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舞蹈艺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论中国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发生

摘要: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舞蹈事业百废待兴,以吴晓邦、戴爱莲、盛婕为代表的一代前辈舞蹈工作者,本着“为人民而舞,为民族而舞”的艺术理想,在抗日烽火的中国大地上展开了“新舞蹈艺术运动”,为中国舞蹈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从国外求学归来,长期接受芭蕾教育的戴爱莲先生和自由、个性化现代舞启蒙下的吴晓邦先生,为何没有选择将西方芭蕾舞、现代舞艺术直接移植于国内,也没有急于复原中国古代舞蹈,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舞蹈道路?以问题为导向,本文以“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发生”为研究对象,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试图探寻与捕捉中国舞蹈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期为当下中国舞蹈的现实主义创作思路、方针寻找最初的历史缘起与佐证。全文由绪论、结语和四章主体内容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中国现实主义舞蹈与新舞蹈之间的关系,分析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目前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相关研究现状,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定研究范围。第一章至第四章为全文的主体内容,按照“发生背景、具体实践、理论法则、当代延续”的写作思路,立足中国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肇始期,回顾并提炼其创作规律,找寻现实主义在当代的历史轨迹,力求为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舞蹈事业而提供可行思路。在第一章,笔者首先对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艺形式充分进行考察,特别以文学作为主线,理清现实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并将现实主义舞蹈放置在这一时空背景之下,探究其发生的外部因素;另外,通过梳理20世纪初期中国舞蹈的历史脉络,为现实主义舞蹈的发生还原内部条件。在第二章中,以人物为线索,大量收集、整理相关传记与材料,将20世纪上半叶的现实主义舞蹈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37-1941、1942-1945、1946-1949,并论证早期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经历了从现代化到民族化的多元追求。第三章,分别从具体的理论法则和实践精神两方面对现实主义舞蹈创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立足本土,兼收并蓄”的中心法则,而“为人民”“为民族”“共时代”是现实主义舞蹈内在的精神理想。第四章,从中国现当代舞蹈的进程中去捕捉现实主义品格,“深入民间、学习民间艺术”的具体方法,“借鉴他者、融合本土”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入生活、捕捉现实题材”的实践方向都证实了中国舞蹈始终坚持着以现实主义为核心创作规律。结语部分提出,早期现实主义传统为当代中国舞蹈事业奠定了总体思路、理论雏形和实践基础,作为一种理论创作法则和实践精神导向,不断引导着当代舞蹈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关键词:现实主义舞蹈;新舞蹈;吴晓邦;戴爱莲

学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中国现实主义舞蹈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中国舞蹈的“现实主义”传统建构

一、“新文化运动”与“新舞蹈”

二、20 世纪前期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

三、“中国舞蹈”与“现实主义”的集结效应

第二节 红色舞蹈的参照与抗战剧团的实践基础

第三节 舞蹈创作现实主义方向的确立

第二章 中国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肇始

第一节 抗日烽火中合力向“新”(1937-1941)

一、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二、西舞东来,为我所用

三、“合力”共筑舞蹈事业新局面

第二节 蓬勃之势,构建多元表达(1942-1945)

一、现实主义创作蓬勃发展

二、“民族化”引领创作新方向

三、现实主义舞蹈的纵深发展

第三节 寻找民族之根,重塑中国身份(1946-1949)

一、借鉴民族形式,实现传统舞蹈的现代转换

二、扎根生活沃土,开拓民族舞蹈天地

第三章 中国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具体法则和实践精神

第一节 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具体法则

一、以生活为创作本源——“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二、真实性原则

三、情、意、形之原则

四、综合性原则

五、现实主义的中心法则——立足本体,兼收并蓄

第二节 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实践精神

一、“为人民而舞”——身先士卒的责任担当

二、“为中华民族而舞”——坚守中国气派的正确方向

三、“与时代共舞”——永恒的主旋律

第四章 延续现实主义方向,推进当代舞蹈事业

第一节 “深入民间、学习民间艺术”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借鉴他者、融合本土”的总体思路

第三节 “深入生活、提炼现实题材”的实践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营养健康教育生物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家庭服务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