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物编校质量问题及成因与对策

2022-10-01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 所以为了迎合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兴刊物层出不穷, 但是出版质量却越来越低, 人们用“无错不成书”来形容如今的出版刊物问题, 可以看出, 解决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本文介绍了出版物编校中的质量问题及成因和相应的对策。

一、出版物编校质量问题及成因

(一) 社会环境因素导致

众所周知,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快,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社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浮躁。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传播机构, 本应该对于文化自身以及传播文化有着十分严谨的态度, 但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出版机构不再对文化本身做特别的研究, 粗制滥造的情况开始盛行, 更有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出版机构开始抄袭、拼凑出版内容, 严重破坏社会出版机构的出版环境, 从而使出版质量下降。另外对于社会来说, 追求经济效益似乎已经成为高于追求质量的发展条件, 对于谋求发展的出版者来说, 经济远高于质量, 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出版物质量低下;而对于出版物的消费者来说, 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虽然严重, 但是并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的意识, 只是默默接受这种情况。消费者和被消费者之间似乎达成某种默契, 对于出版物质量问题不予重视, 逐渐就形成这种社会风气, 从而导致出版物质量不佳。

(二) 只重效益, 忽略质量

近年来, 由于科技进步飞快, 我国的出版行业也快速发展, 每年将近40万册的出版数量已使我国成为世界出版大国。另外, 我国的出版行业还在不断扩张, 出版物的经营还是以粗放型投产为主。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出版行业已经不断向企业化方向靠拢, 但由于出版机构长期以来综合实力较弱, 尤其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有较大的经济压力, 所以为了能提升经济效益, 许多出版机构只把目标放在出版数量之上, 忽略了出版物的质量, 使得出版物甚至出版机构的品质都有所下降, 以至于产生出版机构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许多出版者迫于生活的压力, 所以在多家出版机构任职, 在任职过程中对工作敷衍了事、急于追求高回报, 虽然提升了出版物的数量, 但是极大地降低了出版物的质量, 同时也是对于出版社、出版单位、文化自身以及消费者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 出版机构自身因素

我国如今是法制社会, 但是许多出版机构为了求得高效益而违反了《图书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 对于其中规定的“三审”要求不执行、敷衍了事, 或者交给出版社人员自己执行, 这是出版物编校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因素。另外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 许多出版社为了迎合大众的兴趣不断提升出版物数量和种类而忽略了出版物的质量。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出版效益, 严重压缩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时间, 只短短几天就出版一本书, 使校对质量严重下降。另外许多出版机构内部没有对校对的具体规定, 甚至没有校对这一职位, 所以出版物质量大大降低。还有就是出版机构低于出版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 许多出版社急于追求效益, 所以对于出版人员的要求极低, 由于出版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知识素养不高所以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出版机构本身没有对于出版者的明确的规章制度, 所以内部管理混乱, 降低出版质量的同时还拉低了出版单位的层次。

二、如何提高出版物的出版质量

(一) 提高出版者的质量意识

出版物质量降低的一大因素就是出版者的出版质量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高, 所以要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最基础的就是提高出版者的质量意识。然而要拥有出版物质量第一的意识就要同时提升出版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文化传播意识, 要明确自己作为文化传播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应体现的道德意识。淡化效益, 改善自己的浮躁心态。

另外对于出版社来说, 应提高出版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例如, 对于出版人员应定期加强培训, 使他们能够严格对待出版工作,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具体编校人员则应该加强工作监督, 使他们能切实落实校对工作, 明确责任意识, 从根本上提高出版物的出版质量。根据上文提到的出版者在多家出版机构任职的情况也应该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这类出版者应该另外提出规定, 一切要以提高出版物的校对质量、出版质量问题为基础。对于出版者也要不定时加强知识培训, 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 新思想在不断涌入, 出版者需要将获得的新思想及时传递给大众, 这一过程的前提就是出版者知识的快速更新, 然后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 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出版者的质量意识。

(二) 推行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为了加强我国出版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在2001年出版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又在2002年出版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 这两项规定里都明确了对于图书、音像、电子行业从事编辑、校对工作的工作者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对于校对工作者一定要实行岗位培训, 明确校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 对于校对工作者者提出奖惩制度, 使他们引起对于校对工作的足够重视。在我国对于相关行业都有明确的从业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但是相关出版部门并没有落实这些培训政策, 使得出版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要想提高出版质量, 就必须要加大人才的培训, 形成政府提供制度保障、新闻工作者和社会人员提供监督保障的保障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社会的每一行业都是如此, 一定要提供相关的制度作为约束与保障。出版机构要对本单位的出版者提供上岗工作证, 在工作期间佩戴, 此证需要出版者通过相关的技能培训才能获得, 是对于出版工作者工作的肯定, 同时也为出版机构的出版质量提供了保证。对于没有取得工作证的出版者要加强技能培训, 待取得上岗工作证以后才可上岗工作。

(三)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奖惩力度

在加强和完善出版物的出版质量的同时, 必不可少的就是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体制和管理网络, 建立多方位、全面性的出版质量监督体系, 对于合格单位给与奖励, 对于不合格部门则给与相应的处罚。

对于我国的出版工作具体的负责部门有出版行业协会, 并且出版行业协会经常会组织质量监督活动, 然后根据质量监察结果对出版单位进行奖惩参考。例如我国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 这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受到广大编辑、记者、语言文字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以及军人的积极响应, 共挑出17687份病例, 其中有效病例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涉及2000多份报刊, 通过这一活动使相关出版机构提起了对于出版校对工作的重视, 收到了良好的反映效果。出版机构的职能是为社会服务, 所以社会监督也必不可少。一定要加强全社会人员的监督职能, 大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对于出版质量差的出版物给与举报, 有关管理部门要依法办事, 依照程序对于出版质量差的出版部门责令整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出版物的出版质量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健全出版校对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顺应民心、增强民意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能树立出版机构的良好形象, 促进出版业的繁荣。提升出版者的职业道德和出版质量, 减少低质量出版物的出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

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 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 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 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 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 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 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 消灭错字和不规范用字, 补齐遗漏, 纠正版式错误, 严格执行三校, 校对人员, 加点校制度, 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 根据实际情况, 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 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出版行业也在飞速发展, 许多新鲜刊物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无错不成书”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由此引发的纠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问题做出了具体分析, 对于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也做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出版物,编校质量,成因对策

上一篇:数字化博物馆及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下一篇:发挥技师作用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