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对象事迹材料

2022-07-17

第一篇:推荐对象事迹材料

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正式推荐对象事迹材料

1、安沫平事迹材料

安沫平,男,58岁,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推广研究员。2011调任省植保植检站至今,连续开展冬小麦一喷三防、玉米苗期病虫和

二、三代粘虫处置战役以及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项目,挽回小麦损失166亿斤、玉米损失近亿斤。大力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2016年率先全国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到2016年,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5264个,全年开展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430万亩、玉米2010万亩,覆盖率达到37%以上。大力加强植保信息化建设,创建植保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已发布各类植保信息3.2万余条,访问人数已突破31万人次,300多位专家全天候轮流在线坐诊。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十余项,主编了多本书籍,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科研论文,取得了很多荣誉,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省管优秀专家”称号,2015年获“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2、通占元事迹材料

通占元,男,53岁,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阜平县挂职副县长。19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攻关,对省内940余种野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发食用菌生产技术百余项,获得专利4项、科研成果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组织制订15项河北省食用菌地方标准、50篇食用菌发展规划建议。极大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我省食用菌产业总体水平步入全国前五名,成为全国最大的错季菇产区。在他的带领下,阜平县不到两年建成百亩以上现代食用菌产业园59个,带动6260余农户、其中2810贫困户当年栽培食用菌当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省委书记赵克志评价:“省农业厅通占元作为一名技术干部能帮助阜平县将食用菌做成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应大力宣传表彰”。省委确定将通占元同志作为实干实政重大典型向全省进行宣传推广。

3、张学东事迹材料

张学东,男,57岁,现任承德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作为一名奋战在农业战线40余年的老“农人”,始终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系农业、情牵农民,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为承德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群众、各级领导及组织的广泛认可。在该同志带领下,承德市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斐然,20

15、2016连续两年重点工作受省农业厅通报表彰数量居全省首位,市农牧局20

15、2016连续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部门考核中位居第一名。农牧系统年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稳定在6亿元以上、引进招商引资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均处于历史高位。其本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终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12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商家荣事迹简介

商家荣,男,54岁,现任河北省衡水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他的带领下,粮食生产高位上稳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提升,供应京津市场蔬菜、畜产品数量占到全省20%。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7%,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达到405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12个。2015年在全省市率先整市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并始终保持全省领先。2013年以来,市农牧局领导班子考核等次连续三年为“好”,商家荣同志的考核等次为“优秀”。

5、刘明华事迹材料

刘明华,男,46岁,现任献县农业局局长。向上级争取项目,项目数由2011年的20个增长到2016年的34个项目,项目金额由2400万增长到2.18亿资金。力保粮食生产,自2014年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以来,在全县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07万亩的背景下,全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增。推动畜牧业发展,引入温氏集团开办献县分公司,发展合同养殖户177户,年出栏生猪15万头;扶持2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猪场6家。发展食用菌产业,年产菌棒500万袋左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县级园区10个。2012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6年被省农业厅、省人社厅联合评为“全省农业(农工)系统先进单位”;2014年、2015年连续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油料生产大县;2013年、2014年、2016年连续成为河北省生猪调出大县。个人2013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6、戴国勇事迹材料

戴国勇,53岁,现任邢台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一直坚守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恪尽职守,积极作为,为邢台市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戴国勇同志任农机化办公室主任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农机补贴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以农机补贴为抓手,以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和农机深松作业、推进全程机械化和农机信息化、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突破,带领同志们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创优争先,使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到2016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2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4.5%,比2008年增加29.5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99.91%,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94.61%;玉米机收率达到85%,比2008年增加74个百分点。邢台市农机化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7、高华山事迹材料

高华山,女,49岁,现任张家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作为一名女性,24年来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与推广。踏遍全市20个县区168个乡镇1480个蔬菜种植重点村,举办培训班483场次,直接培训农民4.8万人次,有3.6万贫困山区农民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精准脱贫致富。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108个、实用新技术68项,先后获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15项,;主编和编写技术丛书7本,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论文20篇,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10项。为2022年冬奥举办城市张家口市建设错季绿色蔬菜生产,发展设施高效蔬菜基地、打响“大好河山坝上蔬菜”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爱我中华.奉献农业”十大优秀推广先进个人、河北省“李保国式科教扶贫突出贡献者”、“张家口市批拔尖人才”。

8、孟祥法事迹材料

孟祥法,男,50岁,现任邢台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河北省蔬菜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芦笋行业协会理事、河北省农业专家咨询团和邢台市农业专家组骨干成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8年来,该同志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农民群众的满腔热情,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长年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走乡村,串大棚,传技术,搞指导,足迹遍布全市21个县市区的每一个蔬菜基地。注重研究政策,强化创新引领,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先后主持和参加20多项蔬菜科技推广或科研项目,获得部、省及市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蔬菜大棚,为全市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本人先后荣获省政府设施农业“白色革命”先进个人、邢台市委、市政府第七批市管专家及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9、宁广智事迹材料

宁广智,男,54岁,现任廊坊市广阳区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该同志自上任以来,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使全区的农业得了很大的发展。组织技术人员帮助村街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群众发动等工作,新建标准园4370亩,其中新建设施蔬菜2370亩。并积极做好原有设施蔬菜基地的改造提升,累计改造提升3700亩,全区已有6个标准园达到了千亩标准。大力推动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组建专业合作社6家,注册蔬菜商标7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种18个。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先后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设立了区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及5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落实补助资金近500万元,为农民提供实物补贴近600余吨,创建农民科技示范户800余户,补贴示范基地6家,入户技术指导累计达6000余次。

10、张军事迹材料

张军,男,53岁,现任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参加国家、省、市科研、推广项目30余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4项、国内领先水平6项、国内先进水平4项。获国家科委金奖1项,农业部丰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河北省星火二等奖1项,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贡献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政府名优产品奖1项,河北省畜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三项国家著作权,申报并已经受理国家专利13项(其中已获授权11项)。在国家省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做为主编或副主编参与编写出版专业书籍5本。编制河北省地方标准3项、唐山市地方标准18项。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0余项,增效30余亿元。组织各种技术培训班350余期,培训30000余人次。被评为唐山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唐山市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

11、董立新事迹材料

董立新,男,49岁,现任秦皇岛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秦皇岛市气象为农服务专家,秦皇岛市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2010年被聘为首批河北省农业专家咨询团专家。1991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植保技术推广、病虫草鼠害的测报防治、植物检疫工作。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一个。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中国植保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林业局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获河北省农业丰收二等奖1项;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市级农业丰收获一等奖2项、二等获2项、三等奖2项。先后被评为秦皇岛市第七批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2010年,他先后荣获“秦皇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

12、田国英事迹材料

田国英,男,54岁,现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推广研究员。求真务实、严于律己、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勇于创新,坚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带领团队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省部级以上12项),获得省、市科技成果14项(次),出版专著2部,参加编写专著2部。近五年获得省部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先后被评为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石家庄市拔尖人才、石家庄市高层次人才、石家庄市科技领军人才等专家称号。兼任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成员、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河北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等。

13、倪俊卿事迹材料

倪俊卿,女,53岁,省畜牧良种工作站站长、推广研究员。一直从事基层一线牛的品种改良,种公牛的培育、种畜禽质量的检测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积极推进全省良繁体系建设,较好的承担起全省各畜种的繁育、推广和人工授精改良任务,全省改良工作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建立起省级种公牛站,在全国名列前茅;发展国家级牛核心育种场2个,种猪核心育种场5个;建立起全省奶牛育种核心群和北方荷斯坦奶牛育种联盟,培育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种公牛;在全国率先独家开展了肉用种公牛中心监测工作;承担河北省兼用牛培育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区创业一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推广奖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文章几十篇。

14、葛福顺事迹材料

葛福顺,男,54岁,保定市满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山区万亩绿色草莓基地标准化开发与示范》项目获河北省科技厅山区创业奖三等奖(第1完成人),参加的《日光温室草莓配套栽培技术》获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5完成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草莓NY/T444-2001》起草制定(第7完成人),组织申报国家级基地“满城草莓”并顺利通过,主持申报农业部《满城草莓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项目成功。主笔撰写了多年《满城县关于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意见》《满城县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满城县秋收种麦意见》等。主持了满城县2010-2015年万亩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积极推广小麦玉米良种、测土配方施肥、草莓栽培等新技术。2009年获评河北省人民政府粮食工作先进个人。

15、李春波事迹材料

李春波,男,54岁,现为邯郸市农牧局副局长。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部、省、市级荣誉。1987年、1990年获市政府记大功表彰奖励;1992年被市政府评为“模范工作者”;1994年被省政府评为“粮田双千工程建设先进个人”;1994-1996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受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1995年被市直工委授予“十佳杰出青年”称号;1995年主持的“棉花优良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项目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996年主持的“以综合防治棉铃虫为主的棉花综合增产技术”项目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997年被市政府评为“农业技术推广标兵”;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邯郸市农业战线标兵”;2000年被团市委等七个部门评为“邯郸市改革开放二十年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贡献奖”,同时记三等功;2011年,被邯郸市委、市政府评为“夏粮生产先进个人”;2013年,被邯郸市委、市政府评为“吨粮市建设先进个人”。

16、丁明亚事迹材料

丁明亚,男,49岁,现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自1991年毕业于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毕业近三十年来一心扑在马铃薯科研和技术推广上,从马铃薯品种选育及脱毒种薯研究应用入手整合围场马铃薯科研及推广资源,为围场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十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和科技奖励,获得“全国星火科技二传手”、“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承德市终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承德市市长特别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第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

17、刘通江事迹材料

刘通江,男,51岁,现任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该同志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坚持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该同志的带动下,农牧局各项工作管理有序,成效显著。遵化市农牧局每年举办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印发明白纸、实用技术手册等科技资料3万余份。2016年,遵化市食用菌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以唐山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申报省级园区。亚太现代农业园区、双利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申报了唐山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遵化市成硕肉牛养殖场成功申报部级标准化示范场,使遵化市的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总数达到了13个。2017年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14项,到位资金8300余万元。刘通江同志本人也多次被遵化市委、市政府授予嘉奖奖励。2016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

第二篇:推荐对象主要事迹

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文登市健悦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强

一、先进个人基本情况

高强,现年26岁,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现任文登市健悦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校期间,高强时刻注重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社会能力,先后担任班长、团总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工作态度诚恳,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肯定。从事工作以来,高强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提起他,无论是单位领导和同事,还是左邻右舍,无不竖指称道。

二、主要事迹

高强同志心中始终有个信念:为残疾人谋幸福。在校期间,他经常借用周末时间,组织同学一起到残疾人家中打扫卫生,聊聊家常。他跟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关爱残疾人,是祖国花朵的义务,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残疾人成了他的义务劳动,并一直伴随着他的学生生涯。

工作后,高强同志把残疾人事业当成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关心弱势群体,做好扶贫补助工作,热心公益事业不求回报。公司从事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于是,高强同志每逢节日,都会为周边镇村老人、残疾人送上公司自产的猪肉、肉票、肉卡等,在老人节、助残日等节日活动期间,积极宣传发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几年来,为残疾人送出的猪肉达4200多公斤,共计人民币10万余元。

2013年4月份,在总经理高强同志的提议下,公司创建了一个残疾人养殖基地,目前已发展了50个残疾人养殖户,公司免费将猪苗提供给残疾人饲养,安排畜牧兽医专业的职工专人负责科学化的全程管理和免费的技术指导,提供优质的饲料,统一防疫、消毒;免费技术培训讲座,发放资料,聘请专家上门辅导。肥猪出栏后,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回收。通过这个创业基地,极大地激发了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不但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而且辐射带动了更多残疾人走上致富道路。

除此之外,高强还鼓励残疾人再就业,公司吸收了数名残疾人上班,从事适合他们的工作,福利待遇跟普通职工一样。另外,高强同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义务植树、贫困学生救助、灾区捐款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并积极号召同事们多次进行扶残助残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健悦肉食品的全体员工的助残扶残热情不断高涨。

高强同志爱岗敬业、勤政廉洁、认真负责、工作一流,参加工作至今,从未有过一天的休息时间,但无论多忙他都从未放松过学习,她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和工作的第一需要,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她的思想、业务能力日益提高。并积极配合响应残联、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做好扶残助残、再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

高强同志将扶残助残当成了一种事业,来势凶猛且永无止境。他对自己的扶残助残事业做了一份近期发展规划,公司的残疾人生猪养殖基地预计三年内为全文登区残疾人发放2万头仔猪,残疾人年收益共达到200万元。另外,残疾人开肉食店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残疾人开店只需签订加盟店合同,公司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包括畜牧、卫生、工商、税务等,公司免费统一配备保鲜柜、工作台、电子称、绞肉机、液晶电视、DVD、价格看板及门头装饰等,不需要任何押金,公司负责免费培训、技术指导等。残疾人的事业梦也是高强同志的事业梦,高强同志说:“老天爷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我们就为他们打开一扇窗,一起看朝阳升起,夕阳落下才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第三篇:“ 十佳留守儿童推荐对象事迹简介”

曹刘丽,女,现年 11 岁,十六中小学部五(二)班学生,现任该班生活委员,数学课代表。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自强自立,热爱集体,小小的心灵装满了真善美的理念。虽然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但是她能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相依为命,正常生活,正常学习,她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优异成绩,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家里,小小年纪的她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期间,她不仅生活完全自理,而且更多的是帮奶奶做家务,敢于挑起家庭的重担,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学校里,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看书,爱动脑,敢发言,同时她还是一位爱好广泛,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在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中,曾先后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并且在省级小学生硬笔书法竞赛,学校古诗竞赛,奥数竞赛中多次获奖。

黄石十六中小学部

2008 年 4 月

第四篇: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候选对象事迹材料

他被调到###市中医院外科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医院又将他调到医务科工作,他本着“干一行、爱一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的原则,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他边学边干,不断提高自己。在外科期间,他认真为病人服务,有时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8小时,但他从未利用自己的职业条件收受病人的红包。不论是工作时

间,还是休息时间,病房里都能

见到他的身影,他爱人说他:在医院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长。在医务科期间,他认真做好医院的医务工作,尽职尽责,为中医院第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同事的好评,领导的肯定。由于工作能力强,1997年,李健被借调到###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2001年通过公开招聘任###市皮肤病医院副院

长,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仍

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一贯的

作风。虽然身为副院长,分管了

大量业务上的工作,但是为了医

院的发展,他坚持自己坐诊,精

忠尽责的做好身为一位医生该

做的事,为全院医生树立榜样。

有付出就有回报,20

03年-2005年多次获得###市科协“积极分子”等多种荣誉称号,2005年获得###市红十字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共产党员,李健从迈进党组织大门那天起,就告诉自己,我是党员,我就应该坚持党的原则。在担任副院长期间,他从来不收受病人红包,分管医院药品近十年,也从未收受回扣、好处费。在坐诊时,他不开或少开大处方,尽量减轻病人负担。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县里来的农村妇女到医院看病,病人看完病却发现掉了钱包,这个病人在###举目无亲,茫然的坐在候诊大厅,急的直抹眼泪,李健经过的时候看见了,得知事情的经过后,一边安慰病人,一边自己掏钱为病人垫付了药费,还拿钱给病人作路费。类似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正是他这样视病人为亲人,赢得了病人交口称赞。他常告诫职工,医者仁心,医生不只是要减轻病人痛苦,还应该减轻病人负担。身为院领导,自己的亲人来医院看病拿药,李健从来都是自觉缴纳费用,

不欠医院一分一毫。他说:医院是国家的,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不曾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曾以权谋私,我身为党员就应该坚持党的原则。

“生命无贵贱,对待病人就要像对待家人,我们应该多做事,少计较得失”。这是李健的座右铭,他也确实做到了,皮肤病很多都具有传染性,但是他从来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病人传染,每周三总查房期间,他总是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查看病人的症状,研究最佳治疗方案。这些年医院承担了全市麻风病畸残康复工作,每年都要为麻风病患者做手术,他总是亲自参加,甚至在麻风村和麻风病人同吃同住,尽心为麻风患者服务。2009年,为完成卫生厅下达的麻风病畸残矫治手术任务,他不嫌脏、不怕累、亲自下去###18县市(区),筛查麻风病人,并协助全国专家亲自为病人治疗,坚持在一线工作,他带领的医疗小组所做的工作得到省市残联部门的肯定,2010年获得卫生部和中国残联颁发的“全国麻风病畸残康复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在分管医疗安全工作时,他对投诉者总是耐心的听取意见,细致的进行调查,能够解释清楚的,总是尽心解释,需要时间调查的,总是最快的给病人答复,努力把矛盾化解到最小,分管业务这些年,经他调解的纠纷不胜枚数,病人总是愤愤而来满意而归。医院设立多种纠纷预警机制,他带头做好医德医风建设,在分管医疗安全的八年中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

20年来,更换过岗位,更换过职务,李健却没有改变过踏踏实实的

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不论是在乡下卫生院,还是市级医院,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院领导,李健同志都一如既往,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优良作风。

第五篇:退伍老兵事迹材料(推荐)

退伍老兵事迹材料

篇一: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就是公司机加车间托辊班班长的带班理念,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退伍后,他秉承了当军人时雷厉风行的干事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工作态度。在火热的车间生产一线,他身先士卒,不断创造优异成绩、刷新纪录,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把退伍老兵、托辊班长和共产党员三个称号同时擦亮。

自在公司工作以来,先后从事了多种岗位的作业经历,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是本着极端负责的态度去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有安排有回应,有结果有成绩,这种经历也造就了他“多面手”的绰号,作为三通公司托辊班的一名班长,在他看来带一个班就像带一个家过日子是一样的,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责任感才会把一个班组带成一个像样的团队,需要付出全身心的爱和努力才会把家过的“富”起来。

原本在公司干保卫工作,因为在技术生产方面有一手绝活,所以,在公司开始生产制造1.4米皮带机时,他临危受命,担当起了生产托辊班的班长一职。托辊,说起来是个小配件,但是他在设备的安全运行中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班长认为公司领导把这个光荣的岗位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就是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他不能辜负了大家,打铁先得自身硬,掌握一手过硬的专业技术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工作中光有责任心是明显不够的,要确保托辊班能干出一批像样的合格产品,还需要一支素质高、技术硬、凝聚力强的队伍。为提高托辊班的整体素质和班组凝聚力,他经常深入班组职工中走访谈心,谁家有难事,哪个职工有情绪,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班组内部还开展许多比、学、帮、超的特色活动,对部分工作,他首先亲自做耐心的示范和讲解,手把手的指导职工熟悉图纸和工艺,用的话说就是“做产品就像是做人品一样,要对得起良心,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工作不怕错,就怕退”,很多年轻的职工因为他的和蔼近人而亲切的称他为张叔。

张班长平时还十分注意发挥班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将班组的任务和目标分配到个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他认为班长的职责就是在工作中培育职工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培育职工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培育职工永不言败的必胜精神;培育职工信誉第一的敬业精神,就是这四种精神使他的团队在公司1.4米皮带机托辊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达到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并被公司评为了优秀班组予以奖励。

事无巨细,狠抓质量,秉承了当兵时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他对产品质量抓的是尤为的细,细的可以用“抠”来形容,在1.4米皮带机的托辊时,一天制造出的托辊达到200-300件,总件数达到10000多件,而他一直坚持每10件必须抽检,首件必须亲自检的制度,一次,他偶然发现正在喷漆的一个托辊可能是因为职工过于粗心一头忘记了加上托辊卡簧,他立即上前亲自动手安装上,又将所有喷过漆的和没有喷漆的全部一一检查了一遍才放心,事后,他多次在班前会上进行反复的强调,为职工讲解质量的重要性,他常对工人们说“在质量上100-1不是等于99,而是等于0,只要有一件产品不合格那合格率就是零,如果让这样的产品流放市场不仅是对我们公司荣誉的损害,更是对用户的不负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我们坚决不允许这样的产品从我们的班里出去!”,他就这样用军人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永争第一的拼搏精神严格的要求着自己也感召着大家,在他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作风的带动下,托辊班全体员工造就了过硬的产品质量意识,生产产品检验合格率达到了100%。

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和感人流涕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他是一个实干的人,他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刷新着纪录,在滚滚岁月的长河中不断书写着辉煌,看着张班长那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和奖状,感受至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发扬着军人的的作风,展示着党员的风采,更诠释着班长的情怀,我想借比尔盖茨的那句“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待”与托辊班以及公司的全体成员一起分享,共同进步!

篇二:

前天晚上我接到通知,指导员让我代表老兵进行事迹报告。我当时就感觉不好意思,事迹报告谈不上,只能说是向大家讲述我当兵五年以来的经历,能够在同年兵中或今年所有退伍老兵当中产生一个共鸣。

我是一名高中生,参军梦想是在初三下学期萌生的。而我自己来部队的原因本身就很多很杂,但是归根结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自己亲身经历了98年特大抗洪抢险活动,看见过战士露营在自己家门口、看见过战士站岗、看见过他们出操,但同时也看见过最可爱的人坐在那里呕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那时只是觉得激动和伤心而已,并不知道这对我今后自己来当兵会产生多么微妙的影响。

在高考落榜后至07年12月入伍之前的那一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宅在家里的,是两部电视剧陪伴着我度过那个夏天,也深深的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一个是《士兵突击》还有一个就是韩国励志偶像剧《大长今》,这对于我入伍以后特别是新兵连训练期间起着一个莫大的精神支撑作用。记得当时在教导队大操场上站军姿时,警卫连班长教导我可以在身体站好的情况下心里面想想其他的事情就不会觉得那么累了。

我当时想着的就是是这两位主人公坎坷的成长经历,感觉头就不是很晕了,因为里面的主人公许木木和徐长今的成长经历让我充满力量。

我本人就是一个和许木木很相似的人,性格内向,内心执着,不善于言谈,更多的是喜欢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全部都转换成文字和图片。

我将五年来自己的军旅生活经历全部都汇总在了日记本上,因为我不相信记忆这个东西。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保证在座的每一位在以后回忆起曾经的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总感觉力不从心,记忆的幻灯片肯定也是断断续续的。所以当斑驳的记忆在土里被长时间埋藏以后,要小心保存才好。沉思良久以后我渐渐的喜欢上了文字。

和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样,在新兵连,写日记也已经成为惯例,三个月的时间我写了两本《新兵日记》。在这三个月里,我有过惆怅和迷茫、有过心酸和泪水、有过惶恐和不安,但是更多的有过由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的不想走。

我开始学会了久违的放松,马上就要离开我昔日的战友和我生活过5年的地方了,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曾经来时的路了,又回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要重新选择,在快要奔三的路上诉说着曾经还没有二够的日子。

该抛掉天马行空的念头了,是谁的声音在唱着我的歌,又是谁的琴弦在撩动着我的心弦。

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最后”一词,在这样一个季节里它是那样的弱不经风。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趁着阳光静好,趁着微风不燥,也趁着我还年轻,更重要的是趁着我现在还有一些斗志。

相信曾经站过军姿的脊梁定能够撑起一片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

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得不是很充分,语言也许不够

在部队里学到的并不是你的身材一定会锻炼的多么的壮硕,而是在你倒下时学会如何重新站起来

都说军营是一所大学校,但是毕竟它不是学校,希望战友们以后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里浏览一下。现在也正在尽努力整理成合订本。

上一篇:特岗岗前培训简报下一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