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直播课堂

2022-07-27

第一篇:智慧课堂直播课堂

参加名师课堂直播有感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参加名师课堂直播一点思考

六合广益小学

曹敏

12月17日,我观看了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名师课堂”,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石莉老师的《我的新发现》和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周建强老师的《我的新发现》。这两节课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我的学习体会。

两节《我的新发现》同课异构,主题是《探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石莉老师通过许多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取发现问题,然后尝试使用这些方法寻找生活中的新发现,提出具体真实的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周建强老师的课堂则侧重在新事物产生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清晰描述获得新发现的过程。

两节课非常精彩!

这两节课都关注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然关注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问题意识应该如何培养呢?我想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创设情境,使学生乐问。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压式的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爱问、不想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趣,主动地提出问题。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想说的还很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质在哪里?我想两节课无论在方法指导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非常棒,先期的准备课,后期的主题发布会,整个活动系统、连贯,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深刻地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质,也将其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严格区分开来。

一直认为综合实践课没有明确的教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两堂课是很好的示范课,这样的课堂展现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有着指导意义。

以此为榜样,我会继续努力!

第二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直播课堂讲稿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直播课堂 (1)

主讲人 江南大学 胡治华

中央电大 孙福万

孙福万: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直播课堂。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创新性的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师教育中开设这门课程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因为本课程的特殊性质,它所涉及的领域比一般课程要宽得多,仅在我们的文字教材中就主要谈到了10门学科,学习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点。为了加强本课程的辅导,我们除了编写了一本《学习指导书》、制作了6个IP课件之外,现在准备开设两次直播课堂,第一次着重对本课程的总体思路、知识结构进行一次集中的介绍,以便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程的知识框架;第二次将对本课程的考核进行一些补充说明,并结合题型对本课程的复习重点进行相应的指导。

这两次直播课堂,均由本课程文字教材的主编胡治华老师和我共同担任主讲。胡老师作为本课程文字教材的主编之一,自始至终地参与了文字教材的策划、撰写、审阅等等工作,又是本课程IP课件的主讲人,对本课程的建立及其知识体系的框架设计、重点难点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切的体会。

胡老师,首先,我想是不是请您给大家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它的学习目的?

胡治华:好的。

据我所知。1995年前后,中美英三国专家一项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方面,优于美英两国同行;但是科学文化视野和思维灵活性两项的得分明显偏低。现在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全面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兼通文理,善于综合掌握和创造性运用信息、知识的人才,成为激烈的国际性竞争的焦点。

为了造就适应全球科学文化发展潮流、适应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希望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创新课程的开设,让大家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在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岗位上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开展创造性、综合性教育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其实,人文社会科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1998年4月北京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有所小学让学生填家庭情况表,其中有“家庭出身”一栏,小学生都填成“医院出身”。年轻的老师指导说:“‘家庭出身’要填父母是干什么的。”再次收上表格,学生有填“家庭出身:开会”,有填:“家庭出身:打麻将”,有填“家庭出身:炒股票”等等,五花八门。看到这条消息的小学老师议论纷纷。有的说小学生太幼稚,有的说老师水平低,有的说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令人担忧;还有的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要求学生填什么家庭出身压根儿就不对。同学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要是掌握一点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就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类时刻都会碰到的问题。

孙福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这是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得以建立的前提;

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如何?这是这门课程的重点所在。

三、人文社会科学同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教师,所以这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

胡治华:对啊。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当初编写《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材的时候,我们就把全书分为三编,分别回答上面三个问题。下边大家可以看这张全书的纲要,对本书的结构就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本书第一编讲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它包括第

一、

二、三章,共计三章:分别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社会功能和研究方法,讨论“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

本书第二编讲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考察”,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着重介绍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就是说第

四、第八章分别综合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第五到第七章则以“分”的方式介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三组重点学科:其中第五章介绍哲学、历史学、文艺学这三门人文科学中的主干学科,第六章介绍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这三个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但又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两栖学科,第七章介绍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这三门社会科学中的主干学科;

本书第三编讲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它包括第

九、十两章,第九章介绍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关系,第十章则分别介绍了现代教育学同九个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孙福万:看来本课程的内容是够复杂的,但如果我们按照上边的提纲首先把握它的知识体系,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本课程就会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进入其中也许就不会感觉太难了。胡老师 ,您看我们下边是否分章对文字教材的内容做一个梳理?

胡治华:好。首先看第一章。

第一章是全书立论的基础,不仅在第一编,而且在全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章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主要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解释阐明人文社会科学的。

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首先概括了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而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然后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部类而具有的个性特征,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通常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节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文字教材归结了三条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相互交替。

孙福万:在这三小节中,看样子第一节是最重要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其实是对第一节某些重要内容的展开。

胡治华:是的。

在第一节中,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三个概念及其关系的阐述,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的概述,是全书立论的重要基石。这同时也是本章乃至本书的难点。

孙福万:事实上,正像教材中所说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大家理解起来、分辨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也正是从这一点来看,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干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清晰起来,其实这也是它们何以被归结在“人文社会科学 ”这个概念之下的原因。(图表:“以人为中心”)

胡治华:大家从这张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领域不同、角度不同和层次不同。

比如,哲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以及人的本质。历史学研究已经过去了的时间中的人,即“时间人”。文艺学关注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研究“审美人”。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奥秘,即研究“语言人”。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人们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看到的是“复杂人”。人类学则着重研究“文化人”,社会学讨论 “社会人”,等等,等等。

孙福万:现在我们看看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参看图示)这一章共分两小节。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阐述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

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比较全面地从各个不同角度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八种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把人文社会科学的这八种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功能,二是价值导向功能,三是调控管理功能。

胡治华:学习本章,请大家注意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关于后者,《学习指导书》归纳得比较明确)。

孙福万:本书第三章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三章”图表)。

这一章内容比较简单,它包括两小节。第一节讨论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普遍适用的一般研究方法,包括三种: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二节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通常采用的若干具体研究方法,也包括三种: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胡治华:本章第一节阐释一般方法,理论性强,有一定深度,涵盖面广,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指导书对之作了必要的提炼和梳理,大家可以参考领会。至于具体方法,教材说得比较清楚,大家可以联系初等教育研究的实际,对此加深了解。

孙福万:以上介绍的是第一编的内容。从第四章到第八章是本书第二编的内容,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

在第二编的五章之中,第四章、第八章分别介绍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其中第四章“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可以说是学习第二编的基础。

胡治华:第四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第四章共分四小节( “第四章”图表)。

第一节“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背景”主要从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三个方面,阐述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则着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分为三段,即: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第三节主要概略阐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和曲折道路。第四节则综合概括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突出了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这三个大的方面的进展。

孙福万:在上述四小节中,从背景分析到概貌描述,到特点概括,是逐层递进的。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本章的重点所在。其中,请同学们要特别注重了解20世纪下半叶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概况,即人文社会科学逐步走向了整体联动,其表现是什么。

胡治华:此外,第四章是继第一章之后涉及学科人物史料、概念名词术语等最多的一章,陌生的知识较多。希望同学们参照文字教材这一章的“重点提示”和“要点归纳”,从大处着眼,重视把握要点。

孙福万:我们现在看第五章“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新突破”。 正如教材中所说,“文史哲”是“古已有之的人文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典型学科。从人类的认识发展史来看,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学科知识,是最早形成的带有某种体系性的理性认识成果;在世界范围内,17-18世纪出现了以哲学兴盛为重要力量的早期科学化运动;到了19世纪,哲学、历史学、文艺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到了20世纪,它们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胡治华:现在我们通过这个图表来看看第五章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图表)。第五章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主要从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四个方面介绍20世纪哲学的发展概貌。

第二节“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则从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等三个方面介绍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概貌。

第三节“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则从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

孙福万:上述三小节,全着眼于20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传统的人文学科所取得的新的突破。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胡治华:是的。在文字教材该章的“问题探讨”中,曾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在20世纪发展有哪些共通特点?”回答这个问题,要求大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即要将上述三节的有关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可以参考《学习指导书》上的总结。

另外,正是从第五章到第七章起,我们按学科群分别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些主干学科在20世纪发展的总体情况。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各学科的内涵变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通常构成各章的难点--顺便说说,总结其共通点一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的。本章介绍的“文史哲”,学习者相对熟悉,但最大的难点集中在第一节的第三小节“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请大家反复阅读教材并参看《学习指导书》,以便加深理解。

孙福万:下面我们看“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现代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属于“两栖类” 学科,也就是说,它们是跨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而总体上仍然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这些学科的重大进展,不但对人文社会科学体系,而且对整个科学体系,都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胡治华:是这样的。(“第六章”图示)第六章共分三个小节。这三节的结构模式都是:首先在引言中概括该门学科的内涵,接着着重阐述每一个学科在20世纪的重要进展、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广泛影响,最后分别概括当代中国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成就。语言学和心理学一直被认为是兼跨自然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先行学科,所以第一节和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孙福万:在本章各节中,首先要了解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的重要进展情况。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多,也比较复杂,各种术语也较多,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教材。比如,对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四个发展方向、20世纪下半叶心理学的三股新潮、“二战”之后人类学的变革等,同学们都应该了解其主要内容。

胡治华:由于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都属“两栖类”学科,它们在20世纪的发展道路、功能影响诸方面有其共通特点。对于前一个方面,可以从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上来分析;对于后一个方面,则可以从它们广泛作用于两大科学部类的发展来看,这是因为这三个学科都是跨越了两大科学部类,因而其作用也直接涉及两大科学部类--掌握这个关节点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个问题也请同学们参考《学习指导书》。

孙福万:第七章探讨的社会科学的三门主干学科,题目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 “第七章”图示)。第七章共分三个小节,即每个学科按一节介绍。这三节的结构模式都是:首先在引言中概括该门学科的内涵,然后分别阐述20世纪该门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重要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上述三小节有个共同的视点,也就是这三个学科之所以十分活跃、发展迅速,是它们能够适应20世纪经济发展不断受到挑战、社会结构急剧变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的时代需求。

胡治华:请大家注意,尽管这三门学科在20世纪都是十分活跃、发展迅速的,但比较起来,经济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经济学的位置特别显眼,西方有人把经济学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在我们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这个领域,发展势头排行第一的也是经济学。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在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济学研究受到全社会重视,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第一节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大家深入了解经济学的两大体系(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等等。

孙福万:本章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众多的不同意见?

第二,如何梳理思潮流派的发展脉络,区分它们的主次轻重?

第三,了解经济学部分的若干重要术语的含义。

比如关于经济学中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概念,“二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初期西方两大社会学思潮,20世纪上半叶法学的四大主流学派等,希望大家要给予充分注意。

胡治华:像上边两章一样,本章后面也有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探讨”的题目:20世纪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学科性质有何共通之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这三门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思潮流派的演变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来分析、概括,从中找出其共性或共通之处。

孙福万:现在我们来看“第八章,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第八章是第二编的最后一章,在前面四章先后讨论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概貌、三组九门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的基础上,本章综合概括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图示)

第八章共分两小节。

第一节从当代社会新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并存两方面,阐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五大趋势。第二节阐释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五大趋势,是本章的重点所在。这五大趋势是: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胡治华:这里同学们要注意,第八章和第四章都是总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重要篇章,空间上既讲世界又讲中国,时间上第四章的终点是第八章的起点,就主题和一些重要概念内涵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第八章高于第四章,从整部教材看,第一章、第四章、第八章是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孙福万:以上介绍的本书的第二编。本书的第三编包括第

九、第十两章,主要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第九章的题目是“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 “第九章”图示) ,它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第九章的三个小节,分别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形成、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发展。其中第二节和第三节为学习重点。

胡治华:本章的特点是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广角镜来看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教育学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状况,重点则是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学发展的关系。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系。

本章几乎是中外教育思潮发展史的浓缩,大家一般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史,整章要点不难理解。学习本章的真正困难在于,要突破就教育学论教育学的框框,尝试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上,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对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要重视本章第三节提出的问题,联系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想一想这些观点是否有理。 孙福万:第十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它的题目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第十章共计分为四节。( “第十章”图示)教材认为,在教育科学发展滞后于人文社会科学一些前沿科学门类的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可以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向初等教育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初等教育需要主动寻求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本章第一节是“现在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广角研究”,它主要阐释了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来研究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本章的第二节到第四节则分别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与初等教育研究的关系,它共计提供了三组九个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交叉学科来进行研究。这一章有两个重点,一是理解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二是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所形成的九个交叉学科。

胡治华:学习本章请大家务必注意两个结合: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相关学科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结合,一个是经过综合的理论同初等教育实际的结合。无论是理解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还是理解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而形成的交叉学科,都需要从这两个结合上下手。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以上九个各交叉学科形成的原因,特别是理解这九个主要交叉学科的内涵和意义,并能初步运用跨学科方法解决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总的来看,这些学科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的进程中逐步产生的,有多方面的认识作用和社会功能,教材的着眼点放在对初等教育研究的推进上。学习者应该在掌握全章要点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的难点:试用跨学科方法理解和解释初等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不要从本本出发,而要从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再参考教材的相关部分,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库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孙福万:以上我们对《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全书的知识体系、内容框架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梳理,希望对大家学习这门课程有所帮助。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直播课堂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附注:这是讲课脚本,具体讲授时稍有变动)

第三篇:“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壮族三月三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壮族三月三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壮族三月三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纯的友情便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壮族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古帝乡人潮涌动,齐集狮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览大好春光,瞻仰刘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庙。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归海,帝乡繁华之街道更显节日之盛装。满街横幅迎风招展,琳琅商品摆放两边;劲歌热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销。街中车流如织,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络绎不绝;老人面露祥和之气,小孩尽显欢乐之容,青年极扮潇洒之酷,少女尽穿时髦之装。繁华锦绣,平日少有。

古帝乡吴店镇,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忆往昔,龙飞白水孕育氤氲之气,光武中兴谱写辉煌篇章。看今朝,汉十高速横贯全境,明星乡镇初显靓丽容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小康和谐社会芳容初绽。政治清明又显盛世气象,人民安乐再露喜悦情怀。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庆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荡漾,狮子山满目青翠。嫩绿枝头新叶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旧。白水寺前九龙环山,刘秀殿后万木争春。远看山寺桃花朵朵盛开,近看洛阳牡丹株株吐艳。游乐场地不亚于迪斯尼乐园,文化戏台不逊于梨园闹春。山上处处人潮涌动,路上一片欢歌笑语。鼓乐喧天震动山野鸟兽,人声鼎沸玩乐农家庄园。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韵弹唱从古至今的诗文真谛,阴丽华园像隐隐笙歌飘溢从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机闪动留下难忘瞬间,数码摄影刻下美好记忆。登腾龙阁俯视帝乡高楼林立,坐三马亭环看白水今日新貌。刘秀金身静诉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乡人民开创一页今生盛世旅游。感时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畅快!观人乎其感觉何等惬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携亲朋好友,盛节再相逢,古帝乡,白水寺,敞开双臂欢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会,是帝乡金春,是百姓节日,是人间天堂!

壮族三月三

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第四篇:“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一起来看看“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1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2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平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平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天,当《国歌》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3

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区教育局主办的由铜仁民族学院承办的“美育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的聆听和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样,是学校贯穿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和任务。它能改善环境,净化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美育启发了我们,有美育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同样,在此次的培训课堂中,培训老师言传身教的体现出来的,以及运用于课堂中的美,我们领略到了美育的风采,感受了美育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深的影响。

自然界是按美来设计的,美国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中写道。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自然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大自然本身似乎就是按照某种美的法则来生成和营构的。我们地球的球体现这种自然本身的完美。说一个东西美,对称与不对称是其中一条法则,一片树叶.你会惊叹按照数学上对数形状排列,也就是最美的形式排列着。人以鼻梁的中线垂直延伸,可以相当精准地分成左右两半均等的对称体。这种生理的决定,人视觉上有基本的审美要求,不合对称原理的东西就会引起人的脑垂体的不良反映,而出现不舒服、反感。但自然界,绝对对称基本上是没有的,只有对称中的不对称才有艺术效果。绘画如果完全对称,就成了图案,桂林山水倒影绝对对称是不美的。科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艺术化过程。换言之,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都是艺术的状态。符合真善美的理想的境界,都会殊途同归,通往艺术的境界。

我认为,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向往的老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心灵美的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体会到其中的美,从而将其中的美传递给学生,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美。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美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美的享受,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德育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德育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善人格。“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则说明美育是德育的先导,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列如,优秀的艺术作品、文艺节目、体育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都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兴趣是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而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就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与创新。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在教育中形成互补的关系,谁也不能代替谁。智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体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的体能体质,德育解决的是一个人健康心理所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而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4

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区教育局主办的由铜仁民族学院承办的 “美育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的聆听和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样,是学校贯穿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和任务。它能改善环境,净化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美育启发了我们,有美育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同样,在此次的培训课堂中,培训老师言传身教的体现出来的,以及运用于课堂中的美,我们领略到了美育的风采,感受了美育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深的影响。

自然界是按美来设计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中写道。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自然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大自然本身似乎就是按照某种美的法则来生成和营构的。我们地球的球体现这种自然本身的完美。说一个东西美,对称与不对称是其中一条法则,一片树叶.你会惊叹按照数学上对数形状排列,也就是最美的形式排列着。人以鼻梁的中线垂直延伸,可以相当精准地分成左右两半均等的对称体。这种生理的决定,人视觉上有基本的审美要求,不合对称原理的东西就会引起人的脑垂体的不良反映,而出现不舒服、反感。但自然界,绝对对称基本上是没有的,只有对称中的不对称才有艺术效果。绘画如果完全对称,就成了图案,桂林山水倒影绝对对称是不美的。科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艺术化过程。换言之,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都是艺术的状态。符合真善美的理想的境界,都会殊途同归,通往艺术的境界。

我认为,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向往的老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心灵美的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体会到其中的美,从而将其中的美传递给学生,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美。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美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美的享受,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德育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德育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善人格。“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则说明美育是德育的先导,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列如,优秀的艺术作品、文艺节目、体育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都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而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就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与创新。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在教育中形成互补的关系,谁也不能代替谁。智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体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的体能体质,德育解决的是一个人健康心理所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而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5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学校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20__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艺术水平、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及长远影响,提高全体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师“唯分是从”的片面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美育教育项目及学校的开展情况,宣传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育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挖掘潜力,健全美育教师队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艺术的教师队伍。音、体、美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任劳任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学期,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美育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老师上好艺术课,敦促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严防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庆六一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我校剪纸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爱上剪纸。

五、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学校规范化验收的通过,我校的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在校园建设上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每月的学生作品展览继续进行,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2019美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二】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指出,教育力求调整培养的目标,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关注学生经验和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内容,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强调了“美术、人文、科技“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论。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综合了很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学科,虽然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或课堂,但它的教育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质上,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他对生活、工作、对社会、人、事、物的看法也就完全改变了,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了。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质量是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

本学期,我校在开学初就拟订了美育工作计划,并在一学期来的工作中严格执行,我校的美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绩,现总结如下,以勉今后工作。

一、思想重视,计划明确

思想是指导工作的根本源头。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开学初就安排我们术科组策划好本学期的美育工作,制定好工作计划。因为美育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面比较大,是一项不好做的工作。所以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得非常细致。这为本学期的美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机结合,把美育工作渗入各科、各项教学工作

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点。我们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完成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听录音、看投影、录像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中学习就能提高美的意识,树立美的思想。特别是音、体、美的课程,又特别是美术课。我们学校领导规定术科的教学一定到各功能室上课,并严格要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绝对不允许出现“放羊式”的课堂教学。

三、开展多形式的比赛,给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

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为此,我校在本学期中组织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如:组织“校园朗诵会”、参加“乡小学生文艺演出”“?六一?节的各种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师生艺术作品展、”“亲近大自然,描绘大地”儿童妈妈写生画比赛、乡举办的中小学生现场临书大赛等系列的美术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美育方面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美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生活、人、事、物、的正确理解,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同时,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第五篇:浅谈学而思在线直播课堂模式

互联网和教育近几年来发展非常好,腾讯,阿里,网易等几大BAT全投了。今天我也想浅谈一下对于学而思直播课堂以及辅导老师+在线模式的理解。

直播课(直播班课)模式是目前主流的在线教育模式,在讨论这个模式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直播会打败录播。

录播互动性差?直播也不强啊(一个人对着上千人,即使当堂提出问题又能怎么样)。 对此,我分析的原因是:

1、每个人都有惰性,当一件事没有紧迫感时,我们就会把它的重要性等级降低。 比如,直播课7点开始,我们可能会推掉别的事,给它腾出时间;如果随时可以观看,嗯,不着急,还是睡一觉再看吧。

2、学习本质是沟通,人还是愿意和人去沟通的,如果不能,那么我们也倾向于找一种最接近直接沟通的方式。

如果各种学习方式按照容易被接纳的程度排序,我认为应该是:一对一学习,线下班课学习,在线直播学习,在线录播学习,学生独立看书学习。

一对一是强沟通模式,而独立看书没有任何和‘人’沟通的属性,所以他们分别列在首位和末尾。

在线直播学习为什么又优于在线录播呢?

虽然直播时,学生也不能进行多少沟通,但确能感受到‘老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学生的情绪就会被老师调动。我们看足球比赛直播都会大喊大叫,但是看录播就不会,我想是一样的道理。

3、虽然录播也可以有课后服务(比如乐学高考建立的助教qq群),但是,学生最有问题冲动的时候,往往是刚上完课的时候。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想去解决不会问题的意愿会减弱。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各种答疑平台都在鼓吹“1分钟解答”。 如果每个人观看课程的时间不同,助教就很难保证全天候在群中及时服务每个同学。而统一所有同学在某时间段集中答疑,又会打消其他时间段学习的学生的问题冲动。

而直播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在所有人集体学完后,随即开放提问环节,助教可以立刻针对同学的问题进行集中高效的回答。

上述原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直播课的崛起和录播课的衰退。

学而思网校的直播课程在此优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互动式班级课堂”,“辅导教师专属服务”,“课后及时检测”等教学服务。在课前,课中,课后辅导老师会随时随地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并通过学生数据,给出更精准的引导,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了在线教育坚持难的问题,突出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这些设置让学生的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班级氛围,形成良性的竞争感。辅导老师的服务提供了比线下学习更高频的师生互动,不受距离限制的答疑能够更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堂测试的设置,在给学生提供及时检测和反馈的同时,也让辅导老师的辅导更具针对性。

目前网红经济大行其道,这个趋势蔓延到教育产业也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教得好,就能成教育界网红吗?

绝不是。几年的兼职教师经验让我明白:学生短期内是根本听不出老师讲课好坏的,尤其是在老师认真准备的情况下。

所以学生或者家长一节课就听出特点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师网红。 说这层话的意思是,在线时代,一个老师只能讲课是不行的,真的没人喜欢一个老头或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说一个小时的。但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就没有后续学习来印证他真的是一个‘好老师’。所以,老师要么美,要么逗,要么背景好的闪瞎眼等等,总之你要有特色,看看香港和韩国的补习市场就知道了。

所以作为一个在线辅导教师,及时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跟踪学生课后辅导答疑,沟通联络家长,这些都仅仅是基础套餐。如果想真正成为优秀的在线辅导教师,那么提供的服务一定要有特色,一定要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直播老师针对的是大课堂,而课后的交流沟通也为辅导老师提供了空间,对于每个孩子有针对性的建议不同的学习方法,对每个家长表现出对学生的特别关注,不停地抛出干货,吸引孩子和家长的眼球,对于在线辅导教师老师更需要进一步学习。

网红教师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网红教师的后面都有一个团队在使劲,你做公关我做内容等等。相信学而思的良好环境一定会提供给我们发挥能力的舞台。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