多为羽调式和商调式,少数为徵调式和宫调式,多声部民歌以壮族民歌五种歌体“欢”、“诗”、“加”、“比”、“伦”中“诗”类山歌为代表;北壮山歌以徵调式和宫调式居多,商和羽调式较少。从这种同一民族而不同地域、方言、民俗形成各自独特风格韵味的民族音乐来看,各种音乐可以达到非言语所及的情感或情绪。如壮族民间歌曲礼俗歌中运用于婚俗的哭嫁歌、伴离歌、伴嫁歌、送嫁歌,就是用唱歌的形式贯穿于壮族婚礼中嫁娶的全过程,它不但烘托了嫁娶的喜气场面,同时还具有示范和教育后人如何将自己民族的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下去的功能。试想,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这种婚礼过程,是很难达到婚事喜庆之预期目的的。就形成壮族婚礼中以歌来表达此情此景而言,壮族人对于适合他们文化水平或民族特性的音乐有着强烈反应,这也是少数民族对音乐的客观需要。不过,情绪的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外的因素。听者的个性结构,在接受音乐交流之前的心境,音乐内容或娱乐中达到的审美程度,视听者通常对音乐的态度、联想和意象等全都影响情绪感受而达到交流目的。

第二,娱乐消遣,表达人们的审美享受。

绝大多数壮族人生活在农村,在文化娱乐活动缺乏的情况下,利用本族音乐可以吸引众人的注意,使之愉快而乐意地参与娱乐活动,因而壮族音乐体现着强烈的娱乐性。如壮族歌舞音乐中铜鼓舞、扁担舞、采茶舞等,只要你愿意参与,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加入到歌舞当中,运用各种表现自我的形式自娱自乐。像青年男女用歌唱、乐器的声音吸引异性,以娱乐的方式袒露自己的胸怀达到择偶成亲之目的。同时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壮族的扁担舞着重于节奏统一的集体意识感受,只要踩准节奏就能步调一致地完成扁担舞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但采茶舞就不一样了,它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利用采茶舞的表演过程反映人们对生产、生活美好的体验和新的向往。

壮族音乐是人们获得审美享受的主要途径。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音乐都具有审美享受的特殊作用,因为审美是人的生理、心理需要,是创造和美化环境的要求。由于壮族人居住、生活、生产等客观条件限制,大多地处边远山区而交通不便,阻碍了外来信息和文化的渗透,缺乏审美享受之感观事物和诱导的条件,加之历史形成的传统,使人们审美享受从贴近于生活的本民族的音乐中获取。当人们渴望审美享受时,就得身体力行投入到群体性的民族歌舞活动中来。长期以来,壮族音乐的群体性几乎成了壮族的所有知识的载体,内容概括了开天辟地,历史传说、民族故事、英雄伟绩、劳动技能、生活知识、祭祀神灵、情爱表达等在这里,既能获得不同精神调剂和意识的种种审美享受,同时又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这也是壮族音乐活动多具有群体特征的主客观因素。

第三,传播与传承壮民族文化。

壮族音乐对壮族文化的促进和延续壮族音乐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从现实看,壮族受交通、经济、文化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各类知识人才缺乏,加上许多学者和有志于壮族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受困于民族语言、文字、风俗等障碍,对于延续和弘扬壮族文化有很多困难。要使壮族的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更有效的方法在于充分利用壮族音乐具有聚集性、组织性、自觉性的功能作用而达到壮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像流传南壮地区的歌颂民族英雄伟绩的“伏波将军”、“班夫人”等动人故事,就是以民歌的叙事歌形式传下来的,现在我们见到的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也是学者根据民歌的情节内容加工形成的,可见壮族音乐对于壮族的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巩固作用是很重要的。

音乐工具具有作为其它事物观念和行为象征(符号)的表象作用。所谓象征(符号),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首先,符号在性质上不同于它所符号化的东西,否则就属于形象。其次,符号必须具备从属意义。壮族音乐概括了象征的表象反映在乐舞歌词、情感意义、文化行为等方面。在表象方面,比如产生于春秋时期的

铜鼓不仅表明历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也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壮族人尤其崇尚铜鼓,它已成了壮族人理想、幸福象征之吉祥物。已知数量最多的铜鼓以及最大的一面铜鼓就是在广西壮族地区发现的。壮族地区的铜鼓表面的乐舞图纹饰,亦带有图腾祭祀、农业祈祷的色彩,有些鼓面上刻有击铜鼓、编芒、吹芦笙、羽人跳舞图纹;从广西宁明的花山崖壁画看,也记录有远古骆越人击奏铜鼓和羽人跳舞等生动的歌舞场面。相传过去壮族富有人家就以拥有铜鼓的多少显耀其财富和地位。

第四,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整合。

顺应社会要求,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功能。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地区,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劳动造就了风格独具的壮族音乐,而这种凝注了壮族社会形态的音乐,汇聚了许多古风遗存和社会组织的部落制、母系制、氏族残余制等及其社会生活的群体性行为,在壮族音乐活动中得到完好的延续,构成了壮族群体性音乐的活动基础。正是壮族音乐的构成富有以上古风遗存因素,故担当起传递信息、聚集议事、抒发情感的功能作用,运用其群体性的功能性形式,壮族有了运用音乐活动加强顺应社会规范的有效方法,如壮族的歌舞是其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像生辰、成年、交际、婚嫁、治病、补寿、死丧、立房、开地等,特别是壮族自古崇信巫、傩、佛、道,而从事这些民俗活动习惯于以歌舞为先。这种模式已具有规范壮族社会之伦理道德的功能性作用,把具有社会意义的壮族音乐用于启发、教育人们什么是正当、高尚的行为,并且能通过它建立起壮族文化社会的体统,教会人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比如音乐的内容是神话,那传说或教义就会起到充实宗教的作用。另外族与族、人与人之间通过音乐活动能邀请并鼓励人们共同享受,消除隔骇,增进团结,甚至使不相识或不来往的人们聚集起来,提供亲密联系的机会,以巩固社会的安康、稳定。音乐具有的这一功能作用是其它行为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壮族音乐是壮族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所以有很强的促进社会安康、凝聚人心的整合作用。音乐成为信号召集人们参与需要集体合作或协调的活动,如壮族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歌圩,就突出地体现了整合的社会作用。歌圩的最大特点是参与的人多,涉及层面广;渗入了劳动、议事、辨理、交际、迎送、爱恋、酒宴、说亲、敬神、驱鬼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个领域;规模大、时间长,歌圩聚集的人多达数万人,歌唱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声部结构绝妙的常出现在句尾的大二度到同度的旋律进行的多声部民歌;有属民间支声复调性质的二重唱、合唱形式;有一人引唱、万人合唱的浑宏气势场面。歌圩不仅是歌唱,还伴以壮族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身临其境有汇入歌海情潮之间而妙不可言之感。这种巨大的而自发性形成的传统集会所产生的体现整个民族精神的整合力量,较好地体现壮族音乐促进族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之作用,是壮族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和真实写照。

壮族音乐植根于壮族人民群众中间,反映了壮族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从而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因此,今后在研究壮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壮族音乐与壮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民俗等诸种因素特别是与壮族人民的关系联系起来,加强壮族音乐价值作用的更深层面的研究,从而为壮族音乐研究拓展更广阔的领域。

(责任编辑 郑良勤)

作者:李海生

第二篇:探究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

摘要: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是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影视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艺术相比,其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无论是音乐结构的构成,还是其整体的音乐形态表现,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其中,影视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艺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自身的功能性以及服务性。影视音乐在播放过程中与影视画面相辅相成,其音乐节奏与烘托出的氛围都需要与影视主题相符。本文将以影视音乐作为研究主题,分析影视音乐的艺术形态及功能,并探讨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探究 影视音乐 艺术特征

影视音乐从属于影视艺术范畴,其存在的意义是为影视中的一些不同情感的场景、剧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整个影视剧的发展主线进行特定服务,是影视作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音乐就被认为是影视作品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品。在当前的影视作品演绎过程中,广大观众已经逐渐习惯在影视音乐的烘托氛围下对影视表演内容与情感进行全面感受,这也促进了影视音乐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

一、影视音乐的艺术形态及功能

(一)基本形态

影视音乐艺术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影视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影视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其具有非常独特且无法替代的特征。影视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形式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其大多都是作为某个影视场景中的配乐呈现给受众人群。并且其在影视剧中的演绎时间也会随着影视剧情的发展而转换,通常都会将影视音乐的时间控制的很短,因此影视音乐作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片段式的发展状态。然而,正是由于影视音乐的这一表现特点,对于创作人员,其可根据影视音乐乐段短小的特征,充分加入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根据影视剧情的发展,将一些符合剧中影视环境以及人物特征的音乐作品节选进行创编或剪辑,最终完成一些特殊影视场景中的配乐。在对影视音乐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通常会以影视主题或者某一影视片段作为指导思想。根据影视片段所需要的氛围需求,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裁与风格的音乐片段巧妙地进行拼接,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旋律,用于突出影视场景中的思想或者情感的表达,最终引起广大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进行影视音乐制作与剪辑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全面分析,并参考每个影视场景的感情与氛围,建构最合理且能够升华影视作品的表演情境片段,并将音乐片段进行再次压缩与提炼,使其与影视作品融为一体,提升整个影视作品的感染力。

(二)基本功能

影视音乐最大的功能是烘托影视剧情的主题以及特定场景。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影视剧中的不同场景以及剧中人物、剧情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实际要求,实现其自身的功能,将广大受众群体的听觉感、想象力以及情感全面激发出来,再加上影视环境的影响,能够最大限度地营造影视剧情的气氛,最终给社会大众带来身临其境、深入人心的情感与视觉上的良好体验。例如在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剧情紧张的画面,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创作人员可将影视背景音乐的节奏以及音调设计成速度较快的作品,将其与影视画面相互结合以后,通过在剧中播放背景音乐,将原有的影视环境打破,提升广大受众人群注意力的同时,也给受众人群提供一个影视高潮即将来临的信号,使其能够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情节高潮部分,为广大受众群体创造一个气氛紧张、怪异的影视观看氛围。当影视剧情美好时,可将影视音乐的旋律创设为优美舒缓,适当拉长音乐的结构,为广大受众人群做好心理活动的铺垫。另一方面,影视音乐还具有揭示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动态功能,通过影视音乐的烘托,能够加强影视剧中人物的演绎形象,可使广大受众群体对影视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理解。

二、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以声塑形

通常来讲,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是在一种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手法基础上,塑造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或者艺术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影视作品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将其看作是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良好的融合之后,最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极富有感染力的全新艺术形式。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通过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声音元素与艺术元素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科学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将影视作品塑造成有骨有肉的,且能够引发广大受众群体情感共鳴的影视剧作品。由此可见,影视音乐在一个影视作品的播放过程中是占有主要地位的。另一方面,音乐艺术可将其视为另一种形式的时间艺术。该艺术将声音以不同的节奏、旋律以及声调完整展现出来,通过将这些声音进行重组,使其成为一首具有特色的音乐作品。虽然音乐作品在其表现过程中,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无法实现准确定位,但在其表现过程中,也会有效激发起广大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但影视作品在发展过程中却与音乐艺术存在很大差异,影视音乐在脱离影视画面的支撑以后,其塑造的形象以及烘托的氛围也会随之崩塌,广大受众人群在脱离影视画面以后,单独欣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索然无味的感觉。由此可见,影视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很难脱离影视作品而独立存在,这样会造成其价值大幅度降低,因此需要将其与影视剧情保持统一,才能够将其功能与价值全面呈现出来。

(二)风格多样

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的主题通常会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画面,时而欢快、时而忧伤、时而紧张。在此背景下,要求相关的创作人员在进行影视音乐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对影视作品的整个故事主线以及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理解与分析,还应当对音乐特点以及能够表现出来的功能详细摸索,最终通过良好的声音处理,将影视剧中的情感主线以及环境氛围全面烘托出来,最终形成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影视音乐在其创作过程中,需要在特殊的节奏下将一些特定的调式组合成一个简短的旋律。对影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进行全面深化与印刻,使影视剧中的情感能够全面传达给广大受众人群。从影视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进行分析,可发现影视音乐会随着影视剧中场景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如在影视剧中呈现浪漫唯美的场景时,通常会运用优美舒缓的旋律来演绎。

(三)富有特色

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还表现为具有无比浓厚的民族气息。在我国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影视事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需要融入我国优秀的民族意识,通过影视剧的受众面积广、受众人群体量巨大等特点,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的传播。例如:我国经典电视剧《大清粮仓》中的影视背景音乐就大幅度运用了锣、鼓、钹等我国流传下来的传统民族乐器,并在一些特定的影视情景中加入了童声合唱,将影视剧中的炎热的天气、炎热的大地、炎热的太阳烘托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影视音乐发展过程中,只有使用能彰显出我国民族特色的影视音乐,才能够顺利向未来发展,也更加符合我国广大受众群体的审美风格。与此同时,在对影视音乐进行创作过程中,基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创作,往往效果会更好,不仅塑造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画面,还激发了深藏于受众心中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接地气”的演绎,大大提升了影视作品的天然亲和力。

(四)奇气恒生

在影视音乐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奇气”在该领域中主要表达的是音乐作品中音符节奏所呈现出的不同变化,在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不同节奏叠加在一起,给广大受众群体的听觉神经带来一定的起伏。再加上视觉画面的震撼,能够给广大受众群体带来非常强烈的新鲜感,丰富广大受众群体的整体感受。在此背景下,具有这种特征的影视音乐作品,能够给广大受众群体带来独特的感觉,使受众群体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进而使其对影视作品产生一定的审美能力,提升对该影视作品的认可度。例如:我国一个著名古代电视剧《康熙王朝》,其中的影视音乐作品《向天再借五百年》属于非常典型的奇气恒生的影视音乐作品代表作之一。在该影视作品的播放过程中,歌曲中不同节奏的搭配,将人生苦短、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与不甘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广大受众群体在初次感受该部影视音乐作品时,都为其营造的氛围所震撼,使广大受众群体能够将剧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理解的更为深刻与透彻,同时也引起了广大受众群体的深思。除此之外,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通过创作人自身丰富的想象以及大胆的尝试,也制作出一些结构鲜明、奇气恒生的音乐作品。例如《四世同堂》這一电视剧中的影视音乐作品,其慷慨的旋律对于整个剧情的故事情节都起到了一个优化与升华作用,不仅将该剧中的人物形象全面表现出来,同时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绪。

三、影视音乐作品的作用

(一)深化主题思想

在一部影视剧的播放过程中,影视音乐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影视作品在其设计过程中,都会建构一个核心主题,并以该主题作为一个故事主线逐渐向外延伸。这时影视作品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作用都是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例如:在美国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该部电影的核心主题为“坚守”与“爱情”。随着剧情的整体发展,电影的片尾曲My Heart Will Go On 在该电影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已经迈入了花甲之年的女主人公面对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时,镜头马上切换到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年轻时相遇、相知、相爱的浪漫情节,最终年迈的主人公闭上双眼,将象征两人纯粹爱情的纪念品扔向了大海深处,让这枚项链能够永远伴随长眠在海底的男主人公。在这一镜头之后,背景音乐马上响起,一个舒缓的音律将“坚守”“爱情”这一影视的核心主题再一次深化,使其深深刻画在了广大受众群体的心里,让广大受众群体能够再一次体会到该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

(二)丰富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

在影视作品的整个剧情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以此来提升影视作品对广大受众人群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将影视作品想要表达的氛围以及影视环境全面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需要运用影视音乐作品来丰富影视作品的整体表现手法。影视音乐作品能够运用不同的音律节奏,创设出多元化的环境氛围。无论是恐怖惊悚的影视环境,还是一片祥和的天伦之乐,亦或是生动唯美的感人情节,都能运用影视音乐作品的环境氛围刻画出来,最终丰富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手法。例如在香港著名影片《甜蜜蜜》这部影视作品中,该部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这一历史时代中,作品中男女主角在初次相遇的片段中,加入了当时最受大众喜爱的《甜蜜蜜》这一音乐,将两个人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正式拉开帷幕。在电影结尾,男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在异国他乡艰苦生活,也是在《甜蜜蜜》这首音乐背景中结束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影视音乐在未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面貌。影视音乐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逐渐清晰。因此,创作人员在对这类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对其呈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社会大众对该类型的审美需求,挖掘出更多受大众喜爱和接受的创作建议,最终有效提升影视作品在影视作品中的艺术价值,丰富广大受众群体对影视作品的观赏感受。

参考文献:

[1]杨磊.探究电影中的音乐艺术魅力[J].艺术家,2020(01):97-97.

[2]刘至遥.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探究[J].黄河之声,2015(05):106-106.

[3]张晶.探究影视音乐的功能和艺术特征——评《影视音乐设计——声画节奏观念与实践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1):136-136.

[4]覃思.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及美学价值——评《影视音乐艺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5):130-130.

[5]罗珽铮.浅析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及美学价值[J].中国报业,2018(24):85-86.

[6]郭叙娟.探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审美功能[J].明日风尚,2016(21):183.

作者:张沐

第三篇:解读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意义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音乐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的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緩解学习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艺术;审美;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音乐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而音乐的艺术特征主要就是通过创造音乐,来表达创造者自身的内心变化和思想变化,让听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创作者当时的内心变化,理解创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而在高校中主要是提升音乐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标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共同发展。同时在高等院校中设立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日后的进步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还能够促进我国音乐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双发展。

一、音乐艺术审美特征之感性特征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艺术培养过程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音乐艺术的审美标准对于情感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让学生在进行音乐艺术审美培养之前进行充分的情感培养,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情感变得更加敏感,从而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我国古代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培养时,提倡“六艺”,认为了解音乐的具体作用,能够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教化人们;而在西方国家进行音乐艺术特征培养前,必须要进行情感的培养,西方学者和音乐先哲们都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深入到人们心中,促进人们提升品德的非常重要的情感,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时,首先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丰富自身的情感,又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作用。

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道路中,音乐因为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特殊的表达方式,使得音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这就给音乐蒙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让人们对于音乐的具体内容和艺术审美特征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不管是在很久以前还是在现在,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创造出的音乐都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们的基本需求,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音乐,不管是喊麦、还是抒情歌曲都是为了满足不同人们、不同心情的不同需求,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要在感性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情感,提升学生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在我国社会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人类文字的进步和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由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小篆、宋体等等,直到现在的文字,中间经历了许多的变化。音乐也是这样,在经历任何一个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情感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时刻在进步,最后能够形成独立的意识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人类的感性思维也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之理性特征

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开始艺术的产生,到人们进入人类社会,音乐艺术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人们的生活,感受着人类社会艺术的变化,对于我国的社会、政治和人们的道德思想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音乐艺术也对于我国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人们在了解音乐审美特征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刻了解艺术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音乐艺术的内在理性特征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标准,从而达到音乐艺术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乐审美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从音乐艺术审美特征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的感性特征与理性特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二者之间缺一不可。在我国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们都认为音乐是感性的,是一种通过人类的听觉满足人们自身的情感需求,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和理性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听者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这样才能够帮助人们用感性的思维去感受理性,用理性增加感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想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维和灵感,帮助人们能够更好的创新,将人们的生活变得充满激情,更加美好。在人们寻找艺术和追寻艺术的道路中,需要通过感性的思维去寻找灵感,并且通过理性的思维完成创新创作,所以在人们的创新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摆脱现状,用一种创新的姿态去创造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在音乐艺术审美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将这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对于艺术审美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音乐审美的新发展

近些年来,音乐艺术的特征已经不只单单表现在听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了思想和哲学方面,这在根本上就已经违背了音乐的最初特征和艺术特征,所以,在现在音乐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单单的听觉感受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情感需求,还需要加入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满足人类情感对于音乐的需求,让人们通过耳朵和心灵共同去发现音乐的内在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音乐艺术思想、种类和理论日益繁多,在二十世纪末和后现代的音乐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现代音乐的理论已经逐步拓宽了音乐的思想和思维能力,丰富了音乐的素材,越来越多、日新月异的音乐灵感给更多的作曲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而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满足人们感性思维对于音乐的要求,而不是通过理性思维去寻找。如果音乐艺术就是为让人们获得思想、哲学和心理学等,那么音乐的艺术特征就会完全丧失,更不用去谈及音乐艺术的审美问题,所以从未来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发展来看,更加需要引导人们用一个感性的思维去享受音乐,而不是去获取一些思想,这样才能够理解音乐艺术创作的初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抱着一种欣赏享受的心态去了解音乐,而不是想要通过音乐去获取什么,但是也不要完全沉浸在感性思维中,丧失理性思维,必须要将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兆金.艺术鉴赏学导论[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2]冲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 北京:中华书局,2015.

[3]朱光潜.美学书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李新苗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成长论文下一篇:行业会计比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