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话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2022-09-11

一、合作原则的违反

Grice合作原则描述的是一种会话的理想状态。一般来说, 人们会无意或有意违反这些准则。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是违反而不是遵守这些准则的例子。因此, 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 那么, 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及其隐含意义。

1、数量准则的违反。违反量的准则意味着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不足或过量。如:

在这个对话中, 女士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她应该早点说“这只狗不是我的”。女士故意违反量的原则, 也许是因为她不愿意与这个陌生人交流。

父亲需要的回答仅仅是“考得不好”, 而Tom给了过量的信息。这暗示Tom认为考得不好不是他自己的错, 而是考试本身的错。

2、质量准则的违反。

违反质量准则是指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与其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或意图相反, 或者是故意说一些没有道理的、缺乏证据的话。有时, 比喻、夸张、讽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看作是违反质的准则。如:

例3.Driver: (Being stopped by traffic police because of traveling at 130 miles per hour) “Sorry, officer.Was I driving too fast?”

Policeman:“No, sir.You were flying too low.”

在这个对话中, 警察的话表面上违反了质的准则, 说了反语。但我们很容易了解其隐含意义, 即“你确实是开得太快了”。

例4.A and B are classmates.

A:“Do you want to go hiking with us this Sunday?”

B:“Oh, I have to go to school this Sunday.”

事实上A和B都知道礼拜天是不用上课的, 也就是说B礼拜天不用去学校, 所以B说的是虚假的话。显然, B的隐含意义就是“我不想跟你们去”。会话中出现的某些修辞手法, 如隐喻、夸张等都可以看作是对质量准则的违反。说话人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 让听话人推导出语用含义。

3、关系准则的违反。

违反关系准则是指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与听话人所需的无关。如:

例5.A woman walked into a dry cleaner's in Brooklyn.

“How much would you charge to press this suit?”she inquired.

“Four dollars.”

“You must crazy, ”explained the woman, “In Los Angeles, I can get it done for two buck.”

“Is that so?And how much is the plane fare?”

该妇女说的是干洗店开的价格太高, 而店员却问机票要多少, 表面上违反了关系准则, 她的隐含意义可能是“如果你觉得太贵, 可以去别的地方”。

例6.Jane:“Shall we go shopping tomorrow?”

Betty:“My parents are coming tomorrow.”

在这个对话中, Betty没有回答去还是不去, 而是说她父母会来, 表面上违反了关系准则。但Jane能够知道Betty不会跟她一起去。

4、方式准则的违反。

前三个准则涉及的是信息的内容, 而方式准则涉及的是所传递信息的方式。违反方式准则是指所说的话含糊不清、没有条理。如:

例7.A:What did Jane sing last night?

B:“She 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Because you loved me’”.

在这个对话中, B没有明确告诉A Jane唱的是什么歌, 而是采用拐弯抹角的说法, 故意违反方式准则。他的隐含意义是“她唱得太糟了”。

例8.An elder woman entered a chemist shop and asked:“What do you have for gray hair?”

“Great respect, Madam.”replied the salesman.

老太太说“gray hair”就是指白头发, 而店员理解为老人, 所以他回答“尊重”。这位老太太违反了方式准则, 所说的话产生了歧义。

二、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

任何语言现象都是合作原则与违反合作原则的统一体, 都不存在单纯的语义表达或语用表达。语义表达强调对要表达内容进行准确真实的传递;语用表达则强调对要表达内容进行情感过滤, 充分体现感情色彩。下文从语用角度出发阐释违反英语合作原则的原因。

1、出于礼貌原因违反合作原则。

G.Leech在礼貌原则中提出, 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目的, 在—定意义上, 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例如, 例1中, 男士显然看到了女士旁边的狗, 误以为那是女士的狗, 而问女士那狗是否咬人;女士虽然清楚男士有所误解, 但由于不愿意与其交谈, 所以做出了出于对他人尊重与礼貌的敷衍回答。女士的回答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导致男士在不明白的情况下去逗狗并被咬伤。

2、为创造幽默感违反合作原则。

违反合作原则, 除为了表示礼貌, 再者便是为了创造幽默感, 从而使对话生动有趣, 会话气氛友好和谐。在某些场合, 幽默的话语使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不至于尴尬难堪。这种语言现象在会话中很普遍。如例2中, 父亲问Tom历史考试考得怎样?”Tom回答不太好, 问的全是一些他出生前发生的事.父亲需要的回答仅仅是“考得好或不好”, 而Tom给了过量的信息。他为自己的不佳表现找到了幽默的借口, 从而使与父亲严肃的谈话变得轻松许多。

3、为取得反语效果违反合作原则

在实际会话中, 说话人还会出于其他原因而违背合作原则。譬如在会话中, 采用反语表达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在例3中, 警察的话违反了质的准则, 不仅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还运用了反语, 虽然字面上说驾驶员飞得太慢, 其实是在暗示他驾驶速度太快。

4、由于文化差异、语言能力等原因违反合作原则。

Foreign teacher:“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Chinese student:“No, 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听到对方的赞扬, 中国人倾向于回答“不, 没有”以显示谦虚, 而西方人倾向于回答“谢谢”。这种文化差异就可能产生误会。上例中, 中国学生由于不了解如何对外国老师的赞扬作出得体的反应而给了对方不合作的印象, 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很普遍。

总而言之, 实际会话中合作原则的违背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 也可能是多种原因交织的结果, 这主要取决于会话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文化习俗。

摘要: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 (H.P.Grice) 提出为了准确有效地进行交际, 交谈双方必须遵循合作原则。实际会话中, 人们常常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违反合作原则。本文分析了大量交流中违反合作原则的例子, 从语言中隐含的深意出发, 总结出违反合作原则的不同原因及其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准则,违反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谈品牌化时代下广告公司自身的品牌传播下一篇:价值中立陷阱:家长制下家长处理家庭事务中庸行为分析——以山东省淄博市Y村家户调研为例