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研究

2022-09-12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 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在中学数学教育过程中, 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里都能找到理论基础和依据[2,3]。同时, 关注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发展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 新课程理念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内涵

中学数学课程与语文, 历史课等文科课程不同, 文科课程在内容安排上, 通过语言、图片和照片等, 使人直接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在艺术类教材中所选择的歌曲, 舞蹈、绘画等作品, 都直接表现出浓郁的情感、当这些作品作为教材内容出现在教学情景之中, 便会直接显示出其情感魅力。而在自然科学方面, 一个叙述或假设是否成立要经过实验来证明。有些实验虽然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 相关的叙述或假设也能让学生接受。因为学生己有一些自己观察或实验得来的经验, 而且他们愿意相信自然界中某种状况下会发生某种现象。而在数学里, 判断正误不能靠实验 (你能设计一个物理实验证明无理数吗?) 当然也不应该只靠老师的权威。最佳的判断就是利用一致性。即数学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的公理、定理、公式、定义等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解题规则, 谁也不能违背, 如果老师在黑板上讲不小心发生了错误, 而一位学生加以指正, 老师不能强辩, 只有承认错误并改正。老师和学生都受同一规则的约束, 这些规则并非哪一个独裁者规定的, 而是大家共有的想法。所以数学课程中, 学习过程比其它任何课程更依赖于沟通, 更依赖于情感交流。

2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情感研究

2.1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原则

寓教于乐原则是实施情感教育原则中的核心原则,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是指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也就是说, 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以情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和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 伴以积极的情感, 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师生情感交融原则是师生情感交融原则就是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 创设师生交融的氛围, 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 他对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如教学内容、学生等) 进行认识, 这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 是体现教师创造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决定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 更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2.2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2.2.1 动机策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任何数学教学形式都在寻求激发最佳动机的办法。以学科材料为依据, 以课堂教学过程为依托,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唤起感悟, 情理结合, 激励学生认知发展, 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如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使学生领悟它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介绍数学在机械进程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杰出成就, 借助数学的丰富内涵和榜样的力量增加学生成就动机。

2.2.2 兴趣策略

兴趣是心理特征之一, 是指某一个人积极探究某事物的认识倾向 (心理学词典) 。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对学习数学来说, 浓厚的兴趣更为重要, 因为数学比其他学科更抽象, 逻辑性更强, 学习时间也长。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很难学好。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工作,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的教学中, 可以美为主线。首先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标出a, b, c和A, B, C, 提问学生角A的三角函数定义, 学生答出角A的四个三角函数是四个比值,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四个比值中正切和余切的比值是倒数, 而正弦和余弦却不是倒数。进一步启a, b, c两两相比, 有几个比值呢?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还有两个三角函数, 叫正割和余割。这样六个就很完美。短短的几句话, 就使得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和谐的美。

2.2.3 体验成功策略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数学在实践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实用功能。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有别于数学学习活动的另一种综合性活动, 这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确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很有好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的意志经受了锻炼, 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如学生们解决了不少关于储蓄存款, 让利销售和有奖销售等问题, 并能分析工厂盈亏、产品供需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 同学们提高了学数学的兴趣, 锻炼了毅力, 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胆量和本领。

2.2.4 体验创新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 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 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 让他们驰骋想象, 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t r y”。教师则始终处于“导”的位置, 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尝试、主动获取。

3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要求教师要理解每一个学生,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 首先运用种种教学手段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 克服学生对数学的厌烦、畏惧心理。要激励学生不怕困难, 勇于挑战自我,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促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同时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在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的丰富内涵和美学特征, 形成高层次的美感。

摘要:本文阐述了情感教育的涵义及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建构, 提出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莫宙, 李士绮, 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卢家相.对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闭[J].心理学发展与教育, 2001 (2) .

[3] 李善良.论数学学习中自信心的形成闭[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广西高校财经素养教育嵌入模式分析与思考——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