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

2023-01-26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生活的展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再现等多种手段, 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景,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这种情景, 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融为一体, 作用于学生的心里, 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 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 提供与所学课文、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图片、音乐等, 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有机结合,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身临其境, 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如, 教学《草原》一文, 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 草地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 就像只有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在这里, 学生对草原“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 可用录像, 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 画面的更迭、定格, 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 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 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 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我在讲《春》时, 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 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正值深秋, 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 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 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 农民披着蓑, 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 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 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 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 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 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体, 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较强的材料,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 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 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 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例如, 我在教学上学期的一首古诗《示儿》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我先搜集了一些关于作者陆游所处的社会背景, 使用多媒体出示给学生, 在图文并茂的课件中,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 对丰富学生表象,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理解文章意境, 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 在讲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 多媒体呈现国面:一枝经霜的红叶, 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 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 由“经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异客”。我们知道, 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唯有它的参与, 才能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借助多媒体技术, 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 视听结合, 可以深化思维训练, 促使学生乐学,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直觉形象, 小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论学生充分感知事物, 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 从而丰富思维内容。学生在寻求知识的思维过程中, 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引导学生对课文字斟句酌, 以纷繁中求简, 从比较中求真, 从而培养起思维的准确性。

三、运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不仅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 而且还具有信息灵活呈现的随机控制能力, 它便于教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 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 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覆盖面, 为教师和学生留有极大的选择和取舍空间,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节省的板书时间,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巧设情境, 让学生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鲜明的直观形象,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以其多变的手段, 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 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 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 使学生视听并举, 身心投入, 感觉得以引发、强化, 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 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教这篇课文时, 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 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拓宽了学生视野,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 记忆清晰, 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 形象具体。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把大千世界的景象, 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富饶的西沙群岛》、《瀑布》等课文使用电教手段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祖国的山河是无比壮丽的。特别是《瀑布》一文的教学, 借来了有关瀑布的录相带, 让学生聆听了瀑布的声音, 观察了瀑布的整体形象。运用录相机的特殊功能键, 仔细观察了瀑布的局部形状, 近处和远处的景象;运用慢放键使学生理解了瀑布在近处看像一道“珍珠的屏”的比喻。这节课,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轻松, 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实践证明, 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提高高校校报可读性的思考下一篇:远程教育资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