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一线膨胀节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减一线膨胀节范文

通货膨胀

怪论一:输入型通胀,将货币政策的不作为说成外来压力

最为流行的一种通胀怪论,是把这一波中国通胀,归为“输入型通胀”,即外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引起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本国输入这些商品或服务,连带就把通胀也一并带了进来。

周其仁指出,通胀传导机制要起作用,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同的国家使用的是同一种货币。而在实际情况中,中外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以甲国油价上涨一倍为例,因为甲国油价涨一倍,就是甲国的票子毛了一倍(假定该国票子只能买油),只要乙国的票子对甲国票子也升值一倍,甲国的名义油价对乙国来说就是纹风未动,那就既不要减少进口、也无需增加出口。这就是说,放弃固定汇率,允许不同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充分反映其相对币值,就不会有通胀输入这回事。反过来,如果乙国的通胀也因此加剧,那一定是汇率变动滞后,给所谓的“通胀输入”以可乘之机。

周其仁认为,“无论哪种情况,人们都不要把本国的不作为,说成是外来压力不可抗拒”,“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惟有努力发挥独立货币政策的作用,以更灵活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尽力抵消国际通胀的传导”。

怪论二:将通胀责任推到农民和农村身上,认为农民是通胀的受益者

以去年11月份的物价为例。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11月我国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推手是食品,因为“11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似乎就把通胀之责归给了食品和农产品。农产品又是农民生产的,于是,通胀责任的链条就追到了农村、农业和农民,似乎通胀由农产品推动,通胀的受益人就是农民。

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农民》一文中,驳斥了这种观点。食品价格又因何而涨?农产品价格又因为什么而高?按照很流行的“成本决定价格”的思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被农产品的成本上涨“顶”起来的——生产农产品的人工、化肥、农资、燃料、物流等等的成本,今年以来不也是升得很急吗? 他指出,在市场之中每个人的产出都构成别人的成本。所有产出品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各自上游的成本价格在上涨。此外,由于今天不少农民也在市场上买米、买菜、买肉,所以农产品价格涨得凶,农民的实际收入还有下降的一面。去年11月份的数据表明,农村CPI上涨5.6%,超过城市的4.9%。

怪论三:以价格管制应对通胀,将通胀引发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与相对物价变动混为一谈

在2008年1月,政府宣布“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到1月底,全国31省市全部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今年以来,政府也对众多商品进行了价格管制。周其仁认为,价格管制是把货币总量引起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与相对物价变动混为一谈。以“结构性物价上涨”的角度看问题,会认为无非就是一部分物价在涨,只要对症下药,管住了这部分物价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价格管制措施的思想根源。

怪论四:停滞型通胀,将产权无效法制不明引起的经济停滞与货币超发的通胀混为一谈

“停滞型通胀”,简称“滞胀”,是对中国通胀的又一种描述。滞涨那是欧美经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经验记录,即高通胀与高失业相并存。周其仁指出,其实,“滞”“胀”本不同源。引起长期经济停滞的根源是产权无效、法治不明、过多的不当管制压制了企业家创业的精神,而通胀的主因概莫能外,都是货币当局在诸多压力下发出过多货币。治理通胀、稳健货币,不但不会引起停滞,还是长期健康增长的重要基础。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质,是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汇率目标,并要央行用基础货币不断购汇来达成。

周其仁指出通胀的根源在于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

刺激出口的政策导致政府被动超发天量货币

周其仁指出,人民币有两条超发的途径。一条是政府主动超发货币,征收“通货膨胀税”,这一途径在制度上被杜绝了,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1995年开始执行的《人民银行法》明文限定,人民银行再也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

而人民币超发的另一途径,就是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周其仁指出,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质,是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汇率目标,并要央行用基础货币不断购汇来达成。1997-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这是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

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的话,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达2.85万亿美元。为了维持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

2.85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

超发的货币在国内没有对应的商品

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的钱太多,超出了市场能提供的服务和商品需要的程度。那么汇率制度释放出的货币,为什么国内没有相应的服务和商品来冲抵呢?周其仁指出,这是因为商品已经出国,国内留下的是 “纯购买力”。在此情况下,过量的人民币购买力追逐不够

量的国内商品,结局只能是国内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就是这些年国内通胀时不时冲高的根源。

以新增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为例。这笔巨款——按变化的汇率计,约在14000亿-16000亿人民币之谱——当然主要是由我国沿海出口加工地带的无数外向型企业挣来的。从商品形态看,东西已经出口了。可是这挣回来的外汇,经过向商业银行结汇,那些无论是工人薪酬、老板的投资与管理收益、政府税收以及其他相关方的服务所得,则全部变成了留在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这里有1万几千亿人民币购买力,完全没有对应的商品可买!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也无从通过扩大进口来实现平衡

既然这么多的人民币在国内找不到对应的商品,“买外国商品”行不行?也不行。净出口创造的本来是外汇购买力,可以大手买国外商品、国外劳务、国外资源和国外权益。可是在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很多行为者来说,与其留汇在手,不如售汇给央行来得合算。也讲过多次,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质,是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汇率目标,并要央行用基础货币不断购汇来达成。这样,实际的汇率水平,就构成国内公司与个人使用外汇的机会成本。人民币汇率低估,国内有外汇的也不愿意多用汇。这样,由净出口形成的纯购买力,就无从通过扩大进口来实现平衡。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

周其仁主张人民币升值和开放市场抑制通胀办法,反对管制思维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对遏制通胀作用有限

周其仁在文章《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中指出,“在中国背景里看问题,加息的作用与空间都有限”。中国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与美国等国家不同。美联储作为美国的央行,

无论是联储贴现率(或“再贴现率”)还是联储基金利率,加的都是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贷之息。而中国加息是央行略微松动利率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提高对客户的存、贷利率。虽然中美加息都有紧缩货币供给之意,但影响的力度还是大相径庭。周其仁说,如果中国式加息收紧的是毛细血管的货币流量,那么美国加息直接压缩了货币动脉的供血量。

此外,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因为中国央行不断以基础货币在外汇交易中心购买外汇,形成了另外一条人民币货币动脉通向商业银行。如此特别的“双动脉货币循环”,单靠加息或者降息不足以实施有效的调节。

而人民币升值可以扩大进口、抑制通胀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没着没落的“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这是周其仁的一个重要观点。

周其仁认为,影响了中国进口扩大的力量,比较根本的,还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因为从进口的角度看问题,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决定着中国人花美元买国外商品劳务——进口——的机会成本。以2005年前的汇率为例,中国人每花1美元,就要放弃人民币8.26元。放弃者,成本也。2005年7月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以上,就是国人花美元购洋货的成本降低了20%。经济逻辑说,成本降低、需求量上升。这样推理,人民币汇率升值定有扩大进口之效。“每增加一块钱国外商品的进口,就是为平息国内通胀压力增添了一份积极力量。”周其仁说。

开放市场,让国有企业股权、矿权、林权进入市场可以增加货币需求

周其仁提倡的另一个抑制通胀的办法是,放开一些资源进入市场,如国有企业股权、矿权,林权等。原本不在市场里、不受价格机制支配的资源,一旦投入市场,由人们买进卖出,就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从而抑制了通胀。

经济逻辑很明白:随着一样样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出产品的经济资源就有了可预期的未来货币收入流。于是,资源就有了资本化的可能。1990年代农地资产、劳力资产、建设用地资产、城市房屋资产纷纷登场,也正在这些资产不断流转的市场过程中,产生了更巨量的货币需求。过去政府一道命令说划拨给谁就划拨给谁了,有批件足矣,哪里需要多少货币?城市土地可以批租之后,大规模的土地拍卖要“吃”掉多少货币啊!

周其仁指出:“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中国尚没有投放到市场里来的资源有的是,市场形势危急,加大投放就是了。”(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参与微争议:汇率政策应该为抑通胀而改变吗?>>

美国加息直接压缩了货币动脉的供血量,而中国式加息收紧的是毛细血管的货币流量。

周其仁敢于超脱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的角色,为我们指出了中国式通胀的根源: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目标,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处在较低的水平,释放出天量货币高价回购外汇,而这些外汇对应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到国外,而国内因为管制严格,很多资源未能开放并投入到市场中,致使流通中的货币远远超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平,形成了通货膨胀。

第二篇:抑制通货膨胀

抑制通货膨胀,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股市价格,抑或楼市价格,均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在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剖析,试图从原因入手,力求提出一些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的建议。

(文章关键词:通货膨胀 股价 房价 消费价格指数)

一、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我国2007年GDP增长速度高达11.44%。其次,短期内粮油肉价的增长态势惊人,在于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上涨。众所周知,这一轮物价上涨的起源在于因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猪肉价格短期内的急速上升。接下来的后果就是,整个价格链上的其他商品也接二连三跟着涨价,从而出现了全面涨价的情形。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威胁,这说明物价上涨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而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股市和楼市两个资产市场价格的暴涨和银行信贷快速扩张。

我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就是两大资产价格暴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飙升,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国内股市的高涨,房地产企业逐渐走出对银行融资的依赖,转向从证券市场融资,这无疑又推高了股市的价格。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随着GDP的增长,货币的发行量也会相应增长,两者的增长率应当一致。我国的货币发行量相对于GDP的增长确实太快,导致流动性过剩,社会经济产生通货膨胀也是必然现象。

货币流动性过剩,又进一步加大了两大资产价格,这样以房地产和股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由资产价格暴涨,经过信贷扩张,导致流动性过大,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相关建议及措施。此次“通货膨胀”并非是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价格水平增长居前两位的食品类和居住类却正是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必需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小,若价格持续上涨,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将更加巨大。单从这两类行业的价格增长水平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非常之大。

二、对于此次“通货膨胀”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针对此次“通货膨胀”的起源是粮油肉类价格在短期内的急速增长,政府应该采取一些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和发展畜牧的措施。我国农村人口中的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使得农业生产提高缓慢。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而现在农业大国却不能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这和农村劳动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才留在农村,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为市场提供更多所需的粮食,这才是解决食品类物价飞涨的根本所在。

2、如前所述,“通货膨胀”归根究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要解决这一现象需要从货币问题出发。政府已经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另外可以配合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发行国家债券,吸纳市场上过多的资金。而且相比于其他两种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灵活方便,对经济的震动小。另外一方面,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控制经济过热的现象。

3、此番“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两大资产价格的暴涨,因此,要舒缓此次通胀压力,必须对两大资产市场进行调控。比如央行可以要求商业银行缩减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信贷,减少流入两大资产市场的资金量;对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作出限制,防止房地产投机;提高证券保证金率,遏制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另外,严格监管政府对土地的出让工作,对于以出让土地为手段谋取私利的政府部门,国家要严厉制止。

第三篇: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tPtPt1,其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Pt1率,PT和P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50P1960P19506954100%27.8%

P195054P1970P19609269100%33.3%

P196069P1980P197017892100%93.5%

P197092同理类推:

6070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1985P1985P1984111.5107.9100%3.34%

P1984107.9P1986P1985114.5111.5100%2.69%

P1985111.5同理:1986如果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e为前两年的平均值,即

e1987t1t2223.34%2.69%3.015%219861985

按照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有:

1987年的实际利率=1987年的名义利率-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6%-3.015%=2.985% 例4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

M Y=800+1.6G+1.6

P 价格调整曲线为;

e π=(Y-1-1600)/1600+π

e政府支出G=200,货币供给M=600。若预期的通货膨胀π率始终等于0,求出经济从P0=1.5开始的运行路径P1。

e解:根据题意,这是没有通货膨胀预期(π=0)的价格调整方程。在P0=1.5的水平下,我们可以通过总需求方程求得一个期初的产出水平Y0:

Y0=800+1.6G+1.6M/P =800+1.6×200+1.6×600/1.5=1760 再由价格调整方程可获得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水平π1,

eπ1=(Y0-1600)/160+π=(1760-1600)/1600+0=0.1 这样,第一年的价格水平P1就为: P1=P0+ P0π1=1.5+1.5×0.1=1.65 即价格水平P1为1.65。

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

A、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某一经济社会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3、在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价格水平( )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不确定

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1100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0亿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能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6、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

A、 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7、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

A、收入结构的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人收入上升。

8、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9、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能通货膨胀。

10、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A、 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 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1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 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离原点越来越远。

13、按照( )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 C、供应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14、“滞胀”理论不符合( )的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应期学派。

15、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 )

A、增加 B、受损 C、不变 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将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2、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提高你的房租。”这属 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3、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属于成本类型的通货膨胀。

4、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实际利率仍然保持不变,那么名义利率就下降了。

5、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都是相同的。

6、菲利浦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7、菲利浦斯曲线与标准的凯恩斯理论是有差异的。

8、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替是有一定限度的

9、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现实的通货膨胀率相等时,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

10、指数化是根治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三、计算题

1、假设充分就业产出为120000亿元,总需求函数为Y=M+(60000/P),其中货币供给M=30000亿元。

(1)求均衡价格。

(2)以上条件不变,假设准备率为8%,现金持有倾向为0.2,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1000亿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3)在(2)的情况下,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如何?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ΔP/P=36/U-8,其中ΔP/P,U均为百分数值表示。求:(1)失业率为4%时的价格上涨率; (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

(3)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3、货币供给增加5%,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了1%,实际产出增长2%,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四、简答题

1、在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该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如何?为什么?

2、判断通货膨胀的性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何重要意义?

3、在发生通货紧缩时,经济是否就会出现停滞或负增长?

4、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有何影响?

5、在什么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像一种税?把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税如何有助于解释超速通货膨胀?

五、论述题

1、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2、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3、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道:“据说列宁曾声称,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方法是摧毁其通货。通过一个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而隐蔽地把其公民的大部分财富收归国有。”证明列宁论断的正确性

4、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第四篇:保增长还是抗膨胀

——西方经济学

圣诞临,年关近,许多人感受到通胀凶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空前微妙的措辞“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确立了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让许多人更感受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呈现的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全球经济也是复杂多变,复苏进程仍显艰难缓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我们还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排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大目标的首位。同时我们也看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相对高涨的投资热情,和中央政府过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将推动新的经济周期在开始之际就保持较高增长率。决策部门一方面可能需要从更高层面上来考虑如何破除“中等收入陷阱”和寻找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更需考虑的问题是,发达经济体国家政府因经济复苏乏力而可能长期保持低利率与宽松货币环境,或将推动全球经济长期通胀,也将推动中国通胀局势更加严峻。在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之后,人们发现中国恐怕一时很难抑制通胀势头。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抑制物价上涨趋势呢?实践证明,物价上涨趋势根本难以控制。最终我们将不得不认识到,经济必须转型,也就是必须转到以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这条路上来。否则,没有好的选择。

大家已经看到,官方公布的2010年11月的经济状况中,工业13.3%的增长率,一个明显的反弹是对外贸易,出口增长达到30.96%,但有一个问题存在其中,那就是正如一些报道所说,有很多热钱是通过伪顺差的名义进入内地的。社科院的报告说,这种伪顺差大概能占到全部顺差一半。如果实际如此,则出口增长只能是在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的样子,比上个月仍然是下降的。所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并非经济增长有所改善的状况,而是正相反。

所以,仍然要保增长。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对付多元目标,要使宏观调控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其背后的涵义是什么?那就是要准备随时转向,要以保增长为核心任务。所以,2011年一季度,很明显经济增长速度要下跌,而且会跌得很猛,很可能会跌到8%以下。所以,还敢把反通胀放在第一位吗?

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多,只是可以尽量消除通胀的影响,而没有任何可能防止其发生。也就是我所说的,要考虑如何做到财政保稳定的问题。如果一方面试图通过加息等办法压下通胀,最终却发现难以达到目标;另一方面,又没有努力消除通胀的不良影响,那将是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将遭致老百姓骂得更凶。2010年楼市调控压制房价的结果,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我个人觉得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还是应该以保增长为主。

第五篇:通货膨胀目标值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所谓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并不仅仅指中央银行将稳定物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货币目标,其而是指央行给定一个通货膨胀区间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然后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诸如货币供应量、利率)来使实际通货膨胀值达到目标区间的一整套货币政策框架。

一个标准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特点:

(1)设定一个某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的目标区间,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 (2)央行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3)定期向公众公开,承诺保持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且承担 (4)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制定前瞻性政策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实行条件

从其特点就可以看出,要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经济条件 (2)技术条件 (3)体制条件

二、韩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实践给我国的借鉴经验

(1)韩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成功实践背景、实施方法以及实行效果

韩国将货币政策转变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直接原因是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韩国金融体系崩溃,韩元大幅贬值40%,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为了挽救金融危机,韩国央行同政府协商后决定采取通胀目标制。

除了金融危机这一直接原因,韩国央行制度、金融体系的低效率、不完善、经济发展中固有的制度弊端等等都是韩国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深层原因。

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就成功的控制通货膨胀在目标值之下,与此同时工业生产大幅上升60.5%,经济增长稳定,并没有因为控制通胀而导致国内生产波动,这说明韩国央行很好的控制了公众的通胀预期 (2)韩国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之前同我国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国和韩国都存在央行独立性差的问题。韩国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央行只是一个为满足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的工具,其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我国亦是如此。

其次,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信贷受到严重限制。韩国商业银行受中央银行控制,制定僵化的存贷款法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只向政府扶持的部门和企业发放贷款,导致金融市效率低下。对于我国而言,我国目前存贷款利率无法反映供求,利率被央行人为压低,金融抑制现象明显。

再次,韩国和中国在汇率政策方面一样,都是由盯住美元到一篮子货币,因此汇率制度并不是非常灵活的浮动汇率制。我国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央行正在逐渐失去汇率这一“名义锚”。

最后,货币供应量目标指标逐渐失去作用。韩国在实行通胀目标制度之前一直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目标,但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机构的增多,导致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也逐渐丧失了其作用,因此韩国开始转向以存贷款利率为中间目标的机制。 (3)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1)继续从法律和制度上加强央行的独立性。韩国为了实行通胀目标制度,进行了央行独立性改革,加强了其央行的独立性,并从法律上保障其独立性。我国在成立了银监会之后,独立性也在不断增强。

2)逐渐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韩国能够实行通胀目标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了利率,而保证这种变化顺利实行的就是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虽然不算非常成功,但是为韩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一阶段(首次实行阶段),1988年韩国开始放松利率管制,并引入放开利率的商业票据;第二阶段(停止实行阶段),1989年,由于韩国经济形势恶化,利率大幅攀升,政府不得已重新进行利率管制;第三阶段(重新开放阶段),1993年到1995年,韩国逐渐放开包括贷款、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在内的众多市场利率,1997年开始放开活期贷款利率,韩国的利率完全自由市场化。

反观目前我国的利率情况,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人为压低利率的现状,利率无法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缺乏一个有效的基准利率,作为央行调控利率的目标和工具。因此,我国目前实际上缺乏实行通货膨胀目标的条件。

为了借鉴韩国的有益经验,我国应该加强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方面,增发国债,放宽利率管制;而在基准利率的选择方面,Shibor(上海同业拆借利率)是央行推出重点扶持的一个利率工具,有实证研究表明,目前Shibor在反应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方面相关性不前,不具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Shibor具备逐渐成为我国的基准利率的潜力。

目前,要想使Shibor真正成为中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必须要做到:强化Shibor的信用评级;增强Shibor的可交易程度、流动性和报价灵活性;适当放宽利率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增强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对于利率的敏感度。可以预见到,Shibor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扮演关键角色,应当以Shibor的发展为契机加强利率市场化改革。

3)加强央行同公众的沟通程度,包括定期发布诸如《公开市场操作》等内部报告,明确今后货币政策方向,稳定公众预期。

三、为什么我国不能像韩国一样义无反顾的实行通胀目标制度? (1)IMF的市场化改革

韩国之所以能够实行通胀目标制,很大一方面是为了赢得IMF的求助而放弃自身本身的金融制度和集团利益的,然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屈服于居心叵测的外国,屈服于国际主流改革意见的。 (2)韩国民众对于改革的支持

从鲁迅先生对民族的劣根性批判我们就知道,中国人民永远是“围着看自己的人被杀头,还看得津津有味”,从和清政府、民国倒台,新中国建立一致到现在也没啥改变,虽然整日高谈阔论,论及国家大事、国际关系无所不知,然而实则没有大局意识,永远都只会打自己的小算盘,这种民族心理是无法让民众真正接受激进的改革措施的。

韩国则不一样,我记得初中学历史的时候,教科书里面就写着韩国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每个家庭都自愿将家里的黄金兑换成韩元力挺韩国政府,就算这种支持杯水车薪,好歹也表现出一种必胜金融危机的精神,谁敢说这种精神不重要?那我党当年不就是凭借着所谓的“精神力量”把蒋介石送到台湾安度晚年,然后又帮朝鲜人民驱逐鞑虏的么? (3)央行的威信

央行的威信、政府的威信更是开玩笑,是没错电视里头什么央视的新闻联播,地方台的舆论报道,永远都是又红又专,歌颂国家歌颂党,社会和谐,政治清明,今天哪个北京市的贪官被革职查办了,明天哪个重庆市高官严重违纪依法处分了,摆出一副党国永远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就算偶尔有点什么风吹草动也不过就是哪个人想不开了和老婆离婚啦,钉子户和合法开发地皮的政府闹别扭啦这种小打小闹,老百姓也是,今天看这个CCAV,明天看那个人民日报,虽然生活的不咋地,连工作都找不着、房子都买不起,但是转念一想,党告诉我们,改革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现象,党国正在想方设法降低房价、创造就业机会,体味民间疾苦,无知的民众也就继续乐呵呵得过苦日子了,我党也就继续“中庸立国、无为而治”了。 实际上呢,永远都是官官相互,富二代官二代统治我党高层职位,以此剥削百姓,立法权永远都不掌握在民众手中,被惩罚的高官永远都是因为利益斗争而不是因为违反法律;改革的利益80%都被社会顶层所谓精英阶级享受,而剩下的20%就当是养宠物赏给大部分人的。

政府在极力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在老百姓都吃得饱的时候多分给他们一个馒头,但是永远都不会去理那些正在陷入水火中的人;他们在宣传自己形象方面花的钱,永远比给民众的实际好处多,他们在一些地方给民众的优惠永远都是在另一些方面剥削民众得到的。

唉,但是这样我们怎么还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呢?没错,政府推行什么政策老百姓都说好,但是谁都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政策最终真正能够实行的有多少呢?就算是央行把模型建得多完美,信息发布的多及时多准确,周行长多么打算豁出去进行改革,如果老百姓都这么想,嘴上拥护心里不满,那么不管中央政府、央行实行什么政策,老百姓永远都不买账,那怎么能保证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有效性呢?

上一篇:讲英雄学英雄范文下一篇:进行时态用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