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舞蹈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艺术舞蹈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易·系辞》中“鼓之舞之以尽神”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艺术得到质的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初始。鼓与舞的结合开创了舞蹈文化之先河,譬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以及将在本文提到的汉族扇鼓舞都为鼓舞文化的绚烂增添姿色。

第一篇:艺术舞蹈论文范文

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和发展,同时也成为现代舞蹈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就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育;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现阶段,随着西方外来文化艺术的入侵,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我国各个学校的舞蹈教育中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本文首先针对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如何在舞蹈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提出几点有效建议。

一、我国民间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舞蹈教育缺乏对民间传统舞蹈艺术的重视

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为了自娱自乐,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而创造的艺术形式,对学者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者具有高超的专业基础,同时还需要学者对各民族的文化理论等知识进行学习。但是现阶段我国各大院校的舞蹈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导,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和各民族特点等理论知识的传输,导致学生在跳舞时只是机械地重复动作,无法体会出动作中表露的民族特点和独特韵味。

(二)民间舞蹈缺乏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对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我国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传统文化艺术,对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不高,喜欢流行歌曲和现代舞蹈,致使民间舞蹈艺术没有发展的市场,许多民间舞蹈艺术都逐渐消亡。除此之外,政府的忽视导致民间舞蹈艺术的相关文献、资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民间的舞蹈艺术种类多样、类型丰富,对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很多当地政府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实质上的保护,对民间舞蹈艺术的资金投入也不多,从而使民间舞蹈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恶化。

(三)民间舞蹈艺术的传人越来越少

民间舞蹈艺术家是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在人们对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喜爱,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很多民间舞蹈艺术家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民间舞蹈艺术家在不断地减少,再加上没有后人去学习,导致民间舞蹈艺术很难传承下去。国家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应该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倡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使民间舞蹈艺术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在舞蹈教育中如何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一)学校应该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

要想在学校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就需要让学校老师和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该向老师和学生大力宣传民间舞蹈艺术,民间舞蹈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民间舞蹈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遭到极大的威胁。只靠民间传承是万万不够的,需要在学校舞蹈教育中大力普及民间舞蹈艺术,把民间舞蹈艺术融入到舞蹈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民间舞蹈知识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

(二)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提升课程的开发力度

我国以往的舞蹈教育模式大多是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对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在教材方面,增加民间舞蹈相关理论知识和素材,对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使舞蹈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共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种类多样,不同民族的舞蹈具有不同的特点,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民间舞蹈设置不同的学习科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分地学习民间舞蹈艺术。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的教学,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对各民族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等进行学习,方便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民间舞蹈的韵味,加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识和了解。除此之外,在设置学习课程中,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学习顺序来对学生进行系統的教学,先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更深刻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投资力度,提升课程的开发力度。学校应该重视对学校各种舞蹈硬件教学设施的开发,例如,舞蹈教师的地板、镜子、音响等基础设施,学校应该定期进行维护,并加大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校舞蹈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

要想在舞蹈教学中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老师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舞蹈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在舞蹈教学中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学校应该聘请一些民间的舞蹈艺术家或者是专业的民间舞蹈学者到学校任教,提高学校舞蹈老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其次,需要对在职的舞蹈老师进行培训,不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对老师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严禁考核不过关的老师进行授课;最后,还可以组织老师和学生到其他学校或者民间进行参观学习,亲身实地进行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四)不断优化和完善舞蹈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老师应该根据民间舞蹈的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首先,老师应该认识到民间舞蹈的整体性,虽然不同的民间舞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它们之间是处在某种联系的,舞蹈老师可以将所有民间舞蹈动作进行结合,并根据自己的领悟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出民间舞蹈的特色。民间舞蹈艺术不仅重视学生的舞蹈动作,更重视学生在舞蹈中对情感的表达,因此,老师可以应用感性的教学方法,在舞蹈课堂上多播放一些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进行鉴赏,对学生灌输与各民族舞蹈相关的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用舞蹈动作去表达情感。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地创新思维,民间舞蹈艺术不仅仅是需要传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对民间舞蹈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民间舞蹈。

三、总结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艺术是现代舞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民间舞蹈艺术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遇到极大的挑战,不利于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各大院校应该加大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在舞蹈教育中融入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通过改变学校传统教学理念、合理设置舞蹈教学课程、调整和完善舞蹈教学方式以及加大对舞蹈教师队伍的培训等方法来提高我国舞蹈教学质量,促进民间舞蹈艺术与舞蹈教学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黄薇,杨旭康.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大众文艺,2017(24):223.

[2]薛芸芸.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J].文学教育(下),2017(12):186-187.

[3]高雄.如何在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艺术评鉴,2017(21):137-138.

[4]许乔贵.浅析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艺术科技,2017,30(3):402.

作者简介:田卉(1974—),女,山东淄博,硕士研究生,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舞蹈教育、音乐教育。

作者:田卉

第二篇:朔州扇鼓舞蹈艺术与志丹扇鼓舞蹈艺术的对比研究

【摘要】在《易·系辞》中“鼓之舞之以尽神”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艺术得到质的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初始。鼓与舞的结合开创了舞蹈文化之先河,譬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以及将在本文提到的汉族扇鼓舞都为鼓舞文化的绚烂增添姿色。笔者特选取朔州扇鼓舞与志丹扇鼓舞作为汉族鼓舞文化的范例来进行对比研究,剖析同一民族,不同地区和文化下产生的两种形似神非的鼓舞蹈类型,从而达到对汉族扇鼓舞更为深刻认知和解读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鼓舞文化;朔州扇鼓舞;志丹扇鼓舞;对比研究

一、舞蹈的起源对比

朔州扇鼓舞最开始是由当地“喜乐”艺术发展而来。“喜乐”在当地是一种驱邪祈福的祭祀活动,以说唱为主,扇鼓舞蹈为辅。随着时代的发展,“喜乐”内容的充实,扇鼓舞蹈在“喜乐”艺术的表演比重逐步增加,扇鼓舞逐渐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形成一种艺术形式。“合时彩,分时精”即扇鼓舞与“喜乐”其他艺术一同展示时出彩夺目,独自演绎时精彩纷呈。但“喜乐”艺术的源起并没有正史考究,多是老一辈艺人口传艺授,这对朔州扇鼓舞蹈的发展和研究留有些许遗憾,有望能在之后的研究中寻求突破。

志丹扇鼓舞的起源则是有史料为证的,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朝乃至更久。在20世纪70年代的志丹县附近发现的北宋古墓中出土的石砖上刻画着一名手持扇鼓而舞蹈的人像,生动活泼,这对志丹扇鼓的研究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志丹扇鼓最早的起源是当地百姓为了驱赶野兽狼群而制作的打击工具,随后又因生存环境恶劣,干旱无雨,靠天吃饭的百姓为祈求雨露,以敲击扇鼓为祈祷途径,逐渐形成了一种祭神娱人的艺术形式,最后逐步成熟。

两种扇鼓舞蹈艺术的起源共同点皆是由歌舞逐步分离成独舞的艺术形式。可见“歌”“舞”艺术是无法分离的,这也提醒我们在研究舞蹈其本身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歌曲乃至其他艺术的研究考究,全面看待艺术形成的过程和方式。

二、舞蹈的道具对比

朔州扇鼓舞属于当地“喜乐”艺术的一部分,担任“伴唱者”一角,皆由女性左手持“扇鼓”,右手拿“鼓槌”进行演绎,最多四人,人数较为单薄,舞蹈队形单一,但技艺性表演更加出彩,舞蹈动作丰富花俏。朔州扇鼓其状似椭圆,鼓面用羊皮经过加工粘于鼓圈上。鼓圈用铁打制而成,铁圈宽一厘米二,厚三毫米,在确保鼓面形状不变的同时控制鼓的重量。鼓柄由木头穿置,轻巧易于抓握,柄尾分三股铁钩圈,铁钩圈上套有六个铁环,每个勾上套两个。鼓槌用藤条做成,长20厘米,宽一厘米半,厚三毫米(如图1.1)。

志丹扇鼓舞,通常由男女各50人的队列方阵组成。舞时男女双方左手拿鼓,右手拿槌,因人数之多,鼓舞气势恢宏,舞蹈性和队形表演独树一帜。整个舞蹈场面奔放激烈,鼓声宏亮高亢。志丹扇鼓形似扇形,鼓面绘有图案,鼓边选用铁条弯成扇面形;鼓面为了表演时击鼓声响亮,特选用春羊皮而制,羊皮紧绷在铁圈上,无需钉子固定,制作工艺独特精湛;鼓柄上端装饰有龙眼雕刻;鼓柄下方分至有三个铁圈,每个铁圈上套着三个铁环,取九连环之意,这些铁环有圆、扁两种,内涵图腾寓意,铁环不需焊接,但又不留缝隙(如图1.2)。

对比两类道具,朔州扇鼓舞在道具制作上更注重对道具重量的控制,兼顾了乐器打击与舞蹈技艺的双重效果,使舞者技艺得到更好发挥及合理调配。但就装饰和美观而言,志丹扇鼓的制作则更为讲究,无论是鼓面的选取还是手柄的装饰,还是铁环的寓意都显示着志丹人民对艺术表现的完美追求。

三、舞蹈的动作对比

朔州扇鼓舞更为注重个人舞蹈技艺的展示,需要随扇鼓节拍而舞,有快有慢,刚柔相济。表演者一手持鼓,一手握键,击鼓时急缓有序,快慢有致形成扇鼓独有的节奏效果。扇鼓是表现欢乐、吉庆的,整个表演欢快明朗,活跃向上。在舞蹈动作上,朔州扇鼓舞讲求“上抖下扭”即击鼓必须抖动腕和大小臂,带动全身抖动,步伐必须扭开,方可配合默契。其中,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有“金丝缠腕”“苏秦背剑”“插花盖顶”等,技巧性的动作有“平峁”“立峁”“平立峁”等。

志丹扇鼓舞,注重舞蹈动作的互动性和队形的流动性,需要将多人共舞的舞蹈气氛灵活变化,在舞蹈动作上需要双人和多人的默契配合。例如,舞蹈套路“对鼓”需要男女演员面对面表演,以及“跑鼓”舞蹈套路用于队伍间的衔接契合,其基本动作多为边跑边跳等。此外,还有一些大幅度的舞蹈动作例如“鞔头鼓”“踢腿转身鼓”动作激烈向上,节奏欢快,气势磅礴,还有其舞蹈队形的变幻莫测可谓志丹扇鼓舞的一大特色。

四、汉民族扇鼓舞的现状与发展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汉民族扇鼓舞艺术逐步消逝,无论是山西朔州扇鼓舞还是陕西志丹扇鼓舞皆因社会不断发展,加之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人们更乐于享受当下潮流中的元素魅力,而对于扇鼓舞表演缺失了兴趣。还有老一辈艺术家的传承发展滞后,一些技艺娴熟的老艺人因年事过高逐步退出艺术舞台,而一些年轻艺人并没有一定技艺和威望,更流失了大量“老一辈人”对扇鼓的喜爱,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无法踏实钻研扇鼓舞艺术,将扇鼓舞原生态技艺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魅力等原因,迫使扇鼓艺术逐步消沉。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缺乏对于汉民族扇鼓舞的创新,虽说兩个地区对于当地扇鼓舞文化都有所传承和发展,但对其整合与创新工作缓慢,一些单一的表演形式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去挽留即将消逝的原生态艺术。首先,应当更为深入地对艺术进行剖析、整合、创新。最后,加大对原生态扇鼓舞文化的宣传,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视频、期刊、报纸等传媒途径让大家重新认识到扇鼓舞艺术的魅力,甚至可以利用当地旅游产业带动艺术文化的形式去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扇鼓舞文化的传播。

五、结语

汉民族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其艺术文化是绚烂多姿的,其中扇鼓舞文化作为极具艺术特色的民俗原生态艺术也是对汉民族人的真挚描绘和反映,在历史和人文积淀下的扇鼓舞艺术也是这片大地结出珍贵果实。山西、陕西两地的扇鼓舞虽有些许不同,但两者艺术的血脉是相通的。任何一类扇鼓舞的消逝都将成为人类艺术的一大损失。本文通过同一民族不同地区扇鼓舞艺术的浅薄对比和分析,试图为之后的汉民族鼓舞文化艺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让汉民族鼓舞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使扇鼓舞艺术能够更加绚烂多姿,光彩夺目。

作者简介:王佳慧(1992—),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教学研究。

作者:王佳慧

第三篇: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分析

摘要:音乐作为从古至今人类情感表达的寄托,其衍生出多种变现形式,其中就包括了舞蹈艺术。舞蹈艺术作为伴随韵律进行肢体舞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以及社会文明的进程提供了精神文明产物,因此舞蹈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音乐创作与舞蹈艺术的关系,才可以提高舞蹈艺术创作的质量。因此本文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充分阐释音乐和舞蹈的共有特征和差异,分析两者的价值和关系,为之后的舞蹈艺术的创新和歌舞作品的完善提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舞蹈艺术;音乐创作;音舞关系

1、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特征

1.1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

创作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并不是凭空想象,凭空生成,需要与现实生活结合产生灵感。只有如此,才可以将舞蹈和音乐充分结合,使创作者的情感寄托其中。音乐是通过音符和旋律使观众感受到抽象的情感,舞蹈是通过视觉的冲击使观众感受到肢体动作变化表达出来的形象的情感。同时舞蹈和音乐除了具有抒情的艺术感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是节奏感。音乐的节拍与舞蹈的节奏点形成不同的节奏体系,创作时将二者的“节奏”合二为一,形成紧密地联系[1]。舞蹈只有在音乐的烘托之下,才能够将自身的艺术感展现出来。

1.2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差异

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虽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其中也存在差异。舞蹈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行为变化进行直观地展示,音乐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使人们从音调和旋律等内容来思考和获取创作者所能表现出来的信息和情感。因此在实际的表演艺术中,单纯的舞蹈形式或者音乐形式,都不能完美的,直观地展现出舞蹈和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和灵魂,使观众难以感受到舞蹈想要表达的思想,难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震撼。音乐的表达方式是抽象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听众是没有办法看到随着音乐节奏跳动的音符,只能够通过听的方式感受音乐作品当中的情感和思想[2]。可见,在表演中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充分地将音乐和舞蹈的长处展示出来,才能够形成舞蹈艺术。

2、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的价值

关于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术界,都始终探讨着这个问题。纵观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舞蹈艺术创作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过程都有着音乐的伴奏,才能将舞蹈艺术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不难发现,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还是西方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播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伴随着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与碰撞,舞蹈理论界也开始研究和探讨舞蹈艺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将舞蹈艺术与音乐结合,可以体现出其独特的内涵价值,使人们在观赏舞蹈的时候,能够透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表达,来感受到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所共同表现出的强烈情感。同时将音乐融入舞蹈艺术,能够加强舞蹈动作的感染性和渲染力,同样的动作有不同的音乐相结合,其表达的内容和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使得舞蹈艺术的内涵更加丰富。每一名表演者能够结合音乐的情感、结合舞蹈的动作、结合音乐的节奏将思想、情绪展现出来,通过舞蹈传递一种独特的观念,体现出创作者和表演者对音乐、舞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3]。由此可知,在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音乐进行配合,正是由于舞蹈艺术与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创作者需要考虑不同的音乐节奏,音乐情绪,对于舞蹈艺术的理想,以及是否能够获取到理想的创作效果和创作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独特的应用价值。

3、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3.1 音乐和舞蹈的旋律分析

不同种类的舞蹈表演中都需要适配不同的音乐类型。例如在民族舞蹈中音乐的节奏大多是以打击乐形成旋律来展现,通过打击乐的鼓点来模仿自然的音乐旋律,进而在舞蹈艺术家进行舞蹈艺术展示时会形成一定自然而然地有机的整体效果[4]。使音乐与肢体相融合将民族风格,民族特色以及民族习俗,完全展现在舞蹈之中。在非常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打击乐形成的旋律不同,也表现了不同的舞蹈力量。因此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动作的表达方式,可以将民族舞的民族风情结合其中,给人以古朴、豪放的感受,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在探讨旋律音乐舞蹈之间的联系时,需要确保舞蹈动作也能与其有效地连接,体现出舞蹈作品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价值,并且结合音乐以及舞者自身的肢体动作,使得舞蹈创作能够散发出全新的活力,让人们感受到舞蹈音乐之间的结合感。

3.2 音乐和舞蹈的结构分析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都有着分属于自己的结构,音乐的结构是指一首乐曲中每个单元之间与本首歌曲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是有音乐中各式各样的高音、音色、音乐力度、旋律以及鼓点等结构共同组成。舞蹈结构是指在舞蹈创作中舞蹈作品本身含有的内部结构与其排列方式,以及通过肢体运动将内容的具体化展现,来提高舞蹈的整体效果和整体质量。因此在高水准的舞蹈艺术创作中,需要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密切结合,做到舞蹈结构中音乐与舞蹈的统一,并且围绕着同一个表达内涵进行创作和展现。在舞蹈艺术的创作之中,可以说音乐是舞蹈创作的一个前倾提要,他提纲挈领地决定了每一个舞蹈演员的动作以及表演时的表演张力要求演员进行内部思想表述时,以充沛的精力以及生动活泼的表情,将音乐结构中的内容展现在观看者的面前。正是因为拥有音乐结构、曲式的要求,也使得舞蹈创作作出了相应的改变。

4、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逐步提升。在舞蹈創作的过程中音乐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音乐与舞蹈在创作过程中能否有机结合更加丰富的表现出活力与情感,展现出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想法,挖掘音乐与舞蹈的内在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升舞蹈艺术的展现力和舞蹈艺术创作者对于社会价值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仍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禹琼.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价值[J].尚舞,2021(04):70-71.

[2]陈星汝.声乐与舞蹈关系的再思考[J].尚舞,2021(04):84-85.

[3]袁薇.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初探[J].中国文艺家,2020(10):105-106.

[4]邱菽.舞蹈张扬个性,音乐传递力量——浅析舞蹈艺术与音乐的融合发展[J].黄河之声,2020(12):81.

哈尔滨市文联创作评论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作者:张宇虓

上一篇:企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职后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